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抗疫

【疫苗志愿者手记】人性的考验

【疫苗志愿者手记】

报道:黎添华

当家人都在遥远的柔佛吃着团圆饭之际,我却一个人在槟城,参与了冠病疫苗临床试验。是的,有生以来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度过除夕。

那是一周前的事了。从报名、验血、注射,到如今初七复诊,一切就像一场人性的考验,因为你必须得在自我与大众之间做出选择,而且类似的考验一轮接着一轮。

首先,参与者必须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除了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外,一年内也不能生育、捐血、捐卵、捐精。此外,未来我们还得严密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且不时需要接受医院视访。

再来,为了有效测试疫苗的功效,3000人中只有1500人会注射疫苗,另一半则只是注射安慰剂(非疫苗溶液),就算政府购买的疫苗到了,你也不能注射。

这也意味着,我们已放弃注射政府疫苗的机会。这绝对是一场考验,毕竟即便我打的是安慰剂,我也只能在一年后才能注射疫苗。

注射不同疫苗恐有危险

今日复诊,我向医生表示想在注射第二剂后检测抗体,因为若没有抗体就表示我打的是安慰剂,届时我就能申请注射政府购买的疫苗。

但是,医生不鼓励,并告知疫苗也有可能产生抗体不足的问题,注射不同的疫苗恐怕有危险,更失去试验的意义。无疑,这又是一场人性的考验,我不能如此自私,让实验前功尽弃。

无可否认,当初参与的原因是为了新闻,许多朋友也纷纷阻止,指要新闻不一定得亲身体验。但,我知道那个感觉是不同的,现场感对事件的呈现会有更直接效果,而且读者的阅读视角也会很不一样,因此我必须得亲身体验。

后来,我开始有了不一样的体会。这样的事,始终要有人做的,若谁都不愿意挺身而出,那么这事谁来成就? 还是我们坐享其成就好?这不是我理想中的世界。

虽然很多人会认为我愚笨、觉得不值得,毕竟可能几个月后就能注射疫苗也不一定?部分同事与朋友则认为我很伟大。但仔细想想,不,我不愚昧,更不伟大,我只是在做着身而为人应该具备的一种态度,而谁也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

在我参与临床试验的医院里头,多数医护人员为华裔,而我参与的时段也较多志愿人士为华裔,大家都牺牲了除夕,到医院来参与这项有意义的试验,为的是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的生活下去。我想,若是那些竭尽所能想法设法越州跨县的人若在现场看了一回,不知会作何感想? 

今年新年虽然无法和家人团圆,但,我相信我没有让家人失望,因为我没就自身的利益而放弃了奉献自己的机会,我也没有在衡量得失中,泯灭了自己的良知。

面对应该做的事情我没有退缩,反而跨越了内心自私懦弱的自己。这,是我今年最好的一份喜悦与突破,也是我献给家人、朋友、长辈们最好的新年礼物——一个更好的自己。

愿明年新年,我们都能脱下口罩,而所有游子也能好好地与家人团圆。

反应

 

国际

美国会结束冠病调查 支持中国实验室泄漏论

(华盛顿3日讯)美国国会议员2日结束对冠病疫情为期2年的调查,支持这种病毒可能从中国实验室泄漏出来的理论。这场大流行病在美国夺走110万条人命。

据外媒报道,共和党控制的美国联邦众议院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特别小组委员会(House Select Subcommittee on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发布一份520页的报告,内容涵盖联邦和州级的应对措施,以及疫情起源和疫苗接种行动等。

委员会主席温斯特拉普(Brad Wenstrup)在致国会的信函中表示:“这将有助美国和全球预测下一次大流行,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保护我们自己免受下一次大流行的影响,并希望阻止下一次大流行。”

美国联邦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科学家对冠病最有可能的起源得出不同结论,且尚未达成共识。

大多数人认为病毒是在中国从动物传给人类,但美国情报分析去年指出,病毒也有可能经过基因改造,从中国武汉市一个病毒学实验室流出,而首起人类确诊病例就出现在这座城市。

这个国会小组在召开25次会议、进行超过30次纪录访谈及审阅超过100万页文件后,认同了病毒可能是从中国实验室泄漏出来的理论。

相关调查包括与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为期2天的闭门访问,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全球陷入混乱,福奇成了全美最信任的抗疫专家。

福奇今年6月现身国会听证会时,愤怒否认掩盖冠病疫情起源,他主张实验室研究的蝙蝠病毒“在分子上不可能”演变成导致大流行的病毒。

但国会小组的报告称,冠病病毒SARS-CoV-2“很可能是因为实验室或研究相关事故而出现”。

这项调查指出,封锁措施“弊大于利”,且强制戴口罩“对控制冠病的传播无效”,这与其他研究显示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确实能降低传播率的结果相互矛盾。

此外,人身距离指南也受到批评,尽管旅行限制被认为挽救了人命。

这项调查还发现,前总统特朗普的公共资助冠病疫苗研发计划“神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取得“巨大成功”,但关闭学校将对美国儿童产生“持久影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