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香料寻奇】
甘草:小兵立大功!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尝尝芬兰冰淇淋,它会完全颠覆你的想象!选定口味,店员立刻浇上一瓢“黑色”酱汁,第一口吃进嘴里,满口酸味,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再吃第二口,是咸的!满心疑惑,到底是那门子口味啊?

中东国家甘草大多不去皮。

真正解开满腹问号,是在我第二次踏上荷兰之旅时,意外在一家商店吃到看起来像是巧克力,吃起来却咸甜、口感Q弹带嚼劲——各种不同造型的卡哇伊小熊、巧克力滴状、小鱼形状……不过最经典的款式还是黑噜噜的圆形钱币,独特的味道勾起我在芬兰吃冰的记忆,谜底就是“甘草”啊!



荷兰人最爱的甘草糖。

把镜头拉回亚洲,我们熟知的甘草大部分用在中药调和,《本经疏证》提到:“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意味着甘草搭配的方子众多,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共有250方,使用甘草者即达120方,可见普遍程度。

许多肉骨茶配方需要甘草调味;广东卤味则借助甘草不易变质或发酸的特性来提升卤水稳定性;坊间凉茶铺亦少不了甘草中和苦涩味,如竹蔗茅根水、酸梅汤;家常煲汤更是少不了一两根甘草来陪衬。

入境隨俗吃甘草。

甜度是蔗糖的60倍

甘草原产不在中国而是地中海、俄罗斯南部及中亚伊朗等国家,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的根茎,纤维断裂后露出淡黄色的内部,有的未剥皮有的去皮,具有“甘草甜素”这个重要成分,甜度是蔗糖的60倍。

古希腊人早已用甘草来治愈支气管疾病,考古学家后来在埃及法老王的墓葬中发现大量甘草囤积,遗迹显示远古人类早就发现它的好处。



西元前2800年,甘草植物在中医就广为人知,陶弘景所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尊其为“国老”。

甘草在印度古代医学的使用非常广,味道甜美滋润,是药物也是调味药草,能排毒也可抗炎。

第三次与甘草相逢,是我去埃及旅游时恰巧碰上一年一度的回教封斋,街上常会看见男人头戴高帽,腰上系着又宽又厚、托着一整排杯架的皮带,上面摆满各种不同颜色的杯子,侧边背个宛如阿拉丁神灯的超级大茶壶,卖的正是甘草饮料(Erk-sous),让民众在一天禁食过后先缓慢补充身体水分,并润润肠胃,避免食物刺激肠胃。

柏柏人闲来无事口含甘草打发时间。

口含甘草解馋提神

今年再去了一趟摩洛哥,没想到沙漠民族柏柏人竟也是甘草爱用者,长途开车昏昏欲睡,有事没事闲磕牙,习惯口含一根甘草解解馋,同时也帮助提神。

相较于我们对甘草的保守,欧美国家显得大胆奔放——加拿大著名冰淇淋连锁店制成黑甘草冰淇淋(Black Licorice ice cream)或将甘草熬成糖浆淋在布丁上增加风味,恰到好处的甘味甜而不腻。

在鲑鱼盛产的季节,他们将干煎鲑鱼以巧克力、甘草调和开来,搭着香草酱、葡萄柚一起吃,甘草甜素中和了巧克力苦味,鲜咸味平衡了油腻感,加上清爽的香草、柑橘搭配得宜,一场看似突兀却出奇的美味,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几年台湾夜市、百货临时柜流行卖柠檬甘草芭乐,相当受欢迎,以比例:2:1:2:0.5:1的细砂糖:细盐:原味梅子粉:甘草粉:新鲜柠檬汁调味,吃的时候撒上搅好的粉末再淋入柠檬汁腌渍一会儿,冰冰的,非常好吃。

反应

 

美食

外皮似红毛丹 爆开却是香料?

香料寻奇|陈爱玲(《辛香料风味学》作者,专研香料,目前任职大学讲师)

疫情后第一站迫不及待飞到越南中部,距离上一次已经7年了,相较于北部比较华化的氛围,南越胡志明受法国殖民文化影响,我对中部香河蜿蜒流经岘港、顺化、会安更念念不忘。

这次的行程只有短短的8天,由于不想太劳累奔波,就选择从岘港进入越南中部,这座建于公元192年,当时为占婆王国,全盛时期势力范围延伸至现在头顿市(Thành pho Vung Tàu),最终在15世纪被扶南人所灭。

吸收中华文化

岘港与顺化不到2小时的路程,这里却是古代占婆与中国汉代所管辖的分水岭。11世纪李朝(Ly dynasty)延续孔老夫子思想,设立翰林院培育知识分子到陈朝(Tran dynasty)立都,国号大越,在最初100年间有贤君当政。

15世纪之后阮氏王朝(Nhà Nguyen)可就没有这么幸运,先是家族内哄,后又试图向邻国真腊(Chenla)、暹罗(Siam)拓展版图,消耗国力引起民怨,最后不得不求助法国,最后沦为保护国。

越南从过去一直吸收大量中华文化,当然也包括饮食,尤其在前面提到的王朝皆选择在顺化建都,各种精巧饮食于焉诞生。我一路从蚬港走到会安,中部米食尤其最爱一种名为胭脂籽(Annatto)的香料,其原乡远在地球的另一端——南美洲。

它来自小型热带树胭脂树科(Bixaceae)胭脂树属(Bixa)果实,外皮裹着短毛,乍看如红毛丹,果实成熟会自动裂开,内有大约50颗大小的艳红色种子。

血液神圣象征

玛雅人将它视为血液的神圣象征,以胭脂汁墨书写经文,借新鲜种籽泡水或浸泡释放出亮丽色彩彩绘身体借以掩饰身分,防止敌人侵袭。成分中有类胡萝卜素亦能抗紫外线防止晒伤也能免以蚊虫叮咬,既可染发或制作古代胭脂膏,所以又有唇膏树(Lipstick Tree)的别名。

胭脂籽的拉丁文:Bixa orellana是为纪念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法兰西斯科·德·奥雷亚纳(Francisco de Orellano)发现亚马逊而取的名字,紧接着哥伦布出航,抵达他认为的“印度”,后来才证实是美洲,15年后麦哲伦帮他圆梦,登陆菲律宾群岛。同时也开启欧洲人来到广南省最大的秋盆河河口附近,也就是现在的“会安”,聚集在此进行贸易。

微胡椒淡花香

中国人用丝绸、沉香交换盐、肉桂等民生用品;日本人用五金换取糖及中国商品;欧洲人从四面八方寻获奇珍异宝,包括胭脂籽也在这时期进入会安。

胭脂籽带有微微胡椒及淡淡花香味,越南人会取胭脂籽炼油释出橘黄色泽,或用油炒肉、炖肉、腌肉。越南面包内馅里有一片金黄色烧肉就是来自胭脂籽上色的效果,许多中部米线汤碗沿浮一圈金黄色泽,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辣椒油,这是因为种籽内含有脂溶性的胭脂素(bixin),还有水溶性的降红木素(nor-bixin),越南人取之制作各种米食类的汤头,以及用在鱼板上色、炭烤肉串,呈现亮丽金黄色泽,让人食指大动。

近年来医学证实胭脂籽的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有抑制胆固醇的能力及抗癌功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合法、安全且具有商业价值的辛香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