亚洲周刊专区

南大复办成明日黄花 大马华文大学铁树开花

报道:林友顺

虽然南洋大学已经被关闭40年,当年反改制的南大人至今也60、70岁,不少南大人心中仍然怀着复办南大的烈火。然而,陈再藩认为,当年南大成立时的社会与文化条件在新加坡早已不复存在,华文教育、华人教育与国民教育的时代条件,在新加坡早已今非昔比。

随着老南大校友的年华老去,复办南大的声音,多年来在大马开始转化成对华社民办大专如南方大学学院及新纪元大学学院的实质支持。南大除了出现复办的讨论,也出现复名的争议。

陈再藩认为,今之南洋理工大学与早期的南洋大学,是在两个截然迥异的社会与语言背景下的教育产物。他说,大时代的南洋(东南亚)社会情境已产生变化,如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生态已生巨变,即使南洋大学永续存在,也必然有顺应新加坡社会变迁的新面貌与体质。

他表示,南大人,特别是大马南大校友,更可聚焦于民办教育与民间文化。

“时至今日,南大校友中掌握大资源者乃大有人在,若有人登高号召,汇聚组成基金会,则可聚沙成塔,继续在南洋永续性地发挥文化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力。”

陈再藩毕业后加入一家位于新山的日本跨国石油化学公司,至60岁时方以执行董事身分退休,又兼顾问两年才全撤。

自70年代,他业余开始画政治漫画即用笔名小曼。1988年他与陈徽崇联手创作的“二十四节令鼓”不仅成为大马华社的一个品牌,同时也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

陈再藩表示,旧南洋大学校友是被抽离出来的一代人,南大精神经由这批人在生命奋斗中提炼成和民族兴学的大时代与伟大人物(如陈六使、如马来亚为南大筹款的市井小民)的精神遥遥呼应的基因特质。

他认为,南大精神应升华为南洋精神,才能超越这一代南大校友的生命,超越国界,成为东南亚勤奋上进的华人精神象征。他指出,陈六使与林连玉在新马的历史命运有很大的相似度。

“平不平反,历史丹青皆不犹疑!”

对很多在新加坡的南大毕业生来说,不愿提起南大的原因,也是因为长期以来的政治气压,以及逐渐接受一种比较接近官方立场的论述,即独立后的国家必须制定国民教育政策,而弹丸小国的国民教育政策中,没有私人大学教育的位置与空间,尤其是华文的私人大学。

然而,也有论者认为,政治敏感应该随着李光耀等当事人的逝去而终结,南大事件应该放在新加坡国家历史之中去评析其是非,梳理其真相,而不能让少数人的恩怨情感,湮灭一段宝贵的历史大事,才更能健全国家的历史,凝聚国族的共识。

至今仍对南大“念念不忘”的朱华联希望有一天,他心中美丽的“云南园”可以重现。

而在大学第二年就被开除的曾荣盛比较超脱。他表示,离开南大后他关注的课题焦点不在南大,如今南大关闭已40年,南大复办是老课题,他说,南洋大学已走进历史,完成光荣的使命。然而,他强调:“南大精神长存!”

保存最完整华教

马来西亚是两岸三地以外保存最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这有赖于大马华人社会对华文教育的执着与爱护。

马华公会前总会长陈修信曾形容华社争取建立华文大学犹如“铁树开花”,看死大马不可能容许华文大学的出现。

尽管长期受到打压,华社不仅自掏腰包解决学校不足、课室不足、设备不足及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力争上游,进一步发展华文独立中学。

为了创办华文大学—独立大学,华教领导机构董教总甚至把案件提上法庭,虽然败诉,华社还是不折不饶,维护及推动华教,最后凭坚持不懈的奋勇精神,让铁树开花,一叶三枝。

新纪元延续南大精神

坐落在雪兰莪州加影的华侨岗上的新纪元学院,于1997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办,隔年招收148名学生;2016年,新纪元学院获得高等教育部批准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至此,大马华社实现从小学、中学至大学完整母语教育体系的夙愿。

新纪元学院图书馆门外挺拔的相思树为其遮荫,入口处高挂一片剖开一半的半棵树桐制成的牌匾,苍劲有力的写着“陈六使图书馆”。牌匾旁则置放一尊陈六使铜像,让人感受到陈六使对华文教育执着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该图书馆特别开辟南大史料中心、南大校友李业霖书库及杨进发书库,相信是大马南大史料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

2013年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与马来亚南大校友会联办《南大颂》大型史诗歌舞剧义演,成功为新纪元学院筹获150万令吉,设立陈六使研究所及南大史料中心,院方为了“让陈六使与南大精神永驻新纪元学院”,该图书馆随后正式命名为“陈六使图书馆”。南大史料中心于2014年开幕,展示许多南大照片、文献及文物等。

中南北各据一方

位于柔佛新山士姑来区的南方大学学院前身为宽柔中学于1975年成立的宽柔专科部,在华社的坚持和极力争取之下,成功在1990年获教育部批准创办南方学院,成为大马第一所民办非营利高等学府,并在2012年获得高等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南方大学学院。

南方大学占地33英亩,其中25英亩为慈善家萧畹香捐献。目前,南方大学学院共有7个学院、2个学部及4个研究机构。

坐落于槟城的韩江传媒大学学院的发展基础为韩江中学新闻专修班及韩江新闻传播学院,它在1999年获批设立学院,并在2017年获准升格为大学学院。

至此,新纪元、南方及韩江位处中、南、北,各据一方,相互呼应。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文教

南大校友林顺忠 80万捐南大人一心奖基金

(加影10日讯)为全力支持和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同时培育人文学科素养,南大校友林顺忠宣布再次捐献80万令吉予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以进一步扩大“南大人一心奖”的基金规模。

该奖由林顺忠倡议并出资设立,勉励获奖者力争上游、自强不息,同时也承载着对华教和中华文化延绵不绝流传的期望。

今年共19名来自该校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幼儿教育课程和辅导与咨商心理学系的优秀学生获奖。得奖者获奖状及3000令吉奖金,以奖励他们在学术与专业领域的卓越表现。

今年,林顺忠提议将“南大人一心奖学金”正式更名为“南大人一心奖”,不仅保留原有意义,更进一步强调其核心精神——激励个人成长,鼓励社会回馈,弘扬坚韧不拔、延续南洋精神,获奖者将在未来以实际行动传承南大精神,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华教事业和中华文化的繁荣续写新的篇章。

该校校长莫顺宗教授表示,尽管南大与新纪元校名不同,但两校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共同肩负着传承南大精神的使命。

他指出,“南大人一心奖”的规模不断扩大,已惠及该校文学院众多学生,这不仅体现奖项创立者的初心,也彰显南大精神的延续。新纪元的学生步伐坚定,始终铭记长辈的谆谆教诲,将南大精神薪火相传。

他强调,人文学科旨在培育教师。教师是世上最伟大的人,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仲尼”。即时仲尼的灯火一时熄灭,也总会有人续接灯火,薪火相传,延续南大精神。

林顺忠:一代人做一代事

林顺忠年事已高,此次专程从香港返校担任本届颁奖嘉宾,充分体现他对华文教育和南大精神的深厚情感。

他表示,“南大人一心”寓意深远,巧妙结合他名字中的“第一横”和“心”字,象征着“一心一意”传承南大精神,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顺忠还宣布,将再度为“南大人一心”基金捐款80万令吉,加上前三次捐款,使该基金累计捐款总额达到约161万7971令吉。

他表示,设立该奖的初衷是践行南大人培育英才的责任与担当。

他强调,“一代人做一代事”,自己有义务完成这一阶段性的使命,为社会和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在典礼中,林顺忠深情缅怀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指出正是陈六使作为南大精神的先驱,才使无数学子得以接受高等教育,走上不同领域的舞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他还以陈六使的话“多发一份光,社会便少一分黑暗”勉励得奖者自强不息,力争上游,传承南大精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