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权力游戏中的佛法

【登彼岸】权力游戏中的佛法

风声雨声 :廖国民



电视剧《权力游戏·Game of Thrones》最终季在今年推出,于是这部曾经获奖无数的剧集,再次成为许多人的热门话题。这个剧集的故事里有各种元素:战争、权斗、魔幻、法术、信仰、宗教狂热、侠义。有时候,我感觉像在看《三国》或《楚汉》的西方版,有时候又像是《西游记》的西方版。但是,故事情节却与历史和当下的世界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因为,人性是相同的。我不知道原著作者写这部作品是不是想表达什么观念,但是我看观看的当儿却总是不自禁的想到佛陀的教诲。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国度,有着众多的人物以及彼此错综复杂的关系,因而展开了非常复杂的剧情。剧中的人物,除了少数明显的奸诈之徒和忠义或侠义之辈外,大多数人物都游移于善与恶之间。真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故事里有两个大陆,即东土(Westeros)和西域(Esso),主要的剧情发生在东土。东土有一个中央王朝,下有归附中央的7个王国,分别由不同家族领导,7王国之内及之外也有其他权贵家族。

为夺取中央王朝及各自利益,这些王国和家族彼此争战,同时也因着各种利害关系而结盟,关系瞬息万变。此外7王国也必须面对极北之地的白行人和野人的袭击。所谓“白行人”即是活死人,由夜王所领导。夜王可以把所有未经焚化的死尸变成白行人,在此之前白行人已经不曾出现几千年。

权力让三毒完全蒙蔽人性

剧名叫《权力游戏》,所以“权力”是这部剧的主题。在这部剧里,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如何让人疯狂。我在观看的当下不断的想起佛陀所开示的三毒“贪、嗔、痴”。权力让三毒完全蒙蔽人性,甚至于让人失去人性。在权力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算,谁也不知道谁才是可以信任的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的,凡是自己迈向目标的障碍都必须被清除,不论是谁。



对权力的贪着,不仅让人出卖朋友、弑君杀主,让兄弟姐妹互相残杀,孩子杀死父亲,甚至还禽兽不如的连自己稚龄的孩子的性命也可以牺牲。剧中有一句对白让我感触良深:“动物只是跟随自己的天性,而我们却是违背自己的天性。”我无法理解,用如此的手段赢得的胜利和权位真的有意义吗?赢得了王位后,夜深人静或午夜梦回之际,内心能够安宁吗?更悲哀的是,最后的胜利也不属于自己。

在这部剧里,我也看到了部族之间的仇恨和猜疑,部族之间的政治对立,让三毒中的“嗔”也蒙蔽了人性。一个本是自己最信任、最崇敬的人,只因为他为更大的目的和原本对立的部族握手言和,于是突然之间变成了自己最大的仇人,而必须把他置于死地。一再出现的剧情是,各路诸侯为了一己的“嗔”,可以屠杀一族人乃至于整座城市的人,即使明知道那些人都是无辜的。我无法不去联想最近香港“反送中”事件当中,网上许多要杀掉对立立场者的言论。同时,也自然联想到马来西亚今日的族群和宗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最近的爪夷文字和扎基尔事件,都一再的撕裂各族或各宗教徒之间的关系,完全凸显了各族群之间由于长期的对立关系而产生的“嗔”。

暴力是一种疾病

此外,我也看到人们的痴是如何可怕。因为自己的贪和嗔,赔上了孩子的命,自己也因此遭受到身心的折磨,然而却是完全不醒悟。当往昔所造的恶业带来了可怕的恶果时,他们想的不是忏悔,而是发誓以后如何以更狠毒的手段去报复。当然剧里也有智者,说了这么一句话“暴力是一种疾病,你不能把它传播给其他人来治愈它。”一如佛陀所说的“仇恨无法平息仇恨”。

当白行人在黑夜之王的带领下南下发动攻击时,多个家族以及野人为了对抗白行人,放下彼此的敌意而联合起来共同抗战,因为他们认为“真正的战争不是在家族之间,而是在生和死之间”。这里的生和死指的是活人和活死人(白行人)之间的战争。然而这句话让我联想到的却是我们各人的生死。我们终日里为各种目标打拼,完全忘了生死大事,浑不知在生死大事面前,其实所有的这一切也立刻变得不重要了。

剧集到最后,所有精于权争、觊觎权位的野心家都完全失败及相继死去。最后掌握权力的却是那些不愿滥杀、在乎生命多于权位的人,也许虽然看来剧中人大都善恶难辨,但是其实该剧还是有善恶观念的!

反应

 

登彼岸

缅怀一行禅师/廖国民

风声雨声:廖国民

享誉国际的一行禅师于2022年1月22日在越南顺化归原寺圆寂。一行禅师应该是在国际间,特别是在西方社会里,知名度仅次于达赖喇嘛的佛教僧人。他在法国创办梅村禅修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全世界推广佛教正念禅修,因此也享有“正念之父”之美誉。

一行禅师时常到世界各国办巡回正念禅修营,但是马来西亚往往不在他的行程中。因此国内有一批他的弟子多年来一直积极争取禅师可以到来马来西亚。这个愿望终于在2010年实现。在已故挚友罗玉萍居士的努力下,一行禅师终于在当年的东南亚之行把马来西亚加入成为其中的一个站。当时玉萍是马佛青的署理总会长,于是马佛青成为主要的承办单位,并邀请我成为筹委会主席,而她则担任秘书。

玉萍是一行禅师的弟子,跟随禅师修习多时,也曾经到过法国梅村参加长期的禅修。而我却是一个不精进的佛弟子,不曾参加过任何禅师或他的徒弟的禅修。不过,幸好我还曾经读过一行禅师的著作,因此对于禅师不至于是一无所知。实际上,一行禅师是我非常崇敬的法师。我阅读不少他的著作多年,因此2010年在吉隆坡机场第一次看见禅师时,内心确实是有些激动的。当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禅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随和也平易近人

更大的激动是后来一行禅师竟然出席了我们的欢迎宴,因为我们很早便被告知,一行禅师不出席欢迎宴之类的活动,所以我们并没期待禅师会在欢迎宴出现。基于对禅师的崇敬,一开始我是很拘束的,但是却发现一行禅师其实很随和,也很平易近人。同时也发现所有梅村的师父们都很随和,所以我们这些比较没有太多礼节的马来西亚信徒很快就和随行的法师们打成一片。除了一行禅师,我还特别记得真空法师。她是一行禅师的大弟子,现年72岁的她在欢迎宴上为我们唱歌,歌声动听,旋律优美,歌词更是有深意。

我觉得当年一行禅师的静修营最大的特色就是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刻。一行禅师喜欢使用愉悦的字眼,如快乐、祥和、喜悦、美丽等等。实际上,一行禅师2010东南亚之行的主题就正是“这是个快乐的时刻”。静修营的主题则时“祥和及喜悦的步行”。在整个静修营期间,禅师及梅村的僧众们也是一直强调祥和喜悦。而最能让大家感觉到详和喜悦的,应该就是梅村的歌了。

对于一行禅师的开示特色我也印象深刻,那就是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是他在白板上写的却主要是中文字。对懂中文的人来说,这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师父的开示,尤其是不少时候师父是只写中文字而已。一行禅师开示的另一个特色是他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说深奥的佛理。禅师喜欢引用花、水、云、树、山等自然景物来做譬喻。而且很多譬喻非常有诗意。

文字象行云流水

一行禅师著作等身,最著名的应该有《故道白云》、《步步安乐行》、《正念的奇迹》、《活得安详》等等。禅师有很强的诗人艺术气息,这也反映在他的著作中。他的文字总是行云流水像诗一样的优美。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带给读者很踏实的佛法教育。禅师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很生动的佛法教育,让我受用无穷。其中一个例子是我年轻时读过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生气》。多年过去,书中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但是书中说的要像一个妈妈对待她的婴孩一样的照顾你的愤怒、拥抱你的愤怒,却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其实,一行禅师给我的不只是感性上的感触。他的著作中另一个让我常常引用的则是他提出的14项正念的修持。禅师把佛教的戒律解说成为“正念的修持”。而且从五戒引申成为14项正念的修持。特别是在这正念修持中,禅师在其中3项(摘录在此文之后)提到了社会公义。这应该和一行禅师早期注重介入社会的“入世佛教”有关。但是后期的一行禅师却如此诠释入世佛教:“入世佛教意味着我们无论在做什么都要无时无地的修持正念。当我们独处、步行、安坐、喝茶或准备早餐,这些都可以是入世佛教。”

如今,禅师已经圆寂,正如2010年我们所说的那样,一行禅师以后不可能再来马来西亚带领禅修营。就像佛陀所说"见法者见我",所以缅怀禅师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后继续透过禅师的著作向禅师学习佛法。

摘录:

第十项正念修持:护持僧伽

觉知僧伽(Sangha,也泛指佛教群体或组织)的本质和目标是修行智慧和慈悲,我们发愿不利用佛教群体为个人谋取利益或把佛教群体沦为政治工具。然而,一个宗教群体一定得采取鲜明的立场以反对压迫和不公正,并致力以不造成派别对立的方式改变有关情况。

第十一项正念修持:正命

觉知暴力和不公正已经发生在我们的周遭和社会中,我们发愿不以有害于人类和自然界的职业维生。我们将尽力选择能协助我们实践智慧和慈悲的生计。觉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我们要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消费者,不支持剥夺其他生命生存机会的公司。

第十三项正念修持:布施

觉知剥削、社会不公、偷盗和压迫所产生的痛苦,我们发愿长养慈悲心,并学习维护人类、动物、植物及矿物的福利之方法。我们要行布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物资与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们要尊重他人财产,但将尽力阻止任何人以损害他人及其他生命的方式敛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