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一辈子只冲凉3次

洛桑加措,是我在雪域认识的朋友。
洛桑加措,是我在雪域认识的朋友。

尽管脸庞被一层厚厚的尘埃覆盖,但灰头灰脸下仍清楚看见他那精致的五官和深邃的双眸。和他接触后,我才知道原来洛桑和他周围的藏人一辈子就洗澡3次。

是的,你没看错,是3次。从出生,到死亡,他们就只洗过3次澡。对他和许多藏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藏人,雪域高原中最自由不过的魂。



小孩的脸蒙上一层灰尘,可是也不见得我们比他干净。
小孩的脸蒙上一层灰尘,可是也不见得我们比他干净。

3个重要阶段才洗澡

藏人有许多我们不可思议的生活哲学,这些都是他们顺应雪域严峻生活的一种生活智慧与变通。一辈子只洗澡3次就是其中一种。

“我们藏人一生中就只洗澡3次,出生的时候、结婚的时候,还有逝世的时候。”洛桑加措,我在雪域认识的朋友告诉了我!

这对生活在赤道的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在进行藏族家访时,当接待我们的年轻卓玛达娃拉姆提及他们“一生洗澡3次”的生活方式时,我还多次尝试半纠正半求证地询问:是不是啊?你是说一个月还是一年?

可,这卓玛却不缓不急地告诉我们,由于西藏雨量不多,加上高原地带很难取水,所以藏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至于为何选择出生、结婚和死亡,则是因为这3个人生阶段是神圣的,因此必须得以干净的胴体来迎接。



这,或许出于无奈,但是,却也不乏藏人面对严峻生活挑战的智慧……听她淡然从容的解释,我顿时意识到自己方才的惊讶与提问是何等不礼貌。

但眼前的达娃,还是神情自若,淡淡地报以微笑。

虽说离太阳最近

达娃告诉我们,虽然西藏地势高,离太阳又最近,但是,也由于高海拔和山区空旷的关系,因此他们基本上是很少流汗的。

“你看,虽然是夏天,但是我们都穿得很厚,因为很少流汗,所以也没有什么需要冲凉的。”

听她说着说着,我才发现周围耕作的男生原来也还多穿了件外套呢!

确实,尽管我们站上了世界的屋脊,离太阳是最近的了,但是在西藏这几天,我们一行人几乎是没什么流汗的,反而很多时候会因为地势和风雪,不时得加外套或披围巾。

达娃说,其实老一辈的藏人确实过着这样的生活,其中,她的父母一辈子真的就没什么冲凉,而一些和她年纪相仿的卓玛也都这样。

“只是,我念过书,所以我一个礼拜冲凉一次。每天早上也会洗脸,也知道要涂抹防晒霜。”

确实,达娃算是藏族家访中见到最白净的藏族卓玛,不过,她一周冲凉一次也已经让我们这些大马客感到不可思议。

银饰是救命符

家访期间,我看见一群脏兮兮的小孩在嬉戏,当下我的好奇有些不礼貌:“可是你们不怕细菌吗?”

达娃就说,这多亏了藏人身上的银饰。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藏人们从古远年代开始就知道银饰有测毒杀菌的功效,小孩儿哪受伤流血了,只要将银饰放在伤口上,便能止血杀菌;若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只要拿银饰放在水里,再让小孩服用便安然无恙。

再来,由于少洗澡,藏人有一层层体脂护身着,抵抗力也更强,反之过度干净或许不适合藏人应付如此恶劣的环境。

无疑,雪域环境确实给了藏人们挑战,但是,却也让他们找到了应对的求存能力,一如上天给了他们困苦,却也给了他们信仰般。

“我们藏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期间,我本想询问女性月事如何处理,但不必问,我知道藏人们有自己的智慧。这智慧是一种顺应生活后顺势累积的历练与结晶,我可能无法认同,但藏人们有自己的理解。

大汗淋漓下,藏人也不会冲凉。笔者与藏族司机合照。
大汗淋漓下,藏人也不会冲凉。笔者与藏族司机合照。

珍惜水源

沿途走着,达娃多次表示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为他们带来现代化,其中井水就是例子之一。

我没去理会共产主义和毛主席是否已经对这些藏人进行某程度的政治宣导,倒是好奇为何有了井水了,藏人却不更频密地洗澡?

达娃微笑着回答:“觉得没有必要就不会洗澡的。何况井水可以拿来煮食和耕作啊!”

她回答得自然坦荡,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我却再度因为自己的无礼与无知而感到不好意思。不是吗?水源对大马人来说,尤其是对水费全马最低的槟城人而言,是何等地习以为常,以致我们从来不会好好珍惜水源。

当藏人因为水源不足而一生洗澡三次,我们却可能因为不习惯、不自在,而一天冲个两三次;当我们享受着奢侈的泡澡之际,藏人们却宁可放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地方。

藏人珍惜资源的态度是我们不及的,也因如此,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惜福,也比我们更会知足。

那句“没有必要就不会洗澡”深深敲进我的心坎。这是多让人痛定思痛的回答啊!

严峻的生活挑战,让藏人延生出一套的生活作息。
严峻的生活挑战,让藏人延生出一套的生活作息。

结语:反思·干净

结束这个话题时,我们到达娃的家作客,然后品尝她自制的糌粑。期间,我们都不敢浪费,却也不敢多吃,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的主粮是何等地得来不易。

看着眼前的达娃,我自忖:天啊,怎么我就是觉得她比我干净得多?

我们的发肤就算再干净,自我内在恐怕也始终不如藏人般干净纯洁。我们就算再怎么注重卫生清洁,内心却也始终远远不如藏人般透彻明净。看回眼前的卓玛,她双颊被太阳晒出的高原红煞是好看,却也不见脏。

依稀记得,临走前,我在犹豫着包包里的湿纸巾和消毒剂要不要留给他们,那是我上了达娃家厕所(严格来说只是坑洞)后的想法。但是,灌输他们我们城市人的卫生概念适合吗?再来,我们真的就比藏人干净吗?我反复思考,却也无地自容……。

高原美丽,但是藏人的智慧更珍贵。
高原美丽,但是藏人的智慧更珍贵。
高原如此寒冷,取水自然也比较困难。
高原如此寒冷,取水自然也比较困难。

反应

 

名人专栏

旅行孖宝,美禄+梳打饼/李桑

如果说豆浆+油条是华人区百姓们的Comfort Food,这应该可以被理解与接受吧?你看,在台湾香港中国等酒店的早餐桌上,轻易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豆浆油条,意犹未尽的话,就再加个热腾腾的白粥豆腐乳,简直就是新一天十全十美的开始!

身为旅客,我的舌尖对于海外早上的第一杯咖啡或奶茶,似乎是比较讲究在意的咯!

西藏人爱喝甜茶与酥油茶,但对旅客来说却是有点难以入口;与此同时,有些酒店餐厅的咖啡机冲泡出来的黑咖啡又不合口味,那可怎办呀?一般旅人都会选择将就一下、随便一饮,没关系啦!

至于我嘛,我的选择是自备“美禄”咯!

疏解思乡情怀

大马游客出国旅行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带上一些自己喜好的三合一咖啡奶茶饼干类,以备一时之需。人在异乡却能拿出一些日常使用的食品,心里会更加的踏实吧?有些旅人甚至会携带快熟面、猪肉干、Sambal江鱼仔、辣椒酱、酱油等一起去旅行呢!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只要能疏解思乡情怀,这些食品不也是旅行必备的“精神粮食”吗?!这好比有些旅人会随身携带斧标风油、万金油、风沙丸、日本感冒黄粉(Pabron)等等药物,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有事半功倍之效。

话说回美禄,这乃是南洋一带,特别是大马人公认的老中少皆爱的“体能饮料”。三更半夜睡不着,别人是喝杯牛奶安眠,但我们却习惯来杯热腾腾的美禄,而且这习惯还是不分种族性别的呢,只按个人喜好冲泡美禄kaw-kaw或kosong!就算来到21世纪,专用美禄车还经常游走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免费派送美禄冰饮;有时候在吉隆坡金三角区域,比如Lot 10门前看见美禄车,我还是会挨过去要一杯美禄呢,嘻嘻!这就是蔡澜说的Comfort Food,事实上它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食品,不分贵贱。

少不了梳打饼

我的旅朋友之一Tom说过,几十年以来美禄公司依然是以品质第一为优先,包装熟成的美禄饮品在出货前都得先由专业“品质师”检验尝试之后才能出荷,每一包美禄饮品都可说是精品呢!因此,许多人会带着美禄一起出国,那可真是最理想的旅伴喔!

当然,外国人可能更倾向于可可饮料,比如阿华田之类的;而美禄在大马人心里,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既然带了美禄,行李箱里也不能少了梳打饼!

悄悄告诉你,对我而言,个别包装的梳打饼与美禄是绝配,没有之一。

在西藏的16天越野车旅程中,Adeline是专门负责把梳打饼与美禄带进带出的专业管家。她很认真叻,每一天在早餐桌旁总是会殷殷询问大家:要美禄吗?要梳打饼吗?与此同时,她还会为司机导游们准备一份试饮试吃,好贴心吧?!

要特别一提的是,在运行过程中饼干难免易碎,但神奇的是,Adeline却总是为我们端出完整无损的梳打饼!嘿,我常在猜想,她究竟是带了多少美禄与梳打饼呢?

世界大不同,各个国家与民族生活习俗也相对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这更会直接地反映在饮食文化特征上,难怪人家常说,出门在外若超过7天,就会开始在异乡找寻自己熟悉的菜馆、米饭、煎鸡蛋等等等。这时,美禄与梳打饼就可以派上用场喽……啊,都是思乡味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