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台湾媳妇宋小芬变身Guru Besar 开创沙巴幼龄学习风气

《非一般的台湾媳妇》系列/上篇  报道/摄影|黎添华

在距离西马半岛3751公里的沙巴,住着一个86岁的传奇女子。她自称镶黄旗后裔,却在我国住了超过半世纪之久。如果“宋小芬”是她对外宣称的名字,那或许“Guru Besar”(园长)更像是她喜欢的称呼。因为每当有原住民小孩这样叫她时,外界对她的是是非非瞬间化为过眼云烟……。

作为先后经营制冰、餐饮、木材业、美发院、房产投资、舞蹈学院、食品零售屋及幼儿园的商场强人,宋小芬在商场上阅历丰富。尽管个子癯廋羸弱,眼神也尽是上世纪台湾女性固有的娇柔委婉,但她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待人处事上的豪爽干练,更为她赢得“宋大姐”的尊称。

不仅如此,她还被委任为东马台商会长及沙巴台商理事会副会长,2020年更受委为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的资深理事。然而,无论是“宋大姐”“宋会长”还是“宋老板”,她最喜欢的称呼,莫过于“Guru Besar”。

这,还得追溯回半世纪前她在当地掀起的一场“革命”。

因为结识了到台湾念书的大马籍丈夫,宋小芬1969年便随夫来到沙巴拿笃定居。当年,马来亚独立还不到14年,而沙巴加入马来亚更不过6年时间,经济百业待兴,地方发展即整体生活环境更是落后简陋。

华语教育推手

每次看着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常光着脚在街上嬉戏打闹,她总会想,要是这些小朋友能念书识字该多好。尤其当年她的孩子留在台湾受教育,思念孩子之际,她总希望沙巴的孩子也能念书。

就这样,她鼓起勇气向当地学校要求一间课室来兴办幼稚园,自己出任园长一职的同时也负责教书。值得一提的是,这或许还是沙巴第一所幼稚园,开创了幼龄学习的风气。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没听过‘幼稚园’,而我的做法让很多人好奇。”

说来有趣,当年拿笃许多小朋友只会说客家话,而不谙客语的她就只能和大家说华语,哪怕鸡同鸭讲,却也让宋小芬有机会将华语的种子传播得更运。换言之,当时宋小芬可是拿笃华语教育的推手之一。

洋房充当幼稚园

由于办的有声有色,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幼稚园也从当初的一间课室,迁至附近一所教堂,最后更因学生一再激增,宋小芬只好利用丈夫家族留下来的洋房充当幼稚园。

“当时人数有六十多人,我除了聘请老师外,更展开了分班制度,将过去的一班制分成三班制。”
所谓的“分班制度”,就如我们现今看到的那种依据年龄进行分班的幼稚园教学制。但,这个做法原来早在半世纪以前的拿笃就开始了。

“台湾很早就这样了,我还在不同班上教中文、数学、道德教育和芭蕾舞。那时,很多拿笃人不知道将脚趾垫起来的舞蹈就叫‘芭蕾’。”

显然的,作为外国媳妇,宋小芬将许多在台湾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带进了拿笃,文化冲击让拿笃带来不一样的火花。

大开门户让友族学习华语

宋小芬创下的种种先例,无不让人大开眼界,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一位台湾媳妇,她也积极在我国推动各族和睦。

1986年,她随丈夫移居到沙巴的亚庇定居,同时也在当地开办另一所幼稚园(及人幼稚园),但为了让更多人受惠,她向当地各族小朋友大开门户。此举让友族同胞有机会学习华语外,更为当地各族小朋友的交流,制造机会。

自掏腰包支付薪资

不得不提,为了进一步鼓励友族家长将孩子送来及人幼稚园,宋小芬将学费调得十分低廉。访谈期间,她的孩子就笑称,当时的幼稚园不仅可能是全沙巴学费最低的幼稚园外,更是母亲众多业务中最不赚钱的一个。

更令人感动的是,多年来宋小芬还不断地以其他业务的盈利来支撑幼稚园。本报就在亲访幼稚园时被告知,原来疫情这3年期间,许多家长因失业而交不出学费,宋小芬见状后往往都会叫老师们免去学生的学费,然后再自掏腰包出来支付老师们的薪资和幼稚园日常开销。

询及儿子知情吗?她不好意思地透露:“每次孩子问起幼稚园业务,我都骗他说OK咯!不过,我相信他知道我一直都在亏的。”语毕,宋小芬笑得低下头,看似惭愧,却又释放出某种令人敬佩的浩气。

学生多为原住民

如今,幼稚园的学生多为当地的原住民,每天早上,只要孩子们兴奋地叫宋小芬声“Guru Besar”,然后嚷着要她抱着原地腾空转圈圈,那便是她最欣慰的时刻。

望着眼前这位身材瘦小的老奶奶,其身后似乎散发着一束光芒,那不是源自于八旗之首的血统荣耀,更不是她家财万贯的崇高显赫,而是一种善良与大爱的伟大光辉。

没想过回台湾养老?每两个月回台一次的她直言:我是台湾人,但这里也是我的家。

台湾媳妇莫嘉玲
借文字力量探视沙巴

如果年近90的宋小芬是以外国媳妇的身分来开办教育,那么34岁的莫嘉玲则以另一种方式来推动沙巴美好事物。

莫嘉玲6年前嫁来东马,和宋小芬54年前抵达沙巴的情况相比,她无疑身处一个更繁荣方便的年代。作为新生代,她通过台湾人的视角来探索沙巴的本土文化,然后再借由文字的力量,于社交媒体上推广这些美好的事物,并唤醒大家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记录异乡点滴

或许因为两地食物风味迥然不同,深处异国的莫嘉玲对食物的异同具有相对敏锐的察觉,然后吃出别人吃不出的细微之处,偶尔是配料的精细,有时是酱料的差异,她都能一一尝出个所以然,并用丰富的辞藻给精准形容出来,让读者借由文字上的“视吃”过程读得津津有味。

“一开始我只是想记录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点滴,但没想到却引起关注。大家都很喜欢看我通过不同角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事物,尤其是美食。”

就这样,莫嘉玲就开始频密探寻沙巴美食,然后分享在自己名为“台湾媳妇in沙巴”的专页上,而且一写就写了6年。尤为一提的是,她的粉丝最多的还是来自本地。

重新认识沙巴

“大家会留言告诉我他们平时没有留意的事,居然被我发现了,然后他们又重新的认识自己熟悉的一切。”

记者就在浏览其专页时发现,一些本地人坦言从莫嘉玲的文字中,看到不一样的沙巴,更才意识到自己过去是何等地忽视了这个地方。

莫嘉玲就笑说,没想到自己一开始很纯粹的一个举动,如今成了一种“使命”。

“现在我除了会介绍哪有价廉物美的沙巴美食外,更会避免大家踩雷。”

协助“菜鸟媳妇”适应生活

莫嘉玲在介绍沙巴美食之余,也积极投入另一伟大的使命中——协助台湾媳妇适应生活。

因为曾淋过雨所以知道替人撑伞的重要,如今的莫嘉玲与数名台湾媳妇组织起来,不时协助刚嫁到沙巴的台湾媳妇。

“我们会约大家出来吃饭喝茶,然后分享在沙巴生活的一些诀窍,或聆听她们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并给予援助。”

积极参与建设

她表示,尽管她们能做的不多,但却对初来报到的台湾媳妇来说十分关键。之前有很多台湾媳妇无法适应东马生活而影响了家庭和谐,最终不少还离婚收场,令人唏嘘遗憾。

询及怎么想过好好当个少奶奶就好?莫嘉玲直言,自从嫁来东马,她就深深意识到大马会是她第二个家,所以,她不但得积极参与建设,更要让和她一样的台湾人爱上这个地方。

结语:

超过半世纪以来,一群又一群的台湾人在本地做出许多贡献,有人像莫嘉玲那样,用温柔的方式推动文化交流,有的则如年近90的宋小芬那样推动经济发展之余,也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促进各族团结敦睦。因为她们,大红花国度多了不一样的养份。

记得亲访宋小芬的幼稚园时,墙上挂着一幅她与一马来妇女相拥而泣的照片。那是某一年的毕业典礼的画面。当时这位学生家长上台用流利的华语代表一众家长致词后,宋小芬前去赞扬前者时,才知道这位家长原来就是她当年的学生。

看着说得一口流利华语,且与华社相处得分外融洽的这位家长,宋小芬感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她更坚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孩子将从中受惠,届时,她也就无憾了。

听完这席话,傍晚的幼稚园刚好传来邻近回教堂的祈祷经文,看着宋小芬在夕阳下步出课室,我告诉自己,隔着南中国海,我也要把这个故事带回来 ... ...

明日:
多年来,许许多多的台湾媳妇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大红花国度的建设上献出一份力。

 

ADVERTISEMENT

 
 

 

反应

 

优生活

台湾媳妇贡献力量 回馈社会传递福分

《非一般的台湾媳妇》系列/下篇
报道/摄影|黎添华

别以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就没有令人 ‘心生畏惧’ 的可能。2019年的一场义卖会,就让人见识到原来女性也可能让某些人坐立难安。

那是世界华人工商妇女企管协会槟城分会举办的一场筹款活动。尽管就只是纯粹的义卖会,但创会会长拿督郑美满就在事后被告知,原来现场出现不少“有关当局”在监视着。

“要不是有人告知,我也不知道原来我们那么有 ‘影响力’。”

尽管她不便透露这所谓的“有关当局”是谁,不过,对这位选择在大马退休的66岁台湾媳妇来说,只要还能奉献自己,就没有谁能阻止得了她。尤其是在这片多元包容的土地上 … …

与许多嫁来马来西亚的台湾媳妇不同,郑美满一开始并没有选择来大马。当年,她为了儿女的双语教育而移民新加坡,惟,住了近30年后才发现槟城更适合退休,于是便以第二家园参与者的身分在大马落脚。

说是退休,但不晓得是骨子里的企业强人基因作祟,或某种宿命的牵引,郑美满在槟城又做起生意来,而且还是在人地生疏的地方,从事自己未正式涉及过的酒店业。然而,让郑美满停不下来的何止是企业,更包括她参与社会建设的心。

作为一位漂洋过海几十年,且需要在外打拼养家糊口的女性而言,郑美满深知自己如今获得的成就必须得回馈社会,而自己目前拥有的幸福,更应该分享与传递。就此,尽管已经到了退休之龄,但在时任新加坡世界华人工商妇女企管协会会长的邀请与鼓励下,她毅然在槟城创立槟州分会,为的就是希望带动女性走入职场,同时也参与社会。

取之社会回馈社会

“除了取之社会,回馈社会的想法,成立世华也是要造就妇女进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更能出门在外创造自己的事业与服务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侨居人地生疏本就不易,而成立组织期间要花的时间、金钱和心力更不少,但对郑美满而言,最难的还是找会员。尤其当许多人对来自台湾的商团组织后,还是有些人“感冒”的。

或许因为漂洋过海的磨练,郑美满坚毅得不输任何男性。凭着过去在狮子会30多年的经验,以及自己在当地的人脉,她成功从一开始的7位成员,招揽至近30位会员。之后,再反复经历十几次会议后才提交给组织细则予政府部门,最终才成功申请注册。只是,更多的挑战,其实是在组织注册之后才开始。

62岁障友开创历史

郑美满在大马的时间不长,却推动了不少社会建设,要是时间长一些,或许将和62岁的沈秋香一样,在异乡缔造一次又一次历史,掀起一回又一回的新篇章。

从小因小儿麻痹症而不良于行的沈秋香,是在结识了来台湾念神学的大马丈夫庄如明后,决定随夫定居大红花国度。当时,丈夫看见台湾障友在关怀福利政策下不仅没有遭社会唾弃,反之还成为极具奉献能力的一群,因而希望回国打造一个残疾友善的环境。

“其实我们可以留在台湾为教会服务的,但他(丈夫)希望马来西亚的障友能像我那样活出生命的尊严,所以我们才决定定居大马。”

协助障友“站起来”

显然的,这个决定并不是出自于利己的考量,而是以利他为出发。毕竟, 32年前大马的生活环境对障友来说仍是不友善的,而沈秋香无疑从一个残疾友善,且福利齐全的环境,来到另一个残疾福利匮乏的国度。

然而,打从她坐着轮椅嫁来大马之际,她就注定了要让自己,以及成千上万的障友们,用另一种方式骄傲地 “站起来”。首先,在本地辅导员教友夫妇的协助下,沈秋月在北马槟城打造了伊甸残障中心,为障友们提供就学、就业等服务,鼓励他们学习职场技能后投入社会。该中心之后更在威省、中马的吉隆坡、南马的新山和东马古晋设点。

开设发展协会

再来,她也与丈夫开设双福残障自强发展协会,进一步协助障友谋生。32年来,沈秋香协助过的障友就超过上百人,接触的障友更早已达上万人。此外,她也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希望政府在政策上多些关照障友,如打造无障碍空间、免费巴士、障友专属停车位等。我国甚至也将 “Cacat”(残废),改为 “Orang Kurang Upaya”(残疾),在思想观念与社会认知上给予障友们尊尊。

当记者询问是否有人冠予“大马残障福利推手”的雅称时,她连忙澄清,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所有善心人士以及许许多多残障组织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车上睡觉泡面果腹
为障友谋取福利

要适应一个新地方本就不容易,除了语言、食物、气候等挑战外,还包括在地节奏与生活文化的差异,而作为障友,沈秋香要吃的苦头注定比其他人多。

沈秋香说,“当时真的很不适应,气候很热,感觉好像9个太阳全都跑到了这里。再来,这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障友来说也不是很方便。”

街边等障友出现

此外,由于当年障友们多被保护在家,个性也内向,因此要鼓励障友们出来并不容易。他们就试过在街边等着障友出现,然后费劲唇舌地进行解说与鼓励。

不过,两人的苦远不止如此。碍于当年申请中心准证需要经常往返首都,经济能力有限的两人舟车劳累下就只好睡在车里,这对身躯本就不好的沈秋香来说,无疑是种边睡边受苦的折磨。两人也试过好一段时间只能泡面果腹,而且当时沈秋月还怀着孕。

所幸,当年中心成立时获得台湾伊甸给予的特别资助,同时还支付他们的薪水很长的一段时间,否则两人要受的苦将难以想象。如今回想,沈秋香对家乡无条件的援助仍十分感动,更让她以台湾为傲。

康乃馨义卖活动
购买轮椅赠障友

说起沈秋香的创举,那就不得不提1998年那场全国性的康乃馨义卖活动。记得生完第一胎后,沈秋香的母亲特地飞来大马陪她坐月子,期间也教会了她如何以丝袜做成康乃馨。灵机一动下,他们决定用一年时间教导全国各地的障友或障友支持者们制作丝袜手工康乃馨义卖筹款,以购买500辆轻型轮椅予贫穷的障友。

当时,他们经常驱车南下北上教导有意参与的朋友制作康乃馨,最终制作出4万多康乃馨在母亲节义卖。这个善举在当时十分轰动,除了因为发起人是名障友外,更也因为里头有着“台湾妈妈”对障友小孩的疼惜,以及障友小孩如何在母亲节将这份爱传播给更多需要的人。

重新修饰瑕疵品

不说不知,由于当时许多参与者是初学者,不少成品都出现瑕疵。但是,为了不想浇息大家的热忱与善心,同时又得赶工,沈秋香只好自己重新修饰,结果原本纤细柔嫩的十指,在日以继夜的缠绕铁丝下被磨出血来。

皮肉的疼痛还是小事,为了更好地推动障友关怀,沈秋香很长一段时间都和丈夫分隔两地。当时,为了更好的做出侍奉,沈秋香只身在东马开拓中心,而丈夫则在西马负责这里的事务。这样的生活一直到今天。

“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协助,如果我们分隔两地,至少两个地方的障友都能受惠。要是我们在一起,恐怕就只会互相依赖。”

善心人援助支持

询及是什么支撑着她,她直言:是信仰!再来,本地障友及善心人士也经常给予她援助与支持。每每看着当地人积极付出的画面,沈秋香不敢怠慢。

目前,沈秋香仍在残障关怀上深耕,其中 “养护” 更是她看重的,因为她希望一天我国也能出现类似台湾那样的残障养护中心,好让障友们在晚年,或与世长辞前都能清楚感受到,自己从未被世界唾弃。

“我对马来西亚有信心,这个愿望一定会成功的。”

结语:

多年来,许许多多的台湾媳妇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大红花国度的建设上献出一份力。

无论是凝聚职场妇女,并协助她们拓展生命价值的郑美满,抑或在我国推动残障关怀,且让障友们重新振作的沈秋香,大家
都在汲取台湾的养分后,漂洋过海地来到我国传播大爱的种子。

里头有的,或是思维上的激荡、或有身教上的榜样,有时是精神上的支持,有的是行动上的援助,无论何种形式,她们都是我国非一般的台湾媳妇,更是台湾送给马来西亚最温柔,也最美丽的一份礼物。 (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