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张千帆批中国时刻危险

报道:黄宇翔

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认为,“中国时刻”是大而无当甚至危险的概念,不要忘记那些钉子户、被拆迁户,因言获罪、深陷冤狱的中国人,也要警惕儒家文化重秩序轻个体的缺陷。

中国时刻概念在思想界、知识界的讨论并非全然赞同,与之相反,对“中国时刻”不以为然的大有人在,其中尤以中国自由派的批评最为剧烈。

张千帆被视为中国自由派的领军人物,对“中国时刻”概念亦是不以为然。张千帆接受《亚洲周刊》专访时表示,中国时刻是“中国人的时刻”,然而现在中国许多人活得不理想,“中国时刻”的概念比较浮夸,也具有误导性。

概念浮夸带有误导性

以下为采访摘要:

“中国时刻”是2012年姚中秋与高全喜合作提出的概念,在中国知识界也有不同的反应。你是被视为比较偏向自由主义的学者。你在2012年的研讨会的发言,认为说只要中国人不灭亡,中国的时刻就注定是中国时刻,你是不是说只要中国人的生活有保障,各种权利有保障,生活得有尊严,就是中国时刻,还是有其他新的想法?

我觉得你的理解基本上就是我的意思。2012年开的研讨会过去很多年了,但我的看法基本没有变,然后我看到他们还在坚持这个提法,你会觉得惊讶,过这么多年了,还一直在提。2012年时出现了很多这种大而无当的概念,2008奥运开始,“中国崛起”、“中国模式”广为讨论,当然,以前就有提到“中国特色”、“中国国情”。

“中国时刻”概念的冒起,跟正好中国成功举办奥运,包揽了很多金牌、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儿,是分不开的。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概念比较浮夸,也带有很大的误导性。

对弱势者非“中国时刻”

针对“中国时刻”、“中国”这个概念,如果从方法论的“整体主义”去理解中国,我认为完全错误而且很危险。所以怎么理解“中国”、“中国时刻”是个大问题,“中国时刻”就是“中国人的时刻”,但中国这么多人。对吧?每个个体过得好不好呢?

可能国家里有某些人过得不错,经过这么30、40年改革,经济与社会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不是每一个人对吧?那些钉子户、被拆迁户或者是因言获罪的,或者是被不公平的刑事审判、接受冤狱的这些人,可能对他们来讲,就不是什么“中国时刻”吧?

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概念要谨慎,尤其学者不要刻意地去渲染。其实“空对空”、光是把中国当作整体去宣传,好像中国现在不得了,综合国力不断地在攀升,所以整个世界都进入到一个“中国时刻”。

应关注个体存在价值

你提到“中国时刻”这样的说法是具误导性的,误导性是指哪些方面?是不是说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概括了整体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及个人权利保障的提升,而忽略了很多的社会弱势群体?

我认为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刚提到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中国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可能大多数的生活都变好了。

“中国时刻”的错误在于中国本身这么大、有14亿人,它是个非常多元化的概念。与其泛泛而谈中国,不如去关注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和价值,我觉得这样会更加准确,而不像前面这么空泛、甚至是危险的,尤其是以某方面、单一指标,比如说经济发展维度的所谓的综合国力就概括全部。

这么大一个群体,李克强总理之前不久在人大会议上结束时还提到,中国还有6亿人的可支配月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币,约620令吉),当时提出来大家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就不是“中国时刻”。

不是说整个世界都围着中国、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中心了吗?那么怎么还会这么贫穷?但他说的基本是事实。大家只看到一面,是跟我们的体制、我们的宣传有关系。

我们不能否认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但同时要看到它是多面的。

不能用“中国”以偏概全

它有发展,有些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可能有些方面就不是那么好,甚至有退步。有的人混得比较好,有的可能混得很差,但是你不能整个中国去概括,尤其在宣传体制上,我们作为学者去提什么“中国时刻”,即便不是故意的,这也在效果上是配合宣传体制的,是不能当真的。

你理解的“中国时刻”作为“中国”的时刻,在当下来说有哪些方面是当务之急,哪些价值、哪些分配或者一些更需强调的东西该在现在这个时刻提出来的?

我觉得这还是关系到“中国”到底是谁的中国?当然它应是所有人的中国吧。首先,要考虑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怎样,当然还要考虑到少数人。即使大多数人在往前走,但少数人的福利不仅没有增加,还可能恶化,而且要考虑到多个层次,不仅是经济收入,现在物价也涨了不知道多少倍了,你看到可支配收入扣除通货膨胀,带来的涨价后也只是一个指标。

立足个人多视角考察

还有比如说空气被污染了,可能让村里面的人得病了,有些什么癌症村、水和空气被严重污染,让很多人得病,医疗保障就没有落实到位,有很多人在家里等死对不对?那么这种所谓的发展,对于他们来讲到底是更好的还是更差的?

所以我们要从多个视角来查出一些问题,我考察的角度,一是首先立足于个人,第二方面包含经济、生活环境、社会自由、国家法制状态,包括民主,公民参与至少是地方性公共事务的权利,这都直接关系到个人生存状态,乃至于生活意义,这不是综合国力或者某些指标能够代表的。

国家主义盛行易忽略

你提到中国的多元声音可能不够多,只有单一的论述,就只讲现在中国的经济起飞了。你觉得现在中国这种缺乏宽容的情况,个体权益是不受关注的。你觉得作为知识分子,或者说每个个体,他应该怎么去争取社会包容、多元的声音?

我觉得这不光是一个知识分子的问题,因为生命其实都是等值的、都是等价的。整个国家不光是知识分子的事情,对吧?那么我在这国家生活得好不好,我的生活、我的生命有没有价值,生活有没有意义之事,是关乎每个人的问题。

当然我们是知识分子,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些问题。这是整个国家的问题。所以如果国家主义盛行,没有言论和意见发表的空间,那么不仅会忽略很多人,忽略整个多元化、多面向的社会,同时很有可能所谓“中国”完全就是扭曲的,其实中国根本不是就某某主流声音所代表的。

比如我们的央视或者《人民日报》当然天天都是好消息、天天都是莺歌燕舞、岁月静好,但是比如说疫情发生了,是不是还是中国时刻?中国带给整个世界的意义到底是正的还是负的?

因为我们可以对世界作贡献,比如我们的经济增长本身,也就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我们也可以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对不对?像这次疫情首先在我们这爆发,然后才到世界各地,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要高扬像“中国时刻”这样的概念?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时刻来临? 学者各自表述

报道:黄宇翔

中国“新儒家”代表学者姚中秋认为,主导世界200年的欧美思想体系已经失灵,未来20年中国将进一步改变世界权力格局,创造性地构建中国新价值体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世纪第二个10年开始,“中国时刻”的概念被中国知识界所重视。

“中国时刻”由中国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姚中秋以及法学家高全喜在2012年率先提出,及后经过多年讨论,渐渐成为海内外思想界关注的命题。

姚中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他在2019年12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一书中,阐述中国硬实力达到引发了“中国时刻”,并提出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应如何焕发新机,融摄西方既有的人文、社科知识,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建立新的世界伦理、治理秩序的依据。

《亚洲周刊》为此专访了姚中秋教授,阐述他的“中国时刻”理论和新价值体系愿景。

以下为采访摘要:

“中国时刻”这个名词大概是在2012年左右由你提出,为什么到了那个时候,你认为需要建构“中国时刻”的论述?“中国时刻”由提出到现在,在内涵方面有哪些调整、充实?在疫变之后,中国更应该强调哪些价值,面对变动中的世界?

2012年提出“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命题的背景是,此前一两年,中国的制造业总值超过美国,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从经济上看,中国已位居世界第二。

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可以推测,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必将进一步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也更为自觉地积极有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亚太地区逐渐恢复领导地位。所有这些事实证明,世界历史确实处在中国时刻之中。

疫情加速“中国时刻”

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疫情显然加速了“中国时刻”的进程。

首先,中国用很短时间控制住了疫情,而所谓发达国家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则远超中国,两者的国际形象此升彼降,必然会有更多国家认同中国。

其次,中国已全面复工多时,美国还在疫情高峰中挣扎,经济增长率必定拉开差距,相应地,综合国力将会此升彼降。

这场疫情加快了世界格局的调整,美国已向全世界证明其“德不配位”,中国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当然必须承认,当初提出这个命题时没有料到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是如此冷酷、坚决。

“中国时刻”的内涵也得做一点调整:中国既要思考如何引领世界走向更好的秩序,更要认真思考如何打败美国,但又不至于走向热战。

学习三招打败美国

我认为国家应在三方面努力:

第一,“止戈为武”,快速强化军力,在亚太地区对美取得优势,以打消其进行军事冒险的企图;

第二,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断其左膀右臂;

第三,集中力量推动战略性科技产业的超常规发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以推动GDP尽快超过美国,迫其认输。因此,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最吃紧的阶段。

10年后,世界将是另一番景象,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也就差不多结束了,这个历史分期概念就是指中国改变世界格局的阶段,始于2010年,止于2030年或略晚一些的2035年,差不多一代人时间。

发达国家太不正常

你怎么看中国国家“正常化”这个概念?时至今日,宪政、民主等名词已在中国经历“祛魅”,在中国语境里有新的意涵,你怎么看待宪政、民主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从这次疫情可以看出,其实,中国才是正常国家,那些所谓发达国家太不正常了,尤其是美国,其人民连最基本的纪律都没有,其政府连最基本的责任感都没有,死了那么多人,没一个人出来负责,老百姓好像也无所谓。

我相信,恐怕全世界所有人都在疑惑,美国人所标榜的公民社会在哪儿?其所谓宪政、民主起什么作用了?这些西式价值和制度都一度被神化了,很多人以为,我们只要建立了这样的制度,就可以进入天堂。

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为其祛魅,现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了:以政党竞争为中心的大众投票式民主制算不上好制度,美式分权制衡制也算不上好制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中国时刻”这个论述显然容易受到国内自由派、海外的警惕,你对于自由派的担心有哪些看法?新儒家在“中国时刻”论述当中应当如何与自由派对话,以至寻求共识?

我自己也曾经是自由主义者,做过一点介绍海耶克思想的工作,所以与很多自由派人士是朋友。现在很愿意送上8个字给这些老朋友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近些年来自由派特别喜欢搬出邓小平来说事儿,但他们恰恰忘了邓小平的八字精髓,而把自己封闭在意识形态牢笼之中。他们静等着历史的终结,拒绝一切多样和新的可能。

当今世界最大的现实是,中国的国力已经坐二望一,这就需要新的世界观、历史观、战略观。这些学者却反复念叨邓小平在90年代初特定时期提出的“韬光养晦”。

我们设想一下,若邓小平复生,他会如此刻舟求剑么?

社交媒体中现在提到自由派“公知”,通常加上“古墓派”3个字,因为他们的言论已经重复了二三十年甚至100年了。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