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光影与爱莲

(图:苏悦)

位于胡同的老宅,树丛绕匝绿意如茵,因为采用了透明屋瓦,饭厅和厨房的光线显得格外充足,让人备感温暖。

从晨曦的第一道光,到夕阳西下的余晖,穿过透明的屋瓦和白叶窗映射进屋里,从白亮到昏黄,从墙面到地面,像是大自然在作画一般,投洒一副副不同色调、光影之画,煞是好看!



安静坐在老宅里,看着光的投射挥洒,心里总有难以形容的惊喜和愉悦。可是光,一直在幻化,并不会持续逗留在同样的地方,而且总在慢慢消退、寂灭,改由黑暗来接替;然而黑暗,也一样不会恒常停留,总在黎明之际被光所取代。

是的,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在阴暗与光亮间交替展现,如同快乐总与忧伤交替,一切皆不恒长,来去自如,各就其所,显现有时,消失有时。

正因为无常,显现和消失总一再发生,所以无需深陷其一,尽可能于每个当下与它们和平相处就好。

前阵子,住在美国的姨姨捎来一则信息,说姨丈患癌的妹妹情况危急,等待死神的迎接,问说该如何安慰和帮忙减轻她的痛苦,如何让它放下执著,离苦善终。坐在老宅,读着姨姨的信息,心里不无忧伤,感慨又有人即将离世,又要上演死别的一幕,亲人围着亡者哭泣哀伤的画面映入脑海,彷佛我已真实看见。

人和事皆会显现和消失



我们往往在面对人和事的消失之际,显得份外慌张,不知所措,那是因为我们都忘了所有的人和事,如同快乐和忧伤一样,皆有显现和消失的时候。或许,我们都会因为“爱”而不舍,因为没有珍惜过而不愿意放手,心存遗憾。

常常听说“活在当下”, 或许就是让我们学会不以好坏之别去做出判断和取舍,学着接受每个当下自然显现的现象,共生共死。

老宅旁有一爿莲花池,种满了睡莲,白天它们朵朵绽放,没有阳光的时候,它们闭合歇息,静待阳光重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循应自然的生存之道,唯有如此,才能自在,在适当的时候绽放,又在适当的时候歇息。

生命如是,因为有死,才让我们学会珍惜和感恩活着的时候。

黑暗的存在和显现,不也让我们学会更珍惜和感恩光亮么?

或许这样去看待黑暗和死亡,就不会太让人感到慌张和过于悲伤了。

这老宅,真像一位禅师,时时都在棒喝。它一再呈现的是完整的实相,摧毁我们追求完美与恒常的颠倒梦想!

反应

 

登彼岸

“轮回”还在吗?/苏悦

如是禅林:苏悦

电话铃声向起,以防又是一些不明来历,试图诈骗的电话,接听后,我故不作声, 等对方先开口。

“喂……请问是Samsara Cafe吗?”

“喂……”我顿了一顿才回说:“嗯……Samsara Cafe 已经不在了!”

她好像没听清楚,还是不相信,想再确定:

“是没开吗?”

“不是!是很久以前就结束营业了!”

“是吗?我还以为搬去别的地方了!”

“不不,是不在了,都10年了!”

她的声音散发淡淡的恍然,和几许失望。

“噢……”

我和她没再说什么,在片刻的寂静中,各自按下手提电话的红色键,结束了隔空的对话。

食堂也是禅堂

“Samsara Cafe”是我和母亲一起经营的“轮回小馆”。在许多人的眼里,它曾是一家另类的温暖食堂,也是能抚慰心灵,感受宁静的禅堂。

它仿佛是久远的历史,画面愈见模糊,没有刻意回想,也就那样逐渐烟消云散,任由无常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10年后的一通电话,曾经熟悉的“喂,是Samsara Cafe吗?“让我觉得如此陌生,不假思索的回说 :“不在了!”

轮回真的不在了吗?

如果轮回不在了,涅盘是否真正存在?

回眸观照,沉浸在“轮回小馆”的那几年间,确实没有白白度过。在那里,我和母亲与好些好人结下了善缘,更也结下了习佛修行的殊胜因缘,不论间接或直接,我们和好些顾客接触了许多善知识和慈悲为怀的上师。

曾经无数次被问为何把小馆取名“轮回”,我当时还真想搞懂涅盘就在轮回里的真正含义。

的确,在那间貌似心灵空间,甚至更像禅堂的小馆里,我们各自皆经历过人生当中各式大小的艰难,也共同在佛法的加持下,让心灵得到抚慰, 以及朝往解脱的道路。

欣慰10年后,竟然还有人惦记不复存在的“轮回小馆”。

我想,不复存在的母亲也一样会为此感到欣喜安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