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手绘历史变迁

面对日新月异的数位时代,回归“笔墨绘画世界”成了另一种曼妙的人生体验。



近年来,全球各地掀起了一股速写城市风潮,任何人仅需要一张纸、一枝笔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记录速写。 

近日,就有一群素描高手放弃以便捷的数码相机、高清的智能手机拍摄美景,改用画笔记录建筑物的原貌,在钢骨水泥中捕抓细腻的温度,为都市留下了印记。 

这就走入现场,看看“城市速写人”吉隆坡与台湾分站发起人,李传根与张柏舟说“速写”! 

张柏舟提倡“一日一速写”,冀年轻一群能在生计与忙碌中,抽出些许时间,让笔触与心灵交流。

张柏舟:推动教育 不留余力

“在相机快门走得比笔尖还要快的年代。我们是否应停下脚步观察四周呢?现代的年轻人,只要电脑一按,方形、圆形,要啥么形状都可以做出来,几乎早已忘掉了那种 free hand(手绘)的能力了。” 



台湾著名速写家,张柏舟教授是一位在台湾美术界备受尊敬的学界前辈。75岁高龄,早已退休的他仍不想过着含饴弄孙的晚年,且活跃于美术教学,皆因他深信:——“速写,对年轻一代可带来莫大好处!” 

张柏舟提倡“一日一速写”。在台湾,他身体力行的带动城市街头写生活动,并带领、鼓励年轻一群在生计、忙碌中抽出时间,让笔触与心灵交流,并体会城市景观之美,借此提升他们的“精神层次”,激发美感创作。 

“速写,并没准确的色彩,线条更是源自于速写者当下的观察。我们不要求准确度,在这里亦没所谓的‘大师’,人人皆平等,就是坐地就画。当然,不会画画的人亦可加入我们。画好画不好,皆很个人。不管是达人亦或小孩,‘赞美’才是重点。通过赞美,他们自然会建立起自信。冀现在的幼儿园、中小学校皆能添加速写课程。” 

分享城市速写的好处

张柏舟从小就喜爱水彩绘画,启蒙于张焕彩,后学于马白水、李泽籓、李焜培等教授,曾参于台湾各水彩画学会,亦举办过多次的个展。退休后,他仍极为重视学生手绘能力的养成,并积极推动、鼓励学校学生,乃至社会人士通过速写来表达自己。 

“速写,从计划、构想皆是一门学问。它可以同时训练你的脑袋、眼睛与手。在台湾,由其受到社会人士的喜爱。‘速写台湾’与‘速写台北’就分别有超过1万8000及1200名的会员。”

当我们聊到推广“速写教育”时,似乎亦把张柏舟的“话匣子”给打开了。他亦例举了学习城市速写的好处,其中包括: 

■ 透过手绘能力的运用,表现个人对居住生活环境、城市空间的各种视觉记录与文化认知,并累积个人美感图像经验的记忆。 

■ 城市文化可以看出经验的累积,这就像透过阅读去思考、提升生活的艺术与价值。 

■ 城市文化显示一种沟通桥梁,如街头数字呈现、指示标志与招牌各种讯息表达。 

■ 城市文化建筑显示自然环境中的人为景物,是巨大空间中的活动行为、时代流行轨迹与历史的变迁、新旧替换的结果。 

判断“美感”仍有依据 

询及速写“配备”与技巧时,张柏舟如此表示:“速写,是透过个人熟悉工具、表现造型、色彩、线条、文字插图叙述等方式的存留。材料、纸张的大小,乃至风格皆没有约束,应以现场记录速写为前提,且时间切记不宜过长。” 

纵然速写作品不必分好坏,但基本的“美感”仍是得遵循的吧?初学者该怎么判断自己作品的“美感”呢? 

“嗯,确实有的。美感判断的条件亦包括:统一、强调、平衡、比例、空间、动势、韵律、对比、调和、线、形体、色彩、质感等等。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件你想达成的事,皆可透过多思考、多动手来解决,亦可选择多看看大师或者你喜欢的画家的速写作品,针对性观察掌握基本技巧。之后,就得大量勤奋的练习,除此之外,就没其它路子可走了。” 

采访过程中,张柏舟未曾停过笔。当然,亦不乏“粉丝”带着其著作找他签名。谈话中,他亦试图想让记者快速了解“何为速写”。他望着记者手抄本中那“乱七八糟”的字迹表示,“其实,你写的这些文字,虽然可能仅有你自己看得懂,但它其实亦也算是速写的一种呢!” 

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早已不自觉参与其中了! 

李传根表示,速写有别于其它的绘画团体,注重的是现场的观察力,不凭“想象”亦或照片。

李传根:代替相机现场观察

2015年,大马著名速写家,李传根获得了世界速写联盟组织的批准,并创立了“城市速写人吉隆坡分站”(Kuala Lumpur Urban Sketchers),冀透过自身对速写的热忱,带动城市人的速写精神,并以笔触来体验城市里的人文景观,发掘老街新巷的各种故事。 

当天的活动,于吉隆坡城市展览馆外举行,由李根传发起,并获得了台湾、槟城及怡保速写团的支持。环看四周,会员们皆分布各角落进行速写。

这座展览馆之所以“闻名”,似乎与其“馅料”无关,更多的是置放于大门外的“I Love KL”(即“我爱吉隆坡”)地标。它,就位于默迪卡广场旁,周遭仍有大钟楼、纺织博物馆、音乐博物馆、吉隆坡图书馆等英殖民时期的建筑。 

每月第三个星期天画聚

李传根表示,目前的吉隆坡圈子仍尚缺乏一种“鉴赏生活”的风气,所以更应该致力于推动、鼓励城市人,由其是年轻一代,参与速写创作。 

“以往营营役役的生活中,城市人皆过着都市的‘速食生活’,所谓的美好生活,往往皆与精神层次挂不上钩。所以,我们亦常到学院,乃至大学与就读学生分享、教导速写。同时,我们亦会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举办例行的‘画聚’,让会员们皆能聚合于一起速写,并进行交流,冀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大家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座城市(吉隆坡)的美,并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借此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喜悦。” 

豁然感触 作品皆捐慈善 

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MIA)美术系的李传根,曾涉足平面、室内、建筑、产品设计多个领域长达36年。尔后,他又转至企业界及综合专业,并结合器商业理念,开发建材品牌并立足市场。这般“生意人”,为何突然投入速写行列,确实让人意外。 

“在50岁退休之际,我突然意识到艺术美感乃是人生中不可缺乏的调剂品。那时候,我确实有许多感触。这漫漫人生路,其实就属‘情感’最可贵。当时,我毅然地马上卸下商场包袱,并重拾起画笔,通过速写去圆一个未完成的世界旅画梦想,并细细品味各国城市之美。” 

50岁之际才开始“旅画”之梦,会否迟了些?“不会的,随着一系列的体验与感触后,我领悟到了人生的各种‘祸福相依’的前因后果。除了格外珍惜当下心无旁骛的速写感觉外,心中也萌生了慈悲之心,故决定把自己的所有作品皆捐献于慈善机构,并用作筹款之用。” 

询及“城市速写人”与其他绘画团体的不同之处时,李传根表示:“城市速写注重的是现场写生、现场观察,绝非‘凭空想象’或‘拍相留影’。我们以速写代替相机作纪录,真诚地画下周遭环境、记录当时的气氛与感觉,并以此加深对当下的印象。这些,既是我们与其它绘画团体有所不同之处呀!”

反应

 

时事

浅谈对付

“对付”(duì fù),《现代汉语词典》(2012:329)解释为:①动词,应付:认了一些字,看信也能~了ㄧ这匹烈马很难~。②动词,将就:旧衣服扔了可惜,~着穿ㄧ这支笔虽然不太好,~也能用。③{方}形容词,感情相投合(多用于否定式):小两口最近好像有点不~。 

然而,“对付”在《全球华语词典》(2010)与《华马大词典》(2012)则有不同的解释。其中,《全球》(2010:235)解释为:动词,严厉惩罚;处分;追究。



例:警员因犯错误受到~ㄧ商家擅自抬高物价将受到当局的严厉~。【使用地区】新马;《华马》(2012:432)解释为:①melayani,memperlakukan,menghadapi. 难以~】sukar hendak dilayani. ②menggunakan seadanya,calak-calak ganti asah.③kurang cocok. 

●研究发现(一)

相仿“惩罚”

从《华马》“对付”中的义项解释,我们似乎可由此说明:一,《华马》于“对付”第一个义项中所提及的“melayani”(2012:1943)亦可解释为“应付”,这与《现汉》中第一个义项指的“应付”是相同的;二,《华马》中“对付”仍增加了一个《现汉》没有的新义项,用作“应对的步骤”(calak-calak ganti asah)甚至是“用尽一切的方法”(menggunakan seadanya)。 

上述《华马》中的第二个义项,似乎已明显说明了“对付”在大马华语中基本上只使用《现汉》与《现规》中的第一个义项,但亦同时增加了一个义项:用作动词,带有“惩罚”之义,多指对某人或某团体与组织无穷尽甚至不顾一切的追究、想尽办法都想严厉惩处对方。



例: 

(1)全国副总警长丹斯里卡立阿布巴卡指出,任何在第13届全国大选投票程序结束后举行集会或游行的单位将受到“对付”…… 

(2)大马警方第69部队退休警察,支持全国总警长丹斯里卡立采取行动“对付”槟州志愿巡逻队,并要求警方“对付”煽动沙巴脱离大马的有关组织。 

●研究发现(二)

就此现象,我们通过“‘对付’的正确用法”多选题,对224位大马华裔调查者进行了测试。其中,较突出的偏误案例,包括: 

(1)警员犯错也应该受到“对付”。

179人(79.91%)认为不存在偏误。 

(2)商家擅自抬高物价将受到当局的严厉“对付”。

163人(72.77%)认为不存在偏误。 

再来,我们仍对《现汉》“对付”用作“将就”的义项,对这群调查者进行了另一个测试。以下为部分测试结果: 

(1)这支笔虽然不太好,对付也能用。

只有10人(4.46%)认为用法正确。 

(2)生活虽然有困难,但还可以对付。

只有2人(0.89%)认为用法正确。 

上述调查结果似乎可说明,虽《现汉》在“对付”中收录了“将就”的义项,但其实绝大部分调查者是较少、或完全不使用上此义项。

注:文中所指“偏误”,非“错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