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一种奈米级感测器 可从呼吸中检测早期肺癌

(纽约10日讯)肺癌一直是健康杀手,初期的时候,往往不易查觉。

现在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奈米级感测器,只需分析呼吸中一种称为异戊二烯(isoprene)的化学物质的水平即可检测肺癌。研发团队相信,这种突破性的发明,是最安全、非侵入性、低成本又高准确度的方法来检测,及早发现,也就能及早挽救。

新阿特拉斯(New Atlas)报道,当人体在脂解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分解脂肪时,会产生异戊二烯,并随着呼出的气体中释放。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呼气中异戊二烯的减少,可能代表肺癌。

由中国浙江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利用了这个理论,开发出一种气体感测材料,做为肺癌检测仪。

虽然理论上正确,但是呼气中的异戊二烯非常微弱,需要能够检测十亿分之一 (ppb) 范围内化学物质含量的感测器。

研究人员以标準的氧化铟奈米片感测器为基础。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开发了一种含有铂 (Pt)、铟 (In) 和镍 (Ni)的材料,称为 Pt@InNiOx,它的超灵敏度更甚于氧化铟,检测到的异戊二烯浓度,低至 2 ppb。

研究人员找来13名参与者,已知其中 5 名参与者患有肺癌。由他们来实验新的感测装置,结果发现,癌症患者呼气的异戊二烯,低于40 ppb,而无癌症参与者的呼气,异戊二烯超过60 ppb,这是蛮明显的差距。

世界卫生组织在 2020 年指出,肺癌在全球夺走了 180 万人的生命,使用此类方法进行早期检测可以大大有助于预防肺癌。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筛查方法离商业化还有好几个门槛,也就是还有不少工作要完成:感测材料需要能够大量生产、数据分析需要更为精确、也需要将技术整合医疗化设备中,并且,要进一步研究异戊二烯与肺癌之间的关系。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保健

华裔最多 非吸烟肺癌患者趋增

报道|余佩妮

摄影|黄亮辉

根据非正式统计,在过去10年,马来西亚非吸烟者患上肺癌的比率正以惊人速度上升。非烟肺癌患者从只占肺癌病例的5%至10%,至今翻两倍,达到占总患病人数的三分之一。

华人是患肺癌率最高的族群,每37名华裔男性中就有1人有患肺癌风险,每80名华裔女性中有1人患上肺癌。数据也显示,年龄越大,患上肺癌的机率越高,情况令人担忧;今日就来探讨马来西亚的肺癌概况。

在传统认知中,肺癌往往与吸烟密不可分,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越来越多数据显示肺癌患者并非吸烟者,打破了人们对肺癌的普遍认知,揭示了隐藏在吸烟之外的其他危险因素。

是什么非吸烟因素,造成非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不断上升?答案同样是“烟”,但此烟非彼烟,却同样是可破坏人们肺部健康的祸首。

日常生活中的“烟”似乎无处不在;当我们提到“烟”,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会造成肺癌的香烟。其实,有许多其他形式的“烟”潜伏在我们以为是“无害”的地方,正悄悄侵蚀着人们的健康。

无论是空气污染中的微颗粒,还是日常生活中大火煮炒所产生的油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烟都可能在肺部埋下了看不见的隐患;人们每吸一口气,都正把危险的颗粒带入体内。

这些未被广泛关注的原因正逐渐成为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提醒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理解这类疾病的复杂性及其潜在威胁。

大马第3常见癌症

根据马来西亚国家癌症中心(Institute Kanser Negara)于2012年至2021年的数据,马来西亚过去10年排行前3名最多大马人患上的癌症是乳癌、直肠癌和肺癌;无论男女,肺癌是第3常见的癌症,“稳坐”我国第三号癌症杀手之位。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马来西亚肺癌患者占全国总患癌人数的9.8%,接下来5年数据上升,即2017年至2021年增至10.1%,每50名男性中有一人有患肺癌的风险,每113名女性当中有1人有患肺癌风险。

同时,病例数据显示,高达90%的肺癌病例直至晚期(第三和第四期)才被发现 ,此时已无法治愈;5 年生存率仅介于6.3%至7.5%之间 ,存活率低。

空气污染不容忽视

马来西亚肺癌网络主席陶乃文医生表示,除了众所周知的吸烟主因,还有6大原因造成非吸烟者患肺癌人数增加,其中就包括空气污染因素。

“空气中的微小污染颗粒是空气污染 PM2.5 ;PM2.5 颗粒的直径为 2.5 微米或更小颗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一般是空气中的微粒,包括灰尘、煤烟、污垢、烟雾和液滴等可吸入的颗粒物。”

他说,另外,燃烧固体燃料如木材或煤炭、慢性肺炎症(肺结核)、工业或化学暴露,即石棉(Asbestos)、铬(Chromium)和砷(Arsenic)及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adon)都可引致肺癌。”

“最后一个不吸烟都会患肺癌的原因,是长时间面对大火或炒锅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亚洲患肺癌的女患者当中,就有85%是非吸烟者,数据惊人。”

不曾吸烟女性肺癌

陶乃文说,肺癌通常会根据细胞类型来分类,即几乎与吸烟有关兼攻击性强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及占约85%病例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

“基因突变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在这类患者中有5%的人面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出现变化或突变情况 ,最常见于不曾吸烟的女性。”

他说,ALK阳性肺癌的基因编码控制细胞生长,当ALK发生突变时,意味着细胞会迅速增殖或生长,但可通过ALK疗法治疗;女性、50岁以下及从不吸烟的人,都有更高的风险患上ALK阳性肺癌。

陶乃文指出,虽然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通常具有侵略性,且往往会对正值壮年的患者造成影响,但医疗创新的进步已大大改善了这些患者的治疗成果。

“一些如标靶疗法等经过精心设计的药物,可通过精准方式攻击癌细胞,可正确识别每位病患的基因变化,是展开治疗的关键,这些药物已被发现可有效治疗这类肺癌。”

肺癌不止一种

陶乃文说,人们不重视症状或混淆日常疾病,再加上遇到肺部感染和流感等,忽视与肺癌相关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咳血、体重减轻、胸痛等,错过治疗时机。

“这些症状可能与日常疾病混淆,比如,冠病病毒造成的症状与肺癌症状非常相似,令病人混淆,只能通过症状持续时间和对治疗的抵抗力来区分。”

他说,如果患者有这些症状,即使使用了抗生素,几周甚至几个月后症状依然存在,即应进一步检查。

“全面的肿瘤分子特征分析是绝对必要和基础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活检肿瘤,并将其送到实验室,实验室会分析50个基因,看看哪些基因突变导致癌症。”

他说,从2015年到2020年收集18家大马主要公立医院的肺癌阳性患者的数据中,可发现1581名ALK阳性患者,分别是男性占49%及女性占51%。

性质复杂最难治疗

肿瘤科顾问医生玛弗阿也认同,人们最常见的误解,是认为所有肺癌都是一样,其实肺癌不仅一种,再加上性质复杂多变,是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

“肺癌在发病初期通常没有任何征兆和症状 ,出现症状的患者往往会将之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胸腔感染等其他健康问题,这两种情况都可导致延误诊断 。”

不吸烟没肺癌错误

马来西亚国家癌症协会董事经理慕拉力达南医生说,吸烟者觉得自己很安全,而不吸烟者则认为自己与肺癌无关,但这并不正确。

“肺癌是一种隐秘疾病,一般上,人们会认为肺癌是吸烟者的疾病,对于许多吸烟者来说,他们可能已有咳嗽问题和呼吸道症,往往觉得这些症状并不严重,待问题严重时,检测就会变得有些困难。”

他说,人们存在这样的误解,“如果我不是吸烟者,就不会得肺癌”,尤其亚洲很多有这个误区想法。

“其实,你会发现,越来越多年轻的不吸烟女性也患上肺癌。同时,肺癌也不是一种容易被界定的疾病。

他说,诊断肺癌的工具通常是在大马的越来越普及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但它仍然不是每个人随时都能获得的工具;马来西亚肺癌网络在过去数年推动基于AI指导的胸部X光检查。

“定期检查,包括X光和电脑断层扫描扫描可确定是否患上肺癌。”

ALK靶向治疗存活率久

自出现ALK靶向治疗后,令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能够生存超过5年,最新数据显示生存期或远超过5年。

陶乃文说:“可能我们在20年前会说处于第四期的肺癌患者生存期大约是6个月,如果癌症扩散到大脑,生存期甚至更短,只有3个月,但如今医学不同,情况也随之改变。”

他说,靶向治疗法是针对由突变产生的蛋白质设计的分子,它比单纯的化疗好。

“化疗就像散弹枪一样,你发射100发子弹,希望其中一发能击中目标,其他99颗子弹会击中身体并引起副作用。”

多种疗法各有差异

靶向治疗只是发射一颗子弹就会击中目标,并且引起较少副作用;靶向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化疗是一种更广泛的治疗法,在某些情况下很有用;放疗则不是短期方法却非常精确。”

他说,放射外科手术有微创手术,切口不会很大,恢复时间更快;此外,还有免疫疗法,并不直接针对肿瘤,而是改变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之间相互作用的治疗,主要是增强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能够对抗癌症。

愈早发现生存率愈高

配合全球肺癌日,马来西亚国家癌症协会(NCSM)和马来西亚肺癌网络(LCNM)等推出ALK阳性肺癌教学指南,携手提倡有关肺癌的健康知识,支持刚确诊的病患和照顾者,并全力宣导及早发现肺癌的重要性。

上述组织为刚确诊的病患和照顾者编写了一本有关ALK阳性肺癌的手册,以便可在抗癌旅程中为他们提供支持,详述了有关ALK 阳性肺癌亚型的信息,包括风险因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

慕拉力达南说,癌症发现得越早,患者的生存机会就越大。

“因此,我们呼吁肺癌高风险人群定期接受筛检,同时鼓励有症状的患者尽早就医,以便展开及时的治疗,避免肺癌恶化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