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美国跨性别治疗之争 “政治正确”主导医疗

报道:黄杰

“政治正确”分裂美国社会,跨性别人士在美国是一个庞大群体,医疗专家没做好把关工作,跨性事故频生,背后是资本主导的产业链的巨大利益,后悔跨性的逆跨性人士也被指为共和党、保守派人士,受尽歧视。

就在美国中期选举一个月前,当现今被视为“未成年跨性别荷尔蒙治疗风险吹哨人”KC·米勒在推特上传一段仅一分半钟的影片时,他也没想过会获得任何关注,但仅仅两周,该影片就被观看逾500万次。

影片中并无哗众取宠成分,只是KC·米勒在汽车上对着镜头,用低沉似男性的声音谈到自己秃头和声音永久转变的问题,并注上一句:“这是服用5年荷尔蒙对少女造成的影响,记着,我现在只是21岁。”

KC·米勒15岁的时候,向医生表示希望跨性别(从少女变为男性),当时医生没有对他进行详细心理评估,就给他服用睾酮,并在半年后施行胸部切除手术。

他后来表示,自己因荷尔蒙失调而患上第三型埃勒斯-当洛二氏症候群,并引发体位型心动性过速综合症,每当转换体位时就出现晕厥症状。他把这些问题告诉帮助他进行跨性别治疗的医生,但医生说这跟服用睾酮无关,也无能为力。

他前后找了10个医生,才有一人表示可为他治疗,但同时告知他,他在两年后罹患子宫颈癌的风险相对高,需施行子宫切除手术。但此时已经后悔跨性别的KC·米勒正考虑进行“逆跨性别”的过程(由男性再变为女性),原因是“作为正攻读心理学、准备照顾病人的专业人士,他无法说服自己跨性别荷尔蒙治疗是有效的,而假若他对自己不诚实,他无法照顾他人”,他同时表示对整个医疗体系失去信心,甚至怀疑医生是想他永久性地服用睾酮,才说服他切除子宫。

错误解读青春期焦虑

KC·米勒向记者表示:“我们的国家正在把青春期医疗化,将青春期面对的身体变化焦虑视为性别认同障碍,然后给予大量的药物。”

KC·米勒来自一个宗教原教旨主义家庭,他本是女同性恋者,但因母亲不接受其性取向,却可接受他跨性别变成男人结交女朋友,因此当时15岁的他才会产生跨性别的想法,而医生也同意。

自由派跨性别者抨击

KC·米勒的影片意外地获得大量共和党政治评论人关注继而爆红。而因为时值美国中期选举最后阶段,加上他接受了保守派跨性别网红布莱尔·怀特访问,很快就惹来大量自由派跨性别者批评,难听说话不绝于耳。

有些人开始展示自己跨性别的成功结果,取笑他秃头。有人表示他只是展示了自己对荷尔蒙影响的无知,称他只是一个笑话。也有些人嫉恨他获得很多流量,表示只是炒作,指责他是骗子和正在散布谎言。

很快,各种高度政治化的阴谋论也随之而起,甚至有人说他本来就是男人,是在网上虚构一个身分出来试图影响选情。那些声称自己最包容不同性别取向的人,对“逆跨性别者”的批斗来得比任何人也更不包容。

低估荷尔蒙治疗风险

KC·米勒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实际上,过往很多关于荷尔蒙对人体影响的实验都是以成年人为主,而对正经历青春期、身体荷尔蒙急速转变的青少年来说,其影响有待查证。至少在对于未成年人跨性别的应用上,其风险可能严重地被低估。

今年,在保守派中爆红的一部纪录片《什么是女人?》(What is a woman)的预告片在优管上被观看了2700万次,其中有一段也有380万浏览量的桥段,是主持人威尔士访问长春藤大学之一的布朗大学医学教授福泽,福泽对威尔士说:“荷尔蒙治疗是完全可以逆转的、无永久性影响,只要停止使用,身体就会恢复到原来状态,就如暂停播放音乐后重播一样。”

当威尔士问到,其中一种用于“停止青春期的药物”亮丙瑞林在美国最常见是应用于对性罪犯的“化学阉割”,因为它可强烈抑制性欲,福泽表示威尔士的用词带有“歧视/剥削的态度”,因而威胁终止访问。

荷尔蒙影响可逆转?

根据美国药物管理局引用的1993年研究,亮丙瑞林对于停止月经的影响是可以逆转的,但是也有1985年的研究显示,20%实验对象在服用亮丙瑞林后月经周期不正常。

美国最高法院也曾引用大卫·雷德温医生的2013年研究,表示62%实验对象出现不同程度永久性的荷尔蒙扰乱。各种不同的研究指出不同的结果,有待更加完整和独立的研究才可分辨事实。

跨性别儿童成政治争议

而这些医学上的争议令到“未成年人接受跨性别荷尔蒙治疗”的议题变成一个充满政治争议的问题,也在今年的美国中期选举扮演重要角色。民主党人普遍认为,未成年人也有跨性别的权利,是性小众甚至是人权的一种,而在他们的游行中也出现不少“保护跨性别儿童”的标语,“跨性别儿童”在他们眼中成为了医疗权益议题。

而在共和党人眼中,这却是“保护儿童免受医疗事故影响”的议题。在美国选举的重要摇摆州佛罗里达州,在11月4日,由被视为2024年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大热候选人罗纳德·德桑提斯作为州长任命的医学专家小组,就立令禁止该州医生对未成年跨性别者再配许荷尔蒙药物以及施行跨性别手术,被视为是选举造势一环。

在医学专家小组会议上提供证辞的,包括一位像KC·米勒一样以“逆跨性别者”身分发声的普丽莎·莫斯利。莫斯利15岁时患上厌食症,在网上“支持厌食群体”(一个美化厌食症的群体)中接触到跨性别议题,很快“一见钟情并被洗脑了”。他患有多种精神疾病,网友告知他的问题是“活在错的身体”,他的医生对此“不予沟通”,后来在一次入院经历以后开始服用睾酮,而他亦因荷尔蒙影响而开始增加食量,起初还以为自己病好了。

但是各种精神问题持续,身体开始发病,包括肩膀长宽而导致肩疼、声音转变不能大声讲话、子宫出现囊肿疼痛多年且开始流血、阴道萎缩等,医疗意外使他更加绝望。

莫斯利在22岁时决定逆跨性别变回女生,也多次出席公开活动倡议“未成年人是无法同意接受永久性的治疗改变”。他在网上筹款希望可以重建被切除的胸部,但是手术费用高达1万5000美元,至今他筹到6500美元。

逆跨性者被跨性者打压

像莫斯利这样的逆跨性者,人数不断增加。根据谷歌统计,在Reddit论坛上“逆跨性别者”的分页人数是近年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

《亚洲周刊》记者访问过该版4名管理人员,他们表示这个讨论区对他们的社群相当重要,因为在多元性别政治正确下,逆跨性别者会被跨性别群体视为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和叛徒,并常要面对来自跨性别群体的网络霸凌。

同时,他们综合众多案例表示,所谓的“性别认同”治疗充满失误,医生几乎都没有提供正确治疗。

大多数论坛上的逆跨性者为女性,90%在12至18岁开始跨性别,26%的人在考虑开始跨性6个月内就服用荷尔蒙、6个月到一年内开始的人占16%、一至两年内开始的占18%,但是如果原生性别是男性的逆跨性别者,67%的人在考虑跨性别的6个月内就开始服用荷尔蒙。

在所有的逆跨性者中,90%表示他们选择变回原生性别是因为发现当初心理问题根本和性别认同没有关系,另外有60%人因为出现复杂的健康问题而停止服用荷尔蒙。

性小众医疗产业收益高

医疗事故在强烈的政治正确意识形态之下,变成了美国一个禁忌话题,就算是曾经接受跨性别的逆跨性者,一旦发声就会被视为是共和党人、保守主义以及跨性别恐惧者(歧视者)。

政治正确正在深刻地改变美国的文化,在美国13至17岁的跨性别者人数有30万,比率是24岁以上的年龄层的3至4倍,占1.4%。而在这个庞大的群体背后,医疗专家似乎没有做好把关工作,甚至有的视之为赚钱良机。

根据《亚洲周刊》统计的4所最有代表性的大型诊所,其医疗人员为机构带来的收益为平均每名医生每年250万美元,比美国平均值高出60%,甚至有部分在收入比较高的州分中收益是全国平均值两倍以上。

在充满禁忌的医疗问题上,政治正确和资本收益让很多最边缘的群体被忽视。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ADVERTISEMENT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民主党失利背后三大战场 美式文革撕裂选民

报道:黄杰

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利。美国主流媒体大多强调是因为通货膨胀飙升,民怨四起所导致,但其实两党在校园、司法与医疗的三大领域激烈斗争,形成“美式文革”,一切由意识形态主导,上纲上线,甚至爆发政治暴力,严重撕裂选民,在文化议题上彻底两极化。

美国2022年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利,共和党取得众议院的多数。美国主流媒体大多强调是因为通货膨胀飙升,民怨四起所导致,但其实两党在校园、司法与医疗的三大领域斗争,形成“美式文革”,一切意识形态主导,上纲上线,甚至爆发政治暴力,严重撕裂选民,民主党的“政治正确”论述被挑战,共和党冲击民主党在立法机构的执政优势,让拜登政府成为跛脚政府。

共和党宣传机器的纲领是“政治是文化的延伸”,并以打造“刺激愤怒的政治”激起大众对民主党多元性别、多元种族价值观道德恐慌,作为扩大选民基础主要工具。

互指为暴民政治

此策略激起美国人对于文化议题的彻底两极化,互相指责对方为暴民政治,引发在大学、司法和医疗三大领域的“文化内战”,意识形态凌驾于理性决策,形成一种“美式文革”,立法程序被政治钻空子,大学校园教授被学生批斗,医疗体系因“政治正确”挂帅,漠视医疗意外。

强烈的文化诉求虽然满足了民主党人对于进步价值的期望,但同时引起共和党人的反弹,两党互相仇视,誓不两立。

政治上的斗争,以牺牲美国在文化上的共识为代价。在司法的领域,共和党推动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的堕胎权利的保护,但民主党亦利用“人权委员会”的特殊法律地位,在纽约市承认31种性别需被人权法和防止仇恨法所保护。

在大学校园中,包括耶鲁大学在内的大学发生了多场超过100名支持“政治正确”的学生围堵大学教授的事件,大学校园中冒犯了自由主义观点而发生冲突的案件,引起共和党人对言论自由的关注。在医疗体制内,出于对跨性别者权益的保护,引起了对于“跨性别儿童”的争议,也有一些医疗事故被忽视,因而出现多宗网络暴力事件。

按党派而非议题投票

根据学界对过去数十年美国中期选举的研究,它的特征是选民绝大多数都是按党派而非议题投票,因此其实选民关注的议题是次要,影响选举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民主党、共和党两党的选民基数。

因此,此次选举的结果反映共和党长期主打文化议题的成功。共和党宣传机器的灵魂人物安德鲁·布莱巴特(2012年过世,美国极右新闻网站Breitbart的创始人,该站被认为是导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16年胜选的主因之一)提出的纲领“政治是文化的延伸”被多个共和党媒体人包括前白宫首席策略长史蒂芬·班农以及优管网红、“爆料革命”发起人班·夏皮罗视为传媒策略。

他们所打造的“刺激愤怒的政治”激起大众对民主党多元性别、多元种族价值观道德恐慌,引发美国文化内战,以撕裂国家文化共识为基础去吸引支持者。

共和党传媒剌激民愤

把这个策略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就是美国当红主播、福克斯新闻频道的塔克·卡森,他在优管上的每段影片都有巨大流量,全部都是以刺激愤怒情绪为题。

根据《亚洲周刊》对卡森在优管上的长篇影片的统计,他在选举前两周的影片总共被观看1289万次以上,并且都是以假新闻、政府谎言、残障人士争议、种族争议、移民争议、性别争议为主要内容和笑话。

卡森的节目的主要剧本都是展示以上问题的荒谬性质,然后摆出受到冒犯的表情,引起观众共鸣。连一些美国极右国家主义者都说,卡森的宣传策略比他们过去任何的手段都更有效,很多激进主义的组织都表示曾通过研究卡森的节目来学习吸引群众的策略。

因为共和党的这个长期宣传策略,美国的文化政治变成了两党之间甚为激烈的战场,特别是在司法、大学校园和医疗三大领域中,民主党的极为开放对抗共和党极为保守的斗争,让美国社会陷入极端分裂的政治深渊,从日常生活的层面上分化选民。

这或许就是为何总统拜登多次强调,中期选举关系到“美国的灵魂之争”,因为在很多选民的心目中,民主党或是共和党执政,不再是远离自己日常生活的政治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化角力和生活方式之争。

两党缠斗法律领域

在法律的领域之中,共和党挟自己拥有最高法院之中的绝对多数之便,强行推翻罗诉韦德案对堕胎权利的保护,让美国女性权益倒退50年,更让世界上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人为之侧目,“民主灯塔”美国竟然可以在社会医疗问题上如此保守。

共和党在此次中期选举之前亦大力挑战大学收生之中对少数族裔的“纠正歧视政策”(又译为保障名额制度,即少数族裔能以较低分数获得大学录取),并将议题上升到他们控制的最高法院的层次,其实也是为了在选举中造势,表明一旦共和党执政将会推翻社会上各种对少数族裔的保护。

民主党亦不遑多让,最新的趋势是纽约市利用法律体系之中的“漏洞”,以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人权委员会”去确立多元性别意识形态的法律地位。

民主党绕过正常的立法程序,利用“人权委员会”为法律条文作出“补充”。纽约市之中很多“反歧视法律”当中都有注明,在生活上和工作上都不能因性别作出歧视,这些条文都是经过正常法律程序的。但是根据国际人权公约为法理基础、在地方独立组成的人权委员会,拥有监督这些条文如何被诠释的权利,他们的决策被视为是确立国际法应用的过程,不需经过民意代表投票。

纽约市保护31性别

在纽约市之中,《国际人权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当中对于“性别表达”的保护是经过人权委员会订立的,他们有权利解释何为法理上被认可作为保护范畴的性别。

近年,纽约市人权委员会公布他们共认可有31种性别是在法律保护下免受歧视的范围,违反者会被视为犯下仇恨罪,可被判罚款最高12万5000至25万美元,这个性别分类同时也被大型医疗机构(如Fenway Health)认可为对于性别分类的标准。

另外,对于“跨性别儿童”的法律保护亦成为了部分民主党人士争取的法案之一,纵使逻辑上这些条文好像与其他关于儿童的法律有所抵触,包括家长对未成年人士的监护权。

具体来说,在中期选举数月前一个引起美国全国争议的话题是弗吉尼亚州的法案,把“反对孩童跨性别的监护人”视为刑事案犯人,即假若有医疗人员判定某未成年的孩童是跨性别人士,阻止其施行跨性别治疗的监护人会受到刑事检控。

事件在美国引起对于监护权和性小众权益的争议,重新界定法律体制对于市民家庭私生活的界限。

31种被纽约市认可的性别

双性(bi-gendered)

变装者(cross-dresser)

变装国王(drag king)

变装王后(drag queen)

女装王后(femme queen)

女性跨性别变为男性(female-to-male)

女跨男(FTM)

性别扭转(gender bender)

性别酷儿(genderqueer)

男性跨为女性(male-to-female)

男跨女(MTF)

非手术者(non-op)

海吉拉(Hijra)

泛性别(pangender)

跨性或跨性别(Transexual/transsexual)

跨性人(trans person)

女人(woman)

男人(man)

顶(butch)

双重精神(two-spirit)

跨(trans)

无性别(agender)

第三性(third sex)

性别流动(gender fluid)

非二元跨性(non-binary transgender)

双性性别(androgyne)

资优性别(gender gifted)

性别搅拌(gender blender)

底(femme)

有跨性别经验人士(person of transgender experience)

两性别(androgynous)

跨性别儿童父亲之痛

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之中也遇上因为政治正确而产生的冲突的问题。2022年3月在北得州大学,一名准备参选州议会的爸爸杰夫·杨格受邀到校园演讲,让杨格参选的原因是他认为妻子正在强迫自己的孩子施行跨性治疗,而他亦因此决定和妻子离婚,争取抚养权保护孩子。

虽然最终他失败了,但是法院仍然让他拥有部分共同抚养权,孩子在未成年之前,需要经过他的同意才可以接受荷尔蒙治疗、抑制青春期药物以及跨性别手术。

杨格认为,因为2020年在美国有一部名为《跨性别儿童》(Transkids)的纪录片爆红,当中大量美化儿童进行跨性别的过程,并有部分剧情把跨性别儿描述为争取政治和医疗权益的童星。

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统计显示,在过去5年内美国跨性别儿童(17岁以下)的人数上升了一倍。作为父亲的杨格担心部分没有法律上自主决定权的儿童受家长和媒体影响,鲁莽做出一些对自己身体的永久改变,因而决定参选。

但是杨格受邀到校园演讲一事,却在北得州大学被学生严阵以待,高呼他是“纳粹”,是歧视跨性别者。支持跨性别儿童权益人士指出,在完成青春期之前施行跨性别治疗是必要的,因为这会让跨性别人士在外观上更像另一个性别,可以“通过”其他人对他们性别的估测,是跨性别权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不应该要等到法律上成年以后才开始跨性别的过程。

学生因此非常反对杨格,在他演讲全程当中不断拍打桌子制造噪音,以及袭击摄影师,更在白板上划上共产党的标志,说明他们支持左翼理想的立场。其间有一名女子大声喧哗,以巨大声量盖过杨格发言。亦有学生因为杨格错误判断一位学生的性别,而站上桌上对杨格不断咒骂。纵使中间有邀请杨格来演讲的教授出来试图调停,但是最终也未能顺利开始他的演讲。

酿校园言论自由争议

北得州大学事件被共和党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引起了一波关于校园中言论自由的争议。民主党人士认为,言论自由应该要遵从“不冒犯他人”的原则,若言论对他人构成“伤害”,就有构成安全问题,因此学生阻止杨格发言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而共和党人则认为,民主党人士不断通过定义更多的边缘群体,把构成“伤害”的范围无限延伸,实质上就是要把所有不同意他们的人噤声,是以政治正确的公器大量地扩充自己的权力。

美国两党在文化议题上的分裂近年越演越烈,而共和党的选举策略也不断以展示这些文化改变背后的负面内容作为吸引支持者的手段,将美国推向一个文化上极为撕裂的状况。跟政治上的对立不同,如去年的国会山庄暴动事件,这些文化上的冲击对一般美国人的生活更有临场感,是非常私密的议题,容易造成情绪爆发。

共和党非常巧妙地以这种“刺激愤怒的政治”来保持民众对民主党和少数群体的厌恶,背后更是利用一些人长期养成的反移民、排外、歧视心理,真真正正地把美国推向“国家的灵魂之争”。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