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独家】TikTok 15秒让你红!

在未来,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机会,这句名言出自普普大师安迪华荷。安迪华荷的预测已经成真,只不过在如今的社会,只需15秒就有“可能”爆红。

这个走红捷径就叫TikTok。2019年7月,你TikTok了吗?



TikTok不久前召开第一场东南亚创作者及内容行销大会[REC]reate,《南洋商报》是唯一受邀出席的大马中文媒体。

大马TikTok用户及内容营运经理谢筱湄。

TikTok在2017年才冒出头,却以野火燎原之姿迅速风靡全球多国,至今已打进逾150个市场,以75种语言提供服务。

虽然它们从未公布下载数量和用户数量,但根据市场分析公司“探测塔”的数据,全球下载量已逾10亿次,其中有3亿是印度用户,仅今年1月就获得逾7100万新用户。虽然下载量不等于每月活跃用户量,但却反映它快速成长。

短视频斗创意

如果你还没玩过TikTok,或者连TikTok是什么都还搞不清楚,那就表示……嗯,你可能有点跟不上时代、因为这个App不单青少年和成年人,就连小学生也在玩。



Tiktok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App,它让用户利用App内的歌曲、音乐、特效、滤镜、贴纸、标签……拍摄和编辑15秒钟的创意短视频,内容天马行空,从鬼马搞笑、舞蹈、Transition(镜头持续切换)、唱歌、手势舞(比如去年爆红的学猫叫手势舞)、各种特技动作……等。

严肃的新闻台出现在TikTok上干嘛?以15秒的短视频吸引用户注意并到官网或其他社交平台阅读。而且在此平台上也可分享至多个平台。
严肃的新闻台出现在TikTok上干嘛?以15秒的短视频吸引用户注意并到官网或其他社交平台阅读。而且在此平台上也可分享至多个平台。

完善功能后期制作

至于拍摄视频中最艰难的部分——后期制作或剪辑——只要用App内的功能与工具就可完成,让用户可尽情把脑海的构思和创意呈献出来,分享在平台上让用户欣赏、按赞、留言和分享。

这款App为何会广受欢迎?大马TikTok用户及内容营运经理谢筱湄指出,TikTok视频短小精悍,只有15秒,不像其他平台是长视频,而且拍摄之后可直接在手机上进行加工剪辑,这大概是TikTok广受欢迎的原因。

其次,令她们引为为荣的是该平台应用机器学习运算来掌握用户行为习惯并推荐视频,例如若观看较多与狗有关的视频,平台就会多推荐这类频频予用户观看。

只要内容吸引,发个15秒的短视频就帮你天天涨粉丝人数。这个短视频吸引170万人按赞、9200人留言,逾4万人分享。
只要内容吸引,发个15秒的短视频就帮你天天涨粉丝人数。这个短视频吸引170万人按赞、9200人留言,逾4万人分享。

24小时监督视频内容

只要你的视频内容够好,15秒就可以让你从素人/路人变网红。在TikTok平台上已有众多素人网红,粉丝数量动轧数万到数十万,有些网红更因此获得更多的机会,例如品牌接触、受邀参与活动或演出、参加综艺节目被注意、成为一门职业……等。

然而,什么样的视频内容才叫好?答案因人而异,毕竟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根据TikTok广告渠道销售总监仲峰所公布的图表,某些类别的视频特别受欢迎,想要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可以看看东南亚5个国家用户的口味。

主题各有喜好

喜剧、舞蹈、音乐、时尚、旅游、食物、运动和宠物是在东南亚地区表现亮眼的主题内容,5国的首5大热门主题分别如下: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大马最受欢迎的视频内容是搞笑喜剧类。谢筱湄指出,由于大马有3大民族,因此大多数大马用户喜欢无需言语就看得懂的喜剧类内容,某些内容甚至在印尼都爆红。

另外,针对有媒体询及动物的内容何以没有排名前5大?旅居大马的演员、主持人兼TikTok用户Mark Odea分享,他并不介意与自己的与宠物狗一同上镜,问题是上传至平台后或许会招致某些用户留言表达不喜甚至要求撤下,这或许平台与狗有关的视频较少的原因。

谢筱湄指出,宠物视频的浏览量一般都很高,但是用户留给自己的镜头远比给宠物来得多。这可能是因为宠物不愿意与镜头互动或乖乖被拍摄有关,所以宠物主宁可拍摄自己而不拍宠物。

190729C01_C5966-0_noresize

推动本地趋势

在推动创意内容方面,她指出,大马团队会从国外TikTok流行趋势、挑战活动中挑选适合大马用户,但更多的是在地化,推动本地趋势,例如配合榴槤季节到来推出相关贴纸、从蓝色星期一得到灵感推出每周7天不同心情的贴纸,让内容创造者应用在他们的视频创作上。

针对如何解决安全以及资讯安全问题?谢筱湄形容,TikTok有世界级保安功能,包括家长可设置并限制子女使用时间。TikTok也有团队24小时监督扫描过滤视频内容,自动过滤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的内容。若用户发现令人不适或不恰当的内容可作出投报。

另外在视频中若有危险动作,视频上也会出现类似“危险动作,请勿仿模”的字眼以提醒家长和子女。

榴槤季节来到,TikTok推出“榴槤”主题标签,启发用户创作与榴槤相关的视频内容。
榴槤季节来到,TikTok推出“榴槤”主题标签,启发用户创作与榴槤相关的视频内容。

190729C01_C5972-0_noresize

8秒钟吸引专注力

尽管TikTok没有公布用户的数量及分布年龄层,但使用者以年轻人、青少年占大多数却是有目共睹的事,这可以从平台上传的视频内容中的出镜者看出来,当中Z世代更是最活跃的用户。

而泰国TikTok市场主管Surayot Aimlaor分享的互联网用户数据也证明Z世代是主要的用户。

他指出,东南亚6国(越、泰、新、菲、马、印)网民当中,5国的15岁至24岁年龄层网民数量最多,其次为25岁至34岁。新加坡网民恰恰相反,25岁至34岁年龄层(27%)多过15岁至24岁网民(24%)。

短视频更吸睛

此外,高达98%的Z世代(备注1)拥有智能手机,比起一般网民(东南亚网民每天平均上网3.6小时),他们一天上网时间可达10小时,而且Z世代每天至少花1小时观看视频,每天观看68个视频!

怎么可能办到?也许你会有这疑惑。答案很简单,短视频。

研究显示Z世代的专注力只有8秒钟,Y世代(备注2)的专注力为12秒,也就是说若内容创作者无法在8至12秒内令这两个世代觉得值得继续观看,他们的手指一刷,Next,看下一个视频!

内容创作者也应了解到,Z世代喜欢自我表达而且欣赏真实的表达而非刻意的摆拍代言。

备注1:Z世代:1990年代中叶至2000年后出生。 备注2:Y世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 

190729C01_C5969-0_noresize

Z世代特色:机不离手

Z世代与其他世代有什么不同?市场调查公司凯度中国(Kantar China)总执行长Rana Deepender指出,Z世代从某方面来说是群好孩子,数据显示他们的烟酒量较少,对啤酒的摄取量下降,对环保有意识而且在乎地球,这意味着他们也期待商家/品牌负起相关的责任。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群智能手机时代手不离机的世代,他们的专注力有限,所以短视频正好回应了他们的专注力问题。

190729C01_C5970-0_noresize

拒绝当接受者

“我说他们好孩子的意思也包括他们想做好事、想做出改变,因此任何能与他们合作、帮助他们创造、做出贡献,他们都喜欢,他们不是被动的娱乐接收者,他们不甘于接收和按赞,他们要自己创造。”

凯度新加坡媒体主管Chito Jusi补充,Z世代是与智能手机一起成长的世代,把手机当成秘书或管家,机不离手,75%的Z世代宁可看手机而不是看电视、听音乐、阅报,这群人上网时大多数就去社交媒体平台看娱乐。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追求的是真实、原创的娱乐。换言之当他们感觉某些娱乐内容设计、美化过度,感觉有伪装的成份或愚弄他们,基本上他们会拒绝。“他们不追由艺人或名人推荐代言的视频内容,他们喜欢凭个人成就走红的人的原创、真实的内容。”

倾向创造内容

TikTok广告渠道销售总监仲峰进一步补充,Z世代是喜欢表现/表达自我的世代,与其被动的接受广告、艺人名人的推荐,他们更倾向于与品牌合作共同创造内容,例如根据某品牌指定的音乐呈献一段舞蹈,或使用某品牌的贴纸、AR(扩增实境)公仔来创作内容等。

媒介策划公司传立媒体(Mindshare)组别主管王茜玫指出,接受资讯平台及管道众多导致如今的消费人面对资讯过量的问题。

因此在策划视频的内容时,内容创作者、商家或市场行销人员务必要知道消费人到底要什么。“他们要有启发性、有趣、容易消化的故事,视频是传递上述这些元素的最好格式。但是由于他们可能是一边移动一边观看,因此你的视频必须精简、档案大小适中、简单,在15至30秒内可看完。”

知多一点:

身为一款让用户使用的免费App,TikTok有其生财之道以继续存活及成长,当中一些吸金方法式包括与品牌合作共同主办“标签挑战(Hashtag Challenge)、广告、信息流广告(In Feed Ads)、设立官方户口、购物、在视频内容主页和评论置顶区嵌入品牌文字链接等。

新加坡独家报道·郑美励 图·TikTok提供

新加坡独家报道·郑美励 图·TikTok提供

新加坡独家报道·郑美励 图·TikTok提供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韩国诺贝尔文学奖惊奇 韩江反思威权秩序

作者:李晓彤

韩江“爆冷门”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女性作家,她以诗意文字书写暴力与死亡,批判威权社会,在规训与束缚中寻找创意与解放。她的文字抚摸1980年光州事件的历史伤痕,回忆同桌男生被消失的悲情。她的“素食者”意象,写出“不吃肉,全世界就会把你吃掉”的残酷。她生于文学家族,让写作成为生活的方式。韩国政府重视文化输出,将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也让世界看见韩江。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又一次“爆冷门”?今年韩国作家韩江击败赔率榜第一的中国作家残雪,也再次让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与诺贝尔擦肩而过,让不少中日读者感到“意料之外”的失望,但又因为韩江是第一位亚洲女作家荣获文学桂冠,而感受一丝“情理之中”的历史慰藉。

尽管韩江并非中文世界熟知的韩国作家,但她的中文译作在台海两岸都有出版,也有一些相对小众的拥趸。2016年,韩江成为首位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作品便开始在中文世界受到广泛的翻译和关注。即使如此,“七零后”及“女性”的标签仍让很多人疑惑,为什么是她?

这都因为她的作品写出韩国近三四十年社会的动荡,以及韩国威权社会的底色,反思男尊女卑和东亚家庭中的伦理秩序格局,并且以诗意的文字,展现独特的戏剧张力。殖民、战争、分裂、独裁,以及贯穿至今的父权主义,处于重重苦难压迫下,韩国现代文学在略显单薄的文字中迸发出另一种丰厚。而书写历史创伤、女性困境、死亡与孤独的韩江,以诗意辞藻强烈撞击世间苦痛,成为了韩国民族精神的宣言。

东亚社会的威权桎梏,在韩国是根深蒂固,与东亚邻国相比甚至“更胜一筹”,生长在这片土壤上的韩江,化笔为刃,剖开现实的表面,向世界呈现血淋淋的人性本质。
1993年,韩江发表毕业后的处女诗篇《首尔的冬天》,时年23岁,第2年就以短篇《红锚》开

启小说创作。1999年,韩江凭《童佛》获得第25届韩国小说文学奖。韩江在2016年以《素食者》成为首位获得布克奖的亚洲作家,2年后以《白》再次被提名布克奖。

直面历史创伤

韩江生于1970年,是韩国历史上在朝鲜战争后承前启后的一代。韩江的家庭书香氛围浓厚:父亲是韩国著名作家韩胜源,兄弟韩东林与韩江仁均为文字工作者,目前儿女也在做写作尝试,就连前夫洪容憙亦是韩国庆熙网络大学媒体文艺创作系教授兼文学评论家。成长过程中,韩江浸沉在书海中,《狮心兄弟》是她思考生死问题的启发作品。

1980年5月的韩国光州,用防水布包裹的学生尸体堆满垃圾车。《少年来了》中收拾遗体的初中学生东浩死在独裁者全斗焕的军队枪下。韩江是光州人,笔下的东浩是她父亲的学生,曾与她同桌学习。一代又一代韩国作家以书写铭记历史,成百甚至上千位“东浩”的死亡,以及在高压和暴力控制之下的民主抗争,重新获得生命与力量。

韩江在书中描写了一个在军队占领光州当天停止运作的喷水池,此后“我”便不停给政府致电,因为“认为喷水池实在不应该喷水,拜托请把水关掉”。韩江不愿在伤口之上庆祝与生活,以此悼念东浩们,这是最能体现她创作痛苦的作品之一。

女性视角下爱与疼

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亚洲女性作家,韩江以极度私密女性视角和被父权社会忽视女性处境为题材创作,其大量作品有着辨识度极高的感性成分。

短篇小说集《植物妻子》于2000年初版,相较于其后让韩江扬名文坛的《素食者》,多了一分初出茅庐的质朴与锐利。韩江在其中果断、细致地描绘都市中底层群体的孤独,主角在没有温度的世界无尽流浪,受尽伪善与冷眼,企图抓住的救命稻草也逐渐成为牢笼。孤独笼罩之下,男人诉诸暴力,女人不断隐忍,直至以身体与人类世界的固有规训肉搏。

《素食者》变换4种叙述角度,讲述了一个突然决定吃素,最后决定在森林中做一棵树的女人英惠的故事。韩江以疯癫者影射了造成非理性的暴力:战争、杀生、父权——她是前夫眼中的起居照顾者,姐夫眼中的自我实现捷径,父亲眼中应该无条件服从其威严的后辈。

暴力的形式是多样的,恶言、强迫、冷漠一次次由本该最亲密的人刺向英惠,英惠如是想:“我能相信的,只有我的胸部,我喜欢我的乳房,因为它没有任何杀伤力。手、脚、牙齿和三寸之舌,甚至连一个眼神都会成为杀戮或伤害人的凶器。”

刻画父权下女性处境

小说分为“素食者”、“胎记”和“树火”3章,分别对应反抗的选择、本色的坚守,以及生命本源的爆发。没有人真正理解主人公英惠,她从始至终也没能为自己发声,不同的视角下英惠都被噤声是父权下女性的失语处境,他人眼中英惠的疯癫更是社会强加于女性“歇斯底里”的刻板污名。

“素食者”成为文学的意象,写出“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就会把你吃掉”。在韩国所谓的“以血养肉”的饮食习惯,以及女性承担包括做饭在内的大部分家务的情况下,在面对突然决定改变生活习惯的女性时,英惠周围的人以暴力、欲望、占有对待英惠。英惠前夫在开篇描述自己的妻子轻松胜任平凡妻子的角色,每天早上6点起床,准备一桌有汤、有饭、有鱼的早餐。在面对妻子决定吃素时,前夫想到的解决方案不是自己动手,而是判断妻子是否得了偏执症或者妄想症,期望通过妻子原生家庭的介入回到所谓生活正轨。英惠以“素食者”的极端选择,与所有暴力逻辑彻底割裂。

在布克奖的颁奖典礼上,韩江说希望《素食者》能够回答她“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想通过这本书“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诗意抚慰人心

韩江没有完全遵循同代韩国作家现实主义创作的路径,她以大量梦境、独白和记忆搭建私人视角,借助黑暗与光明、植物与动物等意象组合瓦解常规。也许因为创作始于诗歌,韩江的诗化书写特征在后续创作中逐渐凸显,为其小说风格带来别具一格的美感。韩江借助大量的意象抒情言志,令残酷悲剧与诗意词句碰撞。她的作品几乎都在探索如何在一个暴力世界中创造纯真世界,作品中的角色往往极端残暴或善良,韩江以此反覆书写痛苦与爱。

《白》的创作基于由各种白色之物展开的写作实验,白色的意象堆叠于字里行间,韩江以有形写无形,肉身的诞生与殒灭以外,还有时间和记忆形式的存在。《白》的叙述语言如同诗句,在形式上赋予创新,在阅读上尽可能提供了丰富体验。

韩江年少起便患偏头痛,文字创作工作又带给她关节劳损,肉体的疼痛以思维倾注在作品中。她的诗歌直面生死与疼痛,却能抚慰人心。韩江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有评价写道:“读这本小诗集的效果约等于吞下一颗止痛片。

韩国文学全球化进程

除了公平因素,诺贝尔文学奖花落韩国也有国家层面的努力。在本土文学出海的工作上,韩国政府已经坚持了数十年有计划的投入。20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开始关注本土文学的国际推广,提供韩文作品的外文出版支持。1996年,韩国文学翻译基金成立,韩国文学正式开始全球化进程。2001年,韩国文学翻译院成立,结合政府与民间力量,进一步推动韩国文学走向全球。2023年,韩国文学翻译院的海外出版社翻译出版援助项目的申请达到281项,2014年该项目开始时仅13项。

最近3年,由韩国文学翻译院援助的图书出版状况来看,图像小说、人文社会、随笔书籍的出版年均增长15%。国家的投入已经开始开花结果,韩国诗人金惠顺的诗集《幻痛翅膀》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诗歌奖,童话作家苏西李获得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小说家黄皙映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长名单,更不必说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韩国作家往往有着跨越藩篱的力量,以文字向规训说不。金惠珍的《九号的工作》反思功绩社会下工作的意义,赵南柱的《八二年生的金智英》展示了东亚父权大国被习以为常的女性困境。

韩江更是在《素食者》中分离疯癫与文明,让读者从文明立场逐步共情疯癫。韩国文学一直关注的问题,也被中国作家鲁迅以“从来如此,便对么?”质疑。韩国女性举步维艰,年轻人承受压抑的职场环境,中年人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韩国作家们将这些痛楚、不屈和反抗以文字呐喊,让力量从压力中爆发。

韩江的“疯狂”

韩江生动地再现了法国哲学家福柯笔下“疯癫被建构”的过程。非理性成为被展示和取笑的标本,被定义为疯癫。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非理性是以一种信念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红楼梦》中执着的宝玉,冲向风车的唐吉诃德,还有《素食者》中渴望完全遵照本心之源,突破生活框架束缚的英惠。

韩江走在韩国文学家“打破藩篱”队伍的前端。在作品中,她试图讨论韩国民众整齐划一的观念与习俗,试图从根本上推翻这些规训的合理性。读者在阅读《素食者》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共情前夫和姐姐,可读完就会眼含泪花,发现英惠的一切反抗虽然疯狂,但也可能是我们未来会经受的一切。韩江告诉我们,把那个人人都看作平常的视角先撕碎,‘人人都说,我便不做’的事,也许不一定是疯狂的事。

韩江在距离公布得奖前15分钟得知获奖消息,险些当作诈骗电话,彼时她正度过平常的一天,与儿子在首尔家中用完晚餐。和韩江所塑造的情感丰沛的角色相反,她在面对获奖这一消息时仅表现出淡淡的惊喜。因为不喝酒,韩江决定与儿子一起喝茶,安静地庆祝。

文学类奖项考虑的是人文精神,是不同的信仰、性别、语言和力量之下的精神世界。群体和个体不应因为处于弱势而不被关注,这大概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要坚守的精神。这一奖项于韩江,于韩国文学,是肯定,更是新的序章。

(韩国亚洲周刊特约记者金珍镐、张襄如对本文有贡献)

韩江小档案:

1970出生于光州市。曾就读于丰文女子高中,1993年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同年在季刊《文学与社会》冬季刊发表诗歌,由此涉足文坛。
1994年,在《首尔新闻》主办的文学征集活动中凭藉小说《红锚》获奖,转型为小说家。其后获得李箱文学奖、东里木月文学奖、黄顺元文学奖等。朴槿惠执政期间因描写光州事件的《少年来了》等作品将韩江列入文化艺术界黑名单,禁止她获得政府资助。
2016年,韩江小说《素食者》的英文版获布克国际文学奖。
202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继200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前总统金大中之后第2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韩国人,也是第一位获得文学奖的韩国人,同时还是首位亚洲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