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为什么不带便当?

书名

:《便当俱乐部》



作者

:张丽珠、李军这是外食年代。不少人和家里的厨房和餐桌疏于互动,更多人一提外头哪里有好吃好喝,便兴奋讨论,甚至争论。年前,槟州博物馆办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古董碗盏(现代人称的便当盒)展览。碗盏的主人是一名本地印裔古董收藏家。他把从全世界收集来的碗盏,串起整个亚洲人百年前的米饭香和家庭脉络,站在这些碗盏前,我感动得想哭。好朋友李军最积极,她立马邀约:“走,我们去记录身边人的便当生活”。二话不说,我们很快行动。

是的,我们几乎忘了,也不过是二三十年前,便当和人们的生活如此密切。摸黑出门干活的劳工,人人手上都提着饭盒。上学、上班或郊游,大家也常带便当,开饭时间到了,打开它,便痛快的吃饭挟菜喝汤。 

便当盒里,装的是家里弄的饭菜。那是物质不丰裕,人们生活选择不多,很多事情都得自己亲力亲为,生活简单,社会不复杂的年代。

外食常和味美切断关系



打开家门,外面的通膨如此高企、物价如此飚升、交通如此拥挤、外食常和味美切断关系。该逆来顺受吗?自带便当,是解决法之一。 

对啊,为什么不带便当?现实生活中,快乐是那么缺少,烦躁是那么繁杂。谨以此书,献给越活越感觉生活无味,越吃越觉得啥都不好吃的你。试试做便当吧,它可能会带来改变。

反应

 

副刊

本地新书/《婆罗洲森林中的奇迹》

《婆罗洲森林中的奇迹》 (Miracle Zonein The Jungles of Borneo)

作者:黑博尔隆尼 谢利多纳(By Ronny Heyboer & Donald Sheley)



翻译:陈康胜

出版社:文桥传播中心

“我在稠密的森林矮树丛中爬行,要越过一条小溪才能回到我的村里。

我看到一个白人在山顶流下的清澈水中冲凉。他向我伸手。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我信得过他;他也许不一样,甚至会照顾我……” 



从那时刻起,这位婆罗洲森林里6岁达雅小孩以斯拉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他被带回那位白人的家,在那里得着爱、医药照顾和良好的食物与教育。更重要的是,他认识了上帝,得着永恒的盼望。

黑博尔隆尼很幽默地写下了他的生活和事工。

森林中建村庄和学校 

黑博尔隆尼早期在澳洲与荷兰生活。之后上帝呼召他和夫人凯儿到婆罗洲森林里向部落的居民分享耶稣基督的爱和救恩。上帝给他的使命,是要在森林深处建立一个可容纳1000名贫困孩童的村庄和一所2000名学童的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他越加学习信靠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