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大马食客,
你真懂得吃麻辣吗?

某个星期天,友人与我早午晚餐都在吃中国菜。 

早午餐(Brunch)赴了一个“过桥米线”专卖店之约。



晚餐,则不辞辛劳来到蕉赖皇冠城(Bandar Mahkota)的兰亭序,期待一碗让人迷恋情牵的“水煮鱼”。结果,捧上来的却是一碗恰似“咖哩”的四不像料理。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我们,下了最后一个通牒给老板,请给我们上隔壁座正在吃的“重庆万州烤鱼”。(附加强调:要正宗的。 )

后来,同座都有志一同说:若不是万州烤鱼挽回了我们对“兰亭序”的信心,这家店不会再光顾第二次。

万州烤鱼(RM58) 加高了的钢盘可以满足大家的需要,将配料都焖得稀烂再吃,菜香味更浓。这一道绝对是麻辣爱好者不能错过的精品,记得配一碗好米饭。

万州烤鱼,开启了采访的机缘。 

可是想不到,采访时,一系列的麻辣系料理,更是让人倾心不已。尤其是看似不起眼的麻辣豆腐。麻色是藏在炒肉里,所以只沾豆腐,漏了肉碎,是无法尽得其味的。玩味的是,当我问老板杨晨:“煮给本地人吃的麻婆豆腐,有下花椒吗?” 



他说:“没下!”但这一道花椒好吃的原因,正正是花椒游川于豆腐中,勾起的辛香做祟。没有花椒,灵魂空荡荡的。 

当下即问:“客人可以接受花椒,是否可要求厨房加花椒?”他的答案是可以。 

看到这里,若你感到莫名其妙,记者就稍微解释一下……

本地很多中国餐厅都是走一国两制的,来者是中国人,就给正统中国味;若餐桌间都是大马人,他们就顺应大马口味做改良中国菜。纵然大马食客已再三强调要正统中国味,厨房还是不敢捧出原形原味的中国菜,尤其是麻辣这一系,只因,老板尝过多次苦头,捧出中国味,结果,客人却是嫌东拈西。 

所以,真的爱麻爱辣之人来此,纵然再三强调要正统,老板都不敢信之了!庆幸的是,第一次来,遇到半汤不水的水煮鱼后,心有不甘的我们,在半饱的情况下,再多点了一份“万州烤鱼”……这一次,义正严词的阐明“正宗中国味”,才终于乘兴而归。 

减麻减辣留一手

采访当天,忍不住问杨晨,第一回点的万州烤鱼,他有留一手吗? 

答案是有的。因他担心我们接受麻辣的尺寸不如中国人,味道是正宗,可是,还是减麻减辣。 

太多次的狼来了,让杨晨不相信大马人真的享受麻辣。关于麻辣这一回事,老实说,的确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享受的,假如你不能接受麻辣,别勉强点麻辣系菜肴,还要求店家减辣去麻去油,搞到真正喜欢欣赏麻辣者败兴而归。所以,兰亭序种类繁多的菜单中,备有很多非麻辣菜系,也都煮得很棒。 

兰亭序老板娘梁宇欣和经验丰富的大厨唐友元。

烤鱼:挑战辣度

假如同桌只有4人,又爱麻辣,绝对鼓励来一盘“万州烤鱼”……选用的是非洲鱼,肉滑,没有土味,杨晨透露,他们都是精选山水养殖的,鱼质较好也没泥土味。一大盘收费才58令吉,配料还有黄瓜、大豆芽、马铃薯片、番茄、黑木耳、冬粉。店家鼓励大马客人若不确定自己可承受的辣度,不妨挑战小辣或中辣,不辣可以加辣,太辣就没得回头。 

吸收菜香再吃鱼

第一次来,杨晨选用的钢盘比较浅,装不了多少汤,黄瓜、大豆芽、马铃薯片还没熟烂,汤就煮干了,被我们一众人围剿了一顿,采访时,惊觉他换了一个直径比较高的钢盘,汤也加多了,可以慢煮。 

“其实在中国,鱼是主角,其他菜不过是配角,用来帮鱼入味的,可是大马人却喜欢配菜多过鱼,所以我们迁就他们。还有也奉劝客人,鱼上桌别急着夹食,让它稍微吸收配料的菜香再来吃鱼,味道会更好!”两次吃万州烤鱼都发现盘中肴有越煮越咸的现象,可以折衷加入温开水减咸,先吃鱼,配菜要焖烂才好吃。 

去年12月,《南洋美食》采访过的富都发记特色烤鱼,其实和兰亭序可谓异曲同功,分别就是发记是以酸辣诱人,兰亭序的是麻辣,哪一者较佳。我爱麻辣,当然支持兰亭序。

还有为什么中国川菜馆供应的水煮鱼或烤鱼都用非洲鱼,那是因他们要选用肉质比较滑的鱼类。除了非洲鱼,就只有河鱼适合,可是,自从河鱼在某一天被一撮人“推”上高价之后,平民大众都只能望河鱼兴叹了。真的庆幸,兰亭序的刀工、处理法都好,非洲鱼都变得美味起来了! 

啤酒配搭双味肠

清蒸双味肠,是两种口味肠,一辣椒、一咸香带甜,来一瓶啤酒,搭着吃,在在是一大享受。 

另外,重庆自家制造的腌腊肉也是“无价宝”啊!用青辣椒稍加以拌炒,就将肉的盐香挂在青椒上了,如果你是懂得欣赏青辣椒的甜辣,配衬切得微厚的腊肉吃,那是农村味的再追朔。 

干煸四季豆(RM 12) 四季豆被咸咸的芽菜和锅气煸得入味,熏味,咸鲜清甜。
青椒炒腊肉(RM 22 / RM 28) 青椒被腊肉的咸鲜给沾染了,吃青椒也见腊肉香。

甜品:外脆内软

甜品红糖野菜糍粑,老板娘梁宇欣说是重庆著名小吃,当地人将糯米蒸熟后,搁入石槽用石锤舂它,并乘热捏成形状,有者会用芝麻炒香磨成粉拌白糖蘸着吃,另一个吃法,则是油炸淋上红糖。

兰亭序提供的就是油炸品,米油炸后,形成一股饭焦香,外脆,内软,炸好的糍粑上还淋了一滩温热的糖浆,梁宇欣促我们乘热试吃,捉了一块软软的糕体,乌青乌青的,触手微温,手一震,软软的糕体就承载不住糕上的红糖,糖浆流到指间,用舌头黏去再回头对付糍粑,是冷冻速成的加工食品,梁宇欣说:“现成的更好吃。”而我们面对这舶来品,虽然她觉得糍粑要切得更厚更美味,但我们已对这道中国民间当吃小吃,爱不释手。我一人就狼吞了两片。 

红糖糍粑(RM 12) 重庆著名小吃,好吃到不愿意停下手。

粤菜:菜名逗趣

兰亭序的菜色很多,在川湘菜系之外,也有粤菜。 

还记得第一次翻开兰亭序就被它的菜色给逗乐了,一时不懂应该抱着“赫然销魂脚”,还是“猪脚爱上鸡”才是上选。还有一道名字很别扭的名字“青椒茄子擂蟹”……但是,菜中无蟹,是青椒茄子和皮蛋一起舂得绵烂。可以选择要不要加花椒。捞饭吃很适合,对了,这是一味素料理。

赫然销魂脚是一只焖到绵烂的猪脚,猪脚上撒了一堆的泡椒、蒜米、青葱,可是,吃起来,辣倒是不怎么觉得,只是猪脚焖的药材味都附在皮上了,那药材有一味我个人蛮不喜欢的甘味,像是罗汉果或甘草的味道,可是,其他人都称不绝口,而那猪腿也是轻切皮就剥落了。 

鱼片滑口绝佳

一鱼两口,是将鱼骨熬汤,加入豆腐等食材,鱼片却是揉了太白粉,稍微烫一烫,淋上爆香的蒜米、青葱,如果你非常喜欢滑口清淡的鱼片,这一味,绝佳。 

干煸四季豆,川菜中的干煸料理是以芽菜煸出一股特有的咸味;猪脚爱上鸡,是一只猪腿半只鸡共存于一锅的汤料理,猪脚去毛处理之后,就会用香港风炉略烧,炖汤时,先下鸡再下猪,炖到它入味,即成。将锅里的猪和鸡吃完,再将金针菇白菜倒进去,有菜有肉,摄取均衡。 

清蒸双味肠(RM18 / 26) 重庆人自家腌造的腌腊肠与粤式腊肠很不一样,它们是风干的,内里的调味料也比粤式用的丰富。有甜咸版和咸味版的。
一鱼两吃(RM 48) 鱼骨熬汤入豆腐,成了鱼味豆腐鲜汤;鱼肉,以一流刀功削取,鱼微川烫,即淋上爆香了的蒜米头抽,鱼片比汤里的豆腐还要鲜滑。
青椒茄子擂蟹 (RM 12) ,蟹是“皮蛋”扮演的,三者舂成一体后,没有装碗,就将整个石舂搬上桌给客人享用。
麻婆豆腐(RM12/18) 豆腐都附上了肉末,肉末上沾了麻色,是全城最棒的麻辣豆腐。(给大马人上的麻婆豆腐是不入花椒的,如果你爱花椒,点菜时特别注明要花椒。)

兰亭序 

26-G,Jln Temenggung 19/9,Sek 9,

Bandar Mahkota,

Cheras,43200,

Cheras Sel.

03-90100308

11am-11pm(周一偶尔上午休半天/所以周一午餐时间若要前往建议先致电,以免扑空。)

反应

 

美食

把科学仪器变舌头 量化麻辣不让传统失传

“川菜出海记”系列(中篇)

报道|吴梅珍 摄影|谢德煜

东方饮食很少将“科学”挂在嘴边。

中国银芭创始人徐孝洪构建的“发酵与科学烹饪”,理性剖析饮食背后的科学原理,俨如搞懂食物的基因配对,就能精准复刻出想要的风味。

国窖1573米其林主厨川香主题晚宴“寻味东方·川香之境一席入味”遇到3位川菜大师,站在不同角度上解剖川菜的故事。

上期的许家菜餐饮掌门人许凡带我们认识了“川菜24味型”,今期上阵的徐孝洪则分析“发酵与科学”,从四川的地理环境及风土的角度去想象,四川餐桌上的发酵物“泡菜和川酒”(泸州老窖)是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被孕育的?

走入徐孝洪的川菜“发酵与科学”课堂前,必须对徐孝洪有一些背景认识。

徐孝洪是四川旅游学院烹饪教师、川菜烹饪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银芭餐厅创始人。该餐厅连续3年成为米其林入选餐厅和蝉联7年的黑珍珠餐厅。徐孝洪借科学诠释和演绎川菜,原因在于他的另一种身分——烹饪教师。课堂上,他都以科学和学生对话。

说到川菜川酒,就不能提到发酵这一部分。

盆地气候得天独厚

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饮食习惯。站在外国人的角度我们只懂四川是一块盆地。盆地湿气重,因此,当地人的饮食文化少不了姜、花椒、辣椒和酒……一些助于去湿除寒的食材。这也是外国人对于川菜川人的印象。居住在盆地,造成了饮食中需要更多辛辣“温和”体质。

但,上天在为人们设计栖息地,同样也会供给他们适合那块土地生长的植物或食物。发酵就是上天给川人最大的宝物。

“虽然四川以外的许多地区都有发酵物,但四川却是得天独厚。它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大发酵池。

最佳发酵品在北纬28度

告诉你一个很有意思的饮食冷知识,全世界最好的酒,最好的发酵品都发生在北纬28度,比如西班牙火腿、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它的基点都在北纬28度。北纬28度,是一个神秘的符号。很多神秘而有趣的神秘现象都在这这纬度发生,而它赐于四川的就是丰富的酵群。”

诚如四川省美食家协会副会长赵一频提到川酒泸州老窖,酒本身也是透过发酵打造的酿造工艺。像泸州老窖就拥有451年的国宝级发酵池,至今还一直使用。

最有趣的是本来已经失去生命力的发酵池,可以靠还活着的“老酵池”内的菌群重启生命体,这就是发酵好玩与神奇之处。

神造和人造的发酵

我们常在日常中运用“发酵”(Fermentation)字眼。

徐孝洪说,近代的发酵源自两种形态:神造和人造。

神造的就叫“偶然所得”——是人类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意外发现的“发酵”形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偶然发现的“自然发酵法”。

像四川郫县豆瓣就是明末清初时,一位陈姓人氏本来要用蚕豆充饥,却发现它长出霉菌,接着加入辣椒以掩盖发霉蚕豆的味道,无意就发现,这样的发酵形成了奇妙的变化。

人造的,也是科学介入干预的,称为“借种发酵”。

“‘借种’就是量化。比方说,我们拿到某个配方豆酱,只要通过科学仪器解读豆酱里的菌群,找到培育它的温度和湿度,就可以复原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某一种发酵食物通过科学分析,进而达到科学化的再造。这是个挺有意思的研究与发现。”(听起来会不会像是DNA基因再造一般?)

微生物的世界

理论上来说,发酵就是“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对于有机物的这个分解变化。”而人类就是生存在一个“微生物的世界”。

微生物是无所不在的,土壤里有微生物、人体肠道是大量菌群的家园,因此找到对胃肠友好的菌类,就可以做出对肠胃友好的食物。这也是徐孝洪致力于研究发酵物的其中一个初衷。

“发酵中有酵素,它对身体很好!另外就是通过发酵的乳化反应,减少食材上的浪费,也就是时下强调的永续经营。”

川菜的发酵之美

徐孝洪说,自然界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吃得健康及可持续性,且风味不减。

这就是发酵的美。酸菜鱼、泡椒凤爪、鱼香茄子、泡菜鱼都是可在川菜馆邂后的料理。采访时聊起,不仅是大马人不了解“川菜”,甚至在四川以外的中国人,对于川菜也未必很懂。大部人的印象里,川菜就等于麻辣,最深入人心的就是麻辣这个味型。事实上,在川菜教科书上提到的味型最少有24种。

“关于川菜这一块,个人觉得更大一块没被理解到的,可能是川菜的调味逻辑,也就是川菜复合味里,发酵调味品使用的这一块。”

四川豆瓣酱

在大马,也许可看到中国超市有在售卖四川豆瓣酱,但是它的销量不好,理由可能是,人们不懂怎么用或觉得这个豆瓣酱没有做得太好,煮起来没有太出味。

可是在川菜里,很多菜都离不开豆瓣酱,回锅肉离不开、麻婆豆腐离不开、水煮肉片也离不开。但是一般人在吃时,可能并不会直接的察觉到豆瓣酱的存在。

“那是我们在调味应用上,有我们自己的脉络和节奏。

“豆瓣是川菜中一种重要的发酵品;另一种发酵品就是泡菜。四川的泡菜有其独特性,特别之处就在它的泡制工艺,它是采用传统的四川专有的泡菜坛子,坛口用水密封发酵;坛子有呼吸,乳酸菌特别活跃,风味特别浓郁,也就是泡菜除了咸度,它拥有的还有植物和微生物发酵出来的乳酸菌风味。而发酵品调味如何运用,我觉得还需要更多的传播及教育。”

玩油,寻味的一环

近年,炼油也成了餐桌上的加分点。炼油也是属于“发酵”工艺吗?

徐孝洪解释:“先说为什么炼油?厨师炼油是要将酚类的芬芳物质提取到油脂里;酚类物质提取下来后,就有自然的味道。

“譬如川菜中常见的青辣椒油、姜油、蒜油,这都是自然的辛香油;第二种的炼油就是通过发酵制品提炼出来,如豆瓣油、豆豉油、泡辣椒油,这些酚类物质的分件,它依然可以渗透到油脂并运用在烹调上,我就是在钻研这个事情并以科学分析!”

科学与饮食的关系

徐孝洪的四川眉山家里,有很多的坛坛罐罐泡着豆瓣、豆腐乳、泡菜。

他称自己是一个好奇心特别重的孩子。大学里,学的是烹饪专业,涵盖了营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甚至还有食品营养、食品科学,通过科学和系统学习。从前对于“食物科学”上的探索,他都找到了出处。

另外,做为川菜烹饪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孝洪只要找到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秘籍、食谱、菜谱,他只要透过科学分析,找到它的规律,基本上就可以遵循的脉络,将工艺和味道保留下来。不然,依靠经验传经验,不是传丢了,就是传偏了。

“所以,我坚信只有利用科学的思维,分析传统的东西,找出它的起点,再去创造和创新。以商业逻辑来说,唯有创新才有竞争力,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了科技和科学,要更好的传承和创新我们的烹饪技术,科学不能缺席。”

编教科书教味道

至于在传授这一块,昔日带徒弟是手把手的带在身边学习,这种模式太慢了。

他说,用传统方式带徒弟,一个师傅精力有限顶多也就是带几个,是慢的。学校授艺就不同了,有教科书(任教大学的第一本教科书是由徐孝洪编著)将川菜中的家常菜、官府菜、公馆菜、时下流行的菜尚都编写在案。

他说,譬如要做干式熟成的水煮肉片,就会分析它的工艺、取材、刀工、烹饪方式、味道,甚至怎样保存它的营养成分,都涵盖在内。

因为要编书做教材,他必须自己先做科学分析,去量化到食材调味每一克的精准,就连时间都是计算到每一秒的精准度。

“这都是科学可以做到的,味道精准算计。

我来自东坡故里,就是眉山。苏东坡有一句话,实际上是对火候的,和滋味的一个概括,就是他的东坡烧肉,‘少着水,慢着火,火候到时他自美’……但是他没有说时间多少,对吧?于是我把时间量化,时间多久?火小到什么程度?一切量化后,就精准了。”

舌头失灵怎么办?

还有大家都疑惑的, 人类舌头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吧?

他笑言,科学也考虑到这个一环。人类设计出“电子舌头”以川菜味蕾的层次去分析“咸甜麻辣酸鲜香苦”要在怎样的维度是最好的。

譬如“寻味东方”的宴席上,徐孝洪端出来的“乳化蒜泥油鸡”,其中的蒜泥酱就综合“蒜的辣度、辣椒的辣度、甜度、咸的催化作用,然后也做了甜味的发酵度,密密麻麻的味觉维度形成一张网状的味蕾结构,像蜘蛛网一样,这叫味觉科学。”

下期预告:善调麻辣玩味花椒的王正金教你如何烹出花椒本色,也告诉你川菜中“南堂”一字蕴藏的百年文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