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因地方名人一句话投身 许忠源一生奉献华教

【2024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华小篇(上)】

报道|余佩妮

图片|受访者提供

在马来西亚,华小是独特的存在,在逆境中稳健发展和成长,让大马华人一代又一代的学习母语,更成了除了中港台以外,保母语教育最好的国家。

多年来,华教薪火相传离不开无数默默耕耘的教师和背后支撑的华小董事们,他们以无比的热情和坚持,捍卫华教根基,为下一代铺设了光明的前路。

“2024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得奖者经已出炉,自举办以来已超过50人获奖。今日,《南洋商报》将分3期报道得奖人士,表扬这群劳苦功的高教育者!

第九届热心华教奖得主:拿督许忠源董事长

91岁的拿督许忠源,一句话令年轻时的他投入华教事业,出钱出力,奉献一生至如今成为耄耋老人。

那是在五六十年代,有一位地方名人槟州中元联合会第一任主席杨景狮局坤曾说过,“母语教育很重要,孩子要从小栽培母语”……他已经记不清这位名人的名字,但这句话却深深触动了心弦。于是,毅然投身华文教育,成为华教先锋。

他几乎花尽人生岁月为华教付出,终获得人们的认同,成为第四届热心华教奖得主。

卖房产支持建校

许忠源在接受访问时说,多年来,他曾面对无数的挑战,但从未退缩,他都一一克服。

“最难忘是1975年时,槟城共和学校的迁校和建校历程困难重重,我甚至曾变卖本身的房产,以继续学校的工程。”

他说,当年的学校校长将建校资金6万令吉交给所委托的建设公司经理,没想到这名经理竟将这笔资金用于投资外国的手套厂,打算赚回来后再呈交建设公司,怎知手套厂倒闭,经理也潜逃了。

“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建校工程已箭在弦上。当时,我只想不能停止这建校工程,也不能因为这而搁置。

“如同我在《同源与共》自传里所说的,我获知消息后立即与家人商量,家人非常支持我,我即毫不犹豫地卖掉了之前在立信区购置的房子。”

他指出,这间房子当年价值11万令吉,他也额外自掏腰包与母亲一起捐款2万令吉来继续这项建校工程。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我的抛砖引玉之下,工程尾款获得地方及热心人士凑集,最终成功建校。”

90岁办百年校庆

许忠源印象最挑战及深刻的事,是他以90岁高龄统筹共和学校百年校庆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义卖会、文娱晚会和千人宴等。

“筹备期间,为了让所有活动顺利进行,筹委会开了无数次至凌晨的会议,所幸这3项大活动都获得各界好评,更在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筹获88万8888令吉的数额,实属不易。

“如果你问我,我是如何办到的?其实我自己也不懂,我想应该是靠着一颗爱共和的心吧!”

他最自豪的是协助共和学校扩建新校舍,通过中元联合会协助槟城华文扩建校舍筹款活动。

马来西亚人一条心

“如今共和学校仿佛就像我的家,学校随着岁月逐渐扩大成长,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他也说:“华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要从小学开始栽培,这当然也是所有母语教育的核心价值。而且华语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友族同胞都开始学习华文。因此,我认为大马的华文教育发展前景不会有问题的。”

对于华教未来的发展方向,许忠源认为应该要以新科技巩固华文教育,增加小学生的兴趣,新科技也可拓展异族同胞的华文教育,让异族同胞认识华文,并实现“马来西亚人一条心”的宏愿。

他虽年迈,但心怀华教,从不放弃一生的坚持,依旧不断努力鼓励年轻一代更关心华文教育的发展,让他们投身华教事业。

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得主:张苏玲老师

培养激发学生兴趣

张苏玲热爱华文教学

华文教育的路途总是充满挑战与希望,尤其是如何教导对华文一窍不通的学生;而“兴趣”是学习华语最好的老师。

来自砂拉越新梯头中华公学的张苏玲老师,自2004年任华中临教至如今成为华小教师,20年来的教育贡献获得肯定,今年获得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

张苏玲表示,在其教学生涯中曾遇到许多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教导对华文一无所知或几乎没有华文基础的学生。

“老师需在有限时间内让他们掌握较高水平的华文教学大纲和保证教学质量,但中文的语法结构、字词认读和书写对于华文零基础的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需大量时间去理解和掌握。”

张苏玲总是从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中文的兴趣开始,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且因为她的教学设计而快乐学习,她就会感到自豪。她说,当学生的成绩显著进步,或在国内外赛事中得到佳绩时,她感受到的是成就感。

教育事业是未来

2004年,张苏玲从国民大学毕业,她在等待毕业礼期间到砂拉越古晋国民型中学担任临时教师;当年与中四生年纪相彷,苏玲很快融入中学生的世界,课堂上总是充满活力,笑声不断,学校里的老师们也十分亲切友善,令她对教育充满了热情。

她同时也申请公务员职位和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先后收到录取通知和录取信;最终选择留在师范学院,因她知道,教育事业是她未来想要深耕和热爱的领域。

2005年她参与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来年被派往民都鲁中华公学成为正式教师,并于2014年顺利取得教育硕士学位。

其教学理念是利用周遭环境资源,营造适合学习的氛围;她在小学趋于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构建,采用趣味性和直观性的教学方法;而在中学阶段,她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尤其是希望在华教体系中引入更多数字化教育元素,例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教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教学非个人努力

民都鲁中华公学是张苏玲教学生涯的起点,也是她心中的温暖港湾。作为一名华文教师新手,她得到同事们无私帮助和支持,曾带领学生们参加州内外各项赛事,这些经历拓展了她的视野,也让她对教育事业有更深理解。

她非常感谢在她成长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同事、校长、家长、学生及教育界前辈。

“获得奖项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激励我在未来继续深耕教育事业,为更多的学生带来希望和光明。”

她坚信,教学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她将继续不忘初心,在教育道路上坚定前行。

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得主:戴振和老师

打破沉闷教学

戴振和“玩”出精彩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戴振和老师凭借着独特教育理念和执着的热情,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与尊重。

他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引领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玩”出精彩的导师。

他在大学时期修读青少年心理学,因缘际会,从担任小学临教和童军教练,再通过假期师训班(KPLI-KDC)成功转正为正式教师,在教育路上10余年,是学生们最爱的“戴老师”。

戴振和目前在吉隆坡坤成小学(一)校执教,他的教学理念就是“玩”,虽然“玩”这个字常常被误以为不正经、不务实和不事生产的负面想法,但戴振和相信,借助“玩”可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从玩中提升能力

“‘玩’都有个胜利目标,而学生在追求胜利的同时,就会不知觉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玩’都有规矩,学生在遵守规矩的同时,其实在塑造着自己的人格。”

在他的课堂上,知识点被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学生们在闯关中学习,而非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

在任职教师的时间里,戴振和不断克服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例如发音不准、文学基础不够等问题。

他坦言,教学上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本身的不足;但也正是在这每日的奋斗中,他得到了前辈与同事们的帮助和督促,使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生与家长的回馈成为戴振和的骄傲。家长们的一句“戴老师有在,我放心”让他感到无比自豪,也感觉被信任的重责。

“看到学生们的进步,从最初只能写一句话,到后来站上舞台表演,这些都是我自豪的时刻。”

每堂课充满欢乐

戴振和深知无聊课堂是学生的噩梦,因此,他竭尽全力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欢乐与挑战,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玩”得尽兴。

作为一名深谙青少年心理的教育者,戴老师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能力设定不同的挑战。

“我的班级是‘不公平’的,能力强的学生将会面临更高难度的任务,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则从入门的题目开始学习;正是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得到学生们的理解与接受。”

他说,他对大马华教的未来抱持乐观态度,坚信只要教师们发挥自身的优点,去影响身边的人,华教前景将十分美好。

“我期待更多的优秀教师被看见,希望教育界更加注重教师的软实力。”

走在正确道路上

戴振和表示,获得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并非他一人的成就,而是众多力量成就了他。

“很多前辈与伙伴们祝贺我,我终于明白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并未被忽视,一直怀疑的那条路原来是正确的道路。”

下期预告:独中和国民型中学虽然处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但都怀着同样使命,保护和传承华文教育的根基。

反应

 

优生活

锺灵独中“六朝元老” 陈昌孔以美启真

【2024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中学篇(中)】

报道|余佩妮

图|受访者提供

独中和国民型中学虽然处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但都怀着同样使命,保护和传承华教的根基。

无论是独中或华中教师,他们的教育故事,都展现马来西亚华教的多样性与韧性;他们坚守教育的初衷和无私奉献精神,是大马华教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故事,值得你我一听。

第四届热心华教奖得主:拿督陈昌孔(槟城锺灵独中美术老师)

人生有多少个60年?你会把这60年花在什么地方?

这名教师就把他60余年的流金岁月,放再独中教学中,多年来甘心默默为华教无悔付出,不求回报。

他的教育生涯如同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流淌过60多年,见证了马来西亚独中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

从小就有美术梦

拿督陈昌孔于1954年在马来西亚师训班毕业后即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开始了他的教育之路;在小学执教3年8个月后,他毅然辞去教职,远赴台湾深造,追寻从小的美术梦。

“我从小的爱好是美术,我的志愿是成为一位画家,所以我选择到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升学。”

陈昌孔于1961年学成归来,正式投入教育界,从此开始漫长的教书生涯。

纪律的守护者

陈昌孔在独中服务了整整62年,其中60年在著名的槟城锺灵独中任职;在该校期间曾任57年美术主任兼30年的训导主任,他不仅是学校的美术灵魂,更是纪律的守护者。

后来升任美术顾问为3期年,他曾与锺灵独中6位校长共事,是锺灵独中名副其实的“六朝元老”。

他说,别看锺灵独中如今校舍富丽堂皇,学生优秀;其实,锺灵独中早期岁月里,学校条件简陋,学生来源复杂。

“当时的学生来源多数是超龄生或初中文凭考试(SRP)国语科不及格的落第生;在一般人眼里,这些学生都不是读书的料,所以当时收生情况困窘,很少学生选择钟灵。”

美术室简陋难过

他说,锺灵独中于1962年创校,开办初期是与锺灵华中共享校舍,非常不便;1965年才搬迁到学校早期学生宿舍改装的课室上课,因陋就简,设备严重不足。

有一天,一名家长带着两名学生到来锺灵,经过美术室时,小孩问家长 “这里面是养什么动物的?”,陈昌孔听了心里一阵心酸难过,也啼笑皆非。

“此事至今依然深印在我的脑海中,锺灵初办时期,校舍简陋,美术室只是把早期华中寄宿生食堂的四周围上铁丝网而已。”

虽然当时学校的学费低廉,教师的待遇也不是很好,但陈昌孔对教育的热忱从未动摇。

结合美育与德育

陈昌孔形容,当时“吃的是草(薪金和福利),挤的是奶(工作量)”,生活虽苦,但他依然咬紧牙关,年复一年的坚守着自己的教育信念。

正是他和一批热心华教的先贤的无畏精神,撑起了独中的发展脊梁;如今,独中虽已见曙光,但他深知前方仍布满荆棘。

“如同明朝朱元璋的诗所言,‘雪压枝头低,低下不沾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他坚持初衷,步步为营,结合美育与德育,继续用艺术引导学生的思想与品德,用美启发学生的潜能。

“以美导善,可提高学生的正向思想和品德;以美启真,可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他说,在独中任教的教师,其职务不只是传道授业,同时也负有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愿老师们共同努力,坚守岗位,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政府中学组)得主:甄子云老师(马六甲圣心女中)

《鲁冰花》打动亦子之心

甄子云矢当灵魂塑造者

台湾电影《鲁冰花》中的男老师郭云天,用独特教育方式和对学生深切关怀,除了教授知识,也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影片中的古阿明,一个原本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在郭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渐发现学习的乐趣,最终走上成功的道路。

郭老师的形象和他对古阿明的影响,让人看到教师职业的力量,也打动在马来西亚的甄子云,坚定他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

受父母熏陶影响

甄子云多年来追逐教师梦,是不少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从而获颁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政府中学组)。

他披露,父母都是教师,他们也用一生的时间来教育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从小,我就目睹了父母与学生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每当新年来临,我们家总是热闹非凡,因为那是学生来拜年的时候。”

他说,看着学生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听着他们分享的成长故事,他深深地被这份职业的魅力所吸引,这些温馨的场景让他深刻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我的信仰也给了我极大启发,学习正信佛教,尤其是地藏王菩萨的精神“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让我深受感动。”

他说,这种无私奉献和坚定承诺,激励他要像郭老师一样,成为一名能够启迪智慧、塑造灵魂的教师。

看学生改变很满足

在教学生涯中,甄子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保持教学热情的同时,应对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多样性。

“特别是面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时,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关注和支持。”

在其教学的旅程中,看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悄然发生变化,最令他感到满足。

着重个性化教学

甄子云目前挑李满天下,学生们在各行业发展,散发着激励人心的光芒。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特别强调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潜力。”

其教学方法核心在于鼓励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写作这两种基本的学术活动来深入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相信阅读能够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力,而写作则是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的有力工具。

“我也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见解;‘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实施这一理念,我通过创造互动和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我通过个别辅导、鼓励和提供额外资源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同时教授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应对挫折的方法。”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华教做出贡献,包括提高教育质量,推广阅读文化,以及培养具有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应对全球挑战。

喜与学生“飙文字”

“我感到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能与学生‘飙文字’,能与学生共读。我曾经鼓励学生在《学海》周刊投稿,当时有一个专栏供学生练笔。”

甄子云说,该专栏会在指定日期内定下主题,学生根据主题书写文章,他会与学生一起写,让学生看他的作品,学生则自己投稿。

“我每周盼望《学海》的心情比学生更紧张,期待看到他们的稿件见报。”获得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的荣誉不属于个人,而是所有在华教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教育工作者。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不畏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最后,他愿学生像蒲公英一样,飘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那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独立中学、私立中学组)得主:李振辉老师(槟城韩江中学)

让学生求实与独立思考

李振辉坚持教育初心

走进教育界,不是李振辉的原本志愿。当初选择成为教师,只是为了摆脱旧有工作的困境。然而,成为教师之后,他逐渐体会到这个职业的深刻意义。

他在小学时写的人生志愿是警察、演员和园丁,如今的他虽没有进入这3个行业,却肩负起类似以上职业的多重职责。

目前在槟城韩江中字执教的李振辉,其教育理念得到认同,获得第九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小学组)。

努力让学生爱上课

李振辉说,因时代需求,教学的挑战是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从传统教材到电脑教材,再到如今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教学,每一次转变都要求教师调整策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面对这些挑战,他始终努力寻找让学生喜欢上课的方式,力求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现代资讯和社会时事,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作为一名华文教师,我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这份责任有时令人感到沉重和痛苦,但同时也带来了成就感。”

每当看到学生敢于追求梦想,努力规划未来,他感受到莫大的安慰。

“虽然我未能实现儿时的志愿,但如今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超越我,走得更远。”

在李振辉的课堂,不仅教授华文,他更强调韩昌黎、屈原、陶渊明等古人的“务本求实,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做人应有的初心。

“现在很多华人文化、道德、信念、观点、知识和常识遭扭曲,因此需要教育学生冷静思考,寻求更多不同的知识,以不同角度探索真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得到真理,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他说,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教育的复杂性和挑战。

“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我努力调整教学方式,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盼更多企业支持华教

尽管教学工作繁重而疲惫,李振辉始终坚守教师本质,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作为一名教师,他希望更多企业能加入到支持华教行列中,共同推动华文教师的发展。

“虽然得奖对我的影响不大,但我会继续坚持教育的初心,努力提升自己,传承中华文化,让学生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下期预告:校长,作为教育领导者,不仅是学校营运的舵手,更是师生心灵的引领者;他们的决策和领导风格,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新闻:

因地方名人一句话投身 许忠源一生奉献华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