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政策无效·人民轻忽·科技不精 三军疲弱疫战必败

防疫缺口其实关乎体制问题。图为一名顾客在进入商场前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记签到。
《确诊万万声,防疫缺口你在哪?》 上篇
独家报道:黎添华
抗疫是一场全面的抗战,犹如海、陆、空三军皆须出动护国一样,需要集政策、人民意识、科技的强健与善用于一役,若“三军” 都疫弱,这场仗必败。
疫爆初期,我国确粮草先行,政府以总值数以千亿令吉的各种经济援助配套保经济救人民,但如今单日确诊人数不仅连续25天破万,甚至以2万898宗之势刷新纪录,面对变种敌军更凶悍,而防疫总指挥——政府被指仍用同样的方案抗疫,人民也日久疲乏,更未善用科技,结果处于挨打状态。
本报从医学与病毒专家及学者处了解,无论封锁和监督的力度,抑或民众警惕度,并没因此加强,整体社会的警惕性松懈下来。让我们先探讨问题的关键,才能逐一点出防疫的缺口。
卫生部前部长祖基菲里受访时向本报指出,“17个月了,政府仍旧使用相同的策略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却期盼有不同的结果,忽略了病毒这期间已转变为多种形态,甚至变成更具毒性和传染性的变种病毒。
“去年7月,我们只有1宗病例,而且还是非本土感染,但政府却得意洋洋,我们以为打赢了,尽管许多专家和医学组织都不断建议我国要保持警惕,但政府却迫不及待放松下来,殊不知这其实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大的危机潜伏着。”
他认为,政府应该抱着假设“人人的检测都呈阳性” 的心态,通过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来抗疫,直至证明这假设是错误的为止,不给病毒留下传播空间。
祖基菲里认为,政府不仅采取了被动且无效的方式,甚至错失了前两次行动管控令(MCO)的宝贵制敌时间。
“我们未能善用前2个MCO来加强医疗设施,特别是加护病房(ICU)的设施,氧气罐、氧气浓缩器、呼吸机,我们也未能提升数字追逐能力,及社会福利援助网络。”
他认为,若在疫情缓解时做好准备,未雨绸缪,就不会在第三度的全面封锁时,依旧忙着讨论床位等问题,更不必担心医疗系统崩溃的问题。
“应早点谈论与私立医疗机构合作,将公共机构政府医院转变为冠病的专治医院,而私人医院则接收非冠病患者。”
“当他国忙于用先进的人工智能驱动分析和采购疫苗时,我们仍还处在‘喜来登行动’的后续余温中。”

祖基菲里
未善用科技识别集群
祖基菲里也认为,没善用科技管理和缓解疫情,也是单日确诊病例屡创新高的原因。
“由于未能用技术将传播地区的病例联系起来,我们无法足够快地识别集群。过度依赖人工方法只让病毒超越我们。”
生物感染学博士林志翰就指出, 新加坡有办法去做测序,精准确认哪些病例是来自哪些感染群,其中病毒基因测序能探究出哪些病例是相关的、哪些又是零号患者,从而有效地进行追踪和阻断感染。
当然,他也补充,这需要很多人力与精力,新加坡的病例少,所以有能力做到这点。

林志翰
著名传染病专家拿督李国忠医生也向本报点出,新加坡在确认与追踪上,凭借大数据及数字科技,快速有效地在48小时内掌握所有与感染者接触过的人。
“甚至一些电梯内不认识的陌生人、擦肩过的路人,只要彼此的手机蓝牙开着,其中一人确诊感染,大家就会接到通知立即去检测与隔离。”
其实,我国去年也曾一度有能力确认零号病患,并成功追踪和梳理整个感染链的脉络,但如今疫情失控,确诊人数也太多、医疗负担太重,需要的精力、时间、财力和技术都是一大挑战,因此政府如今更趋向于依赖疫苗接种及治疗病患。
然而,看在祖基菲里的眼里, 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案,反之必须进行更多的基因组测试,找出当中的联系,同时更应与各单位分享数据,然后分析出关联性,找出有效的阻断传播链方式。

李国忠
中央地方欠协调
祖基菲里认为,过去的17个月,中央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欠缺协调配合及一套政府与民间的整体性的部署。
他指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其中,多次发生的各部门决定如何多次矛盾,政府多次的U转。
他主张应让有相关学识的人参与并协助疫情管理工作,并开放胸襟与任何无私提供专业知识的人接触。

峇兰吉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峇兰吉博士表示,成熟且全面的危机管理,应该涵盖五个层面
“政府可以分划出种类各别的危机,再针对不同的危机划分出级别,如黄色警报、橙色级别,红色警戒之类的。”
他说,接着,政府应依不同级别列出可做或不可做的事,也不会令民众感到惊慌。

SOP缺人性化不接地气
也是冠病病毒死亡病例研究委员会主席拿督李国忠医生发现,虽然防疫SOP看似严格,但却忽略了“在地性”。
他指出,该SOP却可能对部分人来说是不太友善的,例如B40 群体始终需要外出谋生、住在窄小政府组屋的人生活严重受限等。
“富人的MCO和贫苦群体的MCO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家享福,后者却是受困窄小单位,生计也受影响。若用统一标准SOP 却没顾及它在各群体的可行性,是有欠妥当的。”
也是公民组织群议社社员的林志翰以雪州情况为例,封锁2周,部分群体还能挨过去,但时间久了,需要谋生的群体就只好铤而走险。
“不排除有些人是自律问题,但一些群体不是纪律不够,而是真的需要谋生而冒险。所以只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企业没做足SOP
过去2个月,国内获准营业的企业数以万家,但李国忠认为,若每间都严格遵守SOP,疫情是不可能爆发到如此地步的。
显然的,企业的SOP没有做足,一些雇主心态更是导因。
“卫生部数据显示,工厂及工地感染群很高,在在反映出SOP 并没被做足。”
他指出,私人界应该明白,一旦职场出现感染群,员工需要隔离、工厂需要停工,甚至出现大规模感染,若有死亡事故,其成本也不小,所以雇主应投资在SOP上。
李国忠发现,许多人还是活在旧有常态下,比如在室内不开门窗、没安装空气调节器、喜欢面谈多过视频会议。
“其实雇主应认清一件事,我们回不去从前的了。我们要开始适应新常态,不能一直希望疫情受控制后,就能恢复过去的情况。就算受控,我们也回不去的了。”
B40被忽略成破口
此外,祖基菲里、李国忠以及林志翰均认为,不能忽视弱势群体如B40,不仅因社会福利,也能确保不会出现防疫缺口。
李国忠认为政府必须在测试与疫苗接种上顾及无家可归者、内陆原住民、贫户、外劳甚至吸毒者,因为他们没有防疫资源,容易染疫。
他和祖基菲里也主张,政府必须在这些群体中做好 'FTTIS', 即 FIND(寻找), TEST(检测), TRACE(追踪) , ISOLATED(隔离), SUPPORT(食物、医疗、金援等援助)。
下期预告 :
除了上述的防疫缺口,我国还有更多残酷面需要正视……
相关新闻:
中马2抗疫“大山”聚槟城 鍾南山诺希山交流心得

诺希山(左起)与鍾南山联合进行“疫情防控——吸取的教训和前进方向”医健论坛。
(槟城8日讯)鍾南山院士与丹斯里诺希山医生,中国与大马抗疫英雄的“两山会”在槟岛上演,两人的精辟演说和见解中风趣的谈话,令在场者予以高度赞赏和喝彩。
由槟城伍连德学会和槟城研究院,为庆祝伍连德医生147岁冥诞而举办的年度公开讲座和第“4届伍连德博士奖”颁奖典礼,今午在槟城研究院举行。
大会首先以鍾南山发表的专题演说“从非典到冠病:20年冠病病毒感染的教训”开始,随后鍾南山与诺希山联合进行“疫情防控——吸取的教训和前进方向”医健论坛。

鍾南山赠送纪念品予贵宾,左起安华法扎、曹观友,右为黄基明。
鍾南山获伍连德奖
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兼广州实验室主任的鍾南山过后也获颁第4届伍连德医生公共卫生领袖奖;诺希山则是2022年第1届吴连德医生公共卫生领袖奖获奖者。
槟城伍连德学会也宣布正式委任骆锦地与拿督斯里谢清海为该会荣誉顾问。
出席者有槟州议长拿督斯里刘子健、槟州行政议员黄汉伟、魏子森,中国驻槟副总领事丁巧、槟城研究院院长拿督黄基明、槟城伍连德学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法扎。

骆锦地(左二起)向鍾南山、黄汉伟与曹观友讲解伍连德图片展。
曹观友:防疫先驱
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指出,鍾南山向世人展示科学创新的力量和对公共服务的坚定奉献精神,与“鼠疫斗士”和“防疫先驱”伍连德齐名。
他表示,鍾南山不仅改变中国的公共卫生,也为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经验,再再的体现伍连德所倡导的价值观。
此外,他说,大家也不会忘记我国的抗疫英雄诺希山,他在冠病疫情肆虐期间为大马做出杰出贡献。
“我希望这个奖项能够激励我国的年轻一代,更广泛的接受 STEM 教育。
“本周四在布城举行的北部经济走廊执行机构会议上,我们讨论了学生STEM 参与度下降的问题。
“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也须反思我们是否让 STEM 科目变得引人入胜和易于理解。”
首长宣称,全面的 STEM 教育对于槟城的繁荣和创新至关重要,若不能解决此问题,槟城2030愿景就会有危机。
鍾南山:得奖非个人荣誉
中马合作促进公卫健康
鍾南山指出,获颁第4届伍连德医生公共卫生领袖奖不仅是个人荣誉,也是对中马两国之间持久合作精神和促进全球健康的共同承诺的证明。
他感谢槟州致力于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培育创新和包容的传统,槟城作为历史悠久的跨文化交流中心,长期以来也取得重大进步,能够踏上槟城之子伍连德医生的足迹,他深受感动。
“槟城的开创性工作连接了各个国家,挽救了无数生命。”
他感谢槟城研究院对学术的贡献和政策领导力,增强大马的公共卫生格局。研究院的工作体现了知识和同理心如何超越国界,为这个时代最紧迫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他形容,此次获得的奖项再次坚定了他坚持本身的服务、科学和团结精神的决心。
此外,他说,中国和大马的交流植根于几个世纪的共同历史,通过相互学习和合作蓬勃发展。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到现代医学和技术领域的合作,两国已证明团结和尊重是进步的基石。

安华法扎代表槟城伍连德学会也颁发委任状予荣誉顾问骆锦地。
健康无国界
他说,伍连德医生本人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先驱,他象征着这种纽带,提醒我们健康没有国界。
他坚称,当我们面临新发疾病、气候相关健康风险和医疗不平等等全球威胁时,合作是势在必行的。
“希望中马可深化在联合研究、能力建设和卫生危机防范等领域的合作。我们可共同创造一个共享创新、解决脆弱性、不让任何社区掉队的未来。
“我怀着新的责任感接受这个奖项。让我们不仅用言语,也用行动来纪念伍连德医生的遗愿——建立桥梁、培养信任、倡导全民健康。”
诺希山:像火焰般延烧
冠病扩大成政经危机
诺希山指出,冠病疫情肆虐不只是卫生危机,也是经济和政治危机,像火焰般延烧,还要看着经济。
他忆述,2019年12月,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现首例2019冠状病毒,并延后于2020年初扩散至多个国家。
“2020年1月25日,3个中国人通过新加坡入境大马,较后这3名旅客在冠病病毒测试中呈阳性反应,成为我国首个确诊个案。
他宣称,2020年2月发生在吉隆坡市大城堡社区的占美回教堂的冠病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当时一次就测出400宗阳性病例,由于当时还没有疫苗,只能采取避免感染措施。
另一方面,诺希山表示,与病毒比较,社交媒体的传播更可怕,假新闻亦十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