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勇闯英巴克峡谷

树缝间看云海朝霞。

英巴克峡谷(Imbak Canyon)位于沙巴州的心脏地带,森林面积约3万公顷。它是沙巴保护森林之一,许多野生动物皆栖息于此,同时,也是前往观察沙巴生物多样性的最佳原始展示台!可惜的是,一路上奔驰,却与满载树桐的大卡车迎面相对无数次,我也注意到,在保育区的边界外面,大片林地正在被砍伐来种植油棕。

雨伴随大伙
林中跋山涉水



参与马来西亚自然学会摄影组一团13人的探险团,千里迢迢深入沙巴州内陆去勘探英巴克峡谷(Imbak Canyon)。我们从吉隆坡飞到山打根,占米奥玛率领4辆四轮驱动车迎接我们。他是沙巴基金局属下英巴克峡谷保育区的经理,也是一名活跃的学会会员。

从山打根出发,车子转入油棕园内的黄泥路上行驶,接着进入森林地带,一路上许许多多“山大王”(罗哩)载着小山一样高的大树桐与我们擦身而过。天气奇差,细雨绵绵,路面泥泞不堪,车子左滑右摆。正担心会否出事,车子忽然停了下来,原来前面的路段淹水,过不了,只好掉头往回走。雨下得更大了。

我们面对两个选择:等水退,或循另一条路进入峡谷。水何时退?没人知道;另一条路源自斗湖,距离山打根5小时车程。大家商量的结果,决定重回山打根过夜,次日再南下斗湖。

由于路途遥远,凌晨5点多便启程,接着在斗湖添满油后继续往英巴克峡谷挺进,车子拐入黄泥路,继续长征时,才知那是条山大王跑出来的路,4辆车被一辆严重超载而轮胎深陷泥沼的山大王挡着去路。

我跟团友下车视察,只见被挡在路另一边的山大王早已排成一条见首不见尾的长龙,估计最少也有70辆车,每辆都载着叠得高高的大树桐!幸亏只5分钟障碍便被移开了,我们继续前行。



过了卢阿松林业中心不久便是进入马寮盆地的路口。马寮盆地被誉为沙巴的迷失世界,也是个隶属沙巴基金局管辖的森林保育区。又再行驶了大约1小时,一过瓜木河,便来到英巴克路口。

一路见到许许多多满载树桐的山大王。

树倒挡路

从那儿深入森林心脏地带,个多小时后终于进入了英巴克峡谷保育区的范围,3辆满载树桐的大卡车迎面出来!我也注意到,就在保育区的边界外面,大片林地正在被砍伐来种植油棕。沙巴州的广袤森林,不知还能承受多少年如此广泛的摧残和蹂躏?

眼看就快到英巴克峡谷大本营了,刚松下那颗紧绷的心,谁知又被挡着去路——一棵大树倒了下来,不偏不倚地横过黄泥路。无计可施,唯有叫其中一个司机走去大本营求援。

个多小时后,司机连同几个助手带了把电锯出来,把拦路的树桐据断。那时已是晚上7点,天色已变得很昏暗。最后那段2公里多的路不好走,有好几处十分泥泞,全靠司机的高超驾驶技术才有惊无险地送到大本营。

营地设备十分简单,两间大房内各有10张帆布吊床,团员得帮忙煮晚餐。

9点半晚餐过后,我们和森林管理员讨论未来3天的跋山安排。占米奥玛这位英巴克峡谷保育区的经理,和我们一样,也是第一次到来这儿。他显然未曾和他的助手深入讨论我们的行程安排,许多事关重大的细节都似乎没考虑到。

我们将花两天时间跋涉到北山梁,途中及山梁上的营地附近都没有水源,那几个管理员如何能携带我们13个人加上他们本身所需的3天饮用水?还有帐篷、食物、烹饪用具等等呢?越想越担忧。

攀岩走壁的真功夫。

第3天 / 面对挑战

上午大伙忙碌了一阵后,跋山队终于在9点3刻启程了。部份团友决定留守大本营,其中一个身体不适,两个缺乏信心。我很矛盾,内心经过一翻激烈挣扎后决定面对挑战。既然已经过重重障碍来到这营地,难道还不能克服前面的困难?多数团友都有那个信心呀!

出发不久便面对第一个挑战:英巴克河拦着去路!河里大石嶙峋,水流湍急,管理员分开站在河里,先帮我们以接力方式把背包传送过去河对岸,再协助我们涉水过河。水深及腰,我们穿着鞋子战战兢兢地在管理员扶持下过了对岸。

开始登高,大家正走得开心,忽然发生了一宗意外,团友迈克一个不留神踩在树根上,扭伤了脚踝,不能继续前行,只好打道回去大本营。

下午两点,抵达当天的营地,一个海拔600米的山梁。当天只走了4小时多的路,轻松愉快。管理员替我们每个人在树与树之间拉吊床,并在吊床上方拉一张帆布给我们遮风挡雨。午餐和晚餐都是煮便随身带来的,有白米饭配辣椒江鱼仔,还有开水泡咖啡呢!

森林里的夜晚来得特别早,听着此起彼落的蛙叫虫鸣,不知不觉间转变为催眠曲,引领飘入梦乡了。

涉水过河。

第4天 / 山峦起伏

8点上路,不久便进入了一个泥炭沼森林,贫瘠的土地上长了瘦小的树木,铺满厚厚的苔藓,各种猪笼草和胡姬散布在各角落。

继续在北山梁上登高,偶尔出现几只须猪。万万料想不到的是,当天路程竟然比前一天的还短,不过10点半左右已到了当天的营地。那地方叫柏汝昂山,海拔810米,山梁边有块大树被砍而腾出来的空地,供直升机降落,也拿来做营地。其实我们是可以在首日便从大本营走来这儿,可能管理员误以为我们都是从未进过森林的城市佬,而故意为我们安排了如此简易的行程吧?

站在直升机坪上瞭望,左右两边的起伏山峦和一望无际的葱郁原始森林一览无遗。登高的感觉真好,当苍茫大地在你脚下伸展向遥远得虚无的地平线时,你不会感到自大;相反的,你会感激大地母亲以容纳百川的胸襟给与人类无私的赐予。

在满布鹅卵石的溪涧戏水,不亦乐乎!

第5天 / 河里戏水

开始下山,走得很慢,一路寻找胡姬、猪笼草和杜鹃花。11点半在第一天的营地吃午餐,下午2时许便到了英巴克河边。

我们在满布鹅卵石的河床上走向下游,然后在管理员的协助下过河。水位似乎较几天前来得低。过了河,大本营已在望,而时间还早,索性在河里戏水,洗掉几天来的汗臭。

4点前回到大本营,换上干爽衣服,感觉焕然一新。只一个钟,倾盆大雨便接踵而来,好险!

第6天 / 天然泳池

离开大本营走去英巴克瀑布,管理员告诉我们只需一个钟头便可到达,我们竟走了3小时。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走得很慢,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都停下来拍照。

山径其实也不太好走,有好几段路横过十分陡峭的山坡。不过我们放慢来走也确实有所收获,看到了不少非常美丽的海棠花、蘑菇及其他植物。

英巴克瀑布并不高,但相当宽,瀑布底的水池是个天然泳池,我在泳池里浸泡了颇长的一段时间,尽情享受沁人心脾的凉意。

飞狐漫天飞舞。

第7天 / 飞狐飞舞

被“六点钟知了”的叫声吵醒了。那是森林里的天然闹钟,叫声恰似过了喂奶时间而尚未吃奶的婴孩的啼哭,那么凄厉,听得你心头起疙瘩,你岂能继续昏睡?那凄厉的叫声,是森林万籁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声音!

午餐后开始走向大本营,不到两小时便到了。

傍晚,前往英巴克河下游看飞狐。飞狐并不是长了翅膀的狐狸,而是专吃果子的大蝙蝠,成群倒挂在高高的树梢上,傍晚时分才活跃起来,飞去寻找果实。它们的眼睛特别大,能在微弱的光线中找到食物。

晚餐后有个交流会,大伙交换对这趟旅程的观感。

长臂猿的叫声向我们宣示新一天的开始,间中夹杂了几声犀鸟的啼鸣。

第8天 / 泥沼纠缠

也就是在森林里的最后一天,决定让自己在悠闲与慵懒之间度过,直到下午才分乘3辆四驱车离开大本营。

来到离营2公里多的泥泞路端,带头的车子陷在泥浆里动弹不得,我那辆车的司机伊斯迈技术高超,轻易过了关。他尝试以钢索把那辆深陷泥沼的车拖出来,终不得要领;殿后那辆车由后面拖非但不成功,甚至自身难保,也陷在泥浆里。伊斯迈唯有驾车去20分钟外的伐木营地求助,正在吃晚饭的华人头手答应派遣一架削路机去帮忙。

伊斯迈接着驱车到一座山丘上去打电话给在医院的妻子,获悉妻子前一天晚上11点生了个儿子,母子均安,十分高兴。我们当然也为他高兴,纷纷向他道贺。

为大伙煮晚餐

两辆车好不容易捱到晚上7时许才摆脱泥沼的纠缠。我们一起来到英巴克河边,车子涉水过河,行驶在狭窄的泥路上,接着过一座架在京那巴当岸河上的长木桥,便到了英巴克村。

当晚就寄宿在汤米的家。汤米是英巴克峡谷保育区的森林管理员,是个河族人。本妮不失爱好烹饪的本色,下厨和汤米的妻子一块儿为大伙煮晚餐。

雨,紧跟着我们的脚步来到英巴克村,乒乒乓乓地在锌板屋顶上敲打了整个晚上。

大伙全睡在客厅里,此起彼落的公鸡啼叫声把我们叫醒。

第9天 / 挥别

早餐后,告别汤米一家,启程前往山打根。我们来到西必洛人猿中心,刚来得及看已回归森林的红猩猩重回中心的喂食台来享用水果和牛奶。

山打根机场距离西必洛不过20分钟车程,我们于4点之前到了那儿,乘搭5点15分的航班挥别山打根,挥别迷失在苍茫大森林里的英巴克峡谷,飞往南中国海彼岸的都门。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