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不切实际的华丽骗局?
共享经济争议

共享商业、共享消费、“零工”及“免费”的共享时代,是许多人的理想,却也存在根本的分歧,引起两极化的争议。

互联网时代促使分享模式成为21世纪的商业与消费新趋势,优步和Airbnb光鲜亮丽的成功表象想,掀起一股效仿和追随热潮,但这种创造互利共生的乌托邦,在追捧的同时也引起“不切实际”的争议,甚至被批为“虚伪”和“华丽骗局”。



分享经济能否颠覆、取代资本主义,是一场无休止的争议,这一场“革命”的好坏成败,关键在于能否人性。

日本“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三浦展(Miura Atsushi)所论述的第四消费社会,固然是许多人梦想的美好世界,但资本主义根深蒂固的社会,人性人心复杂的世界,始终被视为“小众理想”,难成大众主流,有者甚至对共享嗤之以鼻,以“虚伪”驳斥共享主义,并狠批各种“分享模式”实则是以理想名堂行掠夺之事,是一场华丽骗局。

另一社会主义支持者理查(Richard Swift)在《SOS Alternatives to Capitalism》一书中提出,以利润为导向的资本主义,随着一次次的金融危机而出现革命的契机,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及深层生态学,都是现有的可能替代方案选项。

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JustPark总执行长亚历克斯史戴芬尼(Alex Stephany)在《共享经济时代》一书中,以实际个案、亲身采访、发展脉络、宏观和微观角度描绘共享经济,断言“物联网的强大力量,将使共享经济成为颠覆传统商业模式、21世纪最具支配力量的新经济模式”。



未来学大师兼著名经济学家、《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中进一步预测,资本主义体制已经力不从心,21世纪下半叶能否在在经济体制中保持主导地位已是极不确定,到2050年,协同共享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主导型的经济体制。

颠覆资本主义矛盾

里夫金的逻辑是,分享经济能“革掉”资本主义的命,因为在新技术的作用下,边际成本为零,出现了免费商品(服务),在惠及广大民众的同时,颠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所有人都能以零边际成本,分享自身的资讯、娱乐、绿色能源、3D列印商品和网络课程,甚至能分享汽车、房子、工具和衣物。

届时群众募资取代银行贷款,线上课程取代正规教育,取用胜过拥有,合作凌驾竞争,分享彻底取代交易,一向用来衡量经济表现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也因此不断降低,既有的市场经济规则与典范,将全面被颠覆,人们将不再花费太多精力追求金钱利益,而能更专注如何创造高品质的分享价值,也不再沉迷于拥有物品,而是互惠与共享,最大效益是减少剥削地球资源,更努力维持生态永续。

21世纪幸福大趋势

三浦展经30年观察而提出“第四消费时代”,认为共享经济是21世纪的幸福大趋势。

三浦展所谓的第四代消费,指的是“一个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然产生联系的社会”,强调“想在第四消费社会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思维”。

在共享经济时代,供需市场不再是单纯的购买商品,满足自我的利己消费者,消费行为成为寻找自我、思考生命意义的媒介;人们不再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和效益最大化,而是享受简约生活;不再终日奔波、蜗居在大都市,而是重新发现地方特色和自然力量;不再拼命工作赚钱,为了名利汲汲营营,而是为了帮助他人,共享快乐。

简言之——告别购物使人幸福的时代,人们开始迎接共享社会。

踏入第四消费时代

他认为,随着资讯发达,加上多次大地震的洗礼,日本人改变过去数十年追求物质和个人享乐的消费模式,踏入第四消费时代,以共享幸福作为消费的核心理念。这不是美好的乌托邦,而这个被反对者视为“不切实际梦想”的新经济革命,并非美丽的乌托邦,而是正在新世代之间悄悄成形,努力播种一片田,比如从2011年“311大地震”后,日本国民有感私有物质无法满足生活,不买不必须、不急用的东西,能租借就租借,能共享就共享。

随着共享、租借、循环使用等消费模式流行,自然形成一种追求简约生活的意识,而在环保、简约意识下,人们进一步回归传统,例如以竹帘、洒水取代冷气极为家居降温,并且从崇尚欧美、向往都市,到舍弃城市生活,回归自然,最好的例子就是Muji和Uniqlo等企业,不是销售让人炫耀自夸的高档消费品,而是以低廉价格满足生活必须的商品和服务,这些企业也不时举办回收旧衣物到发展中国家等活动,满足消费者的利他意识。

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主要有5大趋势:

●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从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

●从私有主义到分享主义

●从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休闲

●从崇尚欧美、向往都市到在地化意识

●对人更为重视

三浦展对日本消费模式转变的观察和分析,放诸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会因各地独特环境而有些偏差,但大致可以应用。在香港,以互联网作为商品销售平台日渐普及,尤其一些简约轻巧的手工制品,成为新世代的流行,也是第四消费时代的一些体现。

他在报告中指出,日本消费时代从注重国家(1912年至1941年)、注重家庭(1945年至1974年)、注重个人(1974年至2004年),到最新的注重社会(2005年至2035年),而第五消费时代或将在2035年至2064年时来临。

换汤不换药?

尽管有许多论述支撑共享模式,但也有不少相关的评析认为,“分享主义将瓦解资本主义”的论调过于武断和自信,而共享主义实际上只是“改造的资本主义”。

科技、政治与经济评论家汤姆史利(Tom Slee)在《分享经济的华丽骗局》(What’s Yours is Mine)一书中,明确点出“分享经济”的矛盾在于,“分享”应被视为一种非商业性的社会互动,而“经济”指的却是市场买卖——处于利己的金钱交易,以换取物品或服务,从中便可窥知吊诡之处,无论是“共享经济”、“零工经济”、“协同消费”或“随选经济”,其实都是换汤不换药。

汤姆进一步批评,鼓吹共享主义者,期望以共享经营利益为愿景,但太多具有野心的跨国公司,利用庞大资金挑战成规,并以新科技使得劳动力汰旧换新,让“我的就是你的”慷慨思维,反成了“你的就是我的”自利思维。

分享经济是一种理想,也受到许多倡导科技改革年轻族群的拥戴,但更多的是以这些理想打造庞大的私人财富,腐蚀真实的社会,鼓励更多名目的消费主义。摒除共享经济中常令人诟病的交易保障和安全问题,单单从贡献给经济的根本概念来看,在温馨的行销宣传策略之下,共享经济中的生产者,背后往往是被企业的资本主义黑手所操控,而且更不受管制。

优步迄今争议不断

《华尔街日报》曾对此评论分析,分享经济模式除了几家耳熟能详的大公司外,几乎少有几家平台真正赚到钱,而优步迄今一直是争议不断,各国抗议示威群众陆续走上街头,在我国更引起传统德士司机群体抗议,甚至诉诸暴力。

著名科技创投家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也曾说“软体正在吃掉这个世界”,快速变革的网络新行为恩华,导致市场急剧变迁,汤姆对于共享模式的批判虽然颠覆了永续及平等推崇者的论调,但其他目的并非要人怀有戒心或全盘否定,而是关注中饱私囊的企业本身,如何扭曲分享经济的理想,提醒人们不要被理想淹没理智,以为自己能够掌主导权,却不知无形中坠入一场华丽的骗局。

另外也有评析指“共享经济是资本主义酒醉后的梦话”,用不切实际的论述,为未来描绘动人色彩,但绝大多数是抵不住残酷现实的例子。

报道:陈绛雪

报道:陈绛雪

反应

 

副刊

资讯科技
加速共享最大推手

21世纪,我们迎接共享时代——共享经济,共享空间,共享价值,共享消费。

日本“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三浦展经30年观察而笃定,“共享”是第四代的经济模式,破解资本主义困局的出口,也是21世纪幸福的大趋势。



百物价格腾涨,生活成本上升,产业售价与租金高企,就业机会缩减,雇佣模式改变,收支差距扩大……所有的一切,都间接促成甚至加速共享时代的到来,资讯科技的飞腾则是最大推手。

打从资讯科技和网络出现在生活里,就已开启“共享”时代的序页。

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打破地域疆界,共享全球资讯;推特、面子书等社交媒体,打开沟通平台,从共享资讯到分享生活。

优管(Youtube)和网络视频,让人们随时随地免费上下载音乐、影视、直播、拍摄及分享生活片段和娱乐活动。

“共享”只是进一步深入到衣、食、住、行、工作空间和经济市场,无一不能共享的阶段。



商业模式百花齐放

互联网与资讯科技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在免费享受音乐、新闻和游戏之后,其他商品和服务也将踏上免费一途。当传统的市场规则不再可循,逐渐蹿起的“共享”概念将取代现有的生活和供需市场模式,未来的工业、工作与生活,可能出现惊人的全新样貌,进入全新的时代。

简言之——新科技思维的成长,连带让创新的商业模式百花齐放,而共享的初衷就是为了善用闲置资源,给予需要的使用者,让双方能各取所需。

所以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是共享的时代,称霸了逾百年的经济体系和社会机制,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世界将掀起一场全新的革命。

共享主义弥补人际裂痕

Peerby创办人韦德柏(Daan Weddepohl)原是软体工程师,一场火灾让他失去所有,在朋友、邻居甚至陌生人出借家具和工具后重回生活轨道,在重建的过程中发现每个人家中都有许多使用率极低的闲置物品,也看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潜能,因此创办“Peerby”共享资源平台,倡导“可以借,为什么要买”概念,成为荷兰最具规模的共享平台新创企业之一,并拓展到欧洲二十多个城市。

其实,共享一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却被强调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所掩盖,遗落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像Peerby这样的借物与分享,还有流行于欧洲的共用空间,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共享”这样的改变产生之前,就已经是乡村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Peerby,只是其中一个利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将分享带入现代城市人的生活里,让人们在分享同时,也增进人际联结。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淡漠,利益至上,恶性竞争,是金钱挂帅的资本主义所造成的恶果,那共享主义或许是弥补裂痕甚至是迷途折返的回头路。

关于共享,虽然一直存在许多疑问和争议,但却无阻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全球各地已在推行、实践、拓展各种“共享”行为,并且迅速带动和影响从个人到社会各个层面。共享究竟是脱离现实的梦想还是终会实现的理想,不论是支持者或反对者,都没有一个定论,也无法定论。

信任是成败关键

Peerby发言人丹德斯佩克(Hugo van der Spek)点出了“共享”成败的关键重点——信任,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有人们对平台和企业的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信任是21世纪的新型货币”之说。

“许多共享平台的初衷皆很正面,但却没有办法阻止科技发展,新形态的商业模式也会不断产生,共享平台必须与现有的机制和体系和谐共存,甚至合作,而非对抗,努力找到新创公司、传统产业、政府、人民都能从中获利的平衡点。”

共享看似创新,本质其实很原始,每次交易都在储值彼此的信任与关系,当传统中介交易优势被资讯透明的网络发展所取代,其单向、讯息不对等的高成本买卖关系,将会把现阶段的消费主力,即千禧世代推向共享共治时代。

【人和社区才是新经济典范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正在建构一个协力合作的经济体系,证明共享概念的时代已经来到。】

热潮在全球各地拓展……

夹着互联网的强大,共享时代来势汹汹,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的新世代是生力军。尼尔森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调查报告指出,有68%的全球受访者愿意分享资产并从中获利,66%愿意使用、租赁共享产品或服务;亚太地区更有高达78%受访者愿意分享资产,81%愿意使用共享服务。

80后至00后,即X世代到最新的Z世代,是共享时代的主要参与者,亚太地区有49%的新世代愿意参与共享领域。美国高盛银行的调查报告则指出,第一代的数位原生族群,习惯透过网络看世界的千禧世代,可支配财富和经济情况不如上一代,因而改变了消费价值观,重视使用权而是拥有权,打破上一代必须拥有的年,促成共享模式成为新世代的生活特色。

共享办公室(Coworking)、沙发旅行(Coach Surfing)、时间银行(Time Bank)等等,分享时间、空间和技能,形成宛如合作般的生活方式,反映出共享模式也已成为全球不可避免的趋势。透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和陌生人产生新的社区关系,形成新的互惠人际关系,宛如亲朋好友一起共享。

年产值逾150亿美元

“共享”已不只是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从Peerby到Airbnb和优步,共享热潮有增无减,持续在全球各地拓展,市价屡创新高,投入共享领域的新兴创业者,也以这些成功的案例为目标,纷纷朝共享之路出发。

有关共享模式的调查指出,众多的共享平台正蓬勃发展,年产值已超过150亿美元(约660亿令吉)!

当共享经济掀起“万物皆可租”及至“万物皆免费”的全面革命:

●创业家面对竞争激烈的平台红海;

●企业面对即将吞没现有产业的网络市集;

●投资人面对可能颠覆创投基金的募资潮流;

●政府面对社群媒体的游说大军。

每个人都能创业

由数十亿人共同打造的互信网络,让充满人性与体验的社区,逐渐取代了过去的大品牌,让人们在想要的时候,就能从共享平台取得想要的东西——只管用车,不管成本、维修、保险与缴税;只管接待,不管信用评等,利率还比银行更好;甚至每个人都能成为出租者,变身创业家。

鼓吹及支持“共享模式”的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评析共享对于个人、产业、社会的影响,将早已实践于生活中的共享模式,放大到人人可看到、显著的、具体的模式:

●当人们不必花钱购买那些可以按使用付费的商品,可支配收入将提高,也多了更多空间,手中闲置的资产也成为可利用的收入来源,甚至成为比正职更有利可图的好生意。

●共享资源所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试图让传统商业的中介逐渐消失,比如租房租车中介、广告代理、人力介绍所等等,让企业重新寻找符合消费市场要求的获利模式。

●如果世界上50%的车都在行驶,车辆就能减少92%!

●如果乡镇推出“共享冰箱”,A户的浪费就能成为B户珍贵的一餐。

●透过共享资产,或有望解决浪费和分配不均以及污染问题等社会问题。

以此而言,“共享”是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理想世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