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快销服饰超级独角兽 中国电商SHEIN风靡国际

报道:凌川儿

估值千亿美元、主打快销服饰尤其是女装的跨境电商超级独角兽(Super-Unicorn)企业SHEIN(注册名为希音)成立以来,持续受到中国内外甚至太平洋彼岸的热度关注。近期SHEIN甚至透露计划称,最早将于2024年在美国申请“首次公开募股”(IPO)。

SHEIN在时尚和服装网站类访问量上,目前排名世界第一,这家被外界认为达到千亿美元级别的快时尚(Fast Fashion)公司,无论是从崛起速度还是截至目前的发展势头,在业内外都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

放眼全球的初创公司榜单,它的估值仅次于1400亿美元的字节跳动与1003亿美元的太空探索(SpaceX),位列第三。资本市场对SHEIN的极高预期背后,这只自2008年起家于线上婚纱产品销售的快消“巨象”,产品遍布全球220个国家,它到底有着怎么样的魔力?有分析这样精辟地总结道:拼多多的价格加上义乌的供应速度,再有各大社交平台网红们潮水般的宣传,快速造就了这家茁壮成长的中国跨境电商独角兽。

SHEIN作为全球第三大的独角兽,一向予人神秘之感,创办人许仰天从来不接受采访,公司高管也极少接受媒体访谈,《亚洲周刊》为此特别找到SHEIN在中国区的一名主管,揭开SHEIN的供应速度和运作模式,如何打造了这个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快时尚品牌,以及为何至今在大众媒体上保持低调。

义乌的供应速度

何谓“义乌的供应速度”?有数字显示,一件产品从设计到货物上架,SHEIN只需要7天时间,这个速度比Zara所需的一个月还要快。

“对于我们的一些新品,我们会优先在内部更新图片,而不是投入实际生产,通过观察分析网上的下单数据,如果销售量可观,我们才会开始批量生产。”

SHEIN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区高管对《亚洲周刊》记者说,在任何时候,SHEIN的在线平台上,都有达60万种产品可供出售,但SHEIN为每个新品都会首先生产50到100件来试水,如果销量较好,才会追加订购更多;反之则会果断将其停产。

在过往,传统的服装企业对自身供应链的优化,主要聚焦在库存、采购、生产等局部环节,缺乏整体性及协调性,而利用大数据,SHEIN对流行趋势做持续跟踪,为设计师打造了设计辅助系统,从而达到高效预测爆款、预判订单的市场前瞻特性,由此形成所谓的“小单快反”模式,来保证较浅的库存。

广州番禺快速生产链

2015年SHEIN将中国总部从南京搬到广州的南端番禺区——广州的服装制造业向来是优势产业:以番禺为中心的一小时车程范围内,在城中村狭窄的街巷里,遍布大大小小无数的制衣作坊和中小型工厂,以及纺织面料的供应市场。

得益于这样传统的小规模、快速制衣的生产方式和链路,SHEIN在番禺迅速铺设供应网络,到今天,围绕着位于番禺的总部,在它的“两小时圈”内,它已经发展出了1000多家服装供应商、300多家核心供应厂商。正是它们,让SHEIN解开了全球时尚的密码。

在番禺南村,就曾有一家SHEIN的供应商受访称,100件货量的订单,自己急的时候3天就可以交货。另外,供应商还会向SHEIN提供原材料价格数据、其他客户的订单数据等,让SHEIN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来参考,建立自己的定价体系。

在这后面,一个大背景是,受全球疫情影响,在服装行业,市场已经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很多大品牌订单锐减,厂商只能接下越来越多的小订单。这或许成为了SHEIN向它的供应商伙伴们压价的最大底气。

重新定义“快”时尚

“从整体来讲,SHEIN的供应商非常多,它组建了非常庞大的设计团队,来跟踪、修改国内外火爆的款式,满足各式各样的品类需求。”

该高管表示,因为和SHEIN合作的供应商非常多,对于SHEIN而言,从来都不需要考虑物料短缺的问题,“基本上打完版就可以马上制作,几天时间就能完成批量。并且,有别于淘宝这样招揽各种商家入驻的平台,SHEIN作为自由品牌,我们会和各种供应商合作,来进行全链条的产品生产,成本更低,款式也更多。全球化也意味着要做到本地化,SHEIN每个大区都有对应的团队对本地潮流走向进行追踪,也会有本地团队对我们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给予意见”。

这也正是为什么SHEIN得以实现在约25天内创建一个新产品、甚至最短7天完成整个链条的“义乌速度”,将曾经以“快时尚”著称的Zara、H&M等知名公司的上新时间直接砍半,它超越并重新定义着电商服饰的“快”。

“自来水”的巨大红利

而在另一方面,来自社交媒体上的“自来水”流量同样赋予了SHEIN难以估计的销量红利,要知道在最初,SHEIN就是依托谷歌和面簿的宏大流量,凭藉投放广告来完成早期积累的。

紧接着,它就开始布局社交媒体营销,成为了较早利用网红带货,发明了他们独特的“关键意见消费者”(Key Opinion Consumer,KOC)的跨境电商,对于大多数KOC,SHEIN只需要提供新款式衣服给他们试穿,就收到宣传效果,只有售卖量极高的小部分KOC才会获得佣金分成,并尝试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带货。

从充当“大学大使”的学生到娱乐圈明星,截至目前,SHEIN已经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上,积累了超过两亿的粉丝数量。正是通过这样带有预见性的带货途径,SHEIN成功转化了绝大部分来自社交媒体网红们的流量,它以免费寄送样衣的方式,来换取KOC们的流量推广和销售推动,渐渐的,SHEIN就这样形成了自己的流量池,并深化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从而提高了消费者的忠诚度与黏性。

该高管分析称:“网红本身是忠实的消费用户,他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给大众推销,是最高效、最快提升口碑的做法,比起广告买量投放,成本要低得多。”毫无疑问,随着数字互联网的高度普及,SHEIN“师夷长技以制夷”,正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掀起着具有巨大潜力的带货销售新风暴。

“太高调死得快”

这样的高效模式,与社交平台上各家网红们病毒式的复合推广,很难不会让SHEIN成为欧美时尚界的当红炸子鸡。但与此同时,已然树大招风的SHEIN很难再继续闷声发大财,国外市场的竞争对手们虎视眈眈,在时尚界和服装业,“版权”和“环保”成为了SHEIN接续扩张的两大拦路虎:于“版权”,由于自身庞大设计师团队的存在,快速抓取时尚元素来建立庞大产品和模型目录。

受侵权环保课题困扰

SHEIN到如今收到为数不少的抄袭诉讼,还被指控违反了知识产权法;于“环保”,SHEIN被指责使用了涤纶面料——这种材料的制作需要更多的石油和碳,并不像天然材料那样可生物降解,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它对环境破坏的质疑。

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音,SHEIN先是正面回应了环保问题,称自身小批量生产服装的方法效率更高,几乎没有浪费,其商业模式更是“平衡了消费者需求和库存过程”。其还在网站上保证,将会使用更多的可回收面料,并使用比传统打印机污染更少的打印技术。

但从公司个人的角度来看,SHEIN依然是一家“神秘”的企业:从创始人许仰天到其他股东,SHEIN的掌舵人几乎不接受采访,这家公司似乎从来都不愿意出现在大众媒体的目光中。

为何刻意保持低调?该高管说:“没有必要高调,我们低调做事,真正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就可以了。太高调很容易死得快,出海快时尚行业,本身就会面临众多法规、侵权、环保各方面的问题。SHEIN的管理团队本身是非常务实的团队,从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来讲,也是非常务实的,没有必要做过多的包装。”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财经

小额包裹不再免税 Shein及Temu下周涨价

(华盛顿18日讯)为纠正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受此影响,中国电商平台Temu和Shein宣布,将自下周起上调美国用户的商品售价。

总部位于波士顿、母公司为中国拼多多(PDD Holdings)的Temu,以及目前总部设于新加坡的Shein(希音),几乎同步在官网发布声明,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的变化”导致营运成本上升,公司将于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不过,两家公司都未透露具体的涨幅,也未说明为何发布内容几乎一致。

自进军美国市场以来,Shein与Temu凭借极具吸引力的低价商品,加上社交媒体广告和大量网红推广,对西方零售业者构成巨大压力。

如今,特朗普对大多数中国制造商品课征高达145%的关税,并终止原本对售价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所享有的免税政策(即“de minimis”政策),已直接冲击这两家电商的运营模式。

电商平台一直是“de minimis”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根据特朗普4月签署的行政命令,自5月2日起,从中国和香港寄往美国的低价商品将不再享有免税待遇,改为征收高额进口税。据估计,目前每天有多达400万个符合该政策的包裹进入美国,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支持废除这一政策的美国国会议员、执法机关及商业团体认为,这一“漏洞”让中国廉价商品占据市场优势,同时也可能成为非法药品走私入境的渠道。

Shein主要透过社交平台网红宣传,主打年轻女性市场,贩售平价服饰、美妆及饰品;而Temu则靠大量网络广告,销售涵盖家居用品、创意礼品与小型电子设备等多元产品。

根据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这两家公司在2024年是社交媒体广告支出最高的企业之一,但最近几周都开始削减广告预算。对于依赖广告营收的社交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Snap、X与TikTok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警讯。

新闻来源:联合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