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我们为环保做了什么

几年前去中国,在一间商店里买了东西,付了钱,等着店员把东西包起来。等了一会儿,没有动静。店员却把东西推在一边,以便接待下一个顾客。我于是明白过来,拿了东西就离开了。——在中国买东西一般是没有用塑料袋包装的。

此后出门,我裤子的后袋里都放着个备用的塑料袋,以便随时派上用场。



在马新超市买东西,店员则唯恐顾客投诉,塑料袋只有多给没有少给。干的湿的,用的吃的都分开放。放得多了太重也分开或者加袋。这样多袋,顾客要来做什么呢?于是垃圾堆里,掺杂着五色斑烂的塑料袋,有的随风飘扬,到处都是,看了令人痛心。这些袋子等垃圾不是葬在垃圾坟场,就是烧掉。塑料物体焚烧后的废气,便是破坏大气层臭氧层的真凶。

在成都的中华书局,有一次我见到店员向一个要塑料袋子的顾客收取人民币两角(约12仙)的费用,还给了发票。塑料袋当成商品卖了。

在马新,废物再循环的不多。除了报纸、五金、塑料瓶,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在中国,可以说很少浪费的东西。雨具、皮箱、背包坏了可以修补。家具坏了可以分解再做成小件的家具。在这里,即使是好好的东西也丢弃,真是暴殄天物。在南京,有一天早上要下楼去打包面条回来吃,朋友说要带个小锅去,我只好照办。在海口的一个傍晚,我见到一个老伯捡取路边垃圾桶边的透明塑料纸张。我问他这种塑料纸也可以卖钱吗?他说可以。一公斤卖块多钱(人民币)。这么轻的纸张那要什么时候才捡够一公斤呢?他说集少成多嘛。那种白色轻轻的塑料盒,我以为没有用,不可以循环,那想到也有人收取。也是在南京,在路边的一个夜市吃饭。吃完饭,要把饭盒丢进垃圾桶时,就有在旁边等着的人拿去了。

中国市民对环保的作为比我们强。但中国还是全球碳释放最多的国家,那是燃油和煤炭等的消耗巨大的缘故。作为地球子民的一分子,尽力而为,就对得起人类,庶几可以让地球得以喘息的机会。



反应

 

副刊

摆摊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达,网络信息的普及,网络购物也成为一种时向和趋势。Alibaba和Amazon成为中国和美国的网购巨头。然而在马新,网购只是一小部分智识分子的玩艺儿,还不成为气候,人们购物还是依赖商场、巴刹、摊贩,本来摆摊只在路边,那多数是无牌照的,一见到执法人员到来,就一窝蜂地包起贷物走人。那时商店门口不能随便摆卖货物。但在数十年前起,商店逐步卖给店主之后,店主就比较多空间可以调度。店前走廊的空间自己不卖东西,也可以租出去。这一来,路边的摊贩纷纷内移。当然有的摊贩嫌租金贵不做这行业了。然而虽然租金贵了些,但不收押金,吸引无数新的摊贩加入。租金贵,但他们可以每天换地方。可以说每天都有新的顾客群。

这流动摊贩已形成一股商业大军,势不可挡,没有减援的迹象。要是有减援,那不是因为网购,而是与行情有关。



顾客喜欢向摊贩买东西,因为他们的东西便宜又多样化。有些可以说是直接从外地带进来的新奇货品。我发觉很多摊主是外地人。他们的货品,摆满5、6张四方桌,相等于一间小店铺。这么多货物,摊贩大多数备有货车自己搬运;或者租了搬运公司处理。流动摊贩的桌子可以折叠,但货物的摆放和收拾非人手处理不可。而货物从停车场的货车中搬运到摆卖的地点,以及收档后搬回去,每次都要好几趟才能搞定。

对于网购来说,摆摊可以说是一股逆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