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为什么粗话说多了会变笨?

我独自在茶餐室吃饭时座满,两位皮肤黝黑的中年大叔过来搭台,我点头微笑。之后,他们的高谈阔论我逼不得已听得一清二楚,他们是啰里司机。

胡子大叔说粤语:“你重咁L忙,你个仔唔系帮紧你咩?”



白头大叔答:“系啦,不过我个仔揸车揸到L咁!”

各位读者,你们都是读过书的马来西亚知识分子,应该很清楚L是什么,不必我多说。

我真的好像接话,“很L忙”是怎样的状态?每半小时上一次厕所,抑或他有24个情人?又请问你儿子开车为什么会像L呢?是说轮胎早上硬了一下之后就漏气吗?还是说不知道为什么水箱一直会漏水?抑或他开车总是前后前后前后的走?难道他每次经过隧道口就忍不住要穿过去?究竟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的儿子开起车来会像阳具?!我始终没有问出口,怕被打成L样。

L像英语的F一样多功能。首先,它是万用的语助词,有强烈的强调作用,很L厉害;再者,它可以用来形容世上一切事物,变化多到L酱。它也可以用在问句,咩L?L太好用,但问题来了,粗话用多了会便笨。

智商(IQ)一般上检测几个领域:数理、推理、词汇、记忆、常识等等,针对语言词汇那一块来谈谈。思考离不开语言,大多人想东西时会在脑子里说话。当你想要解决问题,能够精准地定义它,才方便找寻相应的答案。L字太好用,用多了脑筋会变得懒惰,L取代了所有形容词,再难准确思考。



举个例子,顾客”不满“,是否因我方提案忽略了“提升效率”的需求?所以,应对方式便是提升效率以使顾客满意。粗口说多了,脑里的声音可能就变成:“顾客LCLY”,然后负面情绪堵住脑血管,不会有接下来的“因为所以”。就算有,可能是这样的:“因为他天生这幅L样,所以我不L理他,一定会找L到下一个。”

宣泄情感 拉近距离

其实我不排斥粗话。过去我的确有语言洁癖,觉得说粗话不该,是没有修养的表现,破坏个人形象。后来想法有变,觉得语言是工具,无所谓好坏。况且粗话也有其用途,可直接宣泄情感之余,和某些人谈话加点“调味料”可增添乐趣,瞬间拉近彼此距离。关键在于你的语言工具箱里是不是只剩下L?如果没有长期吸收和使用其他词汇,而过度依赖L来表达所有事物,精准思考的能力会下降,IQ能不滑落吗?能解决的问题和应付的场面就大大受限了。

此外,词汇不精准也无助于沟通。你想想,白头大叔去跟儿子说他开车像L,儿子听了,一来心里不快,二来也不明白究竟有什么不对,那要怎么改进呢?不过我猜虎父无犬子,儿子会反驳:“老豆,你不要讲L话可以吗?”

反应

 

灼见

当教育机构参与拍剧/周若鹏

就这天,寰宇电视的连续剧《青春,你好!》启播,这名字不知谁取的,不知和导演陈胜吉有关与否。我总不容易从他的作品名称直接联想内容。 其实《青春》并非阳光明媚,它还挖掘家庭两代鸿沟、不正当交易、自杀、性爱短片等黑暗主题。

在拍摄现场和导演互动的机会不多,倒是在工余有机会闲聊几句,方略知其才学。

我本以为陈胜吉故弄玄虚,现在我认为他是信任观众,信任我们能够思考,能消化有深度的故事,能接受转折所带来的惊喜,叙事不必粗暴直白。

首映礼上总监制李治成说陈导是本地少有能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电影人,诚然。

幕后故事十分丰富

导演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作品不是靠他一人完成的。在开拍以前,总要有人说服寰宇挑战大马的尺度,要让投资方信任剧组能在尺度内拿捏得恰好到处。至于拍摄团队有多敬业乐业,影视业如何推动经济活动,我之前谈过了就不再赘述。

从观众角度来看,一部戏就只是一部戏,娱乐罢了;我有幸一窥幕后,幕后的故事也十分丰富。娱乐媒体如常聚焦演员和拍摄花絮,我倒觉得制作公司韩新影像值得多着墨。

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拍剧是日常,而韩新影像背后是大同韩新学院,那是办教育的,怎么去投资拍戏呢?这个问题,也有资深教育界前辈问过韩新陈院长:“怎么去做这不赚钱的事?”这绝对是善意提醒,请万勿把教育当慈善,学院必须赚钱才能营运。

韩新向来以广电科系见称,我觉得韩新成立一家与业界接轨的公司,此举十分可取。通过制作公司接受顾客委托制作各类影视作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本身的艺人,为学生铺路,像主演《青春》的谢烘霖就是韩新学生。

投资拍摄连续剧尽管不赚钱,但从行销层面上来说赚了口碑(《青春,你好!》真的是好戏),提升品牌印象,让家长学生都对学院更具信心。一个项目当下赚不了钱,不代表所做的事没有价值,未来若更多人加入韩新,培养出更多人才,便是本地影视业之福。比如说,原来陈胜吉导演也是韩新的杰出校友。

我希望寰宇、韩新都能多做像《青春,你好!》这样的尝试,既富娱乐性又不乏社会关怀,信任观众能够欣赏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请你去看《青春,你好!》,有人看,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就是莫大鼓励,让大家走得更远。(第一集有我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