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情真意切的《因为有情》
——戴小华散文精选集

戴小华于2017年1月出版《忽如归》(上海三联书店)之后,再接再厉,于今年4月出版《因为有情》(北京出版社)。后者的篇幅比前者多,前者计22万字,后者达33万字。两书在中国都甚获好评。



《因为有情》收录84篇散文,是戴小华多年来写作结晶的精选集。全书分为4辑,都涵盖作者浓浓的情怀:

第一辑:往日情怀(21篇)——了作者印象深刻的人物与事物。其中得过《南洋商报》征文赛奖的〈阿春嫂〉获选为南京大学课外教材,〈戈壁明珠〉被选为新疆中学语文地方教材(初中版)。

第二辑:因为有情(15篇)——是作者对爱情、亲情、世情的剖析和感悟。其中〈婚姻〉被编入暨南大学预科系列教材(语文),〈我的中国梦〉在“侨心中国梦”全球征文赛中荣获一等奖。主题篇〈因为有情〉,对过去一些令人敬仰的历史人物,心存感激。“……也因为他们,让我确信,只要有情,世界就不会绝望。”

第三辑:〈桑梓之情〉(29篇)——是作者书写在马来西亚和中国各地的观感。其中〈惊识大宝森节〉和〈寻找失落的伊班族〉被选入马来西亚中二华文课本课文,〈松花江的神奇〉获得“徐霞客奖”,并被编入中国《游记辞典》和《20世纪旅外华人散文百家》中。

第四辑:〈寰宇风情〉 (19篇)——是作者涉足五大洲的游记,是对所经之地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特点的见闻和感想。



依照作者的说法,“整理这本跨越长达30余年时空的文稿过程,其实也是对我精神世界旅程的一次驻足回首、审视、清理、批判和鞭策”。

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在题为〈因为有情  更因为有爱——戴小华散文读感〉的序文中直率地道出戴小华的写作独特风格:“戴小华为文简洁明快,无论事关大小,她总是秉笔直书,开门见山,不绕弯,也不掉书袋,甚至也极少华丽的装饰。朴素、自然、真诚,是她行文的本色。……她以自己的文章塑造了智慧型作家的形象。”

王蒙也说:“戴小华的作品里是实录、实感、实写,言之有物,话皆中的,目光穿透,文笔洗练,给人以启发教益。……她是一个热情地写作更热烈地实践着的人。”

张炯对戴小华在世界各地扮演“文化使者”的角色十分赞赏,同时认为《因为有情》内有许多好散文。“她能把真善美溶于笔端,将她的爱国情怀、人道情怀、平等情怀等通过笔尖汨汨流诉,使她的散文情真、意善、象美,使读者难以释卷。”(见其〈情真、意善、象美——读《戴小华散文精选集》〉一文)

所写人与事须真实

近年来,一些作家或学者对华文散文的内容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所写人与事必须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更不可为了吸引读者而天马行空胡扯一通。这个课题,我们向来不曾留意。特别是对于抒情散文(印象中有林潮、慧适、何乃健等人),大家都非常欣赏。正如当初我们对五四作家的散文(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巴金的〈繁星〉〈海上看日出〉、鲁迅的〈秋夜〉、冰心的〈母爱〉等)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人们提出此事,可能在某些地区散文“造假”的情况泛滥。有关作者这样做,可能是为了一般读者爱好“新奇”或利用他们的同情心有以至之。读者在这方面有分辨其真与假的责任。有时也可能是作者疏忽,或事后记事印象模糊,因而造成书写失真。

反观戴小华的散文,绝大部分是“写实”的,就算是第二辑里的篇章,叙事兼带理论,也出于真诚、坦率。譬如〈文学往何处去?〉一文,以中国敦煌艺术研究院第一位所长常书鸿的意见反映自己的认同:“……将自己局限在固有的艺术理论里,封闭在狭窄的象牙塔内,会流于轻率与武断。文学艺术家的天职,应是真诚地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思想和理想,奉献给民众。”关于离婚的问题,她认为:“传统的社会,人们采取种种的手段限制离婚,即使在现代仍有歧视离婚者的现象。这固然可以减少离婚的数字,但是并不能帮助婚姻成功。”她因读到谌容写的小说〈懒得离婚〉,而坚决否定夫妻凑合着过生活的做法。她这样写:“对当事人而言,离婚未必是最坏的选择,因为,对于自己或社会,因离婚而增加了两个重新努力的新人,也要比多了一对因懒得离婚而延长对抗的冤家好。”除此以外,她对女强人、职业女性等都有其个人的见解。

反应

 

言论

陈嘉庚精神的当代意义 /戴小华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位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先锋”的伟大人物。他的一生,恍如壮丽诗篇。他的每一步都紧扣国家命运的脉搏上。他,就是陈嘉庚。

陈嘉庚,生于乱世之中,长于商贾之家。他历经无数的风雨和波折,却从未被困境击倒,反而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屡次从逆境重生。其成就不仅源于卓越商才与敏锐洞察,更因他的坚韧品质、无私奉献及崇高信仰。

他一生致力于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付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在乎是否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的行动,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华侨商人,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慈善家,更为他铸就了“陈嘉庚精神”的永恒丰碑。

首先,陈嘉庚的精神告诉我们,“清廉”乃官员为政之基石,“贪婪”则是官员从政的大敌。

当下,贪腐已非个例,而是形成了一个阶层的腐败,其恐怖之处在于侵蚀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基础,瓦解着社会的公平正义秩序。这种歪风邪气,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长此以往,国家将面临巨大的威胁,社会稳定亦将遭到空前挑战。尤其在人心日益趋下的时代,人类的规范重建更加需要从精神变革入手,教育正是塑造精神的利器。

陈嘉庚自奉甚俭,对贪污浪费深恶痛绝。“清正廉洁”是陈嘉庚在经商、办学时聘请各类人才最看重的品质。

制度约束养成廉洁

身为企业家,他深知制度约束是养成廉洁习惯的重要条件。他经常这样教育员工:“法律济道德之穷,规章作办事之境。”作为教育家,陈嘉庚深知“廉”和“俭”是互为表里的,廉洁教育需从小培养。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节俭的美德,1929年,他令集美学校制定《节制学生日常用款办法》,指定专人监督学生日常开支,确保用款合理。此举彰显了陈嘉庚对廉洁节俭的坚定信念与严格要求。

其次,陈嘉庚的精神告诉我们,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我们必须重视教育的力量,这是一种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塑造人的品格的力量。只有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改变社会,推动国家的发展。有教育大家言:“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正因此,教育能孕育出众多具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将成为推动民族复兴重要引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再者,陈嘉庚的精神告诉我们,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我们不能拘泥于旧有经验与模式,要勇于开辟新径和思维方式。

唯有持续创新,方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鼓励创新思维,培育创新人才,为国家的进步发展不断注入创新活力。

学习践行精神品质

最后,陈嘉庚的精神还告诉我们,企业家需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应回馈社会。因为,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经济强盛,更离不开全体国民的团结和奋斗。

陈嘉庚的精神的核心是清正廉洁、教育创新、爱国情怀、实践奋斗,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精神风范。当下,每个人都应学习并践行这种精神品质,使其成为我们的信念和动力,助力构建美好未来。

我曾目睹众多人士为财富而拼搏。然而,在这茫茫逐利之海中,我深感像陈嘉庚这样心怀大爱者的财富影响力尤为显著。他们将财富回馈社会,惠及民众,让更多人受益。

他们之所以能积累财富,并非仅凭运气,实为上天对他们的一种特殊眷顾。此类人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拥有,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嘉庚精神乃是我们极需学习与传承的宝贵遗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