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新冠肺炎】正义蝙蝠
人类也误解

蝙蝠的迷思(下) 

蝙蝠不小心撞到网就会被勾住。

如果你对蝙蝠的了解仅限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疑似源头,那就太肤浅了。也许很多人不晓得,我国也有科学研究员在研究蝙蝠。他们埋头钻研神秘的蝙蝠世界,了解它们的种类、习性、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等,也包括与人类共处的方式。



人类对蝙蝠的误解和伤害太多了,是时候换个视角来理性认识蝙蝠了!

林汶沁博士:多数人还是知道蝙蝠对整个生态系统是有益处的,他们只是对蝙蝠对住家造成的小破坏和卫生问题有一点不满。

关于马来西亚的蝙蝠,你了解多少?你知道蝙蝠也分为森林蝙蝠和城市蝙蝠吗?两者又有何区别?

很多人对蝙蝠存有迷思或误解,还一直把它们妖魔化。实际上,蝙蝠不单不“邪”,它在生态环境中更担任“正义”的角色。

蝙蝠是地球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蝙蝠可说是一大功臣。它们不仅可保护农作物和森林,也可防治害虫,还能播种和传播花粉,贡献可不小。

目前,世界上有至少1300不同种类的蝙蝠,把范围缩小至西马半岛的话,估计有超过110种蝙蝠种类,主要是以其食性作为区分,如食果蝠、食花蜜蝠和食虫蝠。



受政府保护动物

其中体型最大、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狐蝠”。大马狐蝠按体型大小分为两种,分别是马来大狐蝠以及黑喉狐蝠(亦称“岛屿狐蝠”),它们都是受政府保护的动物。

至于体型最小的蝙蝠,林汶沁博士曾在森林里捕捉过一只仅重约2克的成年林彩蝠。但那是最小的吗?可能还有更小的哦!

林汶沁目前是马来西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理学系的科学研究员。毕业自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林业科学系和马来亚大学(UM)生态与生物学的她,从2015年至2019年研究城市地区蝙蝠的分类,并专门研究以植物为食的蝙蝠的食性和感觉系统。

一类吃昆虫 一类吃植物

一般上,蝙蝠的食性分为两大类,一类吃昆虫,另一类吃植物。有趣的是,从蝙蝠的外貌就能轻易分辨出食性类别了。

她解释,植物食性的蝙蝠长得像狗或狐狸,可说长相比较可爱。它们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都很大,这些外貌特征都有助于觅食;而昆虫食性的蝙蝠就长得不大可爱了,它们拥有一双小眼睛以及灵敏的大耳朵。大耳朵会透过回音来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和食物的方位。

“我的研究对象是专吃植物、果实和花蜜的蝙蝠,它们是许多植物的重要授粉者。我主要的研究地区是吉隆坡和八打灵再也一带,以了解蝙蝠通过授粉在有关地区散播的种子种类。我在黑风洞中研究的物种被称为洞穴花蜜蝙蝠,而在八打灵再也研究的物种称为巽他果蝠。”

短耳犬蝠是常见的城市蝙蝠之一。

成群觅食 动作灵活

生活在城市的你,有看过蝙蝠吗?

如果留心观察,城市的蝙蝠还真不少,就看你会否分辨了。蝙蝠处于静态自然容易分辨,飞行时就像小鸟一样,怎么区分呢?

与鸟类不同,蝙蝠擅长在复杂的环境中敏捷、灵活地飞行。一般来说,蝙蝠的飞行特点是猛冲和急转,动作十分灵活,这就是最好的分辨方式。

另外,蝙蝠是夜间动物,专吃植物的城市蝙蝠通常在傍晚6时至晚上8时成群出外觅食,这段时间也是林汶沁和团队捕捉蝙蝠的最佳时刻。

她表示,他们通常是在一些空置的旧房子捕捉蝙蝠,因为蝙蝠特别喜爱旧房子。在城市地区捕捉蝙蝠的方式和森林是不同的,环境空间是主要因素。

让蝙蝠自投罗网

“捕捉蝙蝠通常只需要一种工具——网,但不是套住它,而是让它自投罗网被勾住。在城市捕捉蝙蝠,我们会使用类似渔网的雾网,经过分析和预测后,把‘陷阱’架设在蝙蝠的飞行路径。在蝙蝠不小心落网后,我们会分辨蝙蝠的种类、测量体积及取其粪便后,就把它放走。

“森林使用的网则稍有不同,因为森林的障碍物较多,蝙蝠的飞行路径窄小,所以需要使用竖琴网。蝙蝠一撞上网就会掉进底下的包包里。”

不要以为每次的捕捉行动一定有收获,真是这样的话,代表蝙蝠是傻子。蝙蝠是聪明的,经过一次的“教训”后,它们不会在使用同一个路径,即使往同一个方向飞行,也会察觉不妥而倒转回头。因此,研究员不能连续几个晚上都把网架设在同一处。

林汶沁曾捕获一只仅重约2克的成年林彩蝠。

守望相助的精神

城市蝙蝠与森林蝙蝠到底有何差别?其实差别不太大,只是在栖息地和觅食行为上的区别较为明显。

森林蝙蝠的栖息地主要是岩洞和树洞,而城市蝙蝠的栖息地多是房子的屋顶或阁楼。在觅食方面,森林蝙蝠得在诺大的范围寻找食物,而城市蝙蝠则较为简单,可凭其“经验”得知某处(如街灯底下)有“大餐”供应。

“至于那些专吃植物的城市蝙蝠,与森林蝙蝠最大的区别是所吃的植物都是人类栽种的,如菠萝蜜、木瓜、红毛丹等的花蜜。”

在森林捕捉蝙蝠一般会使用竖琴网。

人类攻击几率高

林汶沁在观察中也发现,有些蝙蝠觅食时会把小蝙蝠也带上,有些则会交给其他“相熟”的蝙蝠托管。待觅食回来后,才把小蝙蝠领回家。

“这需视蝙蝠社区的大小,通常大社区都会有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一般是由雌性蝙蝠负责照料孩子。”

说到蝙蝠的天敌,森林蝙蝠和城市蝙蝠都面对一样的敌人,像是猫头鹰、蛇、大型蝙蝠等等。当然,人类也是其一,相比之下,城市蝙蝠遭受人类攻击的几率较高。

短耳犬蝠的一家。

栖息地遭破坏

虽然许多蝙蝠物种还未面临灭绝的危机,但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大部分蝙蝠的自然栖息地是森林和石灰岩洞,然而栖息地遭破坏导致某些蝙蝠物种的数量下降;也因如此,一部分的蝙蝠被迫“移居”城市。这些有能力在城市生存的蝙蝠通常是可以适应人造结构(屋顶、阁楼)、灵活而强壮的物种,如巽他果蝠。

再来,蝙蝠也面对猎捕的生命威胁。在我国,一般被猎捕的多是狐蝠,而猎捕者必须持有由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PERHILITAN)发出的猎捕执照。

禁止猎捕狐蝠 

“市场对狐蝠的确是有需求,但无法确定需求者是大马人。据我所知,有关当局在上个月推出的新行动计划中,其中一个举措是要禁止猎捕狐蝠。”

猎捕蝙蝠是要干嘛呢?根据林汶沁在去年进行的一项“西马半岛民众对城市蝙蝠的认识和反映调查”显示,一部分40岁以上的受访者略懂蝙蝠有益于补身,也有一些年长者表示食用蝙蝠可治疗哮喘病和壮阳,但这些说法都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林汶沁与团队用雾网捕捉蝙蝠。

另外,大部分40岁以下的受访者表示,曾听闻有人吃蝙蝠,但却不晓得有何功效,也不会选择吃。

问卷中也提到关于蝙蝠的食性,果实的答案占多数,接下来是昆虫和花蜜,排名第四的是人血!蝙蝠真是“吸血鬼”吗?

林汶沁笑说:“世界上只有3种吸血蝠亚科把血液当作养分来源,这些种类只出现在拉丁美洲,本地是没有的,而且它们也不吸人血,主要以舔牛、马和鸟类等温血动物的血为食。”

调查也表明,虽然多数人认为蝙蝠带来种种问题,如弄脏住所、嘈杂、制造臭味、破坏果树等,但一般人的做法只是用扫把或光碟驱赶,不久后蝙蝠还是会回来。

对农作物的贡献

“相较于猴子,人们对蝙蝠的‘包容心’比较大,他们还不至于会向害虫防治单位求助,因为多数人还是知道蝙蝠对整个生态系统是有益处的,他们只是对蝙蝠造成的小破坏和卫生问题有小小不满。”

此外,从调查中亦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更有可能赞同蝙蝠对农作物生产的贡献,并且认为蝙蝠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林汶沁指出,这表明了大专院校可能有提供关于蝙蝠的正面教育,而中小学可能没有。

“我建议应该向中小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教育,强调蝙蝠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尤其是蝙蝠、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并鼓励他们与家人分享蝙蝠的知识以及参与保护工作。”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