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开放外资医院入华,是狼来了?

作者:宋阳标

中国重启外资进入中国医疗市场政策,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但政策的实施细则尚未完善,需根据实际不断调整。

2024年9月8日,中国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不含中医类医院、并购公立医院)。

外商投资企业也获准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通知引发全社会热议。赞同者认为可有效激活医疗市场,起到鲶鱼效应;反对者认为引进外资会掏走中国财富,影响国家安全。相关讨论已脱离医疗界,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热议话题。但实际上,中国政府关于开展设立外资医院的想法早在10年前就开始实施,目前,中国境内外资医院已超300家。

外资医院超300家

外资医院进入中国,究竟会引发什么样的效应,各方反应并不一致。与网上大批非医疗界人士强烈反对的声音相比,医疗界对此相对冷静:一部分是表示欢迎,一部分表示静观其变。

上海市一家公立医院的医生表示,外资医院迟早要来的,放开外资医院进来,可能还是和医保经费有关。

他表示:“我个人欢迎外资独资医院进来,想要高级专业服务、快速服务,对不起,价格不一样。或许以后中国大陆地区的医疗保障和香港地区差不多,所有老百姓都享受医保,但只能在公立医院里或者少数指定的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享受医保——这意味着漫长的等待和较为低端的医疗和配套服务,说到底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江苏一家医院的副院长也支持外资医院进来,他认为这是一个四赢的局面:医保可以减轻负担,公立医院保基层、保基础、保根本,高级医生可以去外资医院做专家,怀才不遇的医生才有了进公立医院机会。

他给出了一个他认为的稳妥方案:中产阶层及以上私立全包(商业保险);普通人自由选择,看家底;保基层,所有基层百姓由医保保底线;保根本,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动摇。这位副院长认为,改革进入深水区,所有人都在水里。

一位淮海经济区中心公立医院的中层认为:“公立医院日子会很难过。我也不懂放开的意义在哪里,以后好医生更留不住了,靠医保报销的普通人一般不会选外资。”不过她也认为,高消费群体应该会选外资医院,毕竟服务很好,“但技术就不好说了,外国医生一个月做的手术恐怕都没有我们一天的量多,不够熟练”。

香港著名眼科医生、原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则大声疾呼:“这是坏事!这只会把社会保障板块双手奉上给外资企业掠夺!”

外资医院早已入驻

实际上,外资医院在中国早已有之,并不是今年才开放的。据卫健系统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共有302家外资医院,近2年数据不详。

据国家卫计委和商务部2014年7月25日的一份通知,早在10年前,中国政府已开始在多地试点外资独资医院工作。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的《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发给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商务主管部门等单位。

通知称,为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决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除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者外,其他境外投资者不得在上述省(市)设置中医类医院。

通知规定,外资医院要求“能够提供国际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可以补充或改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资金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

仅限合资合作

通知还规定,外资独资医院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凭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依据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进行外资独资医院设立的审批工作。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2015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等文件中重新明确,外商投资医疗机构仅限于合资、合作。

2021年7月31日,有网民在商务部网站留言询问:请问互联网医院在外资准入上是否适用目前对于医疗机构的规定,即仅限中外合资,外资持股不能超过70%。

3天后,商务部外资司回覆称:根据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商务部门不再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进行审批或备案,外商投资须按照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办法》的有关要求履行信息报告义务。

有关“互联网医院在外资准入上是否适用目前对于医疗机构的规定”事宜,请询行业主管部门。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2024年版全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中规定: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删除了“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以及“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煆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2个条目,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外资能否激活中国医疗

中国目前有300多家外资医院,但是医疗机构总数超过100万,外资医疗机构主要以轻资产模式运营的诊所和门诊部为主,医院数量相对较少。

一些民营医院的负责人对外资医院的进入表示了担忧。

一家苏北的民营小型综合性医院负责人提出,民营医院本来生存就困难,除了要面对公立大医院的规模、设备、人员的竞争外,还要面对其他民营医院的竞争,甚至还会面临一些野鸡医院、民间巫医的竞争。

这位负责人补充到,民营医院隔三差五就会被各种机构上门检查,负担本来就重,这几年因为医保问题,很多民营医院负责人都被抓坐牢,医院岌岌可危,在生存线上挣扎。外资医院一旦大规模进入,小一点的民营医院就没有活路了。

利好保险业

一些保险业人士对外资医院的进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他们认为,外资医院的大量进入将会让商业医疗保险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因为很多中产如果想享受高端的医疗服务,买商业保险是最简单便捷、成本较为低廉的路子。

近年在中国内地颇为流行的一家外资商业保险机构业务员称,这些年很多中国人购买他们的重疾险,有他们的保险,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公立医院的国际部服务。

她还指出,这些年,不少内地人还特意去香港买其公司的保险,也有少部分去其他国家购买其服务。她认为,外资医院的进入,对商业医疗保险业将会是利好消息。

但是一些医疗界人士也对外资进入中国能否真正起到激活中国医疗市场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一位北京的医生认为:“外国医生做手术少,有些中国很普遍的手术,中国医生一年都能做几百台,而西方国家的医生,可能一个月都做不了几个;外国专家是不是能常驻中国很难说,他们很难像外交人员一样,可以拖家带口到中国来,那样的成本,医院很难承受。”

一位河北籍贯、现在移民加拿大的企业主表示,他很少在中国国内看病,因为在加拿大、美国看病,人家医生很负责,医疗设备先进,服务态度又好,除了花钱多,没什么缺点。他说自己周边不少朋友都会定期出国做体检,或者去美国治病。

但对于外资进入中国开办医院,他并不抱有太大的希冀,他认为,外国医院到了中国,也可能受中国影响,慢慢地变得中国化,未必能保持原本的特色。

医疗制度或西化港化

外资进入中国大陆医疗界后,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些医疗界人士认为,可能会导致内地医疗体制西化。

上述上海医院医生认为:“以后公立医院的医生将会是类似的年薪制薪资制度,但不像现在的我们,无限制的加班。以后可能公立医院医生和公务员差不多,朝九晚五,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值班后可以补休。

但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公立医院效率降低。看病有点像美国了,做个检查要排队几个月,等待手术要半年。

公立医院配套条件也会下降,有点像香港,冬天和夏天不一定有空调。相反,医生可以自由流动和多点执业,这一点像美国。公立医院医生可以利用自己时间在别的医院提供劳务,去挣外快。有本事有技术的医生的收入将主要是外快。”

医疗费恐飙涨

何志平预测,如果放任外资医院进入中国,会导致医疗费用不断上升,改府补贴不了,民众便叫苦连天,迁怒政府。

他认为这样改革会导致医疗体验更差,私费医疗野蛮扩张。

社会及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共识:医疗是权利(保障)?还是福利(政府保底)?还是市场消费(私费医疗)?国家要有战略部署,清楚策划,分公私两层次进行。

何志平坚决反对外资医院上医保:“让外资上医保,这等于让外资给我们做国民健康的保障,基本保障不能市场化!外资盯上的是市场,从中抽水走路。3座大山,教育、房屋,刚处理了,现在正在喘气。第3座大山是医疗,更要大刀阔斧,这是西方资本最后的一招来拉垮我国民间的资产,一定要重视、小心!国内医疗私企是通敌外资的大本营!包括港资在内!”

体制灵活为政策兜底

一位接近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士指出:目前外资入华办医的许多实施细则尚未完善,究竟怎么搞,还要边走边看,一方面是要看国内实际的医疗需求,二要看会不会对国内医疗体制造成冲击。

10年前通知开展试点,一年后又暂停,现在又重启,这说明政府在制订政策时是谨慎的,发现问题会及时纠正,等问题解决了,又可以快速推进,“这是我们体制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底气”。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ADVERTISEMENT

 
 

 

反应

 

财经新闻

安华:重点关注AI数字科技 慎选带来更多利益外资

(吉隆坡26日讯)大马如今在外来直接投资上会更精挑细选,重点关注对国家有利的项目,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和数字科技领域。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昨晚在昌明大马科学论坛活动上说,过去依赖廉价能源和水资源来运行和冷却操作系统的数据中心已不再足够。

“如今,若想建立数据中心,必须具备人工智能科技,如英伟达(Nvidia)在柔佛的项目,这是技术需要不断改进,以保持与时并进的一个例子。”

安华还说,位于我国的大学应该被赋权培养人工智能和工程领域的人才,以满足高科技投资者的需求。

“若投资规模庞大……我们在选择(外来直接投资)方面应更加审慎,选择那些能为国家带来更多利益的投资项目。”

预算案教育卫生优先

另外,针对将于10月18日提呈国会的2025年财政预算案,也是财政部长的安华透露,教育和卫生事务将是主要优先事项,教育部将获得最高拨款,其次是卫生部。

出席者包括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占比里博士、国家能源(TENAGA,5347,主板公用事业股)主席丹斯里阿都拉萨,以及国立大学大马包容性发展与进步研究院(Minda-UKM)院长丹斯里诺阿兹兰嘉扎里博士。

针对性补贴增投资者信心

尽管受到多方批评,政府依然坚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包括针对性柴油补贴,而此举为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安华说,我国实施针对性柴油补贴后,柴油价格下滑40仙,也加强国家财政责任法的实施。这些举措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也展示我国推动更强劲经济改革的决心。

他解释,若不实施针对性补贴,将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特别是富人有能力承担更高的费用。

“富人有能力为孩子在私立大学的教育支付10万令吉,却无力在公立大学支付1万令吉,这就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事情。政府医院也是如此,富人以最低的费用享受一流的医疗设施。”

他还将此类情况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失败做比较,指英国对所有社会阶层实施大规模补贴,最终导致难以为继的局面。

他说,大马拥有亚洲最低的税率,当政府需要作出改革的决定时,将会面对巨大挑战,包括实施补贴政策。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