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飞的女超人 瘫痪绝对不是障碍!

苏蕙雯认为,身体的局限只是一个小局限,她依然有能力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报道|游燕燕 摄影|叶添益、受访者提供
以前,很多人对她说:“你还那么年轻,奇迹一定会发生的!”
现在,她笑着说:“我觉得,奇迹的发生需要领号码牌。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我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家人都可以帮我圆满,比我需要奇迹的人还有更多!”
这位“不会飞的女超人”——苏蕙雯(34岁)因12岁那年的一场车祸导致四肢瘫痪。只能移动头部和双臂的她,却不当一回事地说着:“我很幸福快乐!”
很难教人相信,一名四肢瘫痪了二十多年的人会如此乐观。记者不信,继续追问:“就算再坚强的人,也会有意志消沉的时候吧?”
这个问题令她皱起眉头,苦思了几分钟,然后给出的答案是:“真的很少咧,我想不到。”原来记者并非是唯一被这个答案震慑到的人。她在学写作时,老师提到写故事要采用“U”型模式,叙述经历低谷后如何翻转。她却说:“老师,我没有低谷。”老师不信地说:“你要去想一下。”结果,老师看了她的面簿(Facebook)贴文后,终于认同说:“你的确没有。”
瘫痪不是障碍
苏蕙雯从小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长大,家人都是乐观型的人,包括她自己。即使是瘫痪后,家人并没有把她的瘫痪视为一种障碍,只是觉得她换了另一种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待她跟以前毫无差别。所以,在她的世界里,她跟以前是没有差别的。
“身体的局限只是一个小局限,它不会局限我想做的事情,我有能力创造我想要的人生。虽然我很长时间都是躺在床上,但对我来说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只是需要换成其他方式来做,比如不能走路就用轮椅代步好了。
“我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低谷也是一种人生历练,所以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低谷和磨练。我总认为,各种挑战都是上天给我的礼物,每份礼物都能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她停顿了一下,说了另一个决定活好人生的原因——为了母亲。母亲曾问女儿是否有责怪她?她说没有,意外就是意外。对于这个问题,她心中有一个想法。如果她责怪母亲,等同于她不想再这样活下去,想要放弃人生,这样岂不是让母亲更内疚吗?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过好我的人生,希望母亲能够因为我活得美好和精彩感到欣慰,慢慢地减少她的自责感。”

管控令期间,许多人被迫居家作业,对苏蕙雯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衣食住行无法自理
对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苏蕙雯无法理解四肢瘫痪是什么概念。因此,当母亲告诉她真相,她的心情相当平静。
她坦言,当时的她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以为只要颈椎神经线一接回去,就能跟以前一样蹦蹦跳跳了,可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相信许多人也不太了解四肢瘫痪这回事,它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四肢完全动弹不得。以她的情况来说,甚至更严重。

妹妹苏惠谊帮忙抱苏蕙雯下床。
无法靠自己坐起来
她形容,除了手脚不能动,连腰都无法撑起来;也就是说,她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坐起来。那么,能动的部位有哪些?只有两个部位,手臂和头部。她的双臂能举上举下,但手指张不开,长期维持握拳状,而头部能上下左右移动。可想而知,她的生活起居需要由家人照顾,吃饭要有人喂、穿衣要有人帮忙穿、洗澡要有人帮忙洗。
“我做不到的事,家人就会在,帮助我完成想要完成的事。像在2012年,父亲实现了我想飞出国看世界的心愿,一家人第一次出国到韩国旅游。旅途中,有父亲和弟弟抱上抱下,有母亲和妹妹打点一切,整个旅途都很顺利。因为有家人,我接下来也有机会到不同的国家旅游,包括日本、英国、迪拜、台湾等等。这样的生活,我还有什么好哭好埋怨的呢?这反而让我提早学会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苏蕙雯从小就是一个乐观乖巧的女孩。

12岁那年的一场车祸导致苏蕙雯四肢瘫痪。
反锁房间若无其事
提到英国,她还说了一件平常人不会遇到的趣事。那次在英国参加妹妹的毕业典礼后,她回到酒店休息,家人则去逛街。后来,家人回到酒店发现房门打不开,她被反锁在房间里。酒店人员得知房里有残疾者后,马上联络消防局。等待消防员抵达的当儿,一位房客自告奋勇要“英雄救美”,尝试用钥匙卡插门缝不果后,又尝试用脚大力地踢门,但门还是无动于衷。
此时,正舒服地躺在床上的她完全不懂门外发生什么事,只听到有很多噪音。不久后,她听到消防车的警笛声,心想:哪里发生火灾哦?好像就在附近而已。直到消防员破门而入,她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来救自己的。

一家人到英国参加妹妹的毕业典礼。
善用能“动”部位
2015年以前,苏蕙雯不喜欢出门,不是因为害怕别人投射的异样眼光,而是要出门太麻烦了!为了出门,她要麻烦家人替她换衣服、搬她上轮椅、抱她上下车……整个过程都在麻烦别人,倒不如在家舒舒服服看电视。
跟朋友出去?更不可能!“如果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就算对方开口说能协助我,我也会绞尽脑汁想各种理由来拒绝。其实,我有时也想参加朋友的聚会,但一想到需要麻烦家人来回载送,而且难得跟朋友见面,他们还要照顾我、喂我吃喝、推我等等,担心连累他们无法尽兴享受。”
直到2015年的某一次,朋友瞒着她串通她的家人为她在一间餐厅办生日会。他们还安排好为她提供全面“服务”,结束后抱她上车、载她回家。朋友还对她说了一句令她释怀的话:“能带你出来,我们并不觉得麻烦,那是证明我们有能力帮助你。见到你开心,我们也很开心!”

苏蕙雯利用手指关节来打字,经过一番苦练,打字速度已与一般人无异。
双拳练习打字
读到这里,你是否好奇一个需要他人照顾日常生活的残疾者,还有什么能力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可以的,所以她才努力学习善用能“动”的部位来做想做的事。
由于念大学需要使用电脑,她在入学前就开始用双拳练习打字。她用左手的各个部位尝试敲打键盘,最终成功摸索到第四根手指关节可敲打键盘打字。
“一开始,我的打字速度非常缓慢,一行字要花上10分钟,所以我就天天练习多打几遍,直到熟悉键盘的位子。后来,我把练习再升级,希望打字速度能够更快。于是,我开始每天在线上聊天室抓朋友聊天,在不让对方等我回复等太久的紧张感下,能更有效激发自己突破。现在的我不只打字速度赶得上平常人,而且还不用一直盯着键盘打字了呢!”

父亲在2012年实现了苏蕙雯想飞出国看世界的心愿,一家人第一次到韩国旅游。
低估自身能力
除了一双手,她还善用一张嘴。她不仅在网络广播节目《幸福列车》担任主持人之一,也曾在宗教团体担任义工做分享。说到当义工,当时她以为弟弟在跟她开玩笑,弟弟却告诉她:“谁说你不能当义工?你可以做你能做到的啊,帮助人未必需要靠手靠脚,还有其他事可以做。你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了帮助,现在就把这份爱传递给有需要的人,这不是很好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她居然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小小的助人举动,如知识分享、聆听、替家人叫外卖等等,这些事虽然看起来很琐碎,但却让她意识到自己也有能力助人一臂之力!
克服挑战解锁新技能
目前,苏蕙雯在一间公司担任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同时也正在撰写和筹备出版著作。她记得初期找工作时,求职网站上列出的聘请条件她无一符合。后来,难得找到一份网媒工作,工作内容只需要复制和剪贴,完全不费脑力。
挑战复杂工作
这份工作并没有让她感到轻松,反而令她产生一种危机感:如果一直做这么简单的工作,将随时会被其他人或机器取代。因此,她趁老板淘汰自己前,赶紧找一份需要自己找题材、拼点击率、有时效性等的文字工作,这样才显得自己有价值。
“为了未来、为了生存、为了保住饭碗,我宁可做一份挑战大又复杂的工作。而且,当成功克服挑战,对我来说是一种成就感,也代表解锁了一项新技能!”
2018年,她开始经营面簿专页“不会飞的女超人”,这是阴差阳错下取的名字。当时正为取名烦恼时,原本打算取类似“女强人”的名字,因为她想要当个独立自强的女性。前上司一听,马上反对,建议说:“应该要叫‘女超人’,你那么喜欢飞,不如就叫‘不会飞的女超人’吧!”她对这个名称“一听钟情”,毫不犹豫决定采用。
成为人生教练
访问结束前,记者问:“你有未来目标吗?”她兴致勃勃地说:“有啊,我想要成为人生教练!我知道很多人会关心我的未来,但我不认为自己没有未来,甚至觉得自己有大好前途呢!我相信以后的科技会更加进步,对像我这样的残疾者会有很大助益。其实,我跟一般人毫无区别,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来生活、来面对各种挑战,我对自己的未来依然是充满期待的!”
游客遇雪崩“活埋7小时”奇迹获救 专家:无先例

在挪威灵恩市,一名游客星期三滑雪时突遭雪崩活埋了7个小时后奇迹生还。图为搜救现场。(取自挪威广播公司)
(奥斯陆21日讯)挪威北部日前有一起游客遭遇雪崩,被掩埋7个小时后竟奇迹获救。
专家指出,大多数人被雪埋后10分钟内就可能窒息身亡,因此对这场奇迹难以置信,直呼“没有先例”。
英国《卫报》报道,这起雪崩19日在挪威北部灵恩市(Lyngen)发生,当时一名外籍中年汉与另两名好友滑雪时突遇雪崩,结果被埋入约1.5公尺深的积雪中。
据报道,这名遇险游客幸运地找到一个能让他保持呼吸的“空气袋”空间。在他致电警方求救后,当地驯犬师米特加德接获指示,携带搜救犬上山并成功找到游客。当时游客已被困长达7个小时,但仍有意识。
米特加德表示对遇险游客生还感到难以置信,“根据统计及经验,长时间埋在雪下者几乎不可能存活”。另据雪崩研究员赫特兰说,“多数人被困雪堆下后无法存活超过10分钟,但这名游客竟然撑了7个小时,几乎没有先例”。
至于遇险游客的两名友人,其中一人被冲入下方峡湾水域,但自行游上岸并顺利获救;另一人则是下落不明,搜救队仍在搜索中。
新闻来源:CT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