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悼念孙善豪老师

(93级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学生)

孙善豪老师是我在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的老师。6月27号透过耀祥学长传来的消息,我才知道他已在6月23号告别人世。想一想,自从离开台湾后,我这6年虽然一直没机会见到他,但他的话语和风采,却时时在我脑海中出现。



孙老师酷爱杯中物,擅长萨克斯风,绑着一缕马尾,未闻其人其事,只凭第一印象,便能意会他是个豁达不世的汉子。果然,认识他越久,便越会被他狷狂的性格所吸引。

我大学三年级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孙老师教授的,是因为他,我才接触到卢梭、康德、黑格尔、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等伟大思想家的理论。孙老师的课,是直接要我们阅读一手文献,而不使用教科书。那是我第一次要直接面对伟大思想家的智慧,被深奥晦涩的理论弄得晕头转向,但孙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讲解直入要害,我还是蛮享受他的课的。

有件事也是耐人寻味。记得在一次讨论课的时候,我问孙老师,学这些深奥的理论,真的有用吗?他回答的原话,我记不住了,但大意就是:有些简单的道理,如果不先了解复杂的理论,是不会明白的。我当时不以为然,我也无法确定,他这句话是否犹如催眠的咒语般,在我潜意识里产生作用,我后来竟对思想史产生兴趣,现在也在哲学系工作。

说起来,我申请政大历史所的推荐信,就是孙老师写的。申请材料中包括研究计划,我那时对于论文的写作,还在摸索着,心中虽然有自己的疑问,但如何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只能广阅诸大家的文章,一味模仿。一次偶遇孙老师,我把心中疑难坦白出来,他告诉我,写论文就是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脑里想出答案了,就把脑里如何得出答案的论证,写在纸上,这就是一篇论文了。

和我们一起思考问题



他这番解释,我受用无穷,至今我都是如此这般写论文的,往后也会是这般如此。

我至小惧怕权威,对于真正有知识有德行的人,我更加敬畏。还是大学生的时候,面对教授,难免战战兢兢,不知方寸,但唯有面对孙老师,我可以侃侃而谈,不怕自己鲁班门前卖弄,贻笑大方。

诚如孙老师公祭文告所说的,“孙老师非以启蒙者的姿态教导我们,而是和我们一起思考问题”。我再怎么愚蠢幼稚的看法,孙老师听了,既不是懒得去理的“只笑而不语”,也不是烦不胜烦的“即刻驳斥”,而是像个友人般,不为礼节而为话语作修饰,而是原汁原味地,直接指出我的错误。

7月4号的公祭,我无幸参与,不知道到场的人,又是因为孙老师的哪句话,而受用一生的。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