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泰国法政大学屠杀45周年 冷战血泪照亮学运路

报道:黄宇翔

泰国法政大学屠杀的45周年,参与屠杀的团体及后通过政变掌握政权。屠杀重创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左翼学生运动,如今学生领袖只承传当年反威权理念,欠缺社会正义层面。

今年是泰国法政大学屠杀的45周年,虽然时隔45年,但随着持续至今的泰国学运,法政大学屠杀依然具有强烈政治意义。

当年参与屠杀的团体及后通过政变掌握政权,在90年代末的民主化浪潮后,法政大学屠杀渐渐获得解冻,20周年之际在泰国成功召开纪念座谈会;在大学校园出现正式纪念活动、研讨会。

在45周年的纪念活动,泰国反对派、未来前进党前党魁塔纳通以及被捕学运领袖的家属都有出席,除了寄托当年屠杀的平反,也在关注今日泰国学运未终结的怒火。

学生领袖历历在目

屠杀长达12小时……

法政大学屠杀发生在1976年10月5日晚上,持续到10月6日的中午,时间长达12小时。

警察、边境巡警以及“纳瓦朋”、“红色野牛”和“乡村保皇军”等民兵组织约3000人,封锁这个泰国其中一所最古老的大学,右翼民兵、警察以美制M16突击步枪、M79榴弹炮攻击校园,意图杀死校内的左翼学生,但在执行上则是无差别的屠杀。

按官方记录,死者46人,伤者180人,期间更发生民兵强奸女学生等暴行,失踪人数则没有计算在内,学界普遍认为死亡人数远多于官方数字,但如今没有较详尽的研究、统计,只是普遍相信超过100人死亡。

通猜·威尼查恭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荣誉教授。在法政大学屠杀那年,他刚过19岁生日,是二年级生、法政大学学生会的副会长,目睹和见证了整个屠杀以及左翼运动的岁月。

后来,他虽然成为研究泰国历史和经济的学者,但从来没有忘记在1976年10月6日发生的大屠杀,为了写作这段屠杀历史,他在2016年辞去教席,全力投入写作,终于在去年出版了《沉默时刻——难以忘记的1976年10月6日,曼谷大屠杀》(Moments of Silence: The Unforgetting of the October 6, 1976, Massacre in Bangkok),是目前关于法政大学屠杀最为详尽的书籍。

通猜忆述在10月5日晚上,民兵组织红色野牛与部分警察共约3000人开始向校园开枪,自10月6日凌晨2点开始,枪声零散地从校园周围响起,4点左右,枪声变得密集,到了破晓时分,在M79榴弹炮轰击后,枪声就几近无间断地响起,5分钟里只有10至15秒没有枪声。

禁伤者赴医院

民兵与警察封锁校园,甚至禁止伤者离开校园到医院医治。通猜作为学生领袖,在现场多番呼吁:“请警察兄弟们,请停止开枪,我们和平、手无寸铁地聚集……请不要杀人,我们请求你们,请停止开枪。”自然也是毫无结果。

直到10月6日中午忽然下起暴雨,民兵和警察才停止了屠杀。

随着时间过去,屠杀经过渐渐清晰,但前后脉络仍迷雾重重,通猜也提出疑问:到底泰国王室以至美国政府在屠杀里有没有角色?

夭折的左翼革新

法政大学屠杀终结了泰国左翼民主运动的高潮。在法政大学屠杀前,国外是冷战美苏剧斗的高潮,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越战战场美国被越共压制。

随着经济发展,泰国大学生人数由1961年的1万5000人增长至1972年15万人,大学也由5所增加到17所,新兴的学生结合全球的左翼运动高潮,泰国进入了学运的大时代,1968年成立的“全泰学生中心”统合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以及马希窦大学等多所泰国学府,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坚。

1973年1月,美军撤出越南战场,更刺激了中南半岛的左翼运动。同年10月,超过40万的曼谷学生聚集在民主纪念碑前,即后世所称的“1973年人民起义”,成功打倒军事独裁者他侬·吉滴卡宗,他侬接着逃亡到美国,开启泰国短暂“民主实验时期”,军方影响力是20世纪以来的最低点,党禁、报禁、媒体审查以及结社禁制基本上被取消。

自发“上山下乡”热潮

从1972年到1976年间,在“全泰学生中心”的领导协调下,泰国学生出现自发的“上山下乡”热潮,动员学生到乡间帮助农民解决经济问题,也协助农民建立“泰国农民联盟”。

这波左翼运动浪潮还席卷了向来被视为保守、亲军方的佛教僧团,即所谓的“左翼佛教”(或“入世佛教”),诞生了“泰国比丘及沙弥中心”、“泰国年轻僧侣阵线”等左翼僧团,以追求社会平等、公开支持农民土改、城市工人改善生活条件的诉求,甚至支持泰国社会主义政党在1975年参选。

在1974年11月,由“泰国农民联盟”组织长达两星期的农民集会上,集结了包括工人、农民、学生以及僧团,最后一天29日的游行更有5万人参与。同期成立泰国佛教徒联盟一年后会员就达3000多人,多是30出头的本科生、研究生背景的学问僧。连由王室、军方支持的僧团都左翼化,使得政府震惊,也刺激了军方和右翼团体的神经。更让军方恐惧的是,泰国共产党在1973年后渗透到学生运动群体,使运动急速左转。

法政大学屠杀前,泰国左、右两翼对立就相当严重,温和、中间立场的政治派系被边缘化。素叻·司瓦拉时至今日仍是泰国最具影响力的宗教领袖,他当时就曾批判学生试图推翻传统,认为这条道路行不通,但被嘲讽为“佛法总司令”,不少年轻僧侣都离开了素叻的圈子。

1976年9月,被学生运动驱逐的前首相他侬·吉滴卡宗返回泰国,引发大规模学生示威,而法政大学校园就是运动的中心,10月4日在校园内更有示威活动。

从他侬能够回国,也不难看出王室与政府已渐渐倾向军方,疏离左翼的学生运动,悲剧的种子已经撒下。

转进泰北山区

法政大学屠杀重创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左翼学生运动,除了温和势力左右不是人,数以千计更激进的大学生逃往泰北森林。当时泰国政府对地方控制能力薄弱,通缉令出了曼谷,便难以执行。

生力军加入,令1942年创立的泰国共产党急速发展,据估计,当时的泰共武装力量达到6000至8000人,有100万支持者,现任泰共中委帕立差就是法政大学学生,但他更早进入森林,在1967年就加入泰共。

前泰共游击队成员阿迪老家现年64岁,1976年学潮时期是法政大学学生,在军人政府镇压学生后走入泰北,1985年才走出森林,回到曼谷继续深造,及后成为律师。

泰共全盛时遍布全国40个省,全国近半数府、县及乡村有泰共的力量活动,较温和的社会主义党也和泰共结盟。直到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越南切断了泰共来自中国的支援,同时阻止泰共在越南境内活动,使泰共实力大减。

1980年代,泰国政府向泰共提出怀柔政策,颁发特赦令,炳上将更在1982年宣布重返社会的泰共无罪,及后阿迪也因此回归曼谷,并离开泰北森林。泰共活动进入低潮,到了新世纪初,更完全停止军事斗争。

学生运动转向

经历了1973至1976年的左翼民主运动时期、1976年至2000年为止的泰共斗争时期,左翼运动在泰国遭受了两次挫败。

在90年代末、新世纪初他信执政时期,就转化为“红衫军运动”,但后来经历多次政变。红衫军势力也在泰国淡化,三波左翼运动遭受了严重挫败。如今泰国学生领袖承传的只是当年的反威权、反军方理念,但在组织上已完全没有联系。

去年学运提出的十大诉求是针对军方、王室以及选举制度,没有触及社会正义的层面。

通猜也说:“1976年与这次运动(泰国学运),除了泰国民主体制的结构性问题没有改变之外,许多泰国政治的元素都已经改变了。”

当年的学生领袖通猜是青年的精神导师,他的《凌驾民主与政治的国王》是最富影响力的民主启蒙著作之一,在泰国至少卖出了一万册,对青年知识分子影响深远。

但在去年学运高潮,当局认定书里的段落“泰国王室被誉为稳定泰国民主发展的基础,但似乎是现代泰国史上出现最严重动荡的原因”具有仇恨王室色彩,令读者仇恨王室,以虚假言论攻击王室,并降低其信誉。

未完结的纪念

尽管法政大学屠杀后,右翼军方势力抬头,但校园内的纪念从来没有停止,法政大学校长颂奇也说大学一直都向学生教授当日的黑暗历史,数十年来薪火相传,建立了社会运动传统。

法政大学屠杀40周年之际,泰国发行量最大英文报章《曼谷邮报》难得以“Justice must come for all victims of political violence”(必须为政治迫害受难者伸张正义)为题,而立场较左倾的《民族报》也以“Thammasat Uni massacre remembered on campuses”(纪念法政大学校园屠杀)为题。

今年的纪念活动也能在没有军警阻拦下得以完成。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东盟+

泰王次子入医院!自拍照卧床插管

(曼谷25日讯)泰王次子瓦查拉松(Vacharaesorn Vivacharawongse)23日突然宣布,他因为肺部感染而住院,还发布自己鼻子插着氧气管、卧病在床的自拍照,“还在这里,还没倒下”。

据泰媒“Thaiger”报道,43岁的瓦查拉松在社媒Instagram的“Reels”功能无预警发相关照片,却又没有透露详细病情,迅速引起粉丝与民众的关注与担忧,许多人在下方留言祝福或者询问状况。

不久后,他才再度更新,感谢大家并且补充说明,“非常感谢你们的关心,我现在好一点了,病毒感染了我的肺部,但治疗还在进行中。”

泰王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1996年与第2任妻子离婚后,女方带着5名子女前往美国生活,其中就包括瓦查拉松。

瓦查拉松在海外生活27年后,去年返泰取得身份证与全新护照,却也与美籍妻子离婚,被怀疑是为了争取成为王储。虽然他没有王室头衔,但仍保有儿时被授予的王孙地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