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心向群山》
罗伯特麦克法伦

《心向群山》封面。

几百年前,山是被深深崇敬,站在远远,人们身影卑微地眺望如神灵般的存在。群山不是神灵就是妖怪恶灵的栖所,去攀登高山是疯子才会做的事,朝圣,商旅,行军的人是逼不得已才往山去,但也是尽量避开峰顶,只沿山谷还是侧翼走。

17世纪末,英国人丹尼斯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在一间意大利旅馆写了封信给在英国没有靠近山岳的朋友,他在描述自己越过山脉的惊险情景时:“ 我们走在毁灭边缘上……这一切感觉让我的心出现各种波动,简单说,是欢畅的恐惧、骇人的愉悦……”



改变对山的态度

这是首次有人把这种感觉——欢畅恐惧、骇人愉悦——用文字来表达 ,理智上矛盾的,但身体与心灵中可共存,并且是一种巨大的驱动力,人们从此让这个体验的概念,学者称为“崇高”(Sublime) ,改变对山的态度,成了追求这种体验的狂热者,登山运动开启了。

这本书论山(地质学的起始演变),谈登山远动,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人士探索高山登峰的记载,还简述现代地图学的超源与变动历史。

但书最触动人心的是作者在写下这些登山事迹——人类心灵的极致展现——是描绘人类走进群山能体验到最壮丽也最冷酷的美,无论是山里薄暮还是晨曦的光辉、深夜里银色的月光、冰原上像似水晶的冰构建筑,宝塔、堡垒……

《心向群山》是介于散文与报导文学之间的文体,文字在当下心灵的叙述与前人的文献飘泊无定,如登山人游走在精神与肉体的深渊对话,一场绝美,呈现勇气与恐惧争持的文字舞剧。



反应

 

商余

【南洋文艺】《印加结绳符号》加里乌尔/黄国雄

迷读志:黄国雄 

首先要澄清的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解读出整套的印加结绳,虽然结绳里关于数目的符号和它数学的操作法已经辨识成功,但是非数字性的符号还无法鉴定出其意义,所以说还没有人真的懂这套文字系统。

研究印加结绳的语言学家第一个要务,如果根据此书,其实是要辨明结绳究竟是一种记忆术工具或装置,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系统。

简单的说,记忆术是种协助记忆力的技艺,通过某种特定规则,还有工具/装置来紧记并且回忆起某些信息片段。

现在常见的记忆术装置就是“绕指缠绳”与“念珠”。

从文字的主要功能来看,即是把事件实体的记录下来,是和记忆术的企图有所重迭,之所以要辨别印加结绳是属于何者?是否能被解读出来?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两个主要的差异

记忆术装置与文字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差异:

1.记忆术装置不是由“约定俗成”价值的符号所组成,这意味着能明白的人就只有该使用者与他已告知规则的人。

2.信息并不是记录在记忆术装置里而是已在使用者的脑海,装置只是作为种提示。

如果印加结绳是种记忆术装置,那么显而易见的,那些从印加文明遗迹发掘出来的结绳就不可能解读出来,因为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就禁止了结绳的使用,下令焚毁这些装置,印加结绳作为记录系统应在那时候开始消匿而不久后灭绝了。

早期研究印加结绳的人倾向于把它当作记忆术装置,尤其是殖民时代对残存印加文化作观察与记录的人。

不过在现代,即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有学者把结绳当作类似于文字的系统来研究, 不过至今都没有对于其编码与解码信息方法特别实质的结论,有的话也是片断的提议,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结绳可能类似“数字标签”(如国际标准图书编号的概念)来指示身分、住所地名、头衔等信息,但这都是相有限,过于简约的信息代表。

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新的理论,即是借用现代电脑的基础“语言”,二进制编码的概念来研究印加结绳,试图解析其物理与语言构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