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别让色情毁了性!

近日,美国知名媒体《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让色情网站编辑告诉你色情是怎么回事”!作者供职于一家提供色情内容的部落格。

他在文中指出:第一,数据显示,人们花在某知名色情网站的平均时间不过10分钟。他们往往只是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类型的内容,一看完就下线了。第二,人们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性偏好。



作者以自己为例,由于工作原因,他长时间接触以知名卡通人物为主角的色情内容,却从来不曾产生兴趣,因为他就是不喜欢这一类型。因此,作者并不认为一些极端变态的色情内容会改变一个人的性偏好,从而对他/她的生活(尤其是性生活)产生负面的、破坏性的影响。

孰料,接下来作者又承认:色情内容确实对年轻人的性幻想和性意识施加了负面影响。这不是自打耳光吗?先是言之凿凿声称,人们的性偏好不会因色情网站而改变,现又表示色情网站会给与年轻人负面的、不合格的性教育。虽然作者将此归罪于性教育的缺乏,尝试为色情文化开脱,但若将作者所持两个矛盾的观点结合起来,我们不难看到一副更加恐怖的图画:年轻人最容易受到色情网站的毒害。

会有人泥足深陷

当年轻人开始寻求性的知识和体验时,色情内容带给他们错误的观念和想象。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会固化在他们的心里。使得他们在一生之中,都会被引诱去接触某一类型的色情内容。此外,作者还忽略了另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即使人们花在色情网站的平均时间是10分钟,稍微有一点统计学知识的人都应该晓得,总会有一小部分人、或百分之五的人、或百分之一的人、或千分之一的人,花在色情网站上的时间会超过10分钟。诚然,泥足深陷者总是少数,但那毕竟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无独有偶,《纽约时报》也曾登载过一篇网络色情上瘾者的文章。这名上瘾者在11岁时接触到色情网站,之后越陷越深。大学时他每天沉迷色情电影,手淫一天多达14次。难道我们真的可躲在统计数据的后面,对这些受害者袖手旁观吗?更何况在那沉溺于色情网站的上瘾者中,总会有少数人会将极端的性幻想付诸行动,犯下令人发指的兽行。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色情大国日本,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失去了对性生活的兴趣。英国BBC中文网最近发布了一段新闻短片。片中有受访者认为:许多年轻人从色情网站那里得到性满足,加上缺乏自信等因素,他们无意尝试建立真实的性关系。日本的老龄化越发严重,年轻一代当中不愿意建立家庭、生儿育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如果连正常的性欲都没有了,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未来呢?讽刺的是,人们接触色情是为了性。结果色情不仅扭曲了性,也毁灭了性。

何谓正确健康性关系?

或许你会问:若我想了解正确与健康的性知识,应去哪里了解?性教育的课本吗?毕竟,我们需具备一定的男女生理知识,了解身体的性功能怎样运作。但是这些知识不应带领我们在性的世界里放纵与伤人害己。打个比方,医生学习人的身体结构是为了要救人;杀手学习人的身体结构,是为了要杀人。

要怎样才能享受到正确、健康、不被色情文化扭曲的性生活呢?我的看法是:

1.正确健康的性关系是夫妻之间的:这是在色情小说里读不到的,即使是所谓“纯情”类色情小说,也充斥着污秽混乱的淫行和奸情。

2.正确健康的性关系,是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委身的关系:这是在色情电影里看不到的。在那里,只看到凌辱和虐待。当中的男女角色,多是自私至极,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伤害别人或自己。

3.,正确健康的性关系,自然是热情、亲密和甜美的:“要喜悦你年轻时所娶的妻子。愿她的乳房时常使你满足,愿她的爱情常常使你恋慕。”这是来自圣经〈箴言书〉的描述,你能在色情网站中找到这样的描写吗?

最后,正确健康的性关系,是上帝为人所设立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和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来自〈创世记〉的第二章。当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以后,最先设立的就是夫妻和性关系,这是你在一般性教育的课本里读不到的。人若想要正确了解性,真正享受性的美好,就应当怀着敬畏造物之主的心,在《圣经》中寻找答案。别让色情毁了那美好的性。

小结
上色情网是嗜好还是罪?

色情网站所引的社会问题:未婚先孕、单亲妈妈、婚外情、离婚、性不道德……这和早些年出现的毒品一样,侵蚀着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日前某报章刊登一则骇人听闻的家庭悲剧:本地一个信托基金顾问,36岁的父亲,两年前起在不同时段,甚至每日3次性侵他那15岁的亲生女儿。他的632项奸虐乱伦等控状要从早念到晚。

这父亲何以这般淫乱泯灭人性?会跟色情网站毫无关系吗?

上色情网只是一种嗜好,还是一种罪?〈雅各书〉说:“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家,是一个社会国家里的基本单位,国庆到了,爱国,要先爱家,也要先爱人爱己。

王樾

反应

 

牧羊人

刻意留下一些

文:刘爱佩

弟弟住在沙巴时,一家5口生活只靠弟弟微博收入支撑,家人不时供应一些,减轻他生活上的压力。自从弟弟回天家后,留下妻子和3个尚在求学的孩子。每逢哥哥去沙巴都会带母亲过去探望他们,带些吃的喝的等需用品。大儿子中五毕业后,大家协助他离开乡区,在西马城里修读烘焙课程。希望他学有所成,日后能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圣经》<路得记>谈到两个妇女相依为命——拿俄米和路得。拿俄米是个丧子的老妇人,路得是她的媳妇。儿子去世后,这位媳妇坚持要伴随家婆,一心要照顾她,但是,路得只是一个穷寡妇,如何支撑贫困?接下来的日子,何去何从?

路得决定到麦田里捡麦穗过活。根据当时的律法规定,田地的主人不可收割所有庄稼,田里掉下的麦穗,要留下任由穷人捡拾,包括孤儿寡妇,这也是当时社会照顾贫困者的制度之一。因此,路得依循律法往田间去。她来到一个富有地主——波阿斯的田地里,希望能拾取工人收割打捆剩下的麦穗。

不可欺负或羞辱她

波阿斯听闻路得对婆婆的善,他了解路得的背景与寡妇的需要,不但答应让路得在自己的田地里自由拾取麦穗,甚至还吩咐仆人善待路得,不可欺负或羞辱她。同时还愿意供应她水和食物,也不忘叫仆人特地从捆绑的麦穗里抽出一些,任由她拾取。

“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路得记〉2章
15-16节)

波阿斯虽然是个有地位的大财主,但是没有夸耀自己的富裕,反而以恩慈善待穷人寡妇,他刻意留下一些的行动,是顾念穷人的需要,让穷人可以捡拾留下来的农作物度日。不仅如此,他还照顾路得的尊严,好叫路得能光明正大,丝毫不觉屈辱,轻松愉快捡拾田里麦穗。

波阿斯除了慷慨、慈爱,还展现大度。路得才能自由在麦田里走动,拾取足够的大麦,维持她与家婆的生活之需,更解决了生活困境。

智慧的行动

刻意留下一些,不仅是善意,也是智慧的行动。波阿斯遵行了当时的律法,尽的是本分,然而,他刻意留下一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怜爱,他叫路得不必往别人田里,安心在他的田里拾取麦穗。贫困寡妇因此得了安慰,她不必奔波往别的麦田拾取麦穗,生活就安稳多了。

你是否也曾为了帮助他人而刻意留下一些?我相信不讲奢华,不求档次的善行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祝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