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我需要助听器吗?/谢建裕医生

75岁老伯与家人一起来今早的门诊。老伯已在数年前发现听力开始下降。

家人发现他在谈话中,常常需要家人重复对讲,明显他常常听不到对方的说话。同时,他电话的声量也被调至最大声。

检查了以后,外耳和中耳一切正常,也对他做了听力测验。听力检测报告显示他双侧听力下降至严重失聪的阶段。

老伯似乎对他的听力退化,并无多大疑虑。反之,家人们开始烦恼了。在接着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老伯在3年前已做过听力测试,也开始佩戴助听器。 

然而,老伯并不喜欢该助听器,佩戴不到1个月就把它“晾”在一旁。

孩子们看了很苦恼,不明白为什么老伯不要佩戴,令到他们常常需要“呼喊”似地跟他交谈。老伯也常常埋怨孩子们大声呼喝他, 好像在骂他似的。

听力退化始于60岁

听力退化下降在60岁以后就会开始。一般上,其退化非常缓慢,并不容易察觉。有时听力退化伴着耳鸣发生,才令人发现听力老化已悄悄来了。有者听力退化来得更早, 四、五十岁就开始了。

听力退化不仅造成听到的声量下降,同时话语字句的清晰度也变成模糊。

简单来说,失聪者听到对方在说话,然而他听不清楚对方在讲什么,对方的发音显得模糊不清。这是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没有药物治疗,减缓或预防。唯一的治疗方式就是助听器。

“我需要戴助听器吗?”这是最常听到的询问。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佩戴双侧助听器,把声音的接收调大,以让失聪者恢复到最佳的听力水平,是我们最想达至的目标。

然而,很多时候助听器的效果并不如我们完美的预期当中。

选场合配戴助听器

助听器扩大对方说话的声量,同时也扩大周遭的杂音,如其他人谈话的声音,小孩的嘻哈玩乐声,座椅移动的杂声。

这些种种嘈杂声,有时会令佩戴助听器者感到烦躁。这就造成有些失聪者在聚会或者在户外活动时,宁愿脱掉助听器,因为太吵了。

同时,助听器对于话语模糊的清晰度并不能很有效的改善。这令他们原本对助听器抱着满满的期待,或多或少有些失望。

再者,助听器有时会造成外耳道痕痒或潮湿, 也令他们不喜欢长期佩戴。

我常给予失聪者一个意见。“你觉得失聪有影响到你的生活作息、工作、与朋友家人的沟通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他就应该佩戴。他需理性了解助听器的局限和弱点。他可以选择性佩戴,在需要有效跟别人沟通时佩戴;在户外嘈杂时暂时脱下。

体谅长辈不爱戴助听器

别为佩戴助听器感到害臊,它其实跟老花眼镜没有两样,都是老化现象的辅助器而已。家人常常会因为家中老者不戴助听器,造成沟通困难,甚至纠纷。其实不需为这问题而伤和气。

如果家中长辈执意不要,也不可能强迫。反之,家人可以改善对话的方式:

●面对面对话,别在他的背后对他说话,因为在面前说话,声音接收较清楚,而且通过脸部表情和嘴形,失聪者能更清楚讲话的内容。

●可放慢说话的速度,稍微提高声量就行。不至于让长辈觉得大家都在大声骂他。

听力老化失聪虽然是缓慢的,但是渐进地。 积极者能从容面对,反之有者会因沟通的困难而渐渐自我孤立,情绪低落,而这往往是家人所忽略的部分。

 

ADVERTISEMENT

 
 

 

反应

 

要闻

社媒传车主拒让路救护车 魏家祥促陆路局查

(吉隆坡16日讯)针对社交媒体疯传轿车司机不让路予鸣笛的救护车,交通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已指示陆路交通局总监彻查,如果该名司机确实有听力问题,则应检查和观察是否应建议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不要开车。

魏家祥于今日的面簿贴文说,不让路予救护车是一种犯罪行为,抵触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第333法令),违法者将被采取法律行动。

他说,为了道路安全,应该要确保残疾司机是处于“适合驾驶”的状态,若听力问题则必须佩戴助听器,尤其是尚未康复或仍在接受治疗的患者。

“需要强调的是,政府经常帮助残疾司机和残疾人士,他们于2022年开始豁免驾驶执照(LMM)的费用。”

“然而,残疾司机必须确保人身安全,同时保护其他道路使用者。”

诺希山责罔顾他人性命

较早前,卫生部总监丹斯里诺希山也谴责该名司机拒绝让路的行为,是罔顾他人性命安全。

有关视频长达38秒,自昨日开始在社交媒体疯传,画面显示一辆在路上行驶的白色轿车挡在一辆救护车前面,尽管救护车已经拉响警笛,可是轿车司机却无视,而且持续了一段路。

网民看了视频后非常愤怒,并希望警方以故意在高速公路上阻挡救护车为由逮捕该司机,并表示根据视频,该路段的交通并不繁忙,如果不是因为轿车的阻挡,相信救护车能够更早把病人送到医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