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良好控制糖尿指数 降低结直肠癌肝癌风险

报道|陈绛雪

摄影|黄亮晖/受访者提供

管控血糖指数是糖尿病患者的每日功课,但许多人对血糖控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做好血糖自我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这门日常功课,而许多患者更难以长期坚持高度自律的饮食管控。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血糖监测仪等智能设备的出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精准、便捷的自我管理工具,助力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诊治病情,并与医生紧密配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马来西亚糖尿病患病率:

2011年:11.2% 

2015年:13.4% 

2019年:18.3% 

2023年:15.6% 

根据国大临床医学院(HKUMed)一项长达17年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和肝癌的风险高达28%及30%!因此,积极管理糖尿不仅有助于预防癌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进一步凸显了严格管理糖尿病以及长期维持稳定健康指数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增63%

糖尿病是马来西亚人扛不住的甜蜜负担,而血糖管控是刻不容缓却长期未达理想的重点功课。

2019年全国健康和疾病调查报告(NHMS 2019)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63.4%,让人忧心的是未经诊断的人群以50岁以下居多。

根据最新的2023年国家健康和发病率调查报告,我国成年人(18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患者约有360万人,患病率为15.6%,相当于每6名成人当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病患。

但是,在18岁至29岁的年轻群体当中,多达84%人未意识到自己有糖尿病,而且只有60%的人在家中备有血糖仪。

全球糖尿病患排名第5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记录,政府每年耗资近50亿令吉用于糖尿病相关疾病的医疗负担,在东南亚位居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The Spectator Index”援引世界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在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名单中排名第5,在3410万人口中,超过19%人口是糖尿病患者,成为了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东南亚国家。

入榜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包括排名第14位的印尼(10.6%)、第17位的泰国(9.7%)及第29位的越南(6.1%)。

不再是老年人“专利”

卫生部疾病控制组高级助理总监艾祖妮扎阿都拉医生(Dr Aizuniza Abdullah)坦言,虽然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这场“抗糖”之战远未结束。

她说,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非传染性疾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马来西亚糖尿病协会理事兼饮食治疗师巴丝玛华蒂峇哈伦(Basmawati Baharom)进一步指出,过去糖尿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银发族,但如今,20至30岁的年轻人患糖尿病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她说,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现代人生活和饮食方式的巨大改变所致,过量摄入糖分已成为普遍问题。

她指出,各种含糖饮料充斥市场,即使深夜仍可在嘛嘛档见到不少年轻人甚至一家大小在用餐或“喝茶”,大马这个“美食天堂”,各种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糖分的食物比比皆是,如椰浆饭、米饭、炒面以及各种加工食品更是人们喜爱的日常饮食。

每年超过40亿负担

本地内分泌顾问及糖尿病专科顾问徐敬超医生补充,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主要源于不健康的方式和饮食习惯,比如少吃蔬果、缺乏运动、抽烟、喝酒等等。

艾祖妮扎强调,糖尿病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更会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每年超过40亿令吉的病医疗负担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而是马来西亚每年因糖尿病相关疾病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她说,糖尿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而长期病假和早退,更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因糖尿并及其并发症的长期治疗费用,更是个人、家庭及国家医疗体系的沉重负担。

她指出,身体健康是一个平衡的整体状态,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她提醒人们,不要低估糖尿病的影响,若不严格管控糖尿病,随着而来将是心脏病、肾衰竭、失明等各种严重并发症。

慢性病“吃”出来

本地饮食治疗师蔡恺佳强调:“很多慢性病都是‘吃’出来的问题,因此也能通过调整饮食来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

她形容,每个人的身体就像车子,食物是燃料,若长期使用劣质汽油,必然缩短车子的使用寿命。同理,选择健康的食物,等于给身体添加高品质燃油。

她举例,一片低卡面包的糖分肯定比印度煎饼(Roti Canai)少,也更健康。

“因此,获取正确和专业建议,摄取平衡营养和饮食,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和良好习惯,不仅是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更能在维护健康的同时省下一大笔保健辅助品和医疗费用。”

许多患者觉得管控血糖、保持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很难持之以恒,健康食物淡而无味、长期吃同样食物的生活无乐趣,而最常见的理由是健康食物往往也比较贵。

健康饮食不等同乏味

巴丝玛华蒂峇哈伦认为,健康饮食并不等同于昂贵和乏味,也不意味着要牺牲口感,烹饪方式既能维持健康,也能节省超乎想象的费用。

她说,通过调整食谱和烹饪方式,将油炸食物替换成蒸煮,就可减少用油量和各种调味料,从而节省开支。

她以医院的食谱为例,计算发现,将油炸食物替换成蒸煮食物,5年可省下10公斤食油,相当于每日省下200毫升食油,而蔬菜更是省钱的“秘密武器”,不仅富含纤维和维生素,价格也比肉类低,既能补充营养,也能减少对肉类和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饮食成本。

不管控血糖后果严重

本地内分泌及糖尿病专科陈东文医生强调,自我血糖检测是糖尿病患者不能落下的每日功课。然而,许多患者并没有做好这道功课,将血糖监测纳入日常习惯,甚至忽视定期就医。

如何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个性化血糖管理:通过监测,患者能深入了解自身血糖变化规律,并根据不同因素(如饮食、运动、药物和压力)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用药方案。

辅助医生诊疗:详细的血糖数据有助于医生识别患者的血糖模式,准确评估病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比如一些药物在饭后控制高血糖效果较佳,一些则较适于控制空腹高血糖。

及早发现问题:血糖监测能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异常,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高血糖若长期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感染、心脏病、中风、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简言之,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守护健康的利器,是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患者自律是关键

数字工具显著提升了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数据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为血糖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存在诸多不便,如字迹模糊、易丢失、数据分析困难,医生也常常因难以辨认手写记录而感到困扰。

陈东文形容:“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阅读患者在他们‘555’小本子上的手写记录。”

通过数字工具,血糖数据可以自动记录、实时同步,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数据可视化呈现,帮助患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

他指出,部分血糖仪具备智能连接功能,可将血糖数据实时同步至患者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实现无缝的数据管理。

多种数据分析功能

此外,数字工具还提供了多种数据分析功能,如高于范围的时间、范围内的时间、低于范围的时间,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全面地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他说,云端数据共享功能使得医生能够远程监测患者的血糖数据,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提高了诊疗效率。一些先进的数字工具还通过“游戏化”的方式,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血糖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研究也表明,长期使用数字工具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数字化管理糖尿病

本地药剂行与国大(UKM)近期合作展开一项涉及111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实验研究指出,系统化的自我血糖检测在糖尿病管理中有显著效果,整体管控绩效提升10%。

这项为期6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降低了5%,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则出现相反的上升趋势,前者在血糖管控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面的整体疗效高达10.4%。

研究指出,尽管在短期内改善糖化血红蛋白相对容易实现,但若要持续几个月甚至长年累月却是极具高难度挑战的目标。

研究证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持续10%,表明有关方式的有效性,也显示出在血糖管控方面实现长期改善的潜力,对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突破性的革新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是通过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上附着的葡萄糖量,反映患者过去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高血糖对心脏高危害

卫生部要在2025年将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患病率降至15%,自我血糖检测预防糖尿病就更为重要。

事实上,许多人长期忽视的是,严格管控血糖,不仅仅是避免肾脏受损而引起的肾病问题。糖尿病最先袭击的不是肾,而是心脏。

传统上,人们认为糖尿病导致心力衰竭主要是因为高血糖损害了心脏血管,导致动脉硬化。 就像水管被堵塞一样,心脏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高血糖对心脏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增加心力衰竭可能性

陈东文说, 长期高血糖就像一种慢性毒药,可以直接损伤心脏肌肉,即使血管通畅,心脏也可能功能减退。此外,高血糖还会影响控制心脏的神经,导致心律不齐,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心力衰竭的重要风险因素。不论是通过损害血管、直接毒害心肌,还是影响神经控制,高血糖都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患有心力衰竭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的3倍!这说明了严格控制血糖对于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性。

反应

 

要闻

民众当减肥药滥用 抗糖尿病药物短缺

(八打灵再也30日讯)减肥热潮风靡全球,许多人纷纷将抗糖尿病药物Ozempic视为减肥的“灵丹妙药”,这一趋势也迅速席卷马来西亚市场,导致药店对该药物的需求激增,进而造成药物短缺。

马来西亚药剂师协会主席安拉希证实了这种药物的短缺情况,并指出,这一现象主要源于非糖尿病患者对Ozempic减肥效果的需求增加。

“大量消费者仅关注该药物的减肥效果,造成市场需求激增,导致药品供应紧张。”

他强调,Ozempic仅限于由医生开具处方使用,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而非糖尿病患者则不应随意使用。

尽管马来西亚并未批准该药物用于减肥,然而有报道称,许多非糖尿病患者仍通过非正式途径获得Ozempic并滥用。

安拉希提醒公众,未经医生指导使用此药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包括低血糖,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Ozempic是一种注射药物,原本用于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近年来,调查显示一些美容诊所已推出以Ozempic为基础的减肥套餐,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药物的需求。

大马社区药房协会名誉秘书Rachel Gan指出,部分消费者甚至选择自行购买或通过网络渠道购买此药,这种做法极其危险,她强调任何药物使用前都应先咨询医生。

由于需求暴增,药品分销商已经开始限制供应量,以确保药物能够覆盖更多需要的患者。

滥用恐恶心腹泻

爱愈医疗中心的心脏内科专科顾问黄德威医生援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1年的研究,警告Ozempic和其类似药物塞马鲁肽(Semaglutide)的副作用。

研究显示,服用塞马鲁肽减肥的患者中,约44至47%的人出现恶心,30至35%的人出现腹泻,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便秘和呕吐。

尽管这些副作用大多为轻度至中度,症状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缓解,但对于部分患者来说,症状可能较为严重。

黄德威医生还指出,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变化、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进而影响肾脏功能,尤其是已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更应谨慎使用。

2022年《糖尿病护理》上的一项分析指出,脱水可能增加肾脏并发症的风险,尽管这一风险相对较低。

另外,黄德威也提到,长期使用Ozempic的影响尚不完全明确,因为该药物直到2017年才获得美国FDA批准。

他引用的《柳叶刀》202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约1.4%的塞马鲁肽使用者出现胆囊相关问题,而安慰剂组的比例为0.4%。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药物快速减重,导致脂肪分解过快,从而引发胆汁失衡。

此外,尽管罕见,但也有报道称使用Ozempic后出现了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尽管这一副作用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林崇伟:风险小于益处

双威医疗中心的内分泌、糖尿病及内科专家林崇伟医生进一步解释,塞马鲁肽最初作为2型糖尿病的注射药物,通常与健康饮食和运动结合使用。

后来,FDA批准了高剂量版本用于慢性体重管理,使其成为首批专门用于体重管理的药物之一。

林崇伟强调,塞马鲁肽应与生活方式和饮食变化结合使用,而这些改变本身往往已足以帮助减重。他建议,肥胖及相关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或睡眠呼吸暂停)使用此药时,风险小于益处。

他还提到,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而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极为罕见。对于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个人病史的患者,在使用前应先咨询医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