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罗伯布莱瑟顿
《为什么我们相信阴谋论?》

阴谋论不是现在网络时代,资讯非常流动的产物,它的历史可以推溯几千年前。

比如说历史学家就在古希腊与罗马的著作找到阴谋故事,发现当时的人,无论当权者还是老百姓,都把这些故事当真。只是说比起从前的阴谋论那种琐碎与偏地方性质,现代阴谋论来的更加雄图大略,具有庞大复杂世界观与神秘性。



我们常认为“阴谋论者”(指的是相信,有些也会推广阴谋论的人)都是思维与行为偏执的人,易焦虑,有敌意,愤世嫉俗的偏激人士……还有处于社会边缘的人都颇为相信阴谋论,但是作者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报告,相信阴谋论的,绝对不只是这些人,阴谋论其实更广泛地存在社会大众心上,比如一份2014年的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至少相信一则医疗阴谋论。

这是因为促使人们会去相信阴谋论的心理机制都是与生俱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赖以求存的心理工具。

从古至今,世界天天上演无数的微小阴谋,诸如抢劫银行,行贿暗杀,但这些琐碎的事件,却不符合“阴谋论”的资格。

一个正式的阴谋论,比起平常的阴谋有其特别的风格,比如说搞阴谋者几乎都是万能与能干,可以彻底控制媒体、经济、科学,世界差不多一切都按照他或者他们的意志进行。

心理机制拥护阴谋论



书里超过一半的内容列举出一些心理测验来阐明哪些心理机制让人们去拥护阴谋论。

其中谈到——我们理解世界依赖大脑快速搜索出事物关系的连结与模式,这种联想思维,擅长找出模式对于生存非常有利,而且也驱动科学发展,但是我们对模式思维的依赖,也意味着我们对每种事件的关联都认为是有意义,一定要找出前因后果,但有时候会作出过多的解释,当一个人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有些严重时,会为这些模糊过剩的观念护航,养成坚定的阴谋论。

其实我们多多少少对世界发生的事都会有些阴谋论的解释。因为我们的心灵喜欢讲故事,听故事。

我们对意义的追求,会让我们心灵自动填让不存在的东西,促使我们相信阴谋论的机制,一直以来形塑我们的思维。我们应该做的是谨慎检查直觉性的想法,多点反省自己的观念。

反应

 

言论

新世界和阴谋论/黄子伦

说起阴谋论,历史上被污蔑得最糟糕的恐怕是罗斯柴尔德家族。

根据某些阴谋论 “专家”,这个犹太裔德国银行家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家,许多赫赫有名的金融机构包括美联储都是由他们家族所控制。

这些阴谋论者喜欢把这个家族形容得有多么聪明绝顶,多次在各种危机里险中求胜,而且屡屡报捷,并包装成一个无往不利的赢家。

事实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近代历史里就有好几次巨大投资失利,其财产也还被希特勒充公,如今影响力也不及摩根高盛花旗的水平。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人们进一步放大解读此类观点,并把世界的运作看成就是几个人在秘密房间里商议出来的“演出”,任何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

但这些人忘记了那句名言所说:“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你甚至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因为世界是由多个群体所组成,每个群体之间的博弈和互动都会直接影响局势的微妙演变。

就像我曾撰文写道,除却一些重大事件,投资市场每天的动向几乎是无迹可寻,所有报道或者解释都只是事后诸葛。

美联储今天激进升息,短期原因自然是通胀压力,加上美联储手中工具就不多,来来去去都是调整利率和买卖债券。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通胀,你要美联储出手解决,他们自然就只有剩下升息这条路可走,如芒格说的:“当你手里握住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如果我们往上归因,如今通胀压力来自于两大阵营,分别是俄罗斯和中国。

俄罗斯影响欧洲的能源需求,也影响全世界的粮食价格;而中国则是牵引着全世界各类商品的产出,有本书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作者全家尝试一年不要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结果过得苦不堪言。

如今,这两大阵营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产出 “困境”,导致全世界要重新适应更高通胀率的环境。加上欧洲过去十余年受到环保主义的压力而减少对油气技术的投资和开发,为如今供不应求的环境雪上加霜。

多思考多阅读

原本,以上危机可能会在未来慢慢地显现出问题或者逐步爆发,但是随着疫情的来临以及俄乌战火,使得危机提早降临。

国际秩序也在改变,从中国加入世贸后的拥抱全球化,到各国逐步走向区域化和设法自给自足。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国际贸易成本会更加高昂,那套此前红极一时的 “戴尔预防冲突理论” 应该会逐渐失效。

总的来说,国际形势和金融市场正驶入一个前所未有的 “新世界”,大家应该多思考和多阅读,而不是一味地用阴谋论来解释。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