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印度种姓之前世今生

印度很复杂,印度人的思想观念是其一。许多在我们看来匪疑所思的事情,印度人却视为理所当然。光是印度人在种姓制度下的那种安于现状,就教我思之恻然。

恻然是因为想破头也不明白,为什么时至今日,仍然会有这么违背人性的制度。其实,即使搞清楚了种姓是怎么一回事,也是不会明白的。因为以我们的思路,是难以理解的。



已经立法禁止种姓制度

虽然印度已经立法禁止种姓制度,可是人的观念,法律无法禁止。所谓观念者,即意识形态,那是人类对事物的观点,是一种思想上的理解。换言之,是集合了思想、看法、理念,乃至行为的总和。就好比是一棵参天大树,根深柢固,牢不可摧。

在印度,种姓制度无处不在,可说是已经渗透在印度人的血脉当中,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印度人的观念中,人生来就是有等级的,等级取决于种姓,是世袭的,以生俱来,无可翻身。种姓不仅区分人的阶级,还划分贵贱。印度人不管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种姓观念依然牢不可破。即便是生活在西方国家,依然阶级分明。

观念根深蒂固



我的瑞士妹夫说,在他们的公司有两个印度同事,两人都拥有同等学历,都是博士,职位相同,可总见A博士使唤B博士做这做那的,而事实上那都是A博士的份内工作。但B博士却甘之若饴,没有半句怨言。后来才知道,原来A博士的种姓比B博士高。低种姓阶级要为高种姓阶级服务是理所当然,这是印度几千年来的制度。生活在西方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尚且如此,在印度,则可想而知。总而言之,种姓制度的保守观念之于印度人,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的。

然而,当今的印度却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教育两极分化,高端的精英教育,培养出大批高端科技精英,可谓人才济济。印度不但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也是让全世界瞩目的IT强国,在软件产业领域堪称龙头。近年印度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 “新兴经济体”的“四金砖”之一。可是在思想观念上,却无法与时俱进,无法根除种姓阶级观念。毕竟,这种思维沉淀了几千年之久,已经深深地扎入印度人的每一个细胞里面。

在印度,我感受到宗教的力量无处不在。那不仅是信仰,更是生活方式。对印度人而言,神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全印度将近13亿人口,有80%信仰印度教。令人惊讶的是,种姓制度来自印度教经典,是核心教义。种姓之复杂,非三言两语可说得清楚。简言之,种姓分四层,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最上层的婆罗门是祭司,是接近的神阶层,有权传授经典;刹帝利是政权持有阶层,比如国王和军人;吠陀是商人;首陀罗是农民。教义阐明:身体最神圣的部位是嘴巴,因为赞颂经典之词出自嘴巴。婆罗门是嘴巴;刹帝利是手,掌握政权,保卫国家;吠陀是腿,要支撑身体,必须努力工作;腿下来是脚,是首陀罗,每天与污泥接触,是脏而下贱的阶层。生为农民的首陀罗,耕种以外还得从事肮脏的工作。

安于现状

就在这种不可思议的氛围里,我感受到宗教的强大力量与不可思议。跟印度人聊天,最为不解的是他们的安于现状。终于我听到这样的一番话:“神是公正的。我们今世所有的遭遇,好与不好,都取决于我们前世。那我们就做好当前吧。”

反应

 

商余

再读廖辉英/李忆莙

【驻足红尘】文|李忆莙

看廖辉英的小说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最近不知怎么忽然想起她,于是找出她的长篇小说《盲点》来翻了一遍,觉得纯粹是读小说的话,廖辉英的小说不仅易读,也很“好看”,特别是对女性读者而言,她的女人题材,必能让女性读者有所获。

从《油麻菜籽》到《不归路》,再到《盲点》,廖辉英所探讨都是妇女问题。《油麻菜籽》是女人的命运(以油麻菜籽的随风四散,落地生根比喻女人的命运);《不归路》是婚外情(归与不归都是恨。婚外情,明摆无望开花结果);《盲点》是婆媳关系(现代版《孔雀东南飞》,除了婆婆以外,还有个犀厉的小姑!)

无疑婚外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婆媳关系则为现实婚姻中的女性困境,甚至比婚外情更棘手。不论社会怎样进步,婆媳纠纷仍然是存在的。即使婆媳双方都是知识份子,也未必可避免矛盾,归根究底,这完全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或许,忌妒是另一个核心问题—— 迁就得了你,又委屈了我,故谁都不肯妥协。而现代社会的知识女性,婚姻不生活不幸福,她会单方面提出离婚。

探讨女人命运

《盲点》里的丁素素,她决心离婚,最主要是不能忍受婆婆的居高临下,以及痛恨她抢走儿子的寡母心理。其次是丈夫的窝囊,婆婆为了打击她,故意说漏了嘴儿子在外面有个相好,已经好上了一两年之久。丈夫为了挽救,只好承认是逢场作兴,说那女人不过是个酒廊小姐。不料却弄巧反拙,她说:“我看不起你,不是因为你事业不顺,没大发展,而是因为你没品味,自甘下流,你竟然这么低品味,随便一个女人就献身……”

廖辉英处理这类题材,除了探讨女人的婚姻生活,女人的命运,更多的是她的“参合”,因此写来迎刃有余,十分真实。她对婆媳子这既复杂又琐碎的家庭伦理三角关系有很深入的理解,是全面理解了问题的所在;她写婆媳争吵,所用的词语,就是一般寻常妇女的口气。她铺陈冲突、内斗、互相伤害,哭哭啼啼,真实而朴实,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

缺少艺术魅力

但是,作为一个作家,我对她不免有所要求。总觉得她的文字不够细致,少了点艺术魅力。而她小说的 “好”,则在于准确地把握了女人的心理;她不但理解她们的困境,更明白她们为何因爱成仇。

除此,廖辉英还有另一个 “好” ,那便是她的宽厚和仁慈,因此处理磨人的感情问题,种种棘手的爱恨情仇,都可以恰到好处地做到不愠不火。她以探讨说理的叙述手法,通过纠正,很负责,很认真地创造出她独有的一种温润 。这很容易给人传统女性的印象。而事实上,在未成为作家之前,她是一个职业女性,在职场上驰骋经年。

她曾说:一个努力的写作者,不只是交代故事,而是有企图地提出问题。并说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一定能读出她的诚意,并感觉到她的真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