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美国欲围堵保后院 中国反突破第二岛链

报道:丁果

美国要把崛起的中国堵在第一岛链内,但没有想到,在美国视为自己后院的南太平洋岛国,却出现了巨大的漏洞,而这会直接让中国日渐强大的海军力量直接突破第二岛链。

今年2月18日,一架中国空军“运二十”运输机抵达所罗门群岛首都荷尼阿拉,带去该国紧缺的各类抗冠病物资达20吨。中国大型军用运输机抵达所罗门,引发华盛顿的高度紧张。

美国要把崛起的中国堵在第一岛链内,但没有想到,在美国视为自己后院的南太平洋岛国,却出现了巨大的漏洞,而这会直接让中国日渐强大的海军力量直接突破以关岛为中心的小笠原群岛、硫磺列岛及马利安纳群岛等组成的第二岛链,直接威胁澳洲、纽西兰,并向更远的深海推进。

就在美国和澳洲对中国向南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深表忧虑并不断发出警告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封城、北京也半封城的紧急状态下,依然在4月10至13日前往海南考察,并聚焦在“种子改良”和“海洋发展”两个议题上,分别考察南繁科技、深海科技以及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而农业尤其是粮食问题以及海洋科技问题都与战争有关,都是攸关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命题。习近平在海洋研究所考察时,意有所指地表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番话,更加引发中美澳在南太平洋地区加剧博弈的想像空间。

北京通过一带一路的实际专案投资建设给南太平洋地区带去了种种优惠利民的好处,包括今年1月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海底火山爆发时,中国也在第一时间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这都让南太平洋岛国看到北京有诚意、有实力帮助该地区发展。

反观美国澳纽等地缘政治的相关国家,平时看不起南太平洋岛国,也不愿支援该地区的建设,却要将这些国家强行拴在自己的安全范围内,声称要严防他人染指。不可思议的是,一直到中国开始活跃在南太平洋岛国时,美国才“姗姗来迟”,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和所罗门群岛外交部长内莱已经商议,时隔29年重新开放美国驻荷尼阿拉大使馆。

所罗门捷足先登

与中国已经在2019年建立外交关系的所罗门群岛捷足先登,推动了与北京深化关系的动作,在亚洲太平洋上空掀起了阵阵风浪,而风浪的源头则是一份被蓄意外流、且又遭遇“战略意义放大”的所中安全协议草案,引发了泛太平洋地区五眼联盟的重要国家美国、澳洲、纽西兰乃至英国的重大警惕和喧嚣,掀起了又一波“中国威胁论”的滔天大浪。

对于所罗门群岛与中国签署安全协议框架,美国坐不住了。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梅南德兹日前向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喊话,称所罗门“若执意推行这项合作协定,中国将成为你们的主人”。

梅南德兹在4月12日接受《天空新闻》采访时再次重复这个警告,并以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做比喻,指责“中国看似带着良好的意图登门,接着便实施胁迫性经济政策,最终使你(指与其合作的国家)被中国拥有”。显然,华盛顿不愿意加大投资所罗门群岛,却用威胁恐吓来阻遏中国对所罗门群岛建设的参与。

澳促所罗门勿签协议

与美国的遥控呐喊不同,把所罗门群岛视为“禁脔”的澳洲更是在4月12日直接派遣太平洋事务部长塞色利亚前往所罗门群岛首都荷尼阿拉,与总理索加瓦雷会面。塞色利亚在随后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他曾要求索加瓦雷考虑“不去签署该协议,同时本着区域开放和透明的精神,与我们的区域安全框架保持一致,与太平洋大家庭一同协商”。

这样的赤裸裸宣示实在“吃相难看”,近来不断打反华牌的澳洲总理莫里森在4月13日强调,所罗门群岛并不在澳洲的控制之下,如果有人认为澳洲在设法控制所罗门群岛,这是对所罗门群岛的不尊重与冒犯。

莫里森“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解释说,澳洲所做的“是在确保所罗门群岛充分意识到风险和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澳洲,还关乎太平洋的其他国家”。为了拉拢所罗门政府,澳洲政府已经承诺要拨款1.6亿澳元(约5.1亿令吉)。

其实,澳洲被批评是自我陷入了“中国威胁论”的困境,因为澳洲与所罗门群岛之间早就有着双边安全协议,去年11月所罗门群岛爆发骚乱之后,澳洲员警维和部队就一直留在荷尼阿拉。所罗门总理索加瓦雷称澳洲仍然是该国首选的安全合作伙伴;他还承诺,所罗门群岛永远不会被外国势力用作军事基地或其他军事机构驻地。

谁在兴风作浪?

在中国和所罗门群岛签署的安全协议的细节没有完全曝光之前,阴谋论和竞猜游戏就不会销声匿迹。毫无疑问,之前网上流传的那份协议草案是舆论场发酵的主要原因。

协定草案本来属于机密档,但它显然落入了坚决反对中所合作的人手中,而在网上公开那份草案协议,从而引发相关国家基于自己政治谋算的严重反弹。

草案引发争议的关键部分,就是允许中国海军舰艇在所罗门群岛执行后勤补给,并利用中国的军事力量保护中国公民和重大项目的安全。

澳纽发难恐受华威胁

这就自然让舆论延伸解释为所罗门群岛当局准备让中国在该区建立军事基地,从而让亚太地缘政治相关国家相信,该协议可能为正在追求远洋出击能力的中国海军和军舰进入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太平洋岛国打开大门。1942年在该地区爆发了美国和日本的激战,包括瓜达尔卡纳尔岛和中途岛海战在内所罗门群岛战役,是珍珠港事件之后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也是日本“战神”山本五十六折戟的战役。

草案泄露后,离群岛最近的澳洲和纽西兰在美国的支持下首先发难,认为允许中国军舰进入所罗门群岛是对澳洲和纽西兰的重大安全威胁,并影响该地区可持续性的安全合作。澳洲国防部长达顿甚至举出中国在南中国海岛屿建立20余个军事基地的例子,来说明草案为中国最终在所罗门群岛建立军事基地开了绿灯。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澳洲首任主席查尔斯·埃德尔直接了当说:“一个战略对手在所罗门群岛建立基地,将大大削弱澳洲和纽西兰的安全,增加当地的腐败,并增加资源剥削的可能。”

忧太平洋卷入中美战

除了澳纽这样的“西方大国”外,太平洋岛国中与中国没有紧密关系的国家也表达不满。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帕努埃洛日前敦促所罗门群岛别签署这项安全协议,认为其中存在“重大的安全忧虑”,并担心太平洋可能卷入中美之间的战争。

毫无疑问,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无论是五眼联盟对中国的遏制,还是美英澳印4国机制推动印太联盟,抑或美日打台湾牌和南海航行自由权议题,目的就是防止中国崛起导致其突破第一岛链,然后向南太平洋、西太平洋甚至印度洋的扩张。

但是,根据海洋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贸易大国的中国在迅速推动海军现代化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海上贸易通道和海外公民安全,也会争取更多的海洋权力。但这样的发展,自然也会受到西方国家尤其是老牌海洋大国的遏制。

除了中国的“铁哥们”巴基斯坦在瓜达尔港给中国提供了“准军港”的待遇,以及非洲吉布提港作为中国护航编队打击海盗的靠岸补给港口、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作为中国航行地中海的补给港口之外,中国在斯里兰卡、缅甸、甚至越南金兰湾租用和建立军港的企图都遭遇挫折。

故中国想要在澳洲、纽西兰的海洋后院——所罗门群岛建立军事基地,自然而然要引发这些国家的强烈反弹。

澳总理喜打反华牌

尤其是澳洲,目前与中国的关系处于寒冬状态,总理莫里森更是只用“反华牌”来维系自己在澳洲政治地位的最大王牌,当然要利用中所这个安全协议框架草案来进行政治操作,而美国作为老大,也是全力支持用各种手段阻遏中国在太平洋等更广泛的海洋区域挑战美国的海洋霸权。

谁都知道,所罗门群岛与中国发展如此紧密的关系,甚至在安全问题上携手,从开始的契机来说,肯定与所罗门群岛中央政府与马莱塔省的对立导致去年11月该地区发生的示威和暴力骚乱有关,该暴乱让唐人街备受财产和生命的损失。

虽然平暴靠的是澳洲军警,但所罗门群岛向中国要求输送防暴物资并派遣临时警务顾问组。也因为如此,草案中就包含未来所罗门群岛如果发生骚乱,可邀请中方派遣员警和军事人员前来维护秩序。但是,所罗门当局之所以要跟中方进一步合作,显然是因为澳洲等传统伙伴不再能够满足其全部安全的需求。

受美忽略转向中求援

澳洲等国认为所罗门等太平洋岛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平时根本就不将其当回事,随着自己国家经济的衰退,连以前提供的基本援助都逐渐不到位,这就引发了这些太平洋岛国向外寻找大国支持的管道。鉴于地缘政治的现实,所罗门群岛如果能够获取美国、澳洲、纽西兰等的重视和支持,他们不会舍近求远、冒着被威胁的可能性到北京去寻找帮助。

可见,与非洲等落后地区一样,与其说北京积极利用中国崛起的优势向外扩张,与太平洋岛国发展紧密关系,还不如说,这些原来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照顾”的国家不但长期蒙受“不平等地位”的待遇,目前也因美国的衰退而在经济上遭遇冷淡和漠视。为此,中国正好利用自己“一带一路”的全球基建战略来填补美国、澳洲等国留下的“援助空白”。

中国保持战略谨慎

由于地缘政治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所罗门群岛根本无法踩踏澳洲给其划下的红线:不能让中国在该地建立军事基地。北京一旦鼓动所罗门群岛冲撞这样的红线,一定会给该地区带来动荡,人民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但是,北京通过“一带一路”的基建专案和加大太平洋岛国的投资,却是强化与南太平洋地区岛国关系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带动那个地区的繁荣发展,增加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基础。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孙中山逝世百周年座谈会 中华王道对抗特朗普霸道

报道:平浩东

《亚洲周刊》携手恒生大学举办座谈会,纪念孙中山逝世百周年,探寻其王道理念对今天全球发展的启示,剖析两岸关系及反霸权之深远影响,期冀“天下为公”精神重光。

3月12日,《亚洲周刊》与香港恒生大学联合举办《孙中山对全球发展的启示——纪念孙中山逝世100周年座谈会》,探讨孙中山思想如何启发全球华人应对“现代化”与“全球化”风潮,并通过回顾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思想足迹,反思面对全球化现象的危机与转机。

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以馆藏孙中山真迹,追溯其“天下为公”思想的当代价值。

香港恒生大学大中华研究中心主任高朗阐释“反霸道、行王道”与“21世纪亚洲”的现代化实践。《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剖析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对反霸权和两岸关系的启示,直指“使美国再伟大”是历史倒错,强调两岸文化不可割裂。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李金强强调,中国世界工厂现代化成就印证孙中山的经济远见。

延续孙中山革命精神

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呼吁企业家和年轻人接续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和中流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周阳山,则从民族复兴与中庸治国角度,从两岸和平与全球治理观点分析孙中山的治国智慧。

何顺文校长发表开幕致辞,表示孙中山是一位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实践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以民为主、以和为贵”的思想,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瑰宝。

心系和平奋斗救中国

何顺文随后以校内图书馆珍藏的孙中山亲笔签名书籍为引,强调这些宝贵藏品,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他的思想魅力,更为今天的座谈会增添了特殊的意义。

高朗教授表示,孙中山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了推翻满清,更提出了完整的建国思想论述,批判性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点出民族、民权、民生3大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有论述的空间。这套思想的目标就是中国不要再被列强欺负,并且成为一个一等一的独立自主国家。直到去世的时候,孙中山依然心系“和平、奋斗、救中国”,而他当年宏伟的实业计划愿景,很多都已经在今日实现。今天,大家相聚在这里追忆孙中山留下的思想遗产,不只是怀念,更是希望从他的思想脉络得到反省,启示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高朗提到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孙中山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刻体悟,看透了“霸道”和“王道”的本质,当西方武力强大时就会压迫、殖民和控制亚洲民族,他希望亚洲国家联合起来,真正复兴,打倒霸道国家。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不同的是,当今中国搞“一带一路”的实践建设,帮助弱小国家,正是对“王道文化”的当代诠释。亚洲东盟十几个国家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也是做得非常好,可以得出结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亚洲可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天下为公”成两岸黏合剂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表示,应以孙中山的思想精髓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对两岸关系和反霸权反殖民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尤其是“天下为公”的理念,可以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黏合剂,成为全球华人思想的最大公约数。孙中山曾提出“大亚洲主义”,呼吁日本勿当“西方霸道的鹰犬”,要做“东方王道的干城”,这一诘问今日仍振聋发聩。

邱立本表示,“使美国再伟大”口号是“历史倒错”,是丛林思维的霸权主义复辟。反观孙中山主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世界大同”的思想,中国当前推动的“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这一精神的延续。

谈及两岸关系,邱立本强调两岸文化纽带:“绿营搞‘去中国化’,但台湾宫庙香火鼎盛的哪咤三太子、妈祖信仰等各种文化背后,哪一项不是中华文化血脉?”中国大陆的“全过程民主”强调实质民生改善,强调贤能政治,恰是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践行。而西式民主则流于程序正义导致民粹泛滥,思想和意识形态撕裂。

他警告台湾产业的风险,台积电若沦为美国的地缘政治弃子,恐成下一个乌克兰——技术命脉被掏空,繁荣基业毁于美国的背叛。

李金强以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和相关的英文版手稿整理过程为切入点,强调该计划凝聚了宋庆龄、蒋梦麟等当时知识分子的远见卓识,深入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远见。

他指出,孙中山在百年前提出的“实业计划”,与当今中国在发展高科技、利用外资建设世界工厂等方面取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成就,反哺世界,促进博爱之心的养成有着高度契合。他强调,孙中山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香港“民生为本”的实践(如公屋政策),正是孙中山“住者有其屋”思想的微观落地。

“实用主义者”自居

李大壮则以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后人的身分,讲述孙中山与家族的历史渊源,并以“实用主义者”自居,从实践角度强调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对当代企业家的启发。他认为目前仍是革命时代,因为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事情,比如台湾问题,伟大的思想家必须要认清产生思想的原因和时代背景,革命不应该只成事在我,需要后代不断努力,在处理两岸关系时,也应借鉴灵活应变的方式方法,但是原则不可以变。李大壮希望看到年轻一代生活得更好,但是不可以自我感觉良好,面对经济上的起起伏伏也不要气馁,要目光长远。

民族复兴对华社影响

罗祥喜则从孙中山的民族复兴思想谈起,分析其对中国思想、台海问题和全球华人社会的影响。

他指出“中华民族”和“振兴中华”口号是孙中山首先提出的,必须要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也从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学说中汲取营养。

罗祥喜认为,孙中山的思想为人们把握台海形势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可以从孙中山的治国理念中得到启示,避免战争,这是两岸人民之福,也可以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他还强调,孙中山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对当代中国和全球华人都具有重要的鼓舞作用。

提出渐进式民主转型

周阳山教授通过视频连线阐释他的见解,表示孙中山的治国理念不是折中,而是秉持中道而行,以中庸思想为核心,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罕见,并且针对西式民主的弊病腐化,补充提出五权宪法,完善考试和监察制度,有持之以恒的历史和现代价值。孙中山提出通过渐进式的军政、训政和宪政制度设计,提升公民的政治素养,转型为一个新兴民主国家,也对现代地缘政治纷争有指导意义。尤其是乌克兰战争的和谈进程,应该先用联合国军维和,下一步修正党派之争和议会民主,最后走入宪政民主,各国可以和谐维持战后重建。

在互动提问环节时,台湾作家廖书兰阐述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如何在不同的地区留下痕迹,并成为华人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香港作家谢悦汉询问,孙中山的思想在当代落实和执行上是否存在困难,李大壮回应东西方的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之差异,导致相当不同的思维方式,中美关系的缓和需要时间和努力。

李慧仪博士以长期在美国居住和生活的经验回应,美国没有一个像“中华民族”一样统一的民族概念,美国对中国不能流于意识形态的反覆攻击,而要深入沟通彼此的文化。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