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家是最好做义工的场所

画题:母子 媒介:丙烯

绘者:张春源

有一位来上课的学员分享她与她先生的关系不好。她埋怨老公内在严重缺乏安全感,因此常常控制她的行踪。她批判她的先生活像个巨婴般幼稚,不是一个成熟及能担当的男人。她觉得厌烦老公时常对她电话追踪,不允许她与其他男性朋友聊天。他们时常为了这些事翻天覆地,要死要活的。她受不了,她想离婚。



另一位男性学员则对他老婆不满,他举例说老婆时常在他吃晚饭时对着他埋怨,说她持家很累,又要上班,与家婆关系不好…… 指责他没有体谅她的苦。开始时,他有试着去安抚她,对她百般的谦让和关怀。后来,他说:你知道吗?怨天尤人就像一支腐蚀剂,一旦注入双方个体——埋怨者就会走不宁、坐不定、卧不安、嘴无法停止批判;被埋怨者就会被无形鞭子抽打,被打得满身怨恨,也开始埋怨起来,最后,两人原初爱着对方的心已经被腐蚀成风,消散得无影无踪。他也受不了,也萌起离婚的念头。

我问他们:如此吵吵闹闹的家,你们是如何挺过来的?他们异口同声的说:离婚谈何容易,现在的状况只要少接触,尽量在生活中让自己忙碌,就可以暂时避免或减少夫妻反目。为了让生活空隙被填满,女学员往佛教道场当义工,男学员则往社会福利团体当辅导义工。

我问他们为何选择当义工呢?“当义工很好啊!”他们说:“可以用无私的爱去温暖人间,为有需要帮助的人点一盏明灯,用善念去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坚冰。与其在家里吵吵闹闹,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把精神都投入在大爱里。”“为何不将你们的大爱也闪耀在你老公、老婆身上呢?”我问。他们无力地摇头说:难啊!

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一些人在家里待不下去了,就往庙里或慈善机构里转,透过当义工来填补生活空闲时间,美而其名是为社会服务彰显大爱,其背后目的是逃避问题。

将义工服务变避难所



当义工没错,这世间确实有许多需要被帮助的人。可是,有些人错将义工服务变成他的避难所。他在家里所受到的种种挫败、辛辣苦涩,企图透过“温暖人间的手”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摒之门外,眼不见为“静”!然而,如此一日复一日面对家里种种问题时,就鸵鸟式地缩进砂砾里的态度,只会将问题越积越大,等待一个临爆点将家庭关系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破裂。

另一些人带着个人或家庭问题跑去上灵修课,期望从课中找到解决方案。可是学员往往看不到所有问题其实来自自己的身上,由于不想自我负责,眼光总是看到都是他人的问题。于是乎上了心灵课后,非但看不到自己的阴暗面,还在自己的头上加冕光圈,好似变得有灵修的智慧人。当他们面对家人时,眼前所看到的都是“心灵贫瘠”的小我生命。曾经就有一个学员上了“奇迹课程工作坊”,回去后劈头就批判她老婆是小我,把他老婆给气炸了。

我常常在课堂上强调修行在人间。上灵修课不是修行,若没有觉察,它也许会被我们利用来遮挡内在的阴暗面;当义工不见得能活出大爱,我们会利用它来遮掩内在的自私、攻击、批判、冷漠等。真正的修行或活出爱应该在我们的人际关系里进行,尤其是在家里。家本是一个道场,丈夫冷漠、太太唠叨、孩子叛逆、家婆蛮横……每个人在肉眼看起来是一个个可恶之人,让我们内心无法平安,若能在此刻转个眼光,把大家看成个个都在苦苦生存底下呼求爱,问问自己:“若我是爱,我能为大家做什么?”也许,我们会安静下来,用柔和的眼光望着对方,陪伴在他身旁,什么也不需要做。

盘坐闭目不是修行,在庙里活动也不是修行,人际关系才是修行之地,因为我们早已把内在不敢看到的东西,都投射到身边人的身上。看到丈夫的不安,其实是自己内在没有安全感的投射;看到太太的委屈,其实是自己内在无助感的投射…… 唯有我们真正去面对他们,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面对自己,这时,所谓的修行才开始。

说真的,“家”最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无需有事无事跑到外头做义工,家才是真正需要义工的地方。我们不觉得好笑吗?我们常常跑去寺院扫地,家里的地一个礼拜都不扫;家人最需要我们的关怀,我们却老爱往外去秀大爱……

回家吧,家需要我们来做义工!透过在家当义工,我们才能回到自己内在的家。

反应

 

要闻

叶玉梅:职工义工默默付出 成叁娘老人院珍贵资产

(直凉8日讯)叁娘老人院院长拿督叶玉梅说,该院幕后拥有一批默默付出的志工及员工,是非常珍贵的资产。

她回顾2003年,非常感恩当年该院有众多有爱心的员工为不能自理的老人处理吃喝拉撒事宜,老人们得到全面的照顾,叁娘善心老人院开始得到了认同。

照顾无依无靠老人

“我们当年一起为无依无靠的老人换尿片、冲凉、喂饭、定时喂药、载送他们看医生、打针…等等,感谢和我一路走来他们所付出的爱心,我们才能在善道上走得更顺利。”

她受询有关职工、员工及义工后,向记者这么说。

她希望能继续与员工们同进退,让叁娘老人院能完成更多救人的工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