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抗疫

效果持续6小时 漱口液可减唾液病毒

(新加坡7日讯)新加坡研究发现,使用含聚维酮碘或十六烷基氯化铵成分的漱口液,可在五分钟内降低唾液中的冠病病毒载量,而且效果可持续长达六小时。 

来自新加坡国立牙科中心、新加坡中央医院,以及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是于去年6月至8月召集36名冠病病患,将他们分成四组,分别使用清水及三种漱口液漱口30秒。 

这三种漱口液的成分包括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简称PI)、十六烷基氯化铵(cetylpyridinium chloride,简称CPC)以及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简称CHX)。 

研究团队在四个时间点采集病患唾液样本,即漱口前,以及漱口后的五分钟、三小时及六小时;再进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以测量唾液中的冠状病毒载量。 

结果显示,比起使用清水漱口,使用CPC漱口液者,在漱口后的五分钟和六小时内,唾液病毒载量明显下降。同样的,使用PI漱口液者,在漱口后的六小时内,病毒载量跌幅最为显著。 

研究人员解释,这是因为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由一层脂膜裹着,而CPC和PI能有效破坏这层脂膜,防止病毒侵入人体细胞。至于CHX漱口液,由于在使用者唾液上产生的功效各异,因此须召集更多病患展开进一步研究以确认成效。 

报告也强调,这项研究仍有一些局限。团队原本计划召集更多病患,但当地确诊病例自去年8月以来大幅减少,所以只召集到36名病患。 

参与研究的塞纳维拉特纳(Jaya Seneviratne)副教授也是新加坡口腔微生物组学方案研究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他在报告中指出,牙科治疗过程一般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容易产生大量气溶胶。 

“若病患的唾液病毒载量高,牙医和护士受感染的风险也会提高。在进行牙科治疗前让病患使用漱口液,或能降低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上个月出版的医学期刊《感染》(Infection)。

反应

 

大千

切勿用谷歌搜寻这句子 警告:会导致个资外流·电脑被控制

(伦敦11日讯)骇客、电脑病毒入侵的手法日新月异,如今竟然连“搜寻关键字”都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外泄。

《纽约邮报》报道,英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本月6日紧急发布警告,促请全球网民别搜寻“Are Bengal Cats legal in Australia”(孟加拉猫在澳洲是否合法),尤其是使用谷歌搜寻引擎时。

据报道,英国网络安全公司SOPHOS发文警告全球网民,勿搜寻“孟加拉猫在澳洲是否合法”,原因是有骇客利用恶意程式GootLoader,导致用户搜索上述关键字后,前几个搜寻结果都会出现遭植入病毒的网站。

这些“有毒”网站都被恶意人士精心包装,外观看起来就是合法、正当的连结,然而一旦用户点开网站,一种具有高度回避防毒软件的信息窃取程式和“远端存取特洛伊木马”(RAT)就会入侵用户的电脑,进而盗取他们的信用卡、银行户口等个人信息,或是直接锁住电脑进行勒索。

SOPHOS表示,相较过往网民认知,必须搜索“邪恶的东西”才较有可能感染电脑病毒或导致个人信息外流,“如今孟加拉猫关键字相当小众且无害,反而让骇客、病毒威胁度大增”。

该公司指出,网络犯罪分子如今越来越多使用“搜索引擎优化(SEO)中毒”的策略,就是渗透原本无害的谷歌搜寻结果、控制演算法让用户更容易看见骇客设置的病毒网站,“用户若觉得自己有可能是SEO中毒的受害者,应尽快更改密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