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糖尿病 不仅是“糖”的问题

报道|陈绛雪  图|互联网

许多人轻视糖尿病的严重性,并且认为只要戒糖就能控制和管理糖尿病,并非难事。事实却是,真正做到坚持监测和管控血糖习惯的病患不到30%,控管糖尿病也不仅仅是“戒糖”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终身负担,但是,占多数病例的II型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却可通过医药管控、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失调中最常见的疾病,而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荷尔蒙,让身体达到平衡及稳定状态。

内分系统由腺体组成,这些腺体负责制造人体所需的荷尔蒙,并且输送到身体各处。脑下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性腺等等,都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体。

失调失衡疾病产生

任何一个内分泌器官一旦失调失衡,却没有及时诊治,除了会导致各种疾病。比如,当分泌胰岛素的胰腺失调,导致内分泌过多或过少,或身体无法对胰岛素产生反应(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导致内分泌过多或过少,就会引发肥胖症和糖尿病。

本地内分泌专科符秀慧医生(Dr Foo Siew Hui)解释,胰岛素是控制人体如何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及脂肪的激素,人体的细胞依赖胰岛素从血液中摄入葡萄糖。

糖是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一旦胰岛素失衡,就会影响身体代谢糖(葡萄糖)的方式和不健康的血糖水平,从而导致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比如心血管疾病、肾脏受损、神经受损、眼睛受损等等。

 

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主要有I型及II型两大类型,还有常见于孕妇群的妊娠糖尿病。

I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还有一些高风险的成人群;导因可能是遗传、某些病毒或其他因素。

II型糖尿病 ——最常见于成人群,也是占多数病例的II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顾名思义,就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一般出现在妊娠中期或后期。一般情况可通过定期运动和健康饮食控制病情,多数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怀孕后期就会恢复正常,但是,日后患上II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轻视它?
将伴随终身……

最新的马来西亚糖尿病指数(MDI)调查报告指出,超过半数的人依然不知道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只能控制和管理。

调查发现:
●52%的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不难管理;
●37%仍然相信只要减少糖摄取量就能控制糖尿病,不少人更以为只要戒糖,糖尿病就永远不会找上门。

换言之,三分之一的大马人将糖尿病管控视为简单任务——只要少吃糖、减少糖分摄取或戒糖,就能远离糖尿病。

不仅是“糖”问题

但是,糖尿病并不仅仅是“糖”的问题,单单控制血糖并不足以预防其他糖尿病相关的并并发症,因为摄入高糖食物虽然容易发展成糖尿病,却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其他综合因素。

管控糖尿病说起来不难,但也不是多数人所误解的那么简单容易,关键在于如何良好管控血糖指数,在控制糖的摄取量的同时,还须减少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比如戒烟、运动、调整生活方式等等,这也让糖尿病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缓解新概念

近年医学界出现“缓解”(Remission)的新概念,更明确和深入解析糖尿病管控因人而异,针对个人状况而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强调“糖尿病无法逆转,但是可以缓解”。

缓解是指:
●一些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就能控制血糖指数在正常水平,无需靠药物控制;
●若在患上糖尿病之前超重或肥胖,属于疾病早期(较短的糖尿病史),在减少15%体重(相当于10至15公斤)之后,就有可能进入缓解状态。

忽视检测血糖习惯

虽然有关研究仍需更多数据支持,但截至目前为止,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减肥和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可以“缓解”II型糖尿病。

马来西亚内分泌及代谢协会(MEMS)主席兼本地内分泌内科高级顾问陈小平医生(Dr Chan Siew Pheng)坦言,比起一般人,大多数的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和管理病情方面并没有做得很好,也没有更加重视或坚持养成检测血糖指数的习惯,只有26%的患者持续检测和控制血糖水平。

更甚的是,多达三分之一的人,也就是每3名患者当中就有1人不知道血糖异常的指数是多少!

严控血糖 定时用药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管控糖尿病的主要方式,包括口服或注射型药物。

I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采用胰岛素,而II型糖尿病则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和运动管控病情。

最重要的是,病人必须遵照用药指示,并且持续检测血糖水平,将之变成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II型糖尿病可预防

专家一再强调,I型糖尿病虽然无法预防,但占了多数病例的II型糖尿病却是可预防、可管控的慢性疾病,保持健康体重、摄取健康饮食、定期和适量运动、定期检查健康、定期检测血糖指数,都在每个人的能力范围内,关键在于是否自律。

只有无法特殊情况的风险群或病患(比如遗传型糖尿病),无法靠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降低血糖水平至预期目标,则需要靠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对重要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预防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

→遵循医生指示,按时按量服用或注射处方用药,勿自行购买药物或自行停药
→戒烟,勿过量饮酒
→了解本身的糖尿病风险

减重/维持健康体重
→肥胖是“三高”的伏笔,也是许多疾病的前奏,因此,维持健康体重,就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血压,超重者即使只是减掉5%至10%,也有助降低血糖,若持续减重超过初始体重的7%则更为理想。无法靠日常活动减重的人,可咨询医生和营养师,制定个人化的减肥方案和目标。

健康饮食
→不论有没有确诊糖尿病,均衡饮食都是维持健康的关键,没有所谓的“糖尿病饮食”或“XX疾病饮食”这回事,多食用原型食物,比如高纤维含量的蔬果和全谷类食物,减少精致碳水化合物及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就是健康饮食的基本标准。

定期运动
→建议每周运动至少150分钟(每星期5次,每次30分钟),步行、简单的重量训练、游泳、骑脚车等等,只要是符合本身体能水平的活动即可,若有特定疾病和年纪,可咨询医生适合哪些运动。

定期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安排每个月、每3月或6月一次的定期检查,应配合检查以便良好管控病情,尤其糖尿病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定期检查可让医生及时注意或发现重要器官是否出现问题。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的体征与症状的显现过程通常很缓慢,因而患者极易忽视这些症状。根据我国卫生部早前在官网和脸书专页发布的糖尿病症状,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早前往医院检查,确认是否患上糖尿病,从而及早控制和管理病情。
●频密排尿
●经常口渴难忍
●一直感到饥饿,适量明显增加
●无预警的体重下降或上升
●视力模糊
●疲劳和虚弱
●伤口愈合缓慢
●经常感染疾病
●手脚麻木或刺痛
●某些部位皮肤变黑,常见于腋下和颈部

诊断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Baemoglobin,AIC)是目前最普遍用于诊断糖尿病的检测方式,通过简单的血液测试,检验过去2至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依据血糖水平

正常的血糖水平指数是低于5.7%;若检测结果显示血糖水平在6.1%至6.9%之间,则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若在两次单独的测试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达7.0%或以上,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ADVERTISEMENT

 
 

 

反应

 

保健

糖尿病 加速冠病死亡?!

报道|陈绛雪  图|受访者提供、互联网

疫情之下,糖尿病和各类慢性疾病患者成了高危人群,许多人“看”到了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有多严重,并将之与冠病病毒的高感染率与高死亡率划上等号,尤其家中有年长的糖尿病患者,格外焦虑和忧心。那么,冠病病毒真是糖尿病患者的“催命使者”吗?

冠病疫情爆发至今,卫生部及医疗专家不曾停止传递和灌输普罗大众一个概念——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年长群体,感染病毒和导致并发症的风险偏高,在数以万计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当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常见慢性疾病缠身。

因此,许多人将这个概念简单诠释或理解成——“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冠病以及患有糖尿病的冠病病人死亡率很高”。

对此,马来西亚内分泌及代谢协会(MEMS)主席陈小平医生(Dr Chan Siew Pheng)强调,必须厘清和了解的一个重点是——糖尿病并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更容易感染冠病病毒,关键在于是否良好控制病情,并且远离感染风险因素,做好防御措施。

并发重症风险偏高

“糖尿病患者本身如果没有好好控制血糖和管理病情,一旦感染冠病病毒,并发重症而必须进入加护病房(ICU)的风险就会偏高。反之,血糖水平稳定的患者,感染和重症风险就和一般人差不多。”

她进一步指出,倘若糖尿病患者本身年纪较大,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和肾损伤等等,这些综合因素迭加在一起,就会加剧冠病病情。简言之,综合因素和管控病情才是增加重症和死亡风险的关键,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本地内分泌专科符秀慧医生(Dr Foo Siew Hui)也说,外国的一些研究报告也显示,糖尿病、肥胖症与冠病是双向关系。

“倘若做好防疫措施,管理好病情,感染几率并不比一般人高,一旦感染,病情恶化、重症及必须进入深切治疗病房,甚至是死亡率的风险却会明显增高,而迄今为止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多数都和糖尿病和肥胖症脱不了关系。”

但是,这类病患即使感染流感、肺炎、骨痛热症等疾病,病情恶化及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也偏高,并不仅仅是感染冠病病毒才会出现的特殊情况。

重症几率逾3倍

研究指出,感染冠病病毒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重症几率分别感到2.5及3倍;糖尿病因并发症而死亡的几率更比一般人高出2.1倍,倘若没有良好控制血糖,死亡率速增至7倍!

美国的研究数据则显示,BMI指数超过35的肥胖症患者,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3.8倍!

“所以,有没有好好控制体重和血糖,才是影响重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马来西亚糖尿病指数调查报告】
逾52%认知偏差

马来西亚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首次进行的马来西亚糖尿病指数(MDI)问卷调查却发现,超过52%的大马民众对糖尿病、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和健康风险认知依然不足。

调查指出,大约53%的受访者(非糖尿病患者)认为本身有糖尿病风险,超过半数(52%)的受访者却不知道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而51%的受访者则认为糖尿病不难管理。

令人惊讶的是,大约三分之一(37%)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血糖异常的指数究竟是多少!

这项评估大马人对糖尿病指数认知偏差的调查发现,国人对糖尿病的认知依然仅止于“家族遗传病史”和“不健康的饮食”所致。

监测血糖被忽视

此外,多达88%受访者的社交圈有糖尿病患者;超过37%的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减少摄取糖分,就能避免糖尿病。

令人忧心的是,虽然98.7%患有糖尿病的受访者认同“监测血糖指数是很重要的日常动作”,但在2013年的糖尿护理(DiabCare)调查结果却显示,只有26.3%的糖尿病患者重视这个动作,并且坚持每日监测血糖指数的“习惯”。

年龄方面,相较于年长者,年轻人(千禧世代和Z世代)对糖尿病的普遍认知更为欠缺。19%的Z世代(24岁以下)不知道糖尿病主要有I型和II型两大类别。

更甚的是,尽管有47%的年轻人为糖尿病高风险者,但只有50%的年轻人知道糖尿病有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

以上报告是首次启动的“2021年大马糖尿病指数”(Malaysia Diabetes Index,MDI)问卷调查结果,是由马来西亚阿斯利康与马拉西亚内分泌及代谢协会联合推展的“Beyond Sugar”糖尿病醒觉运动社区项目,。

调查分析问题

调研机构从4月12日至5月9日总共收集了2359份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法,以反应整体人口的糖尿病和认知情况,继而整理和分析问题所在。问卷调查共以3种语言(巫、英、中)进行,尽可能接触更多不同年龄、种族、地区和社会经济水平的群体。经过分析的调查结果准确度高达95%,误差率低至2%左右。

欲了解“Beyond Sugar”运动和糖尿病资讯,可登录 https://www.beyondsugar.my/,该网站目前已有英文及马来文双语版本,也可登录马来西亚内分泌及代谢协会的面簿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MEMSFB浏览定期资讯。

【下篇~糖尿病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管理糖尿病不难,却也没有想象中简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