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新一代双源电脑断层扫描仪 探测病源更精准

报道|陈绛雪  图|受访单位提供、互联网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技术在时间与精确度上已不可同日而语。随着最新一代的双源电脑断层扫描仪(Dual Source CT Scanner,简称DSCT)的引进和使用,将进一步改良与提升传统扫描仪的既存问题,取得更灵活、快速及精准的临床诊断,提升就医体验与护理质量。

生死关头,一呼一吸尽在分秒之间,紧急时刻,生命经不起等待,更容不得任何因素而造成的拖沓,快速取得精准的诊断结果,不论是抢救生命或是治疗疾病,都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遭遇车祸的伤者或突发病危的患者,医护人员在急诊之前,必须通过电脑断层扫描定位确实的伤病的正确位置及轻重程度,却可能因为伤者或患者的脆弱状态,无法保持静止或屏住呼吸,以致难以取得精准检测结果会如何?

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紧急护理的患者可能因为极度疼痛、无意识或各种异常精神状态,患者的体位可能在扫描过程中突变,或者出现影响传统断层扫描成像的异常呼吸或运动,导致急救时间流逝。

以上的“假设”情况,其实正是许多医护人员在使用传统电脑断层扫描仪时可能面对的挑战,也是现有的断层扫描技术既存的不足之处。

优化限制新技术

2005年,西门子推出首台双源和双探测器系统的电脑断层扫描仪,虽然秉持基本结构,却在球管和探测器系统大胆创新,由沿袭使用的一个球管、一组探测器系统,提升到双球管和双探测器系统,既可同时工作,也可分别使用,为电脑断层影像技术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简单来说,这是一台经过精心设计的扫描仪,着重病人在接受扫描时的舒适和安心体验,包括由呼吸动态技术(dynamic free-breathing technology)、大孔径设计(large bore)以及扫描架上的情绪缓解灯(gantry mood lighting)。

克服弱点限制

这些专门针对传统扫描仪弱点而改良设计的新技术,最大特征是优化及克服传统电脑断层扫描仪的弱点和种种限制,以低辐射剂量扫描生成高分辨率图像,也无需要求患者镇静或屏住呼吸,而心率是否太快或不规律也不会影响扫描效果。

传统电脑断层扫描技术的限制在于,医生需要使用较高的辐射剂量扫描身体部位,才能捕捉更精确的影像和医疗诊断。

此外,接受扫描的病人也必须在过程中调节或屏住自己的呼吸,以减少可能降低影像质量和清晰度的干扰。

这些限制对于多数病人来说并不容易也不好受,尤其是年幼的病童、无法屏住呼吸或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

减低90%辐射剂量

随着我国部分医院在2019年引进装配多种崭新科技的双源电脑断层扫描仪,除了可过滤危险的辐射,也可提供高低能量的影像,让放射人员能以低辐射剂量(比旧款扫描仪减少40%至90%的辐射剂量)获取更准确的诊断。

本地介入放射科顾问卓尊丰医生(Dr Roger Tok)说,克服了种种限制之后,如今医生可通过双源电脑断层扫描仪,以双能量影像重建技术,准确识别组织里的元素组成,比如碘、钙、尿酸、软组织和水分等等。

“此外,双能量生成的能量过滤成像,也能提供更多关于血管和肿瘤异常的细节,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在癌症、痛风、尿结石和血管方面的疾病。”

快速扫描克服限制

放射师诺莎莉达杜(Nur Sharidatul Azrima Mohd Yusof)则说,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医生们能够更有效地诊治具有挑战性的突发病病例,比如在接获紧急或突发病例时,DSCT扫描仪的首要优势就是能缩短准备扫描仪的时间,并且在不影响影像质量的情况下,快速扫描病人的身体部位。

目前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大约需时45分钟至1小时,电脑断层扫描则少于20秒,但此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番功夫和时间,而且病人也必须保持静止不动的特定姿态,这并不适合长时间的扫描检测,对急诊和突发病例更是一大考验。

“此外,DSCT也配备了能够自动调整辐射剂量的最新技术,可帮助放射师在每一次的扫描中,准确地为不同病患选择和使用最适合的辐射剂量。病患能够减少接收不必要的辐射剂量,让扫描过程更快速和有效。”

她说,“低辐射剂量”对于需要定期接受扫描的病人来说极为重要,也是许多患者及照护者关心的问题。

卓尊丰补充,DSCT目前是医学界通用的扫描仪,可应付各种具有挑战的病例,无论病人的体型或年龄,这项革新技术可帮助医生们克服以往在诊断上的不少限制。

结合系统更灵活

如今,电脑断层扫描也可用于放射治疗癌症规划,并且结合其他系统,比如综合CT扫描与血管造影系统,进行各种先进手术。

莎莉达杜说,速度、辐射剂量、影响清晰度、灵活性和精准度是DSCT的特别优势。

她进一步指出,病人挣扎及特殊情况(包括扫描时身体移动、健康状况脆弱、呼吸状态)、人工制品(包括心理置入配备、器官活动)及复杂状况(包括资讯缺失、对比问题、心脏问题及复杂的综合问题等等),都是会影响断层扫描准确性的因素。

临床诊断理想

“因此,低辐射剂量、低造影剂量、任何心率情况皆可、无需呼吸测试、无镇静剂的儿科成像、没有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中性双能以及不受移动影响的扫描技术,可灵活用于不同病患的情况和需要,有助取得理想的临床诊断结果。”

她说,面对人口变化,包括病患老龄化、肥胖化及儿童化,限制越少而绩效越高的诊断技术,将是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与需求。

改善5诊断方式

DSCT扫描仪如何帮助改善各个医学专科的临床诊断方式:

儿科            超快成像可加速扫描时间,甚至无需使用镇静剂,减少孩童的不适感。

心血管成像     DSCT扫描仪能以75ms的固有时间分辨率,在一次心跳中扫描心脏,继而生成心脏、冠状血管和心脏附近其他器官或结构的高清图像。

肺部成像         高螺距和超快速扫描有助诊断肺癌和其他肺部疾病。

重症护理         快速捕捉准确、清晰和一致的影像,为医患双方节省时间和定期检测以及后期护理流程成本。

急诊             省却准备时间以及各种不确定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拖沓,从一开始就获得准确、资料充分的图像,有助简化资料方法,减少导致患者不适或不必要的重复扫描可能性,尤其是那些情况紧急或经历重大意外的患者。

历史回顾:
改变世界医学史

影像诊断学从X光开始至今,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而断层扫描(Tomography)和电脑断层扫描技术则将影像诊断带到另一个高峰,成为改变世界医学史的一大革命,并且在往后的半个多世纪,随着科技发展一再推动医疗领域发展迈向一个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以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Conrad Rontgen)发现X光线为起始,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即如燎原之火,但这项技术仅能获得身体结构的重叠影像,无法识别软组织和其他细节,并不能取得确实的诊断结果,加上当时缺乏良好的操作和辐射相关防护,X光线也产生不少后遗症。

首宗头颅CT扫描

1950年代,意大利放射科医生亚历山德拉(Alessandro Vallebona)研发了断层扫描,而1960年代出现电脑之后,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菲尔德(Godgrey Housfield)创研世界首台电脑断层扫描仪。

他在1972年与神经放射师安普鲁斯(Ambrose)合作,利用他研究的电脑处理断层图像技术,设计制造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电脑断层扫描装置,医院利用这项装置完成了第一宗头颅CT扫描,就此开启了电脑断层扫描临床应用的开端,也为之后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放射诊断学的革命性成就。

从第一台头颅断层扫描仪到微型电脑断层扫描仪,在科技的带动下,断层影像从表象到深入细节,人体全身各脏器扫描速度不断提升,辐射量也持续降低,影像也从重叠到高清,加速诊断及改善疾病治疗绩效,惠及医患双方。

静脉注射摄取影像

2000年之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Scan)的出现,为影像诊断医学带来另一次的突破,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可释放放射线的药物注入体内,继而使用体外的摄影仪器,摄取体内的药物分布情况影像,从而取得疾病讯息。

随着2005年双源电脑断层扫描仪的研发及投入使用,及至往后的15年间,双源、双能量X光源及迭代重建技术等等,扫描仪随着科技发展一再改良和提升,几乎能够影像化体内各部分,更深入至骨、血管及软组织的清晰影像。

反应

 

保健

同一双鞋每天穿?坏了再换? 足鞋权威:这样穿防脚底疾病

(东京22日讯)出门前,有些人会根据服装穿搭换鞋,有些人则老是穿上同一双,等到穿坏了才换。日本足部穿戴与健康协会首席研究员原田繁表示,从足部健康的角度来看,鞋子最好隔天交替穿,除了延长使用寿命,还能预防脚底疾病。

原田繁指出,每天都穿着同样的鞋子,很快就会磨损,失去支撑力、防护弹性,导致走路时出现脚底施力不均,不自觉改变姿势以保持身体稳定度,慢慢出现肌肉骨骼问题。如果鞋垫、鞋底磨平了,甚至会长茧、起水泡。他建议,鞋子穿一天、休息至少一天,在理想情况下,一周内应该轮换穿2到3双鞋。

长期穿同一双鞋,还容易因为汗水、湿气持续累积在鞋子内,引起细菌滋生、产生异味,也容易有香港脚。原田繁建议,选鞋除了靠自己的经验与舒适度,还要留意鞋子功能、穿对尺寸、正确穿法三大重点,别再塞手指量鞋长,让鞋匠测量脚的准确尺寸才能避免扭伤、磨脚。

脚部疼痛,不一定是疾病的关系,最大关键是穿错鞋子!日本足部穿戴与健康协会首席研究员原田繁表示,买鞋的重点在于选对功效、尺寸以及正确穿戴,许多人凭感觉买鞋,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尺码,等到穿出问题后,才惊觉“原来我的脚是这个size。”

原田繁强调,可以让制鞋类人员、门市销售人员测量脚的准确尺寸,并了解自己是否有扁平足、高足弓等问题,甚至可以在鞋子底加装立体鞋垫,提供脚底支撑及舒适的缓震效果。

原田繁提醒,买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试穿,并正确穿戴。穿鞋的时候,脚跟紧贴鞋子后跟,接着拉紧鞋带;双脚都要穿,并在商店里走一圈,边走边检查是否合脚。如果鞋子选对了,其实皮鞋也可以很舒服,兼顾美观及舒适感。

透过每天穿着正确的鞋子,原田繁认为,可以管理脚部以预防脚部疾病问题。如果发现脚趾有问题,可运用功能性的袜子或是五趾袜,改善拇囊炎以及支撑足弓,减缓长时间走路的疲劳。

新闻来源:联合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