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叶浍浍人道援助 改变缅甸人生活

报道|游燕燕   图片|受访者提供 

“我从事人道援助的出发点是运用自己的技能改变缅甸人的生活,并帮助他们有自尊的自立自强。我能赚多少就做多少慈善,所赚取的钱并不属于我的,那是社会的钱,适当的时候就要归还给社会。”——叶浍浍 

去年,叶浍浍凭着在缅甸展开的人道援助,成为了“大马十大杰出青年”人道及志愿服务领导才干奖的得奖者之一。 

一个跑到国外做慈善的人,总会引起各界议论纷纷说:“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国家做慈善?”

叶浍浍有一个很充分的理由,足以消除议论者的质问。

她说:“我在大马向来都有做慈善,通常是捐款或捐献物资给孤儿院、老人院等慈善机构。2015年在一次机缘下,我遣送一批缅甸籍非法外劳回国时,才知道慈善和人道援助有很大差别,后来我决定专注于后者。

不断重蹈覆辙

在遣送非法外劳回缅甸时,她惊觉一个事实:这么做是一种恶性循环。由于当地生活艰苦,那些外劳被遣送回国后又再偷渡到大马,不断重蹈覆辙,遣送回国根本毫无意义。 

“做慈善是解决眼前或短期的问题,我发现缅甸需要的是长期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个能够帮助当地人自力更生、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长期方案,那就是与人道援助有关了。”

就在那一年,她展开了缅甸的人道援助慈善事业。 

遍地黄金

对于缅甸的认识,叶浍浍跟多数人一样,第一印象充斥着治安差、危险等负面字眼。然而,当她一下飞机踏上那片土地,她马上意识到想象与现实的差异,三个想法顿时涌入她的脑海。 

“第一个想法是缅甸并非像大家所想的那么糟糕;第二,缅甸是遍地黄金的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缺少的只是机遇;第三,当地人个性单纯、勤奋和待人真诚。” 

从事人道援助必须要有资金,她坚持不向外筹款,便把在大马的汽车设备事业复制到缅甸,免费为当地人提供汽车设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而后也开设了培训学院以及汽车维修店。 

实现经济独立

截至2019年的统计,该学院培训了约500人。完成培训后,拥有一技之长的学员将成为公司旗下员工或到其他指定公司工作,也有人后来自立门户,实现经济独立。经由她和团队的努力,业务绩效快速成长,这意味着她拥有足够资金展开人道援助。 

可想而知,不论是开创事业或进行人道援助,初期走的路肯定特别坎坷,尤其语言不通是一大障碍。庆幸的是,大多数与她有生意往来的当地人都会说马来语,而她也学会一点简单的缅甸语。 

“我聘请的员工多数是曾到大马当过非法外劳的,所以他们也会一点马来语。直到今天,他们还是在为我工作,有些生意都是他们在打理。” 

逆向而行

叶浍浍在大马和缅甸一手兴起了汽车设备事业,询及她是否有相关的学历背景?她笑说:“我只念到初二。” 

在父母眼中,她就是个“野孩子”,因为其他孩子都是大学毕业,唯独她不是“读书料”。她拥有今天的勇闯精神,全是因那生性独立、总是我行我素、偏爱逆向而行的个性使然。 

在职涯早期,她从事婚纱行业约13年后决定转换跑道。这一转竟转到了毫不相关的汽车行业,而且还从打工族晋升至老板。

人道援助做得出色

“我发现创业必须逆向而行,这样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秉持这个信念,我在大马和缅甸的事业都迅速成长,这也让我能够实现‘学到就教人,赚到就帮人’的理念。” 

在缅甸,她创立的事业做得有声有色,而同时她也把人道援助做得理想出色。对她而言,这是把所赚取的金钱回馈给当地社会的一种方式。 

撑起村庄

2017年,叶浍浍启动了“Home Start”计划,从起初的孤儿支援扩大至贫困家庭支援,更从150户家庭增至目前的3万户家庭。要说她一人撑起一个村庄也不为过! 

“我们一开始是给予捐款、捐献物资和提供医疗援助,后来我发现有些村庄的环境实在太糟糕了!我还曾经目睹无家可归的一家人在街边的大水沟旁,搭建一个简陋草棚居住。他们用沟渠水和雨水来洗菜、洗衣、洗澡等,卫生情况非常恶劣。” 

眼见这种惨不忍睹的境况,她开始积极为村庄建桥铺路、解决河水污染问题、装修危楼等,透过基本设施建设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环境。 

她坦言,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冲击,资助3万户家庭已经是顶限了。她计划租一片田地,教村民种植和做买卖,让他们学习自力更生,同时也让“Home Start”计划可以永续发展。 

利润用于公益

“我把公司赚取的80%利润全用于公益事业,每个月都确保有一定的款项投入各种公益项目。我的团队都是当地人,他们非常乐意协助我完成公益使命,因为公司赚取的利润最终是用来帮助他们的同胞,而他们知道这将能够改变人民的命运。” 

目前,她正投入一个新项目,即与当地政府合作在若开邦打造一个新城市,计划明年落实。若开邦是全缅甸第二穷的地区,而且战火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参与开发的目的是希望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人生活的同时,也能够间接平息其他纷扰。如果人民生活得好,还会有战争吗?还会有非法外劳偷渡到大马吗?这座城市最终还是属于当地人的,以后将由他们推动永续发展。” 

勇气智慧

一个女人单枪匹马到治安不稳定的异乡做人道援助,胆子可真大!她赶忙澄清说:“很多人以为我天不怕地不怕,其实我很怕的,毕竟我还是女人啊!” 

怕什么呢?“可多呢!自身安全、人际关系、政府交涉、族群谈判等问题,就因为很多事情无法预测才会害怕。但我也知道,再怕也要面对。如果连我都怕,我怎么领导一个团队?” 

“现在的我已经有经验和能力面对害怕,很多事情我会先做好心理准备,虽然恐慌感减少了,但不代表完全不怕。对现在和未来的我来说,我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智慧,更需要严格的纪律团队和坚定的信仰来往前行。”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3月当地某村庄爆发了一场战争,她亲赴现场进行救援。当她在安全区救援时,一颗飞弹突然落入。当时的她害怕极了,却没想过逃跑,满脑子只想着要救人。 

选择想要的人生

只是做个人道援助而已,需要出钱又出力,还要如此拼命吗?“这与奶奶的影响有关吧!奶奶从小教导我做人要随意些,对身外之物不要太执着,因为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她希望我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想尽己所能为这个世界作出一点贡献。至少以后我离开时,我回头看人生会给自己一个赞。” 

她深深体会到,一个人无法成就大事,团队的同心协力才是成功的要诀。她认为自己所付出的只是一小份力量,如果每个人都能付出一点点力量,就能改变贫困人的生活,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她也坚信,要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先要改变人民的生活;改变人民的生活就能改变社会命运;改变社会命运就能改变国家命运;改变国家命运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我视人道援助为我的终身事业,而缅甸不会是一个终点!” 

★叶浍浍四大成功要诀 
→团队精神,凝聚力量 

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凝聚的力量是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动力,也是督促团队成员的尺度。 

→逆向而行,创造价值

 

比起顺流,逆流似乎更困难,但却更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她选择做一些没人要做或想做的事情,过程中虽困难重重,但她始终不言弃,这就是逆流的价值所在。 

→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由当地人组成的团队乐意为她拼事业拼公益,因他们知道公司所赚取的利润终将回归到人民身上,进而改变社会和国家的命运。 

→坚持、坚持、再坚持 

不是因为你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反应

 

优生活

另类妈妈 爱无限大

【另类妈妈,同样的爱/下】 报道|黎添华  图片|受访者提供

在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双薪家庭日益普及下,父母能给孩子的爱有限。然而,哪怕一些女性从未生育,或一辈子都无法与孩子们沟通,只要单凭一个举动,一个眼神,都能彼此永恒在某个命中注定里。也从那刻起,每个被遗弃的生命有了母亲,每个残缺的生命得以完整。这个母亲节,让我们一起重新定义“妈妈”这个名词,重新诠释母爱的意义……。

单身妈妈:照料战火下的遗孤

“我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他们视我为‘妈妈’”。

当一位母亲不容易,但不曾怀孕的叶浍浍,却被237位缅甸小孩视为妈妈。

来自槟城的她是在多年前因协助缅甸外劳回国,发现当地人民淳朴,且极度需要援助,加上当地具有发展潜能,因此毅然决定留在当地发展。但当她看到许多在战火下失去双亲的遗孤需要照料时,“助养”便开启了她身为人母的角色。

“这些孩子在战火下失去双亲,我再不做些什么,他们迟早也活不了。我真的不忍心一走了之。”

关心功课和品德

叶浍浍先是开设收留中心,之后聘请身兼老师、舍监、保姆角色的当地人协助经营。由于擅长经商和管理,作为企业家的她很快便将整套收留机制给打造出来,只是,她没想到,几年下来,自己的“孩子” 激增至237人,最大的14岁,最小的甚至是战火下一出世便失去母亲的遗孤。

和一般助养不同,除了提供孩子们衣食住行外,叶浍浍在医疗保健、心智发展、教育知识等全都顾及。她甚至不时亲自前往监督,或抽空与孩子们住在一起,关心他们的功课和品德发展。

记得一次,中心爆发肺结核,130多个小孩同时染病,吓得她吃不下,睡不着,情绪险些崩溃。这也是她第一次清楚感受到身为人母的焦虑。首先,病情一旦恶化,所有小孩可能瞬间丢命,再来,她作为大家的母亲,哪怕是领养也好,其压力自然倍于常分,何况她还是一位外国人士,若有任何闪失,自己自然会在风口浪尖之上。

“他们已经很可怜了,若出事就等于是我害了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仅是一条人命,还是我的孩子。”

所幸一番照料下,孩子也逐渐康复。吸取经验后,叶浍浍将237个小孩散布在8个地方养育,并由47个保姆负责照顾起居饮食和教育。

无法牢记名字

有趣的是,叶浍浍坦言,由于缅甸名字难念难记,因此她始终无法牢记所有孩子的名字,这让她有些愧疚。不过,倒是孩子经常为她庆祝母亲节,让她十分感动。那个当下,她俨然就是名妈妈。

更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品格良好,其中一人还考获全国小六第一名。她承诺,若孩子成绩优异,就一定送出国深造。唯一条件是,毕业后得回缅甸协助国家建设。

出身不好能改变

很多人不解,为何她不好好找个人结婚生子就好,干嘛为数百名孩子操心?她坦言,正因为自己从小在婆婆关爱下长大,所以特别知道小孩的需要,若能获得启发,出身不好的幼苗也能改变自己,甚至国家的命运。显然的,因为曾淋过雨,叶浍浍希望也能为他人撑伞。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她坦言这成就是商业上无法媲美的。若论回报,那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帮助更多相同命运的孩子。

目前单身的叶浍浍仍憧憬着爱情与生育,但她知道所有视她为母亲的小孩,都是她的孩子。询及为何不在大马助养?她微笑后笃定地说: 大马从不缺有能力助养的善心人士,但缅甸的孤儿需要一个妈妈。

国际妈妈:拥有2万个小孩

“他们不是我生的,但他们视为我‘妈妈’”。

若单身的叶浍浍是在抚育小孩,那么已婚的林丽沄则是发挥其影响力去散发另一种母爱。林丽沄是“生命的彩虹”(ROLF)的创办人,多年来该运动不时协助有需要的小孩或青年,包括为病童筹款、给予孤儿们关爱、替不幸的小朋友圆梦、开导迷思的青年,或提供技职培训等。

抗拒“打救”词汇

有别一般的助养或救济,林丽沄抗拒以“帮助”、“打救”的词汇或心态形容其照顾小朋友的行为,她也不想一昧地提供物质,却少了精神教育。此外,她也希望让更多人参与“生命的彩虹”,借此将大爱善举影响更多人。

不得不提,要不是我要求计算,林丽沄恐怕已忘了自己过去10多年来“结缘”的小朋友早超过2万多人,地域更横跨大马、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地。

和许多同龄女性不同,林丽沄并不认为女人非得生育才算完整,尤其某程度而言,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加害女性的无形束缚,让女性活得不自主,或徒增不必要的所谓“遗憾”。再来,曾体验过至亲离开伤痛的她也不想复制这样的悲痛在孩子身上。

“我知道母爱可以去到多伟大,而至亲离开的伤痛可以有多深。我承受就好,不想自己也让孩子这样难受。”
 

从旁协助与教育

尤为一提的是,林丽沄和丈夫都认为,与其将自己情感和精力放在一个小孩身上,倒不如以从旁协助与教育的方式,让更多小朋友得到关爱。这也是为何,社交媒体上不少人称她为“菩萨妈妈”、“所有人的妈妈”,甚至有人称“你的爱心照顾了更多的小孩”。

询及被2万多人视为“母亲”的收获,她沉思片刻说:“当小孩从医院出来,笑着告诉我他们没事了;当他们学业有成地向我展示他们的证书,当他们穿上新鞋,灿烂地对我笑,又或在加入学校乐队时,高兴地拿着我们送的吉他和萨斯风时,这就是我的回报。”

显然的,这情感充沛的表现是所有母亲最直接不过的反应。它不一定要有血缘的关系才能成立,更不是非得生过孩子才能体会。只要有爱,谁都能是母亲,谁也都值得被孩子们视为“妈妈”。
 

以“彩虹”比喻关系

多年来,林丽沄结缘的小孩有增无减,尽管有些逐渐疏离了,但曾经给过的悸动不假,付出过的温度仍在。

记得访谈期间,她以“彩虹”来形容自己与孩子们的关系,那是种需要阳光和雨水,再借由折射后出来的景观,就算你可能暂时看不见它,但它一直都在,未曾离开。

“无论我们多大年纪,看到彩虹都会开心,觉得有希望的” 。

林丽沄自认不是彩虹,但每个千疮百孔的眼眸因她而闪烁,每个曾体无完肤的灵魂,也因为她而获得滋润与抚慰。对2万多名孩童来说,林丽沄确实不是位母亲,但她绝对是位妈妈。在人间烟火中润物而无声。

毛小孩妈妈:一视同“人”流浪狗

“我无法和‘他们’沟通,但我知道‘他们’爱我”。

上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妈妈”是如何在突破国籍与血缘下成立,但住在浮罗山背的陈淑云,却让我们发现亲子关系可以超越任何生命。

过去十多年,这位家庭主妇为了照顾家里的数十只流浪狗而拒绝出行,最后一次出国已是久远的事了;她宁愿自己少吃一餐,少买一件新衣,也要确保孩子们不会饿着;她甚至在州政府射杀流浪狗时,打算用自己的命去挡子弹。

“当时,我每晚睡不着,听到车声就担心是地方政府派人射杀‘他们’。如果他们敢动我的孩子,我一定跟他们拼了。”

若没有写错,因为对毛孩的一视同仁,陈淑云以“孩子”称呼,甚至希望我也以“他们”来取代“它们”。

还有一次,毛孩因狗瘟接连病倒,十几个‘孩子’相继离世,让她悲痛欲绝,情绪与身体几近崩溃。

爱是一视同仁

我不信这超越物种的关系,以半挑拨口吻问:孩子和毛孩最爱谁?。她反问:“有分别吗?爱,是一视同仁的。不是吗?”

难得的是,陈淑云对毛孩的情感也影响了孩子。女儿会和体型较小的毛孩同睡、儿子负责每日早晚煮饭喂食,若毛孩病逝,大家也会哭得稀巴烂。不难发现,陈淑云将毛孩视如己出,而孩子则视毛孩为命根。

不说不知, 陈淑云高峰时养了30多只毛孩,且全是遭弃养的。此外,她也常喂食那些不愿跟她返家的流浪狗。

谈及每月开销,陈淑云直言从不愿理会,倒是感恩兽医们往往会给予折扣。她感谢一些善心人士给予毛孩所需的物资,但拒绝任何金援。

“不需要!为何要给钱我?我不是拿孩子来谋利的!”

试图解读这份感情,但陈淑云就是理不出个所以然,倒是她和毛孩的互动露出了端倪。比如,她记得每个毛孩的名字,每个毛孩也都听得懂她的叫唤;而她无论去到哪,贴身的“睡房毛孩”也会24小时跟从,甚至孩子对她稍微大声了点,或要假装打她时,毛孩们都会狂吠一番。
 

不会被毛孩出卖

“很多时候,我宁可与毛孩在一起。人太可怕了,有时会出卖你,欺骗你,但‘他们’不会。”

因为毛孩无法旅行是否值得? 陈淑云直言,自己宁愿和毛孩玩在一起,尤其望着‘他们’眼珠子折射出来的光时,她知道什么才是真。

“或许,我无法很好地和‘他们’沟通,但,我知道‘他们’爱我。”——“爱”早已成了他们的共同语言。

后语:

一如早前报道的本地跨性人妈妈何诗玲,又或领养孩子的单身男教授依斯迈,只要有爱,妈妈一角从不局限性别与血缘,而叶浍浍、林丽沄和陈淑云更展现出,母爱是如何跨越国界、超越物种。他们有的一辈子或许与母亲这角色无缘,但爱却让他们成为更称职的妈妈。尤其,那彼此拥抱的温度不假,那相似而笑的诚意不虚。

母亲节快乐,“ 妈妈” 们。

【另类妈妈,同样的爱/上】 【视频】我没有子宫,但她叫我妈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