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梁振英与港府“糖水论战”

报道:笔锋

梁振英与李家超政府有关土地供应的“糖水论战”,似是“甜蜜负担”,各有品味,甘苦自知。目前港府的思路是对当年停止造地、卖地的短视行为补救,以“矫枉必须过正”的方式大量供应土地与房屋。

人口老化可以引进人才解决,而楼宇老化就只有建新楼一途,苦药救沉疴。新加坡的滨海湾规划可资借鉴。

过去香港的建屋开发计划,常被比喻为面粉与面包的关系,意指没有足够的“面粉”(土地),又如何能搓出“面包”呢,同样指面粉的成本若高,面包价钱也会水涨船高。

但在最近,前特首兼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则将之比喻为煮糖水:“煲糖水一定要放糖,但糖是不是越多越好?越早买越好?一家人经常煲糖水,厨房要储十斤糖吗?”批评现届香港政府过度开发土地,要“慎防供过于求”,特首李家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则先后回应,强调政府要掌握土地主导权,引发一场关于香港土地开发的论战。

有限土地塞进更多人口

过去香港房屋供应所考虑的,只是尽可能在有限土地塞进更多人口,在一段时间里,香港俗称的“插针楼”,指没有交通站、菜市场配套的单幢楼宇大行其道,对原有的社区机能构成更大压力。

新时代的香港土地开发,应产业先行,先考虑有哪些产业进驻,更要考虑长远目标,增加人均居住面积,使人有所居外,还能乐居、宜居,应该参考新加坡滨海湾(Marina Bay)开发的历史经验。

这场论战在10月24日由梁振英脸书帖文拉开序幕,梁振英帖文的标题是“慎防供过于求”,他说:“过去,开发新区,政府靠卖地有钱赚,但由于新的开发区发展密度越来越低,每尺的地价收入下跌,加上规划标准、工程难度、移山填海的造价和收地赔偿越来越高,新界东北可能是香港最后一个政府有钱赚的开发区。”

他认为政府开发土地时,要考虑政府能否赚钱,暗示除了新界东北以外新的大型开发区,在财政上对政府而言,可能都是负担而非有盈利的项目。

同时,他也直言:“需求不能不估量,供应规划不能不量化,政府开发新区的财政收支不能不预算。”不点名隔空批评早两日发展局局长宁汉豪“目前不需为整个项目估算最终成本……最重要是考虑未来30年期内是否需要这些土地”的论调。

财政司长与特首一致

及后特首李家超10月29日则回应,指土地供应主导权一定要在政府手中,否则主导权会落入“利益藩篱的控制”,不符市民和香港利益,又列举董建华、曾荫权时代2000年初政府停止造地一段时间,导致其后要处理的“一些实际情况是很不理想”。

与此同时,财政司司长、被视为“梁系”人马的陈茂波也在电台节目反驳梁振英,指汲取多届政府经验,土地开发工作必须持续做,不能因楼巿波动而停滞,又指香港于2003至2012年间曾连续多年没有卖地或造地,指“后遗症很大”,论调与特首李家超保持一致。

梁振英面对现任港府的回应,又连出两帖反驳,一是上述提及的“糖水论”,认为造地“是量和时间的拿捏问题”,其次则是题为“因为不是免费的”帖文,提醒香港政府造地需要“考虑政府的财政能力”:“地图上划的圈圈线线不是免费的,终有一天,我们还是要面对财政收支问题。由俭转奢易,由奢转俭难”,尽管香港政府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可能会面对英国加税的困境:“有盈余的年头,大家要政府派钱花钱;连续几年赤字,要像英国一样,大幅加税吗?”

与港府论争“甜蜜负担”

梁振英与香港政府的论争,似是政治上的“甜蜜负担”(Sweet Burden)各有品味,甘苦自知。

目前香港政府的思路,是为了2000年至2010年代初政府停止造地、卖地的短视行为补救,提供足够的土地与开发案,以“矫枉必须过正”的方式大量供应土地与房屋。

现在,香港正面对严重的“双老化”危机,上届政府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报告就指出按现有趋势,到2048年香港就会增加50多万个50年楼龄的单位,由2018年19.8万个,剧增到85.4万个,人口老化可以依赖引进人才解决,但楼宇老化除了维护,就只有建新楼一途了,现今政府下苦口重药医治,以救沉?。

然而,政府开发土地,不是做慈善,政府也没有无限金钱用以造地,要在土地开发上收支平衡、使人安居乐业,还是应当以产业先行。

目前新加坡驰名亚洲的滨海湾开发区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360公顷的土地眼下是新加坡最重要的中央商务区,滨海湾花园也是游客驻足的胜地,但其填海工程早在1954年开始到1992年完成,持续时间长达30多年,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确立“滨海湾”品牌名称,并且定位为商业、住宅、酒店和娱乐一体化的商业区,再辅以前卫的设计理念,使地狭人多的新加坡也成功引进一级方程式赛车。

由此可见,新开发区是赚还是亏本,取决于政府产业规划是否得当,得当就成为新加坡的滨海区,若然失当,就变成天水围般的“悲情城市”,只有居住地,却没有产业,只会造成悲剧。 

反应

 

国际

政协名单去董建华留梁振英 林郑无缘当国家领导人

(北京18日讯)中国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闭幕,并通过第14届政协委员名单。香港多名前高官、政商界人士首度获委任。18名现任港区政协常委中,8人留任。

85岁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不在名单上,意味他将会卸任。另一位副主席梁振英仍在名单上,显示他会留任。

根据名单,新任委员有2100多人,当中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他是唯一一名常委在名单上,意味着他有机会接任主席。名单内还包括了民政事务局前局长刘江华、警务处前副处长刘业成等前政府官员。

多人“超龄”留任

不过,前特首林郑月娥则不在名单上,意味着她无缘成为国家领导人。

有指中国官场有“七上八落”惯例,即是67岁可留任,年满68则会退休,不过这次不少人“超龄”留任。

商界方面,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郑志刚、信德集团行政主席何超琼是首次出任政协。

名单上亦出现多名“转跑道”出任政协的港区人大,包括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荣誉会长林龙安、香港工商总会主席王庭聪、东泰集团主席李君豪,和飞达帽业副主席颜宝铃。

18名港区现任政协常委之中,留任的包括世卫前总干事陈冯富珍、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贸发局主席林建岳、长实主席李泽钜、恒地主席李家杰、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等。

前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儿子范骏华去年参加全国人大选举落败,亦在全国政协名单之上。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