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心念零化
一首诗的创作历程/何启良

沉淀是必要的。这一首不能一蹴而成,太多典故。如何删除不必要的句子,集中和统一意象,可能有必要。

一、意念
意念开始萌生,欲写诗。而诗,从心最深处无名浮现,也从脑海某个角落隐藏了许久后,有了骚动、不安、忘却、在无数的记忆旋转。眼前的不完全是现实,也有幻象、虚象,而这些不像现实的一切引申到周围四方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听觉中分辨出自然、人语、机械声,原来仔细凝听还有灵魂的音乐,也不知是天籁还是土歌。还有嗓音。视觉是无所不在,处处晃动,人身物影、隐约的闪耀、光芒、黑衣黑影黑夜。在陌生地寻路,是新鲜还是旧有,一直往记忆深处寻觅。太深的地方很模糊,不知遗忘了什么,太浅的,来得容易。季节可以从不太敏锐的嗅觉中窥探到,春夏秋冬在空气里凝聚,一呼一吸也就开始为诗意的气候定调。还有人气、身体的味道,不是蓦然寻找到文化的差异,而是从鼻子掌握到时空的错落。身体的寒热温凉是触觉的最初,知觉与现象的勘探和开发以此为据。
哦,当然还有读过的书、看过的图、刻过的字、记起的诗句、影响过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事物人物,朦胧的往事,都是混乱不清的意象。细腻的痛楚、柔肠的喜悦。整理后不一定有脉络,也不一定成诗。等待。等待。
一首?两首?一组诗?不知。过去经验是每次出游只一首足矣。要寻找突破吗?如何突破?



二、萌生
从伦敦机场出来后,地下铁车箱里往东疾行,箱内灯光不会很亮,但是足够看清楚一切。箱外是铁轨长长的隧道。从黑暗里,“黑暗之心”的意象一闪而过,从隧道出,横越郊外的大都,有散碎凌乱的开头句子:
I emerged from the tunnel of darkness
Into the heart of……
不,not “darkness”。心情虽然灰朦,但不是despair(绝望)罢。竟然是英文的句子。Dickens的《双城记》里有darkness 和despair的用字,不知不觉借用了。但是两句却是有点像W. Auden写过的句子。(Let’s love each/ or die)。又不像。要不要翻译成中文继续,还是写一首英文诗算了?
心情还是在矛盾与深沉中徘徊,很多调侃以及对时事患得患失,但是这是一个旅程啊,心情总是要愉快一点,为何会有黑暗之心的意象出现?下一个车站Hounslow Central 走进许多搭客,一位看似印裔的中年男人坐在我旁边,我突然嗅到强烈的咖喱味道。大多数人在滑着手机,也有打扮时髦的金发美女,身穿黑衣、夹克、冬衣,英国人表情不多,可以说是木呐,脑海了再次浮现William Blake的诗句:I wander thro’ each charter’d street, / Near where the charter’d Thames does flow. / And mark in every face I meet / 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
我从黑暗的隧道潜出
直入绝望的中心
从城到城
行走在一个尚黑帝国边沿的脆弱
这些诗句开始还不错。后来发觉在伦敦,印度裔人口极多,是英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脑海里引申到英国殖民的印度,那是英国海上霸权多么风光的年代。这是“帝国”的意象。但是这也是莎士比亚的故乡啊,我的李尔王在哪里?噫,怎么又是往悲剧想?

三、转折1
伦敦3月中旬的气候是华氏8度左右。时差使人感到特别疲倦,脚力尚健,但是不如前。这是第三次来此,新鲜感渐失,但是还是新奇。Westminster Abbey(威斯敏斯特教堂)在冷雨中再访,皇帝贵族将领长眠于此,也是王室举行加冕礼、婚礼的教堂。诗人角落人潮特多,上次有看到牛顿纪念墓碑,但是忘记在何处,这次却找不到。John Milton特别显眼。倒是Robert Browning抬头那一霎就在眼前。中学曾尝试写英文诗,其中有一首从他的诗句变奏而来。Nor Soul helps flesh more/ than flesh helps soul。灵与欲的挣扎与冲突,我18岁即有领悟。
隔日到Bath城。沿途的乡村园林都繁殖着深黄色的daffodils(水仙花)(伦敦塔外的草地上也种有这些花朵),又想起Wordsworth和我中学时读过他的诗了,也联想到他描述的英国乡下极为迷人的风景。沿途经Hedgestone,巨石阵在辽阔的草原凸起,冷风嗦嗦狂吹,全身冷却,石头的神秘感甚深。神奇?神秘?神圣?Bath城极美,乡下风景更美,心情顿时舒畅,然石头、树林、流水,孕育是怎样的诗魂?
水仙花的深黄在石头间变色
投向绿色的灵与欲
水流风吹孕育一个北方的民族
不是罗马的,而是世界的
如今熬煎着神秘
碎片、碎句,意象纷纶,先捕捉,后图再造。璟文说:太冷了。风太大。

三、转折2
第五日访伦敦塔,故事特多,英国皇族宫廷历史在此处最为血腥,残杀也特别惨烈。争王位夫妻兄弟姐妹叔侄惨烈残杀,有一半在此上演。入门处有买票处,我们把护照呈上,说:Two senior citizen tickets. 那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回应微笑说:I do not need to see these documents. I trust you.然后把票快速给了我,但是有好像忘了一事,问:May I know which country you are from? 发觉英国人讲话都是整句完整的讲,语法正确,也不嫌繁复。与马新一带英文的用法不一样。
第一站是叛徒门,进入中塔(Middle Tower)后一直前行,穿过钟塔,在水道巷(Water Lane)的右边就是“叛徒门”。旅游书说它在1275-1279年由爱德华一世下令修建,原先是伦敦塔通向护城河的一个水上入口,曾经涉嫌叛国的死刑犯们都是通过这扇门从泰晤士河上被押送入塔,因此它被称作“叛徒门”。有意思。岁月里有多少叛徒曾经经此,在此被收押过?往下看,水池里有游人丢下的许愿钱,再看,水面有自己的影子。心中一动。
诡异处还有渡鸦。我看到的都丰满壮硕、羽毛光滑,周身黑羽闪着金属光泽。是有人养殖的。据说这些渡鸦光顾伦敦塔只有一个原因,它们嗜血如命,喜食腐肉。往后看还有皇家仪式上的12尊皇冠以及光彩夺目的佩剑、权杖和权球。
白骨累累的历史上
天堂以及通向天堂之路已经找到
地狱以及通向地狱之门已经失踪
渡鸦寻找通向天堂和地狱之门
在血腥中度日

四、初稿
伦敦冬夜平静,在电脑键盘前迟疑。把句子重读,思绪开始深化,遥远的记忆、最新的体验,把脑海一切放空,冥想开始……
从黑暗的隧道我潜越
从中世纪
从城到城
直入绝望的中心
全日行走在一个尚黑帝国边沿的脆弱
然后在黑死病接触到黑鸦
看到一滩鲜血
啊有水仙花萌生
深黄在石头间变色
这座城墙里拥有太多纠缠
血与血的混合如杂交
白骨累累的历史上
天堂以及通向天堂之路已经找到
地狱以及通向地狱之门已经失踪
渡鸦寻找通向天堂和地狱之门
在血腥中度日
但是星星有永恒的呼唤
投向绿色的灵与欲
水流风吹孕育一个北方的民族
不是罗马的
是远处的东方
找寻一个叛徒
我可能是要写一个现在帝国的叛徒,穿越了时代,从中世纪到现代,又从现代到中世纪,中间经历了记忆的石器年代、罗马帝国、黑死病、贵族残杀,到英帝国的崛起与没落。在意象里,写叛逆的意念与心情:叛逆什么?封建?血腥?阶级?集团?帝国主义?都是。可否融入东方与西方的挣扎?是内心的永恒挣扎?
沉淀是必要的。这一首不能一蹴而成,太多典故。如何删除不必要的句子,集中和统一意象,可能有必要。内在音律、节奏?不是一路来没有太大注意,而是自觉读起来其实已经隐含了还可以的汉字的节奏音律。分段?字数?意尽而字断?如何收尾?
沉淀,再修,再修。大声朗读。

五、完成
叛徒
从黑暗的隧道
从罗马的城墙到泰晤士河的这扇门
从中世纪到不曾日落的殖民
从城到城
直入绝望的中心
昂首一个尚黑帝国边沿的脆弱
不可认罪因为罪的定义
不是我的
我潜越在萌生的水仙花丛里
深黄在石头为我变色
在黑死病的传染里看到一滩鲜血
以及白骨累累的故乡
天堂以及通向天堂之路已经找到
地狱以及通向地狱之门已经失踪
渡鸦在血腥中度日
但是星星有永恒的呼唤
投向绿色的灵与欲
水流风吹孕育一个民族
不是罗马的
是远处的东方
寻找另一个叛徒



反应

 

商余

【南洋文艺】病因/孙天洋

入戏太深(散文诗):孙天洋

“您说的对,知道太多了,搁在心里确实是块病。”——中国电视剧《北辙南辕》

 

一件小事,搁在心里,可以成为一根刺,也可以是一只大象,甚或一栋高楼大厦:它或戳疼了神经,或刺激了脉动,或加深了伤痕;在无梦的夜晚,它甚至撞开风的梦呓幢幢,让人从病中醒着,从现实堕入谜宫中。

心不是很大,只比脑多点血性;心也不足秤,只比肝胆多重几两;心更加不厚道,只比脸皮更加具体。在心的世界里,有时候容不下一根针而易导致出血,有时候又不能负荷过重而易摔地开花,有时候更无法说好一个故事因为一开头就已经哑了。

我的心本是一个崭新的储藏室,岁月蹉跎,那些人事物留下的青霉苔藓,使我心病得脸色都发绿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