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如果历史还有温度,
为何现在那么残酷?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历史的温度》谈的就是“假”与“真”的历史议题。



书名:《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作者:张玮

出版:中信出版社

作者张玮(网名:馒头大师)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



◆现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运营、技术中心总监。

◆曾做过11年体育记者,采访过3届奥运会、两届世界杯和百余项世界顶级赛事。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总经理等。

◆业余时间打理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每天推送一个历史小故事。该微信公众号拥有近20万爱好历史的读者,获凤凰网和“一点资讯”颁发2017年自媒体“年度内容突破奖”。

书的关键词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我们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构成了我们的历史。而既然是人,就一定有人性,一定有故事,一定有温度。

《历史的温度》这本书,虽然是作者张玮将其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中反复筛选、重新校对然后结集出来的作品,但在将网络新媒体转换为传统媒体的方式呈现上,并没有新媒体那种只是寻求抢眼球、玩文字、搞“震惊”、标题党等等的做作。这或许是作者本身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员,而在其文章呈现中必须坚守的最基本职业操守吧。

这本书总共收录了40篇文章,每一篇作者都尝试以客观的角度去梳理历史事件,从而让历史再度呈现其活生生的感觉。当然,本文并不会对每一篇文章去进行赏析,但其中一篇文章,笔者觉得与近期发生的事件,或许会产生一些共鸣。

更具耻辱性海战

这一篇,名为一场《耻辱海战》的背后。说起中国的耻辱海战,印象最为深刻的或许就是中日甲午海战。可是,或许更少人知道的是,甲午战争开战的10年前,曾经有过一场更具耻辱性的海战,史称“马尾海战”。

关于马尾海战的记载,在中国教科书的描写,就是大概着寥寥百字: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狐拔率舰队侵入马尾港。8月23日,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清军主要将领畏战,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猝应战。福建水师的舰只还没来得及起锚,就被法舰的炮弹击沉两艘,重创多艘。海战不到30分钟,福建水师11艘战舰全部沉没,官兵殉国760人,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在冰冷文字 寻历史温度

“马尾海战”是一场开打不到30分钟就结束,还是一方全军覆没的战争,或许有许多读者都认为,这根本不值得一提。就好像英超利物浦对垒一只鱼腩球队一样,实力悬殊,毫无悬念的比赛,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但如果仔细再翻看其他历史资料,这并非是一场利物浦对鱼腩球队的比赛。处在福建下游地段的马尾,是当时清朝政府最大造船厂福州船政局所在地。该船政局由当时名臣左宗棠所建立,并组建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福建水师。

这一支由名臣打造的水师,为何在近代中国的第一场海战中,仅仅30分钟内就输掉一场战争?原因除了在于没有实战经验外,更在于对战一方法国对清政府的海军了如指掌。当时清政府的11艘军舰,都是老旧的战舰,并且有趣的是,都是由法国人主持建造的。

没有胜算的战争

在这种完全没有胜算的战争下,不妨看看当时高官与士兵的反应吧。当时的福建沿海防务大臣张佩纶、福州船政大臣何如璋,以及福州将军穆图善等人,在得知无法应战的情况下,基本只能采取被动的守势。但官兵们并没有弃船而逃,反而在知道没办法以炮弹战胜对方的格局下,纷纷采取直接冲向法军船舰,以图两败俱伤的局面。最终的局面可想而知,皆是以卵击石。更甚的是,战争结束后的晚上,还是有许多民船继续对法军发起袭击,当然结局都是悲壮的。

这一海战如此惨烈地结束后,清政府终于退无可退,全面对法国宣战,也就是我们历史书上得知的中法战争,一场清政府还打得可圈可点的战争。

有趣的现象是,就在当年一份名为《申报》刊登的内容当中,提到的是福建水师与法国舰队对战两天,击沉4艘法舰,击毙数百名法军,最后法军舰队败退,福建海军获得胜利。

在当时信息不畅通,以及民众的爱国情怀而言,这或许并非是一个战报新闻,更可能是一种美好寄托的心灵鸡汤文吧。对于笔者来说,这份“鸡汤”史料的出炉,至少为那100多字的冷酷教科文字,增添了一丝丝的温度。但这温度,是充满讽刺意味的,还带有点点的麻醉感。

因为冰冷现实 才有冰冷历史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我们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构成了我们的历史。而既然是人,就一定有人性,一定有故事,一定有温度。

但历史之所以会冰冷,更多时候反映的,是当时代的当权者对事件的冷待与漠视。就以马尾海战与甲午海战来说。甲午战争会被广泛地记录下来,主要因素无疑是战败后,清政府所签下的丧权辱国条款。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权者集团对事件是有积极回应的,至少从往后的数场战争中,可以看出当权者集团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的失利而有所检讨。诸如义和团事件、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崛起等等的系列事件推进下去,基本看出当权者集团更看重的,还是自身的权力,而非国家与民族之大业。

沉默在近代战争历史

马尾海战,最终沦为百字的冰冷史料记录,其背后在于,当时的当权者集团在随后的战争中有所补救,不至于沦为一场严重的败局,以至并不在意这场战争的真正得失。而这一场中法战争,也在有意无意间,逐渐沉默在中国近代战争的历史视角中。

至于近期流出《申报》的“战胜”内容,虽不能说是陶醉自我,但也仅仅说明民间对于战争之可恶,而做出的美好寄托。这种颠覆历史的内容,基本上与后来三国创作品中,强调蜀汉正统与诸葛亮神圣性,如出一辙。

当权者集团对于现实的冷酷,在当今社会上依然存在。很多事件的发生,只要不会影响到当权者集团的自身利益,这些事件纵使在当时环境甚为严重,也不一定会被正视,甚至将吹哨者绳之于法。尔后,就会有许多媒体随之粉饰太平,意图掩盖所谓事实的真相。

故此,历史的冷酷,主要还是在于现实面本身就以残酷。而为历史提供温度的,不仅仅需要解读历史的背后,还需要有当时期一些目睹真相者为历史留下尚有的温度。今天的一切,都将会成为历史,倘若我们都只是为当权者利益着想,未来将会见证着我们这一代冷酷的历史。

反应

 

商余

致平凡的我们/洪文杰

不晓得中国的纯职场剧,是否就是要灌上一个“平凡”的字眼,才能凸显其内容,就是纯粹地谈着“平凡”的职场生活。

两年前的《平凡的荣耀》如此,当前的《平凡之路》亦是如此。或许,加了个“平凡”,会让观众对那些职场“狗血”恋情的期待值有所降低吧。

《平凡之路》是继《狂飙》后第二部能让我继续追看的中国电视剧,原因无他,就是想纯粹看一部没有太多恋爱成分的职场剧。

这是一部以实习律师作为职业背景的电视剧,内容也带出了中国时下一些热门的元素,比如网络暴力、各类离婚案件、精神控制PUA等等,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警惕作用,但这里不再过多叙述剧情内容。

不变成讨厌之人

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子贤饰演的荣柯律所高级合伙人杜飞宇,在剧情中后段,先后对两个人分别说过的同一段话。

这一段话的大致内容如下:

年轻的时候,都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不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样子,就已经不错了。

杜飞宇第一次说这句话,是回答实习律师舒一南的提问。舒一南的父母都是法律界的精英,自己也是毕业于名校,但在职场之路却面对着重重困难,没有心之所向的发挥余地。在不断的职场冲击下,他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质疑,觉得自己即便名校毕业,但或许可能就此碌碌无为,平凡平庸地走过职场岁月。

杜飞宇的那一段话,安抚了舒一南困惑的内心。那是一段前辈说给后辈的话,一段想让后辈对未来发展有所释然的话。

记得大学毕业时的我,也是满腔热血,想要借着自己学习到,认知到的,去改变这个世界,去纠正这个社会,那种种我们看不惯的人事物。

但一路走下去,我们或许越来越发现到,要改变这个世界并不容易,反而看到身边的人开始跟随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走向那条自己曾经痛恨的道路。

摒弃梦想 原地踏步

十多年过去,看着一些朋友踏上迅速造富神话,也看到一些朋友从神坛跌落谷底,更看到一些朋友摒弃了梦想,但依旧原地踏步,苦苦挣扎。

如果我是舒一南,在那一刻,听到杜飞宇那句话,未必会如此释然。但或许是剧情铺陈需要,舒一南释怀了,想通了,选择热爱生活,不只是单纯寻求与追逐耀眼夺目、精彩动人的高光时刻。

相较杜飞宇对舒一南的第一次叙述,我更倾向于杜飞宇第二次的复述。这一次,他是在和平辈易帆律师在饭局上说出同样的一番话,而易帆则以“你太谦虚了”回应杜飞宇。

但这一次,更像是杜飞宇的自我调侃。

40岁真实写照

其实年约40的男人,做出这样的自我调侃,或许是自然不过。

在公司,或许就是中层主管,上有高管压力,还要兼顾下属的业务;在家,若不是事业心过重,还没有成家,就是上有老下有小,逐步被生活压力磨平。这也或许正是许多80后的真实写照。

但偶尔停下脚步,细细想来,不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样子,或许就真的已经不错。

但问题是,是我们没有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还是我们还未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呢?我希望是前者,但我们却很可能在后者的边缘游走着而不自觉罢了。

说罢,我们不过就是平凡之躯,即便拥有超人的意志,终究还是逃脱不了时代的洪流,默默甘于平凡。

但平凡不好吗?至少我们还在努力地好好活着每一天。

至于会不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我想,选择变坏,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但相比起来,坚持那个初心,或许更加艰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