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把日子过成诗

年初从北方都门的家回到岛国的家,寒流迎接。潜伏赤道的寒兽倾巢出洞觅食,日日吞噬暖阳。回校时路上学生一律棉衣外套;雨霏霏,下个不停。凉飕飕的空气罩下如同北国的深秋。印象中,在岛国20年来,如果记忆可靠的话,2018年初应是最冷而且冷得最久的一次了,前后长达一周。在虚拟的深秋中我慢慢收拾脱缰的心绪。

岁末在老母亲身边,以极缓慢的速度跨年,磨磨蹭蹭拖拖曳曳一步三回顾。前两年逢年底都在外游走或在某处冬眠,两抹身影两杯酒一帘幽梦,醒来就是新的一年。有回家才有热闹。岁末跨年其实算不上什么节日,对老人家来说不过就是换日历而已。每逢年底必定会有一个大号传统民俗黄历静静趴在母亲桌上等待被挂起。可撕式传统日历老人家喜欢,看着日历慢慢薄了就知道日子过去了多少。这种日历上头有吉凶宜忌冲煞等资料,没事干看看也好玩。还每天一副对联,一年365天不重复。星期日不开店是俺娘的抄写日,她把收集了一周的对联抄录在本子上,几年来已经积存几本。抄好了她细细品味对联的意涵,渐渐把日子过成诗。



换日历这事有诗的意境,算是一种岁末心情的收拾。母亲的新日历螺丝钉对不上旧日历的钉洞,于是找来钳子、螺丝转,还有铁锤,准备在旧挂历纸皮上钉两个小洞。我说让我来吧。她说:我自己会;深怕我会抢来做似的。结果因为纸皮非常硬,还得两人七手八脚才把洞穿透把螺丝钉转紧。日历一挂上她马上翻看,重要的日子都打了折。元旦第一页吐出“新年快乐”4个红字,带来的悸动,与人们跨年倒数午夜零时拥抱亲吻喊出“新年快乐”时一样。母亲说,今年的日历没有对联。没对联等于星期日不抄写,那是不行的。我到附近的文具店去找大日历,听说要找可撕式传统日历,店员表情都很古怪。以前每到年底就有商家送来各种日历,现在商家都不订制日历了。很多事情都在改变。

目光所及都是好景

这次归去来,旅途中带上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一本诗意很浓的散文集。此书买了很久一直没看完,这一趟出门路上也没看几篇,到家了书就趴在桌上直到离开再放进包里。每日上楼下楼吃饭喝茶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好像每次回家时间都过得飞快。目光所及都是好景,日常生活蕴含诗情。市井风情有致,胸中有好句。其实平常日子哪有什么诗意?生活不都是大白话吗?有没有诗意,应是生活态度与心情而已。胸中有诗情,蒜瓣也能切出满天星、蛋炒饭也能炒成遍地繁花似锦。

回来后投入流水作业,诗意如大江东去。博士生论文评审回来是件大事,心头大石落地。安排答辩日子查看日历,遂涌出“过了春节再说”的想法。想到过节,胸中缓缓地似乎又有诗情汨汨渗出。



反应

 

商余

《生活在此城》后记/文戈

本书主题是“生活”。在考虑书名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生活在他乡》。可是,这是米兰昆德拉一部小说的题目,我不敢冒用。

昆德拉用了一个最能阐释现代生活的书名,后来者都只能望洋兴叹了。想想,如今谁在人生某个阶段不是生活在他乡?多少书写不是人在他乡心在家乡的折射?

进入新世纪,人们移动频繁,常常在某一个地方生活,却时时想着另一个地方的人与事。本书收录了2007年至今横跨十六年的作品,虽然都是写生活,但是情境、时间点和背景不同,如何把这些文章串起来?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书名:《生活在此城》。

2007年,新加坡青年书局为我出版了散文集《在云南园的日子》,记录我在校园寄居十年的生活点滴。这本书早已绝版,而青年书局的实体书店也已于2014年休业,改为网上书店了。

时代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在眼前掠过,我的书有幸攀著书局的彩带末端,落实一个凄美而偶然的休止符。

融入邻里生活轨迹

搬出校园后,我们开始在邻里小区生活。本书第一辑<日常烟火>就收录了我们在裕廊西的生活点滴和蛰居民间的心情。我非常珍惜这些作品,每一个情境都是我用心融入邻里的生活轨迹。我们细心感受新生活所带来的惊喜,我心安处就是我的福地,余生不必再寻觅了。

第二辑<流光掠影>收录了职场上一些刻骨铭心的片段。其中有我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描述与感触。人在江湖,个人心情上的变化时时随着环境转换,用心融入工作之际,也对工作的形态与内容诸多思索与设问。

本辑也有些文章是往事的回望,在书写记忆之时也同时梳理过往。早已遗忘的事突然以新的情貌重现,似乎记忆突然有了自己的生命继续抽芽茁长。我想,重构记忆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他人和解,然后释放自己。

第三辑<终极叩问>主要是关于人生与社会现象的思虑。这个部分很多文章写于冠病疫情封锁期间,当时万事受阻,人处于困境之中,对生死及个体自由的思索特别敏锐。几年的纷纷扰扰也让我看清楚了很多事。

我在编选此书的时候重看旧作,回望经历过的烦恼与困惑,对自己又有多些了解。

我觉得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虚实交错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也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心性,更需要敏锐的思觉。在最迷惑的日子里,依旧要寻求生活的况味,继续感受生活的乐趣。

离开职场后,我的生活本质改变了,生活节奏缓慢了,但是我并没有闲着。我没有停止书写,对周遭的变化甚至更敏锐。本书收录的作品,皆是我在狮城的生活观察与心情。

不管是好日子或坏日子,都有我们俩细密的心思和努力。我们的日常凝成文字,也算是生活的沉淀。此刻出版新书,有一种回望的心情,也有某种圆满的感觉。生命中或有无奈和缺憾,到最后原来都是完美结局的铺垫。

本书由城市书房出版,对我来说意味深长。2018年我曾经在城市书房发布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游走与淹留》。当时城市书房还在桥北路,发布会的美好的感受历久弥新。当时心里就希望能请城市书房出版一本书。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谢谢婉菁。

这本书献给另一半

我也要感谢三十多年来一直陪在身边的老伴。我俩还在职场那些年,他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家务。我离开职场后投入疯狂的书写作息,他也从未有微词,放任我自由写作。近年来他开始阅读我的书,以他念过三年中文并受过严格古文语法的训练,竟把我近年出版的书都看了。

这是他首次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我的文字中,有时他会说:哇,我都差点忘记那件事了!看到一个古怪的句子时,他会说,这个句子翻成英文可不容易。他会细细问我,某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这个意思还是那个意思。知道我将出版这一部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本散文集的时候,他非常雀跃,等不及要读。我想,不管此书能抵达多少读者手中,我已经有了一个最贴心也最细心的读者了。

这本书献给他,我的另一半。

作者简介:郭淑云(笔名文戈)

1986至1996年游学美国,获爱荷华大学东亚系文学士、亚洲文化研究硕士和夏威夷大学东亚系语言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敦煌学、中国讲唱文学传统和口头诗学理论。

1996至2018年就职于南洋理工大学,今为人文学院中文系退休副教授。

作者于七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早年嗜写长篇连载小说,并长期为报章书写专栏。教余笔耕不辍,着有长篇小说《豪门》;散文集《童言童心》、《轨迹》、《异乡心情》、《在云南园的日子》、《日子河流》、《家乡叙事》、《游走与淹留》和《却顾所来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