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宗亲会同乡会资金须透明 狮城新法案防外国势力

报道:卢德仪

新加坡国会通过立法,防范外国势力干预且威胁国内种族和谐,以族群为凝聚方式的团体必须交代资金来源,同时给予政府更多权限预防外部干预。

新加坡国会朝野议员于2月5日一致通过《维持种族和谐法案》,该法案旨在巩固政府处理种族问题的权力,强化应对威胁种族和谐的能力,并强调种族和谐与宗教和谐同等重要,此举也是为了应对全球不同种族群体之间日益加剧的分歧。

当中受关注的法案内容是,扩大当局发布限制令、实施社区补救措施以及在指定的种族组织中引入防止外国影响的保障措施的权力。

根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法案授权内政部长向散布损害新加坡种族和谐内容的个人或实体发出限制令。

限制令立即生效、最长可持续两年,违反者将面临罚款或监禁。

然而,社区补救措施也将成为惩罚某些行为的替代方法,为触犯法律但情况不过分者,提供和解与反思的机会。

缺乏了解形成偏见

新加坡媒体指出,那些不经意冒犯其他族群的人,很多时候是对其他种族或者宗教接触不多、了解不深,以致形成偏见。

不过,政府重申,对于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的人,政府无法强迫他们改变看法或表达悔意,但提供改造机会仍有助于缓解紧张,并修复受损关系。

限制令禁止个人或组织传播或分发特定信息或材料;就指定主题向特定受众发表演讲;参与特定出版物的印刷、编辑或制作;担任指定刊物的编委会或相关委员会职务,以及采取可行措施,阻止特定信息或材料在新加坡传播。

法案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重点关注打击外国势力。

内政部指出,新加坡很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攻击,这些势力会施加恶意的外国势力,利用种族问题或破坏新加坡的种族和谐,以实现他们的议程。

促进种族群体或亚群体利益的组织是此类势力的潜在切入点,因此,为了防止种族组织受外来势力影响,新加坡国内300多个包括宗乡会馆和商会的种族组织将指定为受监管实体,这些实体须申报来自国外捐款和匿名捐款、披露与外国的关系和公开领导层结构等。

各族裔组织都受关注

此安排备受关注,在国会辩论中,有议员提问受监管实体是否过于宽泛。

新加坡向来将种族和谐视为社会的基石,这一立场自独立以来一直影响着新加坡教育、住房和政治等政策。

新加坡350万公民中,华人占四分之三多数,马来人和印度人分别占15%和7.4%。

法案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担忧,即种族是一种身分标志,它可能被利用并分裂社会,也带来法律秩序及国家安全风险。

在法案通过前,一份调查结果出炉,报告显示种族和宗教议题仍是新加坡风险最高的断层线,近半受访者认为种族和宗教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激起人们对某些族群的愤怒情绪;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不当的处理可能引发暴力行为。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

新加坡第一人 女商人将遨游太空

(新加坡22日讯)一名在新加坡出生的女商人兼物理学家,将在2月25日美国时间上午9时30分,乘坐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的太空船进入太空遨游。

目前拥有澳洲和美国双重国籍的伊莱恩谢海德,是蓝色起源公司日前宣布的NS-30亚轨道飞行任务的6名机组人员之一,除了一名不愿透露身分的机组人员,其余5人中,只有伊莱恩是女性。

伊莱恩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她是一名企业家、物理学家及飞行员。她创立新闻媒体公司《芝加哥之星》和专注AI媒体产品研发的Eastside Enterprises公司。
  
报道称,太空船25日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范霍恩发射升空。随著这次的太空之行,她也将缔造历史,成为第一名进入太空的澳洲女性和新加坡出生的人。

伊莱恩4岁时,父母移民到澳洲,并创办了一家电脑经销公司。在她10岁时,她在学校里听了一名宇航员的演讲后,便萌生起想要探索太空的想法。她16岁参加了阿拉巴马州美国太空与火箭中心的太空训练营后,更坚定了想要探索太空的决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