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寻访南方少数族群
民俗风情多姿彩

《揭秘埃塞俄比亚》/系列4

在阿迪斯阿贝巴 (Addis Ababa) 的博莱国家机场接了妻子美英以后,一起乘坐包租下来的越野车南下,开始了一场“寻访南方少数族群”的旅程。



兹怀湖里抢食的鹈鹕。

司机年约30来岁,名叫叶纳,讲得一口蛮流利的英语。我们这段行程几乎被迫取消,因为由反对党号召的反政府示威抗议自从于该年8月5日爆发以来,断断续续一直蔓延到10月初都还有零星暴动事件发生在该国南部,旅行社负责人在我俩出发当天才向我们肯定,南部的局势已经重归平静,可以按照预定行程安全出行。

当天,只在路上奔驰了4小时许便到了兹怀湖 (Lake Ziway) ,我们在离湖不远的伯利恒宾馆借宿一宵。路上见到些两个月前被暴民烧毁、锈迹斑斑的巴士和卡车躯壳。

鹈鹕朝天抢食

兹怀湖在首都以南约莫160公里,是东非大裂谷内的一个淡水湖,长31公里、宽20公里,是众多飞禽及河马的栖息地,包括秃鹳、鹈鹕、圣鹮、锤头鹳、黄嘴鹮鹳等,湖周边及湖心岛屿上则生活着人口极少的扎伊人。

第二天一大早我再次到湖边观鸟时,看到几个渔夫刚捕鱼回来,正忙着处理渔获,一大群鹈鹕和秃鹳守候在附近,等接渔夫抛弃的小鱼虾。众多鹈鹕挤在一起张着大喙朝天抢食的镜头,非常有趣。



继续南下,距离阿尔巴敏茨(Arba Minch)尚有20公里,我们转往山头的多泽海左(Dorze Hayzo)参观。

小村庄的居民叫多泽人,是个人数极少的少数民族。他们的传统住家十分独特,称为象屋——圆锥形,高6、7米,乍看还真有点像头大象朝着镜头走来。踏入正门,先是小前室,再跨前几步才是正寝,左右各一侧室用来储物及养牛!

多泽人的象屋。

“可醇”招待迎宾

主人家居住的象屋两旁各有一间较小的象屋,一间当厨房,另一间则是蜜月屋。主人哥哥结婚时便和新婚妻子在蜜月屋内度过3个月后才搬去一间高大的象屋。

象屋后种了许多不会结香蕉的假香蕉树,巨大的叶子晒干后可用来盖象屋屋顶,叶柄可用汤匙或小刀把“肉”刮出来让其发酵,3个月后夹在两片蕉叶间烘培,即成了薄饼似的“可醇”(Kocho);佐以蜜糖或辣椒酱,相当美味可口呢!叶柄刮剩的纤维可成为乐器的弦,也可用来编织成绳索。

主人先以“可醇”招待我们,接着又以自家酿的酒相敬,头小杯迎宾,次半杯保健,最后半杯则敦促贵宾再来。

我们也参观了这人口7000小村子的纺织合作社,妇女抽丝纺纱,而坐在织布机前劳作的却清一色是男人。七彩鲜艳的布匹挂在路旁待价而沽,也销售到全国各地,很受欢迎。

多泽妇女在烘培“可醇”。

女孩割裂下唇

嵌入泥制圆饼

前往金卡(Jinka)途中,路过大片香蕉园和棉花田,中午时分到了孔索(Konso),在环境优美的坎塔宾馆吃早午餐。

小镇上的游客资讯中心和博物馆都没开,连周边的几个孔索人村庄也都因先前的暴乱而不准游客造访,十分可惜,因为孔索人的民居及其文化特征,包括人形墓碑,确是独树一帜。

前来图尔米参加市集的村民。

下午来到金卡,正式进入了欧莫(Omo)谷下游地带,并去探访马戈国家公园内的穆尔西人(Mursi) 部落。

叶纳依规矩到镇上的导游公会找了个地陪带路,结果那个叫温达的年轻人非但没为我们提供任何便利,反而犹如驱之不去的蚊虫那样令人讨厌,因为他不老实,从头到尾一直尝试从我身上刮钱,终不得逞。

从坎塔宾馆俯视孔索人村庄。

村长引领参观部落

买了门票进入国家公园,荷枪侍卫上车陪我们去穆尔西人部落。部落很小,叫卜特纳(Butena),只有十来间小圆穹形茅屋散落在一块空地上,村长是个曾经到过英国的年轻人,有3个妻子和4个孩子。背着来福枪的村民向我收取每人200比尔入村费,然后村长充当向导带领我们参观部落。

我们入住号称“思达摩”茅舍的度假屋。

穆尔西人是埃塞俄比亚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人口不到1万,女人从13岁开始把下唇割裂,嵌入泥制圆饼。

随着岁月的流逝,所用圆饼越来越大,最终可达直径15厘米呢!她们相信,女孩在转变为成人之际必须割唇嵌饼,才能吸引男性,而且圆饼越大魅力也越大,只在劳动、进食和休息时才把圆饼取下来。

卜特纳村的穆尔西妇女。

蹦牛考验男孩升级男人

从卜特纳出来,路过另一个少数民族阿利人(Ari)的村落,稍作停留,再到欧莫谷下游腹地的图尔米(Turmi),这里是哈默尔人(Hamer)的集中地。

我们来得正是时候,一场成年礼即将在12公里外的村郊举行。

小伙子在蹦牛。

哈默尔男生欲从男孩升级为男人,必需通过一个考验,即在一群牛背上来回跑4次;这仪式就叫“蹦牛”(Bull Jumping)。当天只有一个少年参加这仪式,他的众多亲朋戚友和村人早已齐集在那块空地上,加上胸挂相机、猎奇而来的游客,热闹得很。

我俩来得不算太迟,众人还在为压轴好戏做准备,只见腰缠短围裙、身穿小衫、手腕手肘和脚踝都戴了许多七彩镯子、脖子套着重重项环、小腿系上小牛铃、头发以红土掺牛油染卷成铜褐色小辫子的姑娘们围在一起跳舞,发出阵阵铃声;有者还手持小铜喇叭,不时拿来吹几下。

哈默尔女孩让男人鞭打身躯。

表达爱慕鞭打身躯

男人也一样爱美,腰缠深色小布,身穿横条纹彩色T恤,手腕手肘和脚踝也同样饰以七彩珠镯,颈挂珠链,头带插支大羽毛,手里拿着个头枕凳子两用的小木具。几个大男人在为即将蹦牛的小伙子做准备,几个女孩则为了表达对那小伙子的爱慕而让男人鞭打身躯;不少女郎的背部都有厚厚的鞕痕。

夕阳西沉、天空开始转暗之际,压轴好戏终于上演。男士们已把10头牛并列成一排,捉着它们的头尾,全身赤裸的小伙子跑着跳上牛背,跑到彼端跳下地来,再转身反方向重复同样的动作,如是来回蹦牛4趟,成功从男孩跳入成人世界,有资格挑选他的第一个妻子。

乘坐这样的独木舟过欧莫河。

省钱娶别族女孩

次日,驱车前往西南75公里外的奥莫拉特(Omorate)参观达阿萨纳茨人(Daasanach)的部落。那地方坐落在欧莫河边,距离肯尼亚边界很近,因此有个移民厅,我们得先去那儿登记,然后连同担任我们地陪的中学生汤玛士一起坐独木舟过河,再步行5分钟到住了300人的波科奴茨(Borkonuch)村。

路上所见的载货驴车。

村子围了篱笆,防止鬣狗夜间来袭,每个圆锥形茅舍住了一家人。

村民乃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因此经常搬迁。男人可随经济能力而三妻六妾,然而娶老婆的费用不菲,得付20头牛,因此汤玛士说,他将来宁可为了省钱而娶别族女孩为妻。达阿萨纳茨人的家庭成员可不少,一打孩子是等闲事,却全生活在一个小小的茅舍里,连煮食也在里面,真不容易。

当天是星期一,图尔米镇上有个每周一次的大规模市集,很多附近的村民都前来做买卖,多姿多彩,当然不容错过。

图尔米市集另一景。
达阿萨纳茨女人列队让我拍照。

下期预告:号称是咖啡发源地,因此埃塞俄比亚人特别讲究喝咖啡的方式!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