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他者眼中的华人移民

内容大纲

已故著名哈佛历史学教授孔飞力,在其学术生涯的晚期,尝试挑战更为艰巨的议题,从原来研究晚明历史的范畴,投向探讨全球华人的流动脉络。对孔教授而言,若要了解华人在当今世界的实际处境,甚至如果想要更为准确地把握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动向,就有必要将华人尤其在过去一两百年间,向全世界迁移的部分,纳入考量。



类似的主张,提醒了读者,尤其是到了晚清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其实跟华人陆续向世界各地迁徙的动向,互有关联,密不可分。本书辅以翔实的佐证,对于华人迁移世界各地的整体状况,有着相当清晰的概述,有助于读者从更为恢弘的角度,重新审视华人以及现今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定位。

书名:《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作者:孔飞力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拼凑历史长河中华人定位的全貌

研究近当代中国历史之所以困难重重,除了因为需要处理浩如烟海的庞大文献资料以外,更为关键的是,就连要如何界定近当代中国历史所涵盖的范围,其实已经难以论说清楚。问题在于,尤其是随着清皇朝的衰落,大批的中国人开始涌向世界各地寻求生计。这一大批离乡背井的中国人,尽管不少人最终选择在新环境落地生根,但绝大部分人仍然心系祖国,甚至跟自己的家乡宗亲,仍保持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例如汇款回乡支撑起贫苦家乡经济发展,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局势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若要更为客观地看待近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就不能够仅仅以中国国家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否则就容易出现削足适履的情况。

迁徙流窜不断重复上演



对此,我在该次的分享会上特别提到:“在书本的导论部分,作者就已经提醒了读者,历来中国作为庞大的帝国,皇朝管辖的范围非常庞大。如果遇上灾害或战争等情况,自然就会出现大量人口向其他地区迁徙流窜的情况。这种状况,一直不断地在中国的国界范围内重复上演,只是没有获得人们足够的关注。随着,清皇朝的衰落,人口向外迁徙的情况,只是浮上的台面,教世人不得不加以注视,事实上类似的行为,由来已久。”

讲者介绍:

黄麒达
吴小保

华工的悲惨经历

当然,有关华人向世界各地迁徙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人在逆境中挣扎求存的写照。有关上述承载着痛苦经验的情况,大概就是一般人对于华人选择向世界各地迁徙的认知,当中蒙上了一层苦难的阴影。有关华人在世界各地挣扎求存的经历,教人最为深刻部分,莫过于当时不少的华工,承担起高危工作的岗位。

吴小保对此补充道:“书中提到,原来在秘鲁有不少的岛屿,常年累积了厚厚的海鸟粪便。这些粪便可以用来充当种植园的肥料,但由于采集这些粪便是在太过难受,所以即便出再高的工资,当地人也不愿前往工作。结果,这些工作就由从远方而来的华工群体负责。尽管如此,华工刻苦形象,也让当地人解读为过来抢饭碗的外来人。”

与新环境融入程度仍有隔阂

华人向世界各地迁徙的经历,自然掺杂了不少充满血泪的悲惨部分。不过,作者在书中各处不忘提醒读者,华人群体即便时至今日,尽管落地他国已经到了第三第四代,但跟新环境的融入程度,仍然有明显的隔阂。不少华人即便移居他方,但仍然选择跟同样的群体交往,这一来固然表现出华人具高度向心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华人难以完全适应新文化的面向。这是一本来不及作出完整叙述的著作,然而,作者指出了华人如何自我形塑自身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华人自身的社会地位,值得每一个关注华人议题的读者,认真对待。

衣鱼辞典

◆华人社团的组织形态主要可分为4大类(这4种类型的社团组织时常也会形成相互结合或出现相互重叠的状况):华人亲缘是华人文化模板的主色调,主要包括地缘纽带(可以从同省、同县、同镇到同村,以方言相区分);血缘纽带(可以是真正的,也可能是想象的);神缘纽带(信奉某一共同的神灵);以及兄弟会(类似于“私会党”)。

◆海外华人社团的领导职务之间经常是相互交叉的,即一个人可能同时在好几个不同社团都担任领导职务,因而也就看得出此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拥有的不同亲缘关系。

◆对于海外华人社会而言,“帮”字指的是来自同一县、同一省、持同一方言的一群人,正如“助”字是传统的同胞情谊的象征,即远离家乡的同乡们理应守望相助。在大移民时代开始之前,在诸如马六甲、巴达维亚殖民地的华人社会中,已经有某一方言群体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而该方言群体中的商界首领人物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华人社会的领袖人物。

◆“三邑”指广东南海、番禺、顺德三县;“四邑”指广东的新会、开平、台山、恩平四县。

延伸阅读

◆《剑桥东南亚史》

作者:尼古拉斯塔林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简介:叙述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大部头著作。除了介绍东南亚各国的历史背景以外,此书内容还涵盖了政、经、以及文化特色各方面,是理解东南亚历史以及社会发展动态,不可绕过的经典著作。

◆《我们是谁?中英博弈与马来西亚华人身分认同》

作者:甘德政

出版: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

简介:以我国华人为探究个案,具体挖掘华人身分认同如何逐步形成,具备哪些面向,并最终基本定型为现今的形态。此书结合不少前沿学说之观点,对华人认同的形成过程,多有批判的见解,促使读者反思华人自我定位的各种问题与局限。

反应

 

副刊

《亲亲》亲子生活手札

朋友问:《亲亲》这本书,谈的是“亲子教养”吗?呃……说得贴切一些,它更像是一册“生活手札”。原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静默的观察,都逐一被我化成颗颗文字,悄悄记下了。

大家可曾留意,身边的孩子最常被这么训了:“哎唷,怎么你那么不听话?” 当了妈妈后,我自己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竟然也是这样:“哎唷,怎么你那么不听话?” 所幸觉悟得早:“奇怪,为什么小孩一定要 ‘听话’ 呢?难道,不 ‘听话’ 的小孩一定是坏小孩吗?”而,如果大人愿意稍微放下身段,俯下身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态度与思维,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会不会发现更多的惊喜呢?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直接把上一辈所套牢在他们身上的教育系统,重新回装到孩子身上。他们或许忘了,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不是吗?亲子教育 —— 被教育的往往不是孩子,是大人本身吧?都说了:“要把孩子教好,先把自己教好”。 

如果,孩子们被释放的好奇心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与距离,那身为父母的我们何不携手和他们在现实与幻想中一起翱翔呢?在教养这条路上,我乐于继续当个孜孜不倦的学生,继续和孩子寻幽探秘。从他们的观景窗看人看事,一切变得更迷人了呢!你,你也试试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