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马来西亚报人协会与其出版物

马来西亚华文报人协会(简称“报人协会”)于2000年成立,会员包括已退休以及在职的报人。

所指“报人”,包括编采、营业、行销、印刷、地方通讯员等人员。它与一般人印象中的新闻从业员组织不尽相同。其宗旨:1.促成会员之间的聚会。2.集思广益、发展、促进华文印刷媒体间的共同利益。3.促进会员的社会与专业发展。4.促进会员之间的良好关系。5.协助华文印刷媒体建立与读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该会的成立主要是基于一群资深华文报人对于华文报业的关怀,并且希望跟报人同业,特别是年轻一辈的新闻从业员,分享他们在报界所累积的经验,让已有百年历史的中文报精益求精,在新闻素质上不断向前发展。

马华文学与中文报章的关系密切。长久以来,附于中文报章的副刊(多具文学或半文学性质)刊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作者,在马华文坛上绽放光芒。

2001年报人协会举办主题为“资讯时代华文报业的挑战”,广邀新马和港台的新闻从业员参加,畅谈华文报业的现状以及所面对的各种挑战。引起报界广泛的注意。

除了主办联谊性质的活动,如新春、中秋晚会或聚餐、短程旅游之外,报人协会更集中人力与物力不定期出版单行本,供会员或同业分享从事华文报业生涯的苦与乐。

已出版5种书类



该会20年来,经历了3位会长,即朱自存、陈易水和杜代庆。已出版的书共有5种,此外,还以该会的出版基金出版了吴仲达的个人专集。

《我们这一辈人》,2003年大将事业社(马来西亚)出版,收录26位作者,即朱自存、邓永钜、黄尧阶、陈玉水、黄溢华、黄燊发、华运栋、田英成、李良树、李瑞祥、黄丁龙、张仲墀、邝毅昌、林明水(孟沙)、梁铨滔、锺永安、陈继合、黄迪、张子深、叶观仕、张景云、张齐清、林景汉、黄蟠溪、吴仲达和李洛计共27篇作品。他们都是战后半个世纪以来马新两地华文报界的资深报人,其中多数还是这时期的重要报章的掌舵人,不但见证了华文报业50年来的发展轨迹,而且塑造了期间华文报业的个性和形象。此书堪称是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马新报人奋斗的辛酸史和媒体史。

《报林风云》,2007年报人协会出版,由陈玉水和张仲墀主编,收录15位作者21篇作品。作者群包括陈玉水、张仲墀、黄丁龙、陈庆祥、李良树、潘兴才、林风、金鼎、锺永安、杜代庆、陈泽坡、叶观仕、锺泽才、朱自存、吴仲达。内容主要反映一群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风云际会,有缘报林相遇,彼此奋斗向前的回忆。创会会长兼顾问朱自存说:“除报人生活自道之外,扩大了视野,忘不了报人张目四望,对四周所见的感触。”

《我们的足迹——雪隆报人、作家文集》,2014年报人协会出版,主编:柯金德。此书的出版,目的在于提高华文文学创作水平,反映社会现实,促进各民族间的和谐,体现多元文化的特色。所容纳的作品范围阔大,作者除了雪隆区已退休、离职或在职的报人之外,还包括当前活跃于文坛的作家,可说是老中青报人与作家一次难得的相遇。全书收入52位作者共79篇作品,书厚400页,含18万字,可说是“杂花生树,异彩纷呈”。

柯金德说:本书大致归类为六辑——报林内望、人物速描、旅游见闻、随笔杂感、观点交流、文史窥探。作品的题材林林总总,风格迥异,内容多样化,堪称报告文学与纯文学创作的完美交汇。

《媒体春秋》,2016年报人协会出版,双紫主编。收入25位报人、作家沈钧庭、陈泽坡、柏豪、吴仲达、金鼎、锺可斯、马仑、陈春光、萧松、锺泽才、洛克、刘志祥、黄迪、李良树、自强、黄必聪、双紫、陈达昌、陈玉水、潘兴才、潘仕洪、谢诗坚、吴运华、陈颂、何文歧共32篇作品,是一部记录马来西亚媒体历史难得的参考资料。全书分“个人经历”、“采访线上”、“媒体前途”、“人物素描”四辑。

《圈里圈外——媒体人的精彩人生及其他》,2018年报人协会出版,柯金德主编。共收入33篇文章,26位报人沈钧庭、沈小珍、林扬峰、黄建成、何文歧、陈泽坡、双紫、朱君明、马仑、郑韵穆、林玉蓉、萧松、廖冰麟、陈韵宁、蔡树彬、柯金德、丁玉珍、陈颂、廖金华、锺泽才、陈宝金、金鼎“吴树”、吴继宗、麦伟坚、锺永安、刘志祥执笔。分为“回首来时路”、“媒体人物志”、“报业沧桑篇”、“红花与绿叶”、“评论和标题”和“报馆小插曲”六辑。

 

回顾马来西亚华文报业历程

主编柯金德在〈编后话·生命中的印记〉中指出:“文章叙述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尽管观点不尽一致,文字风格各不相同,但在力求真实上确是共同的”,“对于饱经风霜,往往精神富足胜于物质优渥的媒体人来说,把生命中值得怀念的点点滴滴的小爪印留诸笔端,作为生命中的一个印记,未始不是一件饶有意义的事”,“书中有几篇文章,回顾了马来西亚华文报业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历程,无疑地这是报业史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所说的,当包括〈南洋商报三个馆址〉(锺泽才)、〈南洋为什么不起〉(锺泽才)、〈马新华文报坛的福建福州帮〉(陈宝金)、〈从全盛走向没落的马来西亚报业〉(金鼎)、〈周家与华文报业〉(金鼎)和〈当年三家报社被封的历史〉(吴继宗)。

《报刊一族》,吴仲达著,2019年报人协会出版,列为报人协会出版基金丛书。收入作者41篇作品,〈办报之风前仆后继〉记录几分华文报(包括《钟声报》、《马来亚通报》、《虎报》、《雷报》、《新明日报》、《大马新闻》、《恒报》、《华商报》、《青年报》、《时报》、《世界报》、《星报周刊》、《生活报》、《今日快报》、《太阳报》、《建国日报》、《大众晚报》、《亚洲周刊》、《民生报》、《新生活报》、《星槟日报》、《光明日报》、《联合报》、《世界周报》、《大人周刊》、《新通报》)兴起和停刊的历史和40名与报馆有关的人物记述,有报社老板、管理层人员、总编辑、副总编辑、主笔、采访主任、专题作者、副刊主任、记者。他们之中,有的是作者的上司、知交或同事。以编副刊知名的人物,如彭松涛、叶顺泉等令文艺作者念念不忘。这部书可称为难得的报坛史料。

报人协会杜代庆在〈序文〉中对吴仲达十分推崇,他写道:“吴仲达先生是学美术的,进入报界当美术设计,随后当上编辑,负责编辑工作,从编辑部到广告部,正如他所言学习到两者之间的相辅共生关系,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经验,让他日后出任总编辑,并成为过江猛龙,到印尼雅加达能将一家奄奄一息的报纸搞起来,让它起死回生,真不是一件易事。”目前吴仲达仍然担任印尼棉兰《讯报》编务顾问。

报人协会既已设立出版基金,又有了报人协会丛书,相信日后会继续这个方向走下去。我们希望不但该会以其经济实力,持续为会员和报人出版报馆或编采的回忆录,也协助报馆的写作人出版他们的文学创作,促进马华文学的蓬勃发展。

反应

 

言论

母语教学违宪罔顾团结/碧澄

联邦宪法是我国人民主要的法律根据,一般上,朝野政党若发现宪法的某些条文有纰漏或不足之处,可要求国会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修改有关条文。

修宪是一件大事,人民挑战宪法条文亦不常发生,因为非得花费大量资源不可,背后没有有力的支持,要入禀法庭,并非易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的母语教学违宪的风波,有某方势力在做靠山。

宪法152(1)(a)和(b)可说是非巫裔人民教育领域的护身符,一路来都有人提出置疑,政府也曾针对教育部长对华淡小操生死大权的条文进行修订,以安民心。

华小拨款占小比率

挑战华淡小宪法地位一案自2019年12月开始,至今已历时4年,虽经判决,上诉方仍准备上诉到联邦法院。他们对于华淡小非法定权力机构,却享有政府拨款的事实,紧咬不放。

其实,华淡小所得的拨款只占总数的一小比率,否则华小就不必每年都要求提高款额了。

提出违宪诉讼的团体,其出发点不外维护马来人的权益及马来文的地位,最后达成单一源流学校的目标。

教师团体参与,我们没话好说,思想应该比较开明的作家联盟也是其中一分子,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他们这样做,显示思想极端、狭窄,不顾这对国内各族群关系和国民团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国家的发展肯定大大不利。

如今,部分小学以英文教学,政府或私立大专纷纷以英文为教学媒介,上述人士是表示赞同或是视若无睹,又或者认为以英文教学乃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什么对国内通行语文的发展却不认可,非除之于教育圈外不可?

严守课程大纲教学

土团党青年团团长袁怀绍声称,他们愿意让多源流学校继续存在,条件是增加国家元素――有更多的马来文、马来人和马来西亚的历史。这些都是罔顾现实的意见。

华小和淡小一样,都严格遵守课程大纲教学,教学三语,培养良好品德以及爱国的情操。至于华校从中台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有何不好?难道要各方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才是正确的办学方针?

这些年来,在董教总的领导下,华小不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马来语文,又极力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当局理应对此略知一二。好的方面,应给予褒扬;不足的地方,应给予鼓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