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人生莫追求精彩

精彩人生也许是别人看得见的丰盛多姿,但我更愿意感受到生命中深刻的灵动。(摄影:香港黄勤带)

学院里的外籍老师们,虽共用办公室,但平常各自教课,很少碰面。一日同事见我,眼前一亮,大呼:“哗,你今天终于穿上色彩了!”似乎我令她眼前一亮。原来在她印象中,我经常一身灰黑暗沉色调,从未见我穿红戴绿。当然,这只是我们太少见面而造成的错觉罢了。

朋友没到过中国,问我中国人平常穿着怎么样?宁波是相对富裕的城市,街上或商场里所见的年轻人、中年人,一般穿着都光鲜整齐,电视剧或节目上更是呈现一片华丽。只是我就嫌缺少了一点个人风格。所以某次我一身过季兼褪色的棕褐色百搭衣裙出席讲座,主持人就“夸”我“有特色”!



最近去了一趟上海,在高岛屋百货公司被售货女郎从头到脚打量我的行头,颇有感触,心想我是否该为自己穿得不够光鲜而道歉。原来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高档商场,就是用眼睛论价值的场所,常会令人自卑惭愧。但是,“身光颈靓”会令我不太自在,我喜欢摸索自己的特色,或者恁感觉穿衣,这是生性使然。

多年前,曾听在学院念书的朋友说,如果财力有限,应该先买贵车,打扮光鲜,名牌装身,不必用钱装璜住所。因为车子和衣服能够开着和穿着出门,被人看见,至于住所怎么样,别人看不到。

看重外表风光

一些人对于如何令外表和生活看起来风光超群,学习得很快,也很用心。社会一般也认为,如果年纪轻轻就已经摸得懂这些事,可说已成功了一半。

只是,近来听到人们说“人生要活得精彩”,我会有过敏反应。听人们说起谁家的孩子“很出色”,也会替那孩子担忧。追求精彩与杰出自然没有错,但却必须慎重。我的人生,曾经自以为精彩而沾沾自喜,也曾经被叽苍白而抑郁自怜。现在,我深入地自省,觉得那决定我该自喜或自怜的,多是社会的眼光,而非我自己的心灵感受。



中国的年轻人似乎流行投资开品味商铺,有时喝着咖啡,会有几个30来岁开着大车的男女进来,用手机拍摄店内环境,对室内装潢打量一番,停留个3、5分钟即离去。这里许多特色英国茶馆、北欧烘焙店,装潢都讲究胜人一筹,有些墙上摆满只有封面的假书,有些吊满幻彩灯饰,有些复古华丽,使出各种新颖吸睛大法,为求吸收顾客,超越隔壁,唯店员一脸冷漠,老闆在一旁踱来踱去盘算着提高盈利,客人则是各自滑手机或聚一堆玩扑克牌,总觉得气氛奉欠。这些商铺有些经营大半年后,赚钱不多,就出售转让。

另外,商场里做婚庆策划、卖婚戒的店越开越有气派,都抓准了人们要追求精彩的心态,务必追求视觉上令人艳羡的效果。

成绩单由谁打分

这倒不是说人生不该有所追求,一生平平淡淡才好。却真心觉得,要精彩出色,无非就是交出人生成绩单,期待拿高分,但,这成绩单最终由谁来打分,评分标准如何,自己的人生,该用别人的眼睛来看价值,还是用自己的心去真实感受,最好还是自己说了算。

高玉梅

反应

 

商余

很治愈的事/高玉梅

公寓同楼层住了个三十来岁的女子,白晳圆润,独居,养了一只贵妇狗,似乎没工作。

她声音娇嗲,会跟陌生邻居热情搭讪,与本地人的拘谨冷淡不一样。一次在电梯里偶遇她要下楼蹓狗,她主动说,养宠物狗很好,每次小狗围着她转,跳上她的腿,就很开心,“感觉很治愈”。

我没养过宠物,并不真正明白她说的养宠物“很治愈”是什么。

近日浏览的网站给我推送了流浪狗被拯救的视频,看到那些可能受惊吓甚至曾被虐待的小狗,有些皮毛脏臭且染病,被好心人收养了,然后也得到悉心医治,被喂食有营养的食物,数月后,原来脏兮兮也很胆怯怕生的流浪狗竟然华丽转身,恢复了健康活泼,也再次相信人类,幸福洋溢。

痛楚藏内心深处

一连看了几个类似的视频,饶有兴趣之余,感觉的确也很治愈。

想起幼年时,雖然妈妈姐姐并非不爱护我,但是每次惹妈妈生气会被体罚,记忆都还鲜明。跟姐姐们玩,我的言行不时也会被嘲笑和打压。

跟那些欢乐在一起的记忆相比,这些受伤、受委屈的小事似乎印象更为深记得。雖然现在我并不会真的对家人怀恨,但相信当年那幼小的身心已经把那些模糊的创伤痛楚藏到了心的深处。

感觉遭同事欺凌

有趣的是,工作几十年了,也到了退休年龄,却发现,有些隐蔽许久的创伤,有时仍会通过工作上与一些女性主管的接触而突然被激活,似乎这副身心对这现在职场里与我没血缘关系的“妈妈”、“姐姐”们,会格外的敏感多疑,比如会觉得她们随时会找我麻烦,找机会对我实施或明或暗的欺凌打压。

实际上,我与她们可能真有矛盾,也可能大部分是我自己的想象。可确定的是,那些已结痂的伤口,那些平日感受不到的痛,此时非常的热辣滚烫,甚至快要开裂,沁出血丝。

一天早上梦醒,强烈的焦虑和压迫感又来袭,我感觉到心脏在收缩,胸腔有点颤抖;这时,脑海中却浮现起视频里看过的流浪狗。

多年前在伦敦工作时,曾经历更严重的焦虑,因而去做了多次心理咨询。

职业反映内心渴望

记得第一次与六十多岁的英国咨询医师见面,她先问了我的职业。当时我的工作是援助移民到英国后遭受家暴的华裔女性。

她对我说,我们所选择的职业,往往反映了我们内心渴望能获得的对待。我当年选择了助人的工作,可能表示自己潜意识里其实渴望被帮助。

后来,接触到了心理咨询里的“负伤疗愈者”(wounded healer)一词,有种恍然明白的感觉。投入去治愈别人的人,自己往往也在通过治愈这个行为,疗愈着自己的创伤。

我又想,有时我们看不惯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若以此类推,这可能也意味着那人是在委婉表达了其实自己也渴望有人来对其人生给予一些温馨的提醒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