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年后瘦不了 胃酸暴冲 竟与睡眠有关

(台北2日讯)新春佳节美食盛宴,凸显肥胖问题。卫福部统计显示,台湾成年人体重控制失衡,30岁以上超过80%民众体脂过高,过年后平均再增重2公斤,肥胖问题势不可挡。部分民众甚至发生胃酸逆流现象。

睡不好竟是瘦不了主因!

每年新诊治超过800名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的嘉义长庚医院耳鼻喉部口腔咽喉科主任蔡明劭医师强调,肥胖与睡眠呼吸中止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在睡眠中会经历呼吸暂停导致身体缺氧。蔡医师指出,肥胖者因脂肪积聚于颈部、舌头,导致呼吸道肌肉容易狭窄,塌陷、阻塞,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这种状态不仅会导致严重打鼾、亦会引起头痛、疲倦、白天精神不济等症状,长期下来易导致肥胖,危害患者整体健康。

蔡医师特别提醒“内脏脂肪”过高的严重性。内脏脂肪又称为内脂肪,是指主要围绕腹部器官的脂肪。它不同于在皮肤下方的皮下脂肪,内脏脂肪不仅是肥胖指标之一,更与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代谢病有高度关联性。

此外,不良睡眠质会干扰内分泌正常运作,尤其是减少瘦素的产生,使人增加对甜食、高热量垃圾食物的渴望,进一步导致热量过度摄取产生肥胖。另由于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夜间难以获得充分休息,白天又因精神不好导致活动量与基础代谢率下降,形成了一个热量高摄取低消耗的恶性循环:睡不好导致肥胖,肥胖又进一步恶化睡眠品质。

胃酸暴冲与腹部脂肪有关

胃酸逆流分有“咽喉胃酸逆流”与“胃食道逆流”。前者是胃酸跑到咽喉,患者容易咳嗽、感到喉咙有异物感、呼吸不顺的怪怪感觉;后者则是让人感到灼心难受。

蔡医师巧妙比喻,“肥胖、咽喉胃酸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犹如三角恋爱关系,有患者身材肥胖,时常觉得胸口灼热,喉头异物感,经诊断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在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后减肥成功,胃食道逆流可能不药而愈!

肥胖者的内脏脂肪会增加腹内压力并挤压胸腔呼吸的空间,加之睡梦中因呼吸道阻塞,在用力吸气时会形成呼吸道负压,此时就有如抽水马达将胃酸吸入咽喉,造成咳嗽、异物感,咳呛的状况。 临床上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约有45%并有咽喉胃酸逆流,若疑似胃食道逆流治疗成效不佳,也许就是咽喉胃食道逆流作祟。

最有效减重3大对策

蔡明劭医师表示除部分需以手术治疗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外,使用正压呼吸是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最立即有效的方法,若再搭配减重效果更佳。一般而言,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减去5-10%的体重后,通常可明显感到健康改善。国际权威期刊JAMA更指出,若减去10%体重,可下降26%的呼吸中止症指数。

蔡医师强调“减重7分靠饮食、3分靠运动”。多数呼吸中止症患者有肥胖问题,过度激烈的运动反而容易造成身体伤害。

减重3大对策

1. 采用哈佛健康餐盘饮食法:1/2蔬果、1/4豆鱼蛋肉、1/4全榖杂粮,摄取体重*30cc的水或无糖饮料。

2. 烹调方式避免高油、高糖、高盐。

3. 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如选择爬楼梯、每天至少走6000步。

蔡明邵医师另分享了一则诊疗经历,一名约50岁男性患的打鼾问题随着增加的10公斤体重日益恶化,使其困扰不已的妻子主动求诊。经过三个月的饮食调整,该患者成功减重6公斤,不仅显著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状,更令人瞩目的是整个人变得精力充沛、容光焕发,展现健康转变的惊人效果。

年后睡眠检测人数增加

科林睡得美睡眠技师洪晓菁表示,年后许多人因被亲友观察到有打呼、坐在电视机前打瞌睡的状况前来进行睡眠检测、就医诊断出睡眠呼吸中止症,且多数患者都有肥胖问题,也在此呼吁民众平日维持良好饮食习惯、维持适当体重。

当体重控制无效时,须当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干扰,建议通过不用到睡眠中心排病床的居家睡眠检测了解是否有病症。若是能在减重同时也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更能让睡眠品质提升、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体重管理。

新闻来源:东森新闻

反应

 

保健

越辣越过瘾?别“辣”出胃溃疡!

报道|aNGie  图|Unsplash、互联网

大马人普遍无辣不欢,带辣的食物往往也最能刺激味蕾。有人说辣食能暖身,但又有人说过辣会伤身。而且中医通常都会劝人少吃辛辣,究竟吃辣好不好呢?“辛”和“辣”具体上又是指什么呢?

中医师黄婉菁指出:“辛”是五味中的一种,药物中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味不仅概括了药物的滋味,还指示了药物的作用规律;“辣”则是一种痛觉,能促使大脑产生内啡肽,从而产生欣快感。所以“辛辣”多指刺激性食物,并不单指“辣椒”。

她表示,辛辣食物顾名思义是指具有辛辣味道的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大致上可以分为3类,即蔬菜类(辣椒、韭菜、香菜、洋葱,以及葱、姜、蒜等)、 调味品(如芥末、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等)和饮品(酒类、酒精饮料、浓茶、咖啡等。)

严重导致胃溃疡

“若单指‘辣’方面对身体的反应,不少人也常有吃辣后会出现腹泻的情形。那是因为辛辣吃多了,胃肠道受到辣椒素的刺激而加速蠕动,导致粪便没有足够的时间吸收水份,最终使得粪便不能成形並造成腹泻;另一种情况是,吃辣没有腹泻,反而觉得胃肠里热辣辣,严重的会有胃食管反流、胃溃疡,或者大便干燥、便秘等问题。”

吃过辣加重便秘

中医对辛辣食物又有何看法呢?

黄婉菁引述道:《本草纲目·菜部·蒜》中说道“五荤即五辛。佛家以葱、蒜、韭、薤、兴渠为五荤。”这些味道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蒜”会伤心躁火气,过度食用心神容易散漫不振;“葱”会伤肾耗水气,过多食用容易情绪不稳惊慌难安;“韭”伤肝克木气,过食易肝火旺盛动怒伤情;“薤”会伤脾困土气,过食会脾胰不顺经常烦恼忧郁;“兴渠”会伤肺蔽金气,过食易悲观患肺痨。

“道家则以薤、蒜、韭、葱、胡荽(香菜)为五荤,修道之人认为天地不正之气所生的食物味重气毒,食用它们情绪起伏较大,伤害五脏六腑,而修行道法主张心平气和,所以他们戒吃辛辣,饮食清淡。”

行气行血作用

“辛”是中医“四气五味学说”中的五味之一,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中医用药讲究五味的调和、寒热性味的平衡,针对不同的辨证运用不同的处方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了避免食物的性味对药物有影响,在患者服药期间一般都建议患者清淡饮食。

“例如中药处方能够让患者的身体寒热调和,此时如果患者在饮食上比较刺激重口,辛辣的性味在体内横冲直撞,就会影响到整个方子的药物作用了。

“试想一位容易出汗、经常失眠、便秘、喉咙痛等表现为热证的患者,在治疗疾病时食用辛辣食物,可能会导致上火,加重炎症,同时还会抵消其他药物的退热作用。而且长期吃得过辣,会使大便干燥,加重便秘情况,甚至容易引起痔静脉充血、水肿,引发痔疮。”

适合胃寒腹痛者

《药性考》记载辣椒为“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食物宜忌》则说辣椒能“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

“辣椒属性亦热亦散,所以辣椒特别适合胃寒腹痛、手脚冰凉的人,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气郁痰多的人,适当吃辣也有很好的下气消食、解郁化痰的作用。”

另外,若以中医角度来看,吃辣容易拉肚子的,往往有脾虚;吃辣便秘则通常是阴虚津少、阳明有热的缘故。因此这两类体质者也不宜吃辣过度。

辣食的优劣点

优点:

1. 促进食欲
辣椒中有辣椒素,这种营养物质可有效改善食欲不振,还能排除消化道中积存的气体,并且起到治疗口臭的作用。

2. 促进血液循环
辛味食物同样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适量的嗜辣可帮助人体起到“除风发汗,行痰,除湿”的功效。

3. 去寒气,缓解关节疼痛
辣椒含有辣椒素、大蒜中的蒜素、葱中的挥发油,可以通过刺激某些神经细胞,阻止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递质,以阻止疼痛,从而缓解痛感。

缺点:

1. 导致上火
气候炎热时,人体中的水份很容易流失。如果这时吃辣又饮水不足,加上工作压力、熬夜就很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口腔溃疡”等。

2. 便秘
吃辛辣食物容易加重便秘症状。对痔疮患者而言,会促使痔疮出血,诱发肛门脓肿。

3. 诱发心动过速
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诱发心动过速。若是甲亢患者,其本身心率就很快,食用辣椒后会使心跳速度更快。

4. 加重肾的负担
辣椒素通过肾脏排出的时候会刺激肾脏。肾功能不好者,经常吃辣会使肾脏负担加重。

5. 肠胃不好
由于辣椒素的刺激,胃部黏膜不仅充血水肿还会加速肠胃蠕动,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对消化功能也会有影响。

6. 胃酸过多
胃酸在辣椒素的刺激下会不断分泌,而胃酸过多能引起胆囊收缩,胆道口括约肌发生痉挛,让胆汁的排出非常困难,从而诱发胆囊炎、胆绞痛及胰腺炎。

 

10类人不宜吃辛辣

1.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常有咽干、口苦、烦燥易怒等困扰。食用辣椒不仅容易加重症状,也易有“上火” 表现,比如嘴唇干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口腔溃疡、扁桃体发炎、鼻腔热烘、小便发黄、大便干燥甚至便秘。

2.    服用中药者
中医治病时,往往会叮嘱病人吃药时要“忌食辛辣”。因为辣椒比较猛烈,又能下气发汗,如果是补益类或清热类的药物,两者兼吃搞不好会越吃越糟。且吃辣会动耗气血,所以在疾病痊愈前最好饮食清淡,以免病症复发。

3.    痔疮患者
辣椒太过刺激,有痔疮者吃了辣椒容易痔静脉充血水肿,进一步加重痔疮,从而形成肛门脓肿。另外辣椒又可加重便秘,使痔疮恶化。

4.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辣椒素会使循环血量剧增,心跳加快,心动过速,短期内大量服用,有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的风险。

5.    肾病患者
辣椒素是通过肾脏排泄,有损肾脏实质细胞,严重可引起肾功能改变,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

6.    甲亢患者
因本身就心率快,食用后更明显加快心跳。

7.    孕产妇
这类人群食用辣味食物会出现口舌生疮、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也会因哺乳婴儿使之受影响。

8.    慢性胃炎、胃溃疡、食管炎患者
由于辣椒素的刺激,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胃肠蠕动剧增,而引起腹痛、腹泻等,亦影响消化功能的恢复。

9.    红眼病、角膜炎患者
有红眼病、角膜炎等症状的患者在发病期间,应该坚决杜绝辣椒。因为辣椒等热性作料会使眼部血管扩张充血,导致眼部抵抗力下降,甚至加重病情。

10.    肝胆疾病者
《灵枢·五味》:“肝病禁辛”,明确提醒肝胆疾病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就不要吃辣。由于辣椒素的刺激,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多了可引起胆囊收缩,胆道口括约肌痉挛,造成胆汁排出困难,从而诱发胆囊炎、胆绞痛及胰腺炎。

吃太辣有补救

如果不小心吃太辣,一般要如何补救呢?又有什么食物可以降底辣度造成的影响呢?

黄婉菁给予以下贴士:

——食用辛辣食物时,可以配搭泻热降火之物,比如凉粉、凉茶、椰水等,借此来缓解麻辣带来的刺激性。

——吃辣时还可选择“好伙伴”以减少辣椒为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佐以甜和酸的食物,甜能遮盖辣味,酸能中和辣椒素;也可用滋阴、降燥、泻热的食物来搭配,如鸭肉、虾、鲫鱼、苦瓜、丝瓜、黄瓜等,并可以煮点清凉的绿豆粥下火。

——由于辣椒素属于脂溶性化合物,因此饮用含脂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可有效缓解口腔内的灼烧感。此外,持续用冰水漱口也能缓解口腔内的灼烧感。

——高糖类饮品可以缓解辣带来的痛感,这类饮品与口腔中甜味的受体细胞起作用,干扰大脑意识,同时进一步刺激大脑分泌镇痛物质,缓解辣的痛感。

最后她提点说:“‘辣’虽说是好东西,但凡事都要有度。当辣度明显超出身体的承受能力时,身体会通过剧烈腹泻、呕吐把辣椒素尽快排出。剧烈腹泻呕吐的动作就会带来实质伤害,不再是单纯痛感了,因此吃辣要量力而行,要听从身体的声音。”

知多一点:

常吃麻辣有风险?

麻辣和辣又有何不同?最近麻辣食物风靡大马人,但其实麻辣对人体也隐藏着健康风险。

黄婉菁解说:麻辣是川菜常用的味道之一。吃时舌头微感麻痹,味带辛辣。主要食材包括辣椒、花椒、川盐、大蒜、味精、料酒等。故麻辣在中医亦属于辛的范畴。

体寒者祛除寒邪

中医认为,食用麻辣食物的反应因人而异,若是体寒之人,适当的饮食麻辣可有效的祛除寒邪,达到振奋阳气的目的。但是过食麻辣则会成为不健康的因素,比如上述所说,有可能会引发引发心血管疾病、肾病、胃病和肛部疾病。此外也会耗气伤津。因为麻辣归属火热之类,易损伤人体的津液,造成口干舌燥、唾液分泌减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