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抛开甜蜜负担/吴玉莲

吴玉莲

据马来西亚的统计,大马人平均每日120g,每月吃3.6 公斤。可是根据WHO指标,摄糖量应该是食物摄取总热量的5%。成人一天建议摄取量是30克。相比之下, 大马人的糖摄取量, 远超过健康标准。

可能很多人心里想, 我家明明一包 500 克的糖可用上好几个月,怎么可能一个月吃3.6 公斤?其实现今人们消耗的大量糖都“隐藏”在通常认为不甜的加工食品中。例如:1汤匙调味番茄酱包含约4克(约1茶匙)糖、1罐碳酸饮料所含的糖高达40克(约10茶匙)。为了避开这些隐形糖分, 在购买食品时,应该仔细阅读营养标签,选择糖分较低的食品。



避免高果糖玉米糖漿

选择食品时,除了要注意糖的含量,糖的种类也非常重要。我们该选择蔗糖、蜂蜜、糖蜜为甜味来源的食品。尽量避免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

由于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甜度可与蔗糖和转化糖相媲美,能代替蔗糖和转化糖应用于食品,而且成本较低,所以广泛应用在:汽水丶含糖饮料、冰淇淋丶饼干丶蛋糕丶早餐谷物,许多加工食品。

据近年的研究报告发现,现代人的肥胖、脂肪肝、代谢症候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都可能与过度食用玉米糖漿有关。由于玉米糖漿不会刺激胰岛素和瘦素产生,不能产生饱足感,很容易额外摄取更多热量。

研究发现:



●每天喝1至2份含糖饮料的人,比起一个月喝不到一次的人,罹患糖尿病机会增加26%、代谢症候群增加20%,高尿酸症增加85%。

●成人饮用含高果糖糖浆的饮料,比起含果糖和蔗糖的饮料更易增加三酸甘油脂上升。

●年轻人每日饮用含高果糖糖浆的饮料,会造成血压上升。

●含糖饮料会让腹部脂肪和坏胆固醇(LDL)增加。也提高罹患脂肪肝的风险。

●动物实验发现,饮用高果糖糖浆饮料后,体重、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摄取等量蔗糖明显增高。

为健康着想,从今天开始,尽量选择天然甜或不甜的饮料和食品, 抛开这甜蜜负担吧!

吴玉莲

反应

 

保健

越走真的越健康?/吴玉莲

你有日行万步的习惯吗?这几年很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都在提倡人民要多走路以维持健康的体魄。

根据美国一项大型研究,他们追踪22万6899名成人,长达7.1年后发现,每天只要多走500步,罹患心脏病、中风及心脏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降低7%;每多走1000步,因各种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辉降低20%。

美国心脏协会在2022年发表了一项研究,此研究显示每天行走6200,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率可减少49%。

这些研究都证实了,走路有助于心血管的健康。

人体第二颗心脏

脚是人体的第二颗心脏,多走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有助减少血栓的产生,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走路时会释放出一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物质,可以改善脑部神经发炎,还可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走路的好处还包括了:

1.增加下肢肌肉量,预防肌少症

2.强化骨骼,肌肉与肌耐力

3.改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4.训练心肺功能

5.预防或控制三高

6.增强免疫系统

7.提高新陈代谢,改善代谢综合症

走得正确好处多

走路虽然好处多,但是我们也需走的正确,走的妥当,不然很容易弄巧成拙,反而走出一堆问题。走路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年长者尤其是有退化性关节炎的长辈,每天可行走6000至7000步,刚开始可分成2次走完,觉得疼痛就停下,循序渐进,不可勉强。健康成年人则可一次性走完6000至1万步。

2.有关节炎或膝盖会偶尔会疼痛的朋友,建议可食用一些消炎止痛,帮助软骨重生的保健品如鱼油,姜黄素,软骨素,二型胶原蛋白等。每天行走再配合保健品,软骨组织重建的速度,比只服用保健品来的快。

3.保持正确的姿势,正确快走姿势应眼睛直视前方,将背挺直,腹部收紧,双手微弯配合步伐摆动。

4.在走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频率,才能提高心肺功能、达到提升新陈代谢,燃脂效果。一般来说,男生每分钟大约90至130步,女生大约每分钟80至120步,走到微喘,效果最佳。

5.小腹婆、小腹公想减掉肚子上脂肪的话,走动时可配合扭转身躯、四肢。在走路过程中,手臂可做较大幅度的摆动、带动肩膀前后摆动,可以让腰腹有效运动。

6.正确的行走方式应该是前蹬后落,从脚后跟着地、接着是脚掌外侧、最后是脚趾,这是一个完整的着力过程,避免脚前掌走路带来的足底疼痛和小腿肌肉紧张问题。

7.选择正确的装备。选择足弓支撑适当、鞋跟牢固、鞋底厚而有弹性的鞋子,以缓和脚步受到的冲击并减震。也建议使用活动追踪器、应用程序或计步器。协助跟踪行走的时间、距离、心跳率和燃烧的卡路里。

8.就算只是快走,在开始之还是要先热身。走完后,可做一些伸展拉伸动作,放松脚部肌肉。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我们不需要坚持日行万步,走多少步,不用太刻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除此之外,我们也无需规范行走的地点,无论是公园、公寓范围,还是在家里来回踱步,也可达到一样得到效果。大家谨记,每天只要微幅增加步数,就能够“越走越健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